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樂泉



敦煌石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堅時期,后歷經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西夏、元朝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壁畫4.5萬平方米。敦煌壁畫中保存了許多與體育競技活動相關的珍貴畫面。
游泳與操舟
敦煌壁畫中表現游泳的壁畫有十幾幅,是當時人們參與健身、競賽活動的真實寫照。在莫高窟257窟中,有一幅繪制于北魏時期的游泳圖,圖中四個暢游水中的健兒,手臂高高揚起,像是在同時劃水,整體形成了一個花朵的圖案,類似現在花樣游泳集體賽的場景(見圖①)。
在莫高窟420窟中,還有一幅展現隋代游泳活動的畫面。圖中兩位游泳者正在模仿爬行的動作,呈兩腿交替打水、兩臂輪流劃水狀,頭部均轉向一側吸氣,類似現在自由泳中的基本動作和吸氣方式。
同樣是水上活動的操舟,在敦煌壁畫中也有多種表現。無論是舟的形制,還是操舟者的運行方式,都極為形象地展現在壁畫中。在時代為北周的莫高窟296窟中,有一艘正在水中航行,船體較短的獨木舟,尖頭尖尾,中間大、兩頭小。獨木舟中間乘坐三人,船頭船尾各有一名赤膊強健的水手在搖櫓與撐篙。這一畫面體現了人們于水中蕩舟的活動場景。而在時代為初唐的莫高窟323窟中,壁畫中展現的操舟形象卻是另一番場景,畫面中的船雖然仍是一葉扁舟,但舟身上部設置了風帆,用于劃船的櫓也很清晰,類似今天的搖櫓帆船。舟行水中,風帆鼓浪,前有一人撐槳,整體呈現出一幅“風帆欲起橫江上,水影遙看海上天”的運動場景(見圖②)。
劍術、射箭與武術
在莫高窟盛唐時期的154窟內,亦有一幅劍術圖壁畫。圖中右側之人右手舉劍,正欲擊打對方;而左側之人右手持劍呈架劍動作,劍的形象不甚清晰,阻擋對方來劍,護住身體。畫面在動態上既有對擊的招式,亦有劍舞的特色,表現的是一場具有觀賞性的劍術競賽(見圖③)。
敦煌壁畫中的射箭內容非常豐富,既有步射,亦有騎射,還有大量表現戰爭射箭的戰射。在這些表現射箭的壁畫中,最為突出的是莫高窟290窟北周時期的一幅射箭競賽圖。畫面右側三位穿圓領窄袖上衣、著小口褲的射手并肩排列,雙腿分開,穩穩站立,整齊劃一地拉弓搭箭,對準前方七個標靶(鼓),左右兩邊各站立二人圍觀。整個畫面動態強烈,劍拔弩張的感覺撲面而來,非常形象地向我們展現出一場極為標準的步射競賽場景。
武術類項目在敦煌壁畫中也有著不同形式、不同招式的描繪。莫高窟北魏時期的251窟中就描繪有兩位金剛力士搏擊的場面,他們均赤裸上身,下著犢鼻褲,左邊力士呈仆步步型,右邊力士似側弓步劈掌,雙方動作剛猛、發力飽滿,呈現出典型的當代外家拳風格。在莫高窟61窟的五代屏風畫中,還有一幅展現多人在叢林空地上集體練拳的屏風畫。整個畫面連起來恰似一個個武術套路的分解動作,類似當代內家拳典型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