潘旭

記者近期調研發現,職業培訓證書類詐騙手段不斷翻新,滋生出“證書入庫”“證書掛靠”“培訓退費”等騙局。在整個詐騙鏈條中,培訓證書是關鍵,一些證書成了行騙工具。除了不法分子炮制的“山寨證書”外,部分證書也來自正規的發放單位。這些單位將培訓和考試業務外包給市場化機構,同時疏于管理,以致真證書被不法分子用以牟利。
詐騙案中的部分證書是真的
今年以來,上海警方在全國10多個省份開展多輪集中收網行動,接連搗毀培訓證書相關的詐騙團伙40余個,抓獲犯罪嫌疑人670余人,涉案金額為5500余萬元。“我們一開始以為這些證書都是山寨的,但后來發現有一部分是正規的。”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辦案民警吳耀弘說。
這些真證書包括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發放的“技術技能人才素質測評證書”,職業名稱包括“投標碳排放交易師”等,以及全國職業信用評價網發放的“企業管理人才入庫證書”等,此外還包括一些“國字頭”的協會所頒發的證書。上海嘉定警方破案后將卷宗移交給檢察機關,后者也向上述單位確認了證書的真實性。
40歲的李先生是案件中的受害者之一,從去年底到今年初共被騙1.1萬多元。嫌疑人了解到李先生手頭有一本碳排放人才證書,稱可以替他找工作,只要“掛靠”某個單位,就能獲高薪。李先生動心后,嫌疑人又稱“掛靠”條件不夠,還需要幾本證書,于是索要培訓費。李先生支付6000元后,嫌疑人又以“證書入庫”等名義再次騙取受害人錢財,一環接一環。整個過程中,李先生在沒參加任何培訓、授課和考試的情況下收到一本“技術技能人才素質測評證書”,發證單位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研究院。
有“中字頭”“國字頭”證書
在網上的職業培訓證書廣告里,有不少聲稱“免考獲證”,幾乎涵蓋各行各業,甚至不乏“風水師證”這類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的職業。這些所謂的“免考獲證”實為證書兜售,有的還隱藏詐騙陷阱。這些廣告中,個別“中字頭”“國字頭”單位成了招牌。
網上一家所謂的培訓機構稱,“風水師證”不用考試,也不用培訓,只要給出個人信息,20天左右就能寄到,每本費用860元,發證單位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職業人才技能認證中心”;另一家所謂的培訓機構則稱,可以不用考試就辦理全國職業信用評價網頒發的碳減排領域人才的證書,每張500元。
經記者調查,“中字頭”“國字頭”單位發放的證書遭買賣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這些單位將證書培訓業務外包給某培訓機構,對于報名、培訓、考試、頒證缺乏全鏈條的監督。全國職業信用評價網相關負責人坦言,不法分子“兩頭騙”,一頭騙跟其合作的培訓機構,稱可以拉到培訓學員;另一頭騙消費者,稱可以免試拿證。
其次,這些單位內部管理不規范。全國職業信用評價網由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開辦,后者是事業單位。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秦雅君說,單位內部正加強整改,梳理那些亂發證的二級單位,頒發“風水師證”的“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職業人才技能認證中心”就是不合規的二級單位。
第三,這些單位的培訓水平和證書含金量低。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和全國職業信用評價網都在打造職業培訓證書數據庫,重視平臺打造而輕視自身產品,所開發的證書未被所在行業認可。不少培訓證書只是經過簡單的線上培訓即可拿證,易被不法分子用作倒賣。
業內人士建議,加強市場化的職業培訓監管,首先要管好“中字頭”“國字頭”的發證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聶偉說,過去兩年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打擊“山寨證書”取得成效。事實上,很多證書并不“山寨”,斬斷違法鏈條,就要從源頭治理正規的發證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