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松
(歐冶工業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940)
2020 年國家提出要依托產業優勢,加快建設能源、電信、制造、醫療、旅游等領域產業鏈數字化生態協同平臺,推動供應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數據貫通、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提升產業鏈資源優化配置和動態協調水平。加強跨界合作創新,與內外部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形成融合、共生、互補、互利的合作模式和商業模式,培育供應鏈金融、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打造互利共贏的價值網絡,加快構建跨界融合的數字化產業生態。
平臺經濟已經從面向消費領域的個人互聯網向面向產業的產業互聯網開始延伸,工信部數據表明,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的36.2%。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表明,全球市場價值超100億美元的數字平臺企業共有74家,美國和中國分別有35 家和30 家。美國數字平臺總價值達6.65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74.1%;中國數字平臺總價值是2.02萬億美元,占全球的22.5%[1]。
而任何一個平臺都希望能夠成為數字經濟中的核心節點,通過能力開放平臺將平臺各種業務與技術對外輸出,增強平臺黏性,從2008 年淘寶推出了開放平臺計劃之后,開放的趨勢就不可逆轉,在洶涌的能力開放大潮面前,經歷了一個從被灌輸思想到逐步接受嘗試,再到積極推動其發展三個階段,各大平臺陸續開放了自己的API。甚至包括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這樣的運營商都已經開放了API。開放API 之后,用戶的角色轉變為了平臺商家,成為平臺的合作伙伴。平臺將為商家的產品進行品牌背書與推廣宣傳,幫助企業或開發者順利在平臺上銷售其服務或產品。平臺與企業之間的客戶關系、合作伙伴關系與合伙人關系構建了平臺的生態體系,為平臺提供活力。
企業信息化平臺需要與外部第三方能力開放平臺進行數據交互解決業務問題,企業內部要有自身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將企業內部服務和業務進行抽象與共享[2]。而能力開放平臺是產業平臺為企業及第三方開發者提供開放API 的平臺,把平臺的服務封裝成一系列的API接口,通過這種方式,網站不僅能夠提供對簡單網頁的訪問,還能進行復雜的業務數據交互。
構筑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關鍵在于創新。能力開放平臺為業務創新、技術創新提供了技術基礎。就目前而言,企業ERP 系統與能力開放平臺對接,開放平臺與開放平臺對接,都需要投入專業的工程師去開發,為減少人力投入,本文針對連接可視化,產品化的目標提出了系統的解決方案。助力用戶、數字資產與產業伙伴的高效連接,實現數字價值的最大化。
隨著新基建加速布局,萬物皆可上“云”?;谠贫说姆招枰獜囊肷鷳B合作伙伴,聚焦云服務、協同辦公、智能化自動化服務等場景,助力云端數字經濟消費新場景發展。而能力開放平臺COP(Capability Open Platform) 是一個圍繞企業服務集成、接口托管和能力開放打造的穩定的、可靠的、可拓展的平臺。COP提供了API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含創建、管理、調試、下線等功能;同時支持對API 路由轉發、認證鑒權、協議轉換、流量控制等治理和安全方面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提供平臺化的服務開放能力,提供API申請授權、安全控制等,將內部系統數據服務提供給外部合作伙伴使用。COP 可以快速實現新舊業務系統集成,以標準API 的形式將系統服務開放給合作伙伴;可以幫助企業輕松管理不同規模的API,提升研發協作效率。
平臺連接服務是運行于外部請求與外部API服務之間的一個流量入口,實現對外部請求的協議轉換、認證鑒權、流控控制、參數校驗、實時監控等通用功能的平臺軟件。
目前,市場上的平臺連接服務較少,且處于發展的初期,并且針對C 端的和針對B 端的連接服務在業務模式、商業模式上區別較大。C 端的連接服務主要需求是打通社交網絡相關的通知事件,業務模式相對簡單,容易打造針對大眾的標準化的產品。B 端涉及的行業和業務千差萬別,B 端的連接服務需要針對不同的垂直行業、不同的開放平臺進行梳理和集成,做一些垂直行業、小眾群體的標準化產品。開放、合作、共贏成為互聯網+時代實現業務創新的新趨勢,對簡單易用標準化的連接服務需求旺盛。
平臺連接服務的整體設計需要圍繞下面七個方向進行展開,首先需要協助企業構建以API 為中心的持續集成平臺,然后把散落在各開放平臺的API 整合成市場需要的可復用組件,其次需要實現自助式、積木式業務系統接入能力,全面提升集成效率,第四是構建全面的集成監控和實時預警體系,先于用戶發現并解決問題,第五需要讓平臺的數據在多個開放平臺之間準確高效流動,第六是引入低代碼開發就讓企業的業務系統功能得到擴展,最后不斷沉淀業務與技術能力為業務創新提供技術支撐。
在考慮平臺連接服務的系統架構設計時,要考慮平臺連接服務的針對的用戶群體和使用的業務場景,不同的用戶不同的場景,連接服務的設計完全不一樣。下面我們從幾個場景來進行分析:
針對C 端的平臺連接服務,其復雜性封裝在了連接服務上,連接服務需要對接各種開放平臺,且要把各個平臺的API 集成為不同的可視化組件,做出一些標準化的產品,方便C 端用戶使用。C 端用戶在平臺連接服務上挑選滿足自己需要的多個組件,組合成滿足自己業務需求的業務流程,然后設置定時觸發或者事件觸發,讓業務流自動執行,結果為圖1所示。

圖1 C 端平臺連接器結構圖
針對B 端的平臺連接服務,由于企業內部網絡安全性的需要,其ERP 是系統無法直接訪問互聯網的,此時就需要在企業內部的DMZ 區為ERP 系統開一個窗口,把平臺連接服務放在DMZ區(圖2),平臺連接服務與ERP 系統通過防火墻策略和硬件隔離措施進行隔離。圖3 是針對有多個辦公場地的情況下,需要協同作業的網絡結構。

圖2 B 端平臺連接器結構圖

圖3 B 端平臺連接器結構圖
我們在做平臺連接服務時要考慮的是平臺連接服務也不是一個單機軟件,其本身也是一個專業化平臺,對外也提供開放API,架構設計要綜合考慮C端和B端的用戶,針對高并發、業務量大的訪問也要做彈性伸縮的集群化部署。要做到穩定性、安全性、并發性、敏捷性。架構上采用微服務框架,把平臺連接服務拆分為用戶管理微服務、接口管理微服務、組件管理微服務、數據轉換微服務、數據可視化微服務、監控預警微服務、流程管理微服務等?;谛枰獙拥母鞣N異構平臺,可采用企業服務總線、MQ消息總線、API低代碼組件等技術手段對代碼進行解耦。整體架構如圖4所示,通過連接服務將企業內部流程與各種供應鏈生態服務平臺進行集成與連接,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把各類平臺進行集成,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供應鏈平臺連接服務設計圖
可以通過能力開放平臺提供的OpenAPI解決企業煙囪式業務系統集成現狀,實現深度的業務流程打通,通過API連接各業務系統,復用已有的業務系統能力。并集中各系統中的數據,實現多種異構系統數據源的集成,實現數據的實時匯聚、實時同步、準確傳輸分發與共享,從而快速構建企業大數據集成底座。通過平臺連接服務適配絕大部分協議的轉換,比如WebService、RESTful、RPC、Kafka、MQTT等。
通過配置組件和配置流程,組合完成復雜需求,像搭積木一樣構建復雜業務。針對市面上常見的工具軟件,比如Redis、ElasticSearch、RabbitMQ、MySQL、MongoDb等等眾多工具都要有現成可視化的組件進行對接,如企業微信、釘釘、飛書等協同工作軟件都能夠做到開箱即用。面對復雜的運維場景需要搭建全鏈路監控工具,通過可視化、異常主動預警,請求鏈路追蹤,故障快速定位。
每個開放平臺都有成百上千個接口,要從這些接口中梳理整理,組合成更高級的可復用組件,是一件工作量巨大且枯燥乏味的工作。對產品經理的智慧和耐性有較高的要求。特別是面向產業互聯網領域的平臺,涉及的流程與業務場景會更豐富,交互會更多更復雜,隨著開放平臺的發展和進步,同時也伴隨著開放平臺市場競爭的加劇,能力開放平臺提供的接口也在快速迭代來滿足市場需求。平臺連接服務也需要進行快速迭代,去不斷適應新的API。
特別是針對產業端客戶來說,需要在企業用戶的DMZ 區部署硬件服務器,并安裝連接服務軟件,會造成用戶成本的增加,軟件漏洞是否會影響到企業的信息化安全,數據經過連接服務之后,是否會發生數據泄露等,都是企業用戶會考慮的問題。針對此類問題,平臺連接服務也需要不斷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比如加密算法采用國密算法,敏感數據采用隱私計算技術對數據進行加密,網絡安全策略做到點對點,與企業的內部網絡進行硬件隔離,連接服務源代碼可開放給企業進行審查等,最大化地讓用戶滿意和放心。
平臺經濟對產業結構合理化 和產業結構高級化均有促進作用,平臺經濟與技術創新之間存在交互效應,平臺經濟對技術創新的促進效應弱于技術創新對平臺經濟的促進效應;平臺經濟與技術創新的交互效應可以顯著推動產業結構升級[3]。
而傳統的接口連接服務僅僅停留在數據交互層面,我們需要打造共享的能夠不斷復用的連接服務平臺,將每個平臺的業務與產業節點進行融合,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形成互相促進、互通有無、合作共贏的局面,真正地實現1+1>2 的效果。同時為了減輕連接這些開放平臺的開發工作量,能夠讓非開發人員通過可視化的工具實現業務能力擴展,開箱即用,這就越發讓連接服務平臺的建設變得有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