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過字形比對、文例對讀、常見格式比照,對《肩水金關漢簡(壹)》釋文做通盤校釋,發現和解決原釋文漏釋、誤釋等問題90多處,改釋、補釋80余字,對后續肩水金關漢簡釋文的解讀和修訂整理有一定參考作用。
關鍵詞:校釋 金關漢簡 釋文 簡牘文書
自2011年《肩水金關漢簡(壹)》(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 《肩水金關漢簡(壹)》,上海: 中西書局,2011年。)公布到現在,已經過去整整十二年。經過十余年的研究,一些較易發現的問題已經被陸續指出并解決,一些不易發現的釋文問題,在使用過程中也逐漸顯現出來。
近些年,我們一直關注金關簡的研究情況,特別是在釋文整理與詞語解讀方面。此前已有不少學者對這批材料的釋文做過較詳細的校訂,如張俊民、何茂活、黃艷萍、馬智全等(具體見后文引用),對正確理解簡文有很大幫助。經過諸多學者的梳理校釋,目前釋文中剩下的問題都稱得上是不易被發現的“難題”。當然,這里所謂的“難”,并不全是文字難識別,而是很多釋文問題不通過字形、辭例、文意比對很難察覺,還有不少僅存少許墨跡,需要結合常見文例才可補釋。
下面將我們發現的一些釋文問題按照原整理編號逐條列出。所列簡文是經過我們句讀校訂的釋文,為了更清楚地表達文意,較常見的通假字、異體字直接括注,不另加說明。其中釋字差異和分歧處加下劃線,不確定釋字加外框區別,皆用按語的方式解釋。需要說明的是,本次校釋內容全部集中在《肩水金關漢簡(壹)》,“原”指該書整理者。為節省篇幅,簡文只選擇論述相關的內容,并省去“73EJT”,特殊行文格式用Ⅰ、Ⅱ、Ⅲ表示欄數,用ⅰ、ⅱ、ⅲ表示行數。【T1∶1】
主女孫為河間王后,與捐之、偃之國,后麗戎、游從居主杌棻第,養男孫丁子池。
按: 這是《甘露二年御史書》中的一句。“杌棻第”的“第”原作“弟”,據文意和原簡字形改。杌棻第為長公主府第。池,原釋為“沱”。偃,原釋作“偕”,舊有釋“酒”“隨”“偤”諸說。(詳見姚磊: 《肩水金關漢簡釋文合校》,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第2頁。)今核對原簡字形,知原釋與舊釋皆不可取。此字原簡字形如下A,同簡前文出現的“偃”原簡字形如下B,對比可知兩者應是一字。只是“匽”形所從的“妟”兩者有差異,但漢簡中“偃”所從“妟”有時寫得非常草率,舉例如下。所以兩形的差異不是釋字的區別,而是同一字的寫法差異。我們知道,漢簡草書中有不少字形僅保留大輪廓而簡省筆畫復雜部分,(參見李洪財: 《漢簡草書的草化方法再探》,《出土文獻研究》第13輯,上海: 中西書局,2014年,第252、254頁。)A、B這種字形也體現了這一點。A.B.
偃: 肩叁T30∶35B 肩壹T3∶55
此段簡文中所說的“捐之”和“偃”都是人名。同簡上文說:“麗戎從(按: 《居延新簡集釋》EPT43∶93注釋:“從,隨從、跟從之意。”按:“從母”也可指姨母,但這句話其實是說“麗戎從……居主馬市里第”,與后文“從居主杌棻第”句式一致,故此“從”應為跟隨之意。)母捐之,字子文,秙〈私〉(按:“秙”原徑作“私”。此字原形作,右從“古”,或為“私”之訛俗寫法。“私”指私通,應該是麗戎與嬰齊未婚先孕而得之子。此字也可能是“姑”字左右部件變換,若此則指麗戎的丈夫的母親,即嬰齊的母親。此處暫作“私”之訛誤字處理。)男第(弟)偃,居主馬市里第。”這句話也同時提到“捐之”和“偃”,并說“偃”是“私男弟”,就是私生子。如此釋讀在文意上比以往釋讀都通順。【T1∶3】
七月乙未,肩水候福謂候長廣宗等寫[移書]到,廋(搜)索界中,毋有,以書言,會月十五日,須報府,毋出入,如律令。/令史□。
按: 移書,原作兩未釋字。此處原簡墨跡剝落,可按常見文例補。等,原未釋,原簡墨跡斑駁,原字形與電腦處理圖如下C、C1,下部所從“寸”明確,類似這種“等”形在金關簡中非常多,舉例如下。這些字形中間的橫畫多少不一,實際這是草化過程中簡省的表現。類似的文例亦可旁證,如T21∶103:“肩水候房以私印行事,告尉謂: 士吏平、候長章等寫移書到,……”“毋出入”原作“毋□□”,原簡所見墨跡雖少,但結合常見文例可補。C.C1.
等: 肩壹T1∶255A 肩貳T23∶620 肩壹T7∶160 肩壹T9∶99
弘農郡陜倉□里蔡青, 葆養車騎馬一匹,騩牡,左剽,齒五歲,高五尺八寸半,名曰張中。 大奴□昌 卅八 卩 (竹簡)
按: 此簡記錄“葆養”馬的詳細信息,長度相對較長,僅存右半,不知是否有意剖開。“昌”字之后原簡如圖1。原釋文作一“GF8ED”,從圖1可看出,至少不是一個字,應該是三個字。其中第一個字原作下D形,復原示意圖如D1,可知是數字“卅”。金關簡中與此類似的“卅”如下,可作對證。“卅”下還有很重的一筆,原整理者可能是將此筆畫與“卅”作為一字,現在看來此墨跡應是“八”的右部。此“卅八”可能有編號作用。從圖1還可以看出,最下面還有一個較淡的墨跡,應該是“卩”。這種符號在馬名籍中多有出現,比如懸泉漢簡傳馬名籍ⅤT1610②∶11、ⅤT1610②∶12、ⅤT1610②∶14末尾就有這種符號。(參見胡平生、張德芳: 《敦煌懸泉漢簡釋粹》,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這種符號過去一般認為是表示廩食、俸祿的領取,書于物品之下也是領取物品之后的一種確認。(程鵬萬: 《簡牘帛書格式研究》,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132頁。)出現在馬籍中可能表示核查校驗后的標記。D.D1.
卅: 肩壹T4∶130 肩肆T37∶937
【T1∶55】
貰賣布襲一領,布绔一兩,并直(值)八百,界亭
按: 并,原釋作“並”,原簡字形作,當據原簡字形改。(按: 此字沈思聰已有改釋意見,參見姚磊: 《肩水金關漢簡釋文合校》,第9頁。)亭,原釋文未釋。此字下殘,字形作,可見“亠”和中間的“口”形少許筆畫。且“界亭”一詞在金關簡中出現的頻次較多,比如T21∶1、T21∶344、T22∶33、T24∶26、T24∶642等簡中皆有出現。所以根據殘存墨跡和常見文例此處可補“亭”字。【T1∶85A】
□收,吏計以償責(債)如記,上會□
按: 末尾未釋字原無,今據原圖殘存墨跡補。償,原未釋,原簡字形尚能見所從“貝”形,疑是“償”字。會,原未釋,李燁、張顯成釋作“錢”,不可從。(李燁、張顯成: 《〈肩水金關漢簡(壹)〉校勘記》,《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5年第4期。)此字原簡字形作,當為“會”之草書。【T1∶89】
長生
按: 生,原簡作,原釋文作“止一”,何茂活以為是“送”,(何茂活: 《〈肩水金關漢簡(壹)〉釋文訂補》,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4年11月29日。以下何茂活文章皆指此文,不一一出注。)不可從。此形可雙鉤示意作,與“生”字甚合,且“長生”在金關簡中多有出現,如T1∶124、T6∶19、T21∶110等簡皆可見。【T1∶90B】
戊辰九日 卩Ⅱⅲ己丑卅日謁Ⅲⅲ
按: 此簡正面是書信內容,背面內容分三欄,上舉為第二、三欄的第三行。謁,原未釋,原簡字形如下E,此字為“謁”之草寫,相類字形如下,可補。此簡內容皆為時間記錄,唯此處“謁”與其他各處有別,或若秦簡《質日》中的私事或公務記錄。E.
謁: 肩壹T10∶133 肩肆F1∶27A 肩貳T24∶134
【T1∶95】
□大ⅰ□小女偃王ⅱ子小女 ?偉e(女女)足ⅲ (削衣)
按: 大,原未釋。此字原簡字形作,為“大”字草率寫法,類似的寫法金關簡多見,如(肩壹T1∶34)、(肩貳T21∶378)、(肩叁T30∶68),可作對比參考。從簡文內容來看,這可能是家屬名籍或家屬符的削衣,簡文中的“大”“小”是對男女年齡的劃分,這在漢簡中非常多見,不舉例。【T1∶113B】
□以律ⅰ□尉府卿ⅱ
按: 此簡第一行未釋字原釋文無,今據原圖版殘留墨跡補。第二行的“府”原釋作“等”,其原簡字形作,與漢簡中常見的“等”形(見上T1∶3舉例)差距較大,原釋不可取。今細審原圖版,知此字所在行左殘,如該行的“尉”作,僅見右半,金關簡常見“尉府”文例,推知此形就是“府”字的右半。尉府,在金關簡中多指都尉府。“尉府”之后的“卿”原作“叩”。“卿”“叩”兩字漢簡中常同形,按照文意當作“卿”。【T1∶155】
河內溫東郭里不更王貞。
按: 貞,原作“賢”,原簡字形作,較易辨識。【T1∶161】
戍卒粱(梁)睢陽宜安
按: 粱,原徑作“梁”,此字原簡從“米”,漢簡中“粱”“梁”兩字常混用不別。安,原未釋,原簡字形雙鉤示意圖作,雖墨跡較少,但仍能看出是從宀從女之字。(按: 小文投稿后見姚磊《肩水金關漢簡釋文合校》懷疑此字是“安”(第19頁),但未做解釋,本文權當續貂。)且C∶344有“戍卒梁國睢陽宜安里□”,相同文例對證,更可確定釋字。【T1∶288】
霸□入欲
按: 入,又有釋作“人”“火”等意見,不確。(參見姚磊: 《肩水金關漢簡釋文合校》,第25頁。)欲,原未釋,原簡字形作,從“谷”清晰,右側“欠”形尚見撇畫少許墨跡,可確定釋“欲”。【T2∶13】
日勒騎士富昌里蒙賢。 (竹簡)
按: 蒙,原未釋,原簡作下F形。此形所從“ ?儩1”尚可辨識,只是下部略有簡省。西北簡中的“蒙”字形如下,其下所從“冡”省簡不一,但“豕”形基本完整,F形下所從即是如此。故F形當釋作“蒙”,在此簡用作姓氏。F.
蒙: 肩貳T11∶9 居新T44.57 敦127(必蒙天右)
【T2∶29A】
……月庚申朔癸未,都鄉佐仁敢[言]之: 界戍里……ⅰ……事,當得傳,侈〈移〉所過縣邑,如律令,敢……ⅱ
按: 原簡在“敢”與“之”之間漏抄“言”字,今據文意補。事,原釋作“步”。此處據相同文例可知當是“毋官獄征事,當得傳”。此字原簡字形雙鉤后作,很明顯就是“事”字,當改釋。侈,原釋作“移”,此字原形左從“人”不從“禾”,當改。“如律令”之后的“敢”字,原未釋,原簡字跡殘存較少,但通過文例和所剩墨跡仍能看出就是“敢”。【T2∶71】
淮陽新郪陽安里卜冤。 ~
按: 冤,原釋作“免”,此字原簡字形作,其形上部明顯作“宀”,非“免”,當是“冤”字,簡中用為人名。【T2∶76】
出錢Ⅱⅰ出錢二百六十Ⅱⅱ……Ⅱⅲ……Ⅲⅰ出錢百卅為進Ⅲⅱ出錢百卅Ⅲⅲ六千直直□Ⅳ
按: 此簡共四欄,上錄為第二、三、四欄。其中第Ⅱ欄第ⅰ行的“出錢”,原整理者闕釋。此簡殘右,此處僅能看到左側筆畫,據同簡文例和存留墨跡可辨“出錢”二字。第Ⅲ欄第ⅲ行“百卅”原整理者下冊釋文本脫漏,中冊圖版旁釋文不脫。第Ⅳ欄后一“直”字,原未釋,原簡字形雙鉤示意作。此字之前的“直”作,對比可知兩者是同一字。不過后一個“直”很可能是原抄手誤衍或雜寫,未必有實際意義。【T2∶101】
四石粟
□谷□ (削衣)
按: 四,原未釋,原圖版作,雖然殘缺,但仍能較易識別是“四”字。此外,第一行末尾殘斷,原釋文脫殘斷號。【T3∶11A】
□迎錢城倉。書到,出內如
按: 內,原未釋,原簡墨跡斑駁,且有干擾污跡,但仍能看出“內”的部分筆畫。“出內如”后應還有“律令”。“出內如律令”文例又見T37∶21、T37∶705等。“出內”即“出入”。【T3∶22A】
都吏旦食會水接真
按: 此簡上殘,文意不是十分明確。其中的“真”,原作“莫”。漢簡中有“真”“莫”相混的情況,但“艸”“止”相混主要是由于漢代文字書寫橫畫時有蠶頭筆勢,書寫蠶頭較大就與“止”形接近,實際兩者筆順有別。此字原簡作下G形,細審此形上部筆順,其順序示意如下G1,可知上部并非“ ?儩1”,而是從“止”,當為“真”字草書,西北簡中“真”的草書如下,可作對證。G.G1.
真: 居270.11 居35.20A 肩壹T10∶220A 肩叁T27∶17A
【T3∶38A】
其一釜□張卿百,敦君五十。丁相君粟錢,李子方魚錢。 (竹簡)
按: 相,原作“韋”,原簡作下H形,字形與“韋”差距較大。“相”的漢簡草書與皇象《急就章》草書如下,對比即可知H形實際是“相”之草書“楷化”字形。尤其是皇象所書字形,去掉牽絲就與H形基本一致了。“相”,此處用作人名。金關簡中“相”作人名者很多,如T1∶157“王相”、T5∶36“喬相”、T9∶94A“賈相”。H.
相: 肩貳T23∶237A 肩伍F3∶163 居551.4B 皇象
【T3∶44】
慶字守卒使慶大
按: 此簡第一字原簡字形作,與“慶”字不合,下部似從“尤”或“犬”,非“慶”,當存疑。“使”后之“慶”,原未釋。此字原簡字形作。居新EPT27·18中“慶”作,與此簡字形近同。【T4∶26】
戍卒上黨郡銅鞮杜
按: 杜,原未釋,原圖版作,從木從土皆可辨,可補釋。【T4∶116】
□候長罡(岡)非稱已適候長
按: 罡,原未釋,馬智全釋作“辟”,(馬智全: 《〈肩水金關漢簡(壹)〉校讀記》,《考古與文物》2012年第6期。)秦鳳鶴釋作“甚”。(秦鳳鶴: 《〈肩水金關漢簡(壹)(貳)〉釋文校訂》,《漢字漢語研究》2018年第2期。)此字原簡作,上從“罒”,下從“正”,可嚴格厘定作“罡”,也就是“岡”的俗寫。這里的“岡非”應為人名,人名多有表義,而且很多文獻有征。疑“岡”可能是“罔”之誤寫。“罔非”,即是無非,傳世文獻頗多見,如《尚書·多士》:“惟天不畀不明厥徳,凡四方小大邦喪,罔非有辭于罰。”《史記·殷本紀》:“乃曰其奈何。嗚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繼,常祀毋禮于棄道。” 疑此處人名“岡非”即源自文獻的“罔非”。【T5∶81】
長常賢兼行
按: 行,原未釋,原簡此字左殘,但仍可看到“亍”的少許筆畫,可結合文意補。【T5∶97】
奉嚴教聞
按: 聞,原作“寫”,此字原圖版作下I形。此形上部確實像“寫”,但是下部筆畫與“寫”字有些差距。漢簡草書的“聞”“寫”如下,對比可知,I形與前者更近,從筆順、筆勢、草化軌跡上看都與“寫”字有差距。I形上部似“宀”的構形,應該是下舉“開”那類“門”形草化產生的,所以從字形上I也當釋作“聞”。遺憾的是此簡殘損嚴重,僅剩四字,文意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簡文中的“嚴教”在金關簡中比較多見,如T9∶8、T23∶620、D∶260A等簡中都有出現。“奉聞”也出現了多次,如T1∶265、T24∶77、D∶49A等簡中可見。而且T24∶77、D∶325中還可見“奉聞嚴教”。頗疑“奉嚴教聞”與“奉聞嚴教”之意相類。I.
聞: 敦48 肩貳T22∶11C肩貳T23∶918B
開: 肩貳T23∶731B
寫: 肩肆T37∶1504A 肩伍C∶443 肩叁T31∶34A 居206.9
【T6∶43】
使從者都自臨處賣肉百□□□直(值)……
按: 都,原作“為”,此字原簡作,當為“都”之草書,類似字形如(肩壹T10∶134)、(肩叁T30∶28B)、(肩伍C∶336)等,皆可對證。這里的“都”用作人名,金關簡中“都”用作人名比較常見,如T1∶154“安都”、T3∶52“君都”、T4∶171A“趙子都”、T6∶41A“王都”等。臨處,原釋文作“輸谷”。(按: 臨處,匿名審稿專家的意見是“臨劇”,特此說明。)臨,原簡作,此為“臨”的草書寫法,這種草書寫法在西北簡中頗多,如(肩貳T23∶877A)、(肩肆T37∶1512)。處,原簡作,西北漢簡中這種寫法的“處”如(肩伍F3∶383)、(肩叁T31∶64),可資對比。“臨”在這里可能是某地名之省。“從者都自臨處賣肉”,就是名為都的從者在臨這個地方賣肉。或者“臨”作人名,那么其后的“賣”讀為“買”,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都從臨那里買肉。【T6∶49】
新野禝里王常,年廿一。 (竹簡)
按: 禝,原作“稷”,原簡作,明顯從“示”不從“禾”,當改。新野,南陽郡下轄縣。禝,新野縣之里名。【T6∶61】
得,願令史告部亭苑都,有得此馬者報,如律令。
按: 得,原釋作“將”。此字僅存下部,釋作“得”“將”皆有可能,若按后文所說“有得此馬”推測,前文可能是說關于“得馬”之事,暫釋作“得”。願,原未釋,此字原簡墨跡漫漶,原字形與雙鉤描后如下J、J1所示,其右部從“頁”基本可辨識,左部所從為“原”的簡省寫法,此類“願”漢簡常見,舉例如下,對比可知J實為“願”的草寫。願,此簡中表示希望或請求之義。J.J1.
願: 肩壹T4∶110A 肩肆T33∶1 肩貳T21∶183
【T6∶67A】
平報翁卿,府都吏二卿欲過,不知有酒。
按: 平,原釋作“幸”。此字原簡作,與“幸”字草書有差異,應是“平”字,如(T10∶125)、(T24∶34)、(C∶293)等“平”字即如此。按照文意來說,“某人報某人”的說法更常見,更易理解。【T6∶83A】
□□忠白: 觻得壽貴里男子成奉以觻得長致出。
按: 白,原未釋,原簡作,雖然墨跡略有缺失,但仍較易識別,今補。【T6∶123】
隊長歸
按: 此簡釋文原作“□三□一”,姚磊釋作“隧王□”。此簡文字原圖版和雙鉤描圖如下圖2、圖3。“隊”“歸”的主要部件都可以辨識,只是“長”筆畫簡省比較多,需要結合文例確定釋字。西北漢簡中的“歸”舉例如下,可作參考。圖2
歸: 居517.17 肩壹T10∶15歸隴西
【T6∶139】
壬申卒四人 五
按: 五,原作“二人”,原簡作,當是一字“五”,可據原圖版改。【T6∶158】
自言
按: 自言,原皆作未釋字,原簡“自”僅存下部筆畫,“言”原簡作,筆畫略有殘損,但仍較易識別,今據原圖版和常見文例改釋。【T7∶26】
八月癸卯,張掖水章長□丞博移金ⅰ如律令。ⅱA
張掖水章丞。Ⅰⅰ四月辛酉,茂陵男子張霸以來。Ⅰⅱ骍北亭長章發Ⅱⅰ君前。ⅡⅱB
按: 張掖水章,原作“□張□□”,其原圖如下圖4,此簡背面“張掖水章”原簡如下圖5。對比可知兩者都是“張掖水章”。只是文字大小和書寫上略有差異。(按: 小文投出后見姚磊《肩水金關漢簡釋文合校》亦有相同釋字意見(第80頁),但論述不同,權當續貂。)“張掖”是郡名,“水章”不好理解。結合B面“骍北亭長章”,推知此處可能是“張掖水長章”,背面“張掖水章丞”正確的順序也應該是“張掖水丞章”。這種印文順序問題在西北簡中不乏其例,比如常見“居延令印”寫作“居令延印”,此類情況還有不少,已有學者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周艷濤、張顯成: 《西北屯戍漢簡中的“居令延印”現象及其相關問題研究》,《江漢考古》2021年第3期。)此不贅述。博,此字原未釋,何茂活釋作“府”,此字原簡作,墨跡有缺損,疑是“博”字。圖4
亭隧吏卒弩皆多關門
按: 關,原釋作“辟”,此字原簡作,似從“戶”,或為“門”的左半。而且此形下部也不是簡單的“口”,懷疑是“關”字。門,原未釋,原簡作,殘留墨跡可見部分“門”字。“關門”在金關簡中比較多見,但在此簡中不易理解,可能“亭隧吏卒”屬前讀,“弩皆多關門”后還有描述“弩”的內容。【T7∶94】
人眾多獨禁,恐毋已,方奸萃有
按: 人,原作“入”,“……人眾多”比“……入眾多”更順,今據文意改。獨,原釋作“狩”。此字原簡作,此為“獨”的草書寫法,相類似的寫法如(居新EPW.112A)、(敦63)、(肩貳T23∶238)等,皆可證。【T7∶112】
數皆畢足,書到遣,如律令。
按: 足,原釋作“已”。此字原簡字形作,非“已”,當為“足”之草書。簡文“數皆畢足”是說數量都足夠了。【T7∶134】
里公乘馮圣,年廿七
按: 里,原未釋字,此字原簡墨跡不全,但尚能看到“土”形,可結合原圖版存見墨跡和文例補。【T8∶44】
□因白 (削衣)
按: 因,此字原整理者錄寫作“GF8EF”,原簡作,整理者錄寫無誤,但此字就是“因”的訛寫,可直接釋作“因”。金關簡中“因”的寫法常有增筆或簡省的情況,如肩叁T32∶46“因言”的“因”原簡即作,與此簡字形大致相同。【T8∶61】
祿福玉章里公乘馬遠
按: 玉,原作“王”。“玉章”即“玉璋”。且原字形作,本已有點畫區別,當改。【T8∶67】
馬一匹,軺車一乘。 □北入 丿
按:“□北入 丿”原釋文皆無,今據原圖版補。【T8∶80】
出谷小斗六斗。 六月
按: 小,原未釋,沈思聰以為是數字,姚磊以為可從。(姚磊: 《肩水金關漢簡釋文合校》,第94頁。)此字原簡作三點畫,實為“小”字的草率寫法,今補。【T8∶100】
□喪魂 ?冚B
按: 喪,原未釋,原圖版和雙鉤線描圖如下K 、K1,其下所從“亡”比較清楚,上部兩“口”形也能大致看出來,可確定釋“喪”。魂,原整理者將此字錄作上從“亠”下從“鬼”,王錦城釋作“廆”。(參見姚磊: 《肩水金關漢簡釋文合校》,第96頁。)此字原簡如下L形,下從“鬼”明確,上部墨跡似有缺失。此字或為“魂”之異體。揚州出土《神靈名位牘》M5.1.1,其中有一字摹本作,(揚州博物館: 《江蘇邗江胡場5號漢墓》,《文物》1981年第11期。)一般都認為此字是“魂”,此字與本簡中的字應該是一字。“喪魂”就是丟失魂魄。 ?冚B,原未釋,原圖如下M,上從“髟”下從“監”皆可辨識。 ?冚B,頭發長貌。《說文》:“ ?冚B,發長也。”喪魂、長發,僅僅兩詞,可聯想出失魂落魄之態。K.K1.L.M.
【T9∶69】
葆 上里范安世
按: ,原釋作“深”,此字原簡如下N,漢簡中的“深”寫法如下,對比可知N形與“深”的寫法差距較大。或釋為“ ”。《曹全碑》中有“瘳”“謬”,字形分別作、,其所從“翏”形可作參考。“ ”,俗“漻”字,此處用作里名。N.
深: 肩壹T6∶77A 肩肆T37∶1539 肩伍F3∶522
【T9∶136】
完城旦莞萬年,故□
按: 莞,原作“歲”,原簡作。此字上從“艸”疑下從“完”,或釋為“莞”,此處用作姓氏。《通志·氏族略》有“莞氏”。【T9∶152A】
……謁移ⅰ十一月丁巳,居延令弘ⅱ
按: 謁,原未釋,原簡右殘,存“言”旁,可結合常見文例補。【T9∶158】
□門長吏遣卒
按: 遣,原作“呂”,原圖版作,雖右殘,但據僅存墨跡仍可辨識所從“辶”形。卒,原未釋,原簡僅存上部“亠”墨跡。金關簡中“遣卒”一詞出現的頻率較高,如T37∶29、T23∶239、T24∶890等簡中皆可見,可結合原圖版和固定文例格式改釋。【T9∶162A】
黑色,正福占。五鳳四年九月己丑……
按: 九,原作“七”,胡永鵬改釋作“八”。(胡永鵬: 《西北邊塞漢簡編年》,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31頁。)此字原簡作,字跡不清,但可見橫撇結構,諸數字中唯有“九”最合。丑,原作“未”,黃艷萍改釋,(黃艷萍: 《〈肩水金關漢簡(壹)〉紀年簡校釋》,《簡牘學研究》第5輯,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年。)可從。【T9∶197】
里公乘姚解憂,年卅二
按: 里,原釋文缺漏,此字原簡僅存一橫畫,但結合常見文例可補釋。【T9∶198】
男俱書到,願
按: 願,此字原未釋,原簡作,與頃、願草形近同。此處暫釋為“願”。【T9∶212A+207A】
奏Ⅰ威卿取威卿奉千Ⅱⅰ 徐卿奉錢往Ⅱⅱ
按: 此簡姚磊綴合。(姚磊: 《肩水金關漢簡綴合》,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2021年,第53頁。)威,原釋作“就”,此字原簡作,與此簡綴合的T9∶207簡中的“威”原簡作,對比即可知兩者是一字。“威卿取威卿奉”,這是自取奉錢的另一種說法。取,原釋作“所”,此字正處茬口處,綴合圖作,可知此字左從“耳”,當釋作“取”,而且改釋后文意也較原釋更為通暢。往,原釋作“徒”,原簡作,右下并不從“止”。兩簡綴合后,下端仍殘斷,后面還有內容。【T9∶255】
□夫立以時付功曹書
按: 夫,原釋為“史”。此形原簡作,下部不是交叉而只是交接。前面殘缺的未釋字可能是“嗇”。其后的“立”是嗇夫的名字。【T9∶260】
弘二月己酉出。□一。劍一。 軺車二乘,馬三匹。弓一,矢□。
按: 劍,原未釋,原簡殘存右部“刃”形,今據原圖版和常見文例補。【T9∶261】
……軺車一乘,馬一匹。 弓一,矢二發。
按:“一匹”的“一”,原未釋,今補釋。“弓一矢二發”,原作六個未釋字。何茂活釋出“弓一矢二”,姚磊以為“二發”應作“十二枚”。(姚磊: 《肩水金關漢簡釋文合校》,第115頁。)今據圖版和相同文例改釋。【T9∶315】
印伯□
按: 印,原作“□□”,伯,原作“佰”,此兩字原簡圖版和雙鉤線描示意圖如下O、O1,當為“印伯”。O.O1.
【T9∶348】
自言為
乙亥徐易
按: 易,原未釋,沈思聰釋作“為”。(沈思聰: 《肩水金關漢簡人名索引與釋文校訂》,碩士學位論文,復旦大學,2018年,第246頁。)此字原簡作,字形較清晰易辨。【T10∶124A】
觻得市南第一里敬老里過迎戶簿門長侯子山足下
按: 侯,原作“候”,從沈思聰改釋。(沈思聰: 《肩水金關漢簡人名索引與釋文校訂》,第251頁。)下,原未釋,原簡尚能看到一橫畫,今據原圖版和常見文例補。【T10∶152】
京兆尹長安春柳里男子關
按: 春,原釋作“青”,原簡作,字形差距較大,疑此形為“春”俗寫“ ?棜#”之草書。關,原釋為“欣”。此字原簡字形作,非“欣”,當是“關”字草寫,(按: 此字本人在博士論文中曾釋作“關”(見《漢簡草字整理與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14年,第344、503頁),后在字形整理時放棄舊說改釋作“伏”,投稿后匿名審稿專家認為釋作“關”為是,故再次恢復舊釋。)應該是從(肩壹T10∶32)、(肩壹T10∶406)、(居新F22.490)這類草書草化而來。此處“關”用作姓氏。【T10∶173】
博〈傳〉馬一匹,騩,牡,齒十二歲,高五尺八寸,
按: 博,此字原整理者徑釋作“傳”,原簡字形左側從“十”,非從“亻”,今改釋。高,黃艷萍已指出原釋文漏釋,(黃艷萍: 《初讀〈肩水金關漢簡〉(壹)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3年5月30日。)當補。【T10∶203B】
財……ⅰ ……ⅱ
按: 財,原釋作“賦”,原簡字形作,當改釋“財”。漢簡中此類寫法的“財”字如(居新F22.1)、(尚101A),甚至連右下的飾點都一致,應改釋。【T10∶213A】
六月乙未廄嗇夫武行右尉事□ⅰ六月乙未,熒陽丞崇移過所,如律令。ⅱ
按: 廄,原作“廚”,此字原簡作。此字不從“豆”,非“廚”,應是“廄”之訛俗寫法。此行未釋字原釋文無,今據原圖版殘存墨跡補。熒,原作“滎”,從何茂活改釋。【T10∶220A】
□叩頭言: ⅰ子真佳君足下毋ⅱ薄恕自愛,忍 ?偉e非者,ⅱ
按: 愛,原簡作下P形,原釋作“憐”。“愛”“憐”兩字西北簡的常見寫法如下,對比即可判斷釋字孰是。“自愛”,是常見書信用語,意在自我保重。P.
愛: 肩伍F3∶127A 肩貳T23∶896A 肩貳T24∶73A
憐: 肩肆H2∶46 肩肆T37∶54 居新T51.203B
【T10∶221A】
□叩 ?偉e頭 ?偉e(叩頭叩頭)。因言舍中有光,欲得其日
夜內戶開復關,願留意。謹
按: 未釋字原無,今據原圖版補。張俊民認為“關”應作“閉”,“頃”應作“願”。(張俊民: 《〈肩水金關漢簡(壹)〉釋文補例續》,簡帛網,2012年5月8日。)其釋“閉”不可從,釋“願”可從;馬智全也有釋“願”的意見。(馬智全: 《〈肩水金關漢簡(壹)〉校讀記》,《考古與文物》2012年第6期。)光,原釋文作“尖”,原簡作。“尖”為晚出俗字,且按照文意亦不當作“尖”,今據文意與原圖版改。【T10∶237】
甘露四年四月戊寅朔丁酉,佐親敢言之: 卅井里男子王譚,自言
按: 言,原未釋,可據原圖版殘存墨跡和常見文例補。【T10∶299】
會稽郡鄞許商里莊壽。 (竹簡)
按: 莊,原作“范”,原簡字形作,下部并無“氵”形,也不從“氾”,下當從“壯”,當改釋為“莊”。“莊”在這里用作姓氏。附記:本文是《肩水金關漢簡校釋》的前期成果,大多數觀點在2015年就已經形成,成文后見到不少觀點已見諸學界,故一直不斷修改。2021年9月投稿時,姚磊《肩水金關漢簡釋文合校》尚未出版。今得以參考該書,已見諸該書且本文無新觀點的內容全部刪除。同時本文最后定稿得到了匿名審稿專家諸多指正,所采納的高見主要有: 簡T1∶3“出入”、T1∶54“八”、T1∶85A“償”、T2∶29A“侈”、T6∶43“臨”、T6∶61“得”、T9∶197“里”、T9∶198“願”、T9∶255“夫”。這些觀點皆為審稿專家給出的意見,并非作者發明,在此對審稿專家惠賜高見表示誠摯謝意。
(責任編輯: 徐衍)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肩水金關漢簡校釋”(21FZSB031)、“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項目“漢代簡牘草書整理研究及數據庫建設”(G3446)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