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菲菲 付鳳齊 楊洋
住院患者常因病情需要外出病房進行檢查,如CT 檢查、超聲檢查等,而外出檢查常因患者病情變化、陪同人員疏忽等,造成諸多安全隱患和不良事件[1-3],這一直是護理管理者及責任護士重點關注的方面[4-5]。因此,對相關危險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對降低住院患者外出檢查過程中的不良事件風險具有重要意義。移動手持計算機設備(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6-9]是專門為醫療移動護理、移動查房、患者信息管理打造的數據采集、存儲、傳輸設備。可配合無線局域網絡技術,實現患者信息的擴展與延伸。PDA 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在保障患者安全等方面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PDA 的應用多集中于靜脈輸液、檢查信息核對[10-12],關于外出檢查安全方面的研究應用較少。本研究擬通過在移動PDA管理下完成住院期間外出檢查閉環管理,探討基于PDA 的閉環管理模式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外出檢查的應用價值,為提高患者外出檢查的安全性提供更多的管理經驗。
患者外出檢查項目包括CT、MRI、彩超、肺功能等。選取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泌尿外科2019 年1—12 月和2022 年1—12 月住院的2122例患者,納入條件:年齡>60 歲;住院期間完成至少一次外出檢查;意識清楚,能夠配合完成滿意度調查。排除條件:病例資料不完整;危重癥患者外出檢查時需要醫生陪同。將2019 年1—12 月的954例患者設為對照組,2022 年1—12 月的1168 例患者為觀察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資料見表1。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并同意。

表1 老年住院患者一般資料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安全護理措施,包括患者外出前準備、專人護送、采取預見性護理措施、中途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基于PDA 的閉環式管理模式,具體如下。
1.2.1 檢查前準確評估 患者入院時,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正確的護理安全風險評估,包括“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13]、“Morse 跌倒評估量表”[14]等。對于Morse 評分>25 分的中、高危險及ADL 評分≤60分的中、重度功能障礙患者,根據評估結果懸掛相應警示標識。同時了解患者既往史及合并癥,如跌倒史、糖尿病、腦血管病等,有無攜帶管路,在檢查單上進行標記,提醒外送人員注意。見圖1。
患者外出檢查時,佩戴安全警示標識。針對中度及以上風險患者,患者外出檢查期間,為患者佩戴警示標識,包括:預防低血糖、預防走失、預防跌倒、預防墜床、攜帶管路等標識,佩戴于患者胸前,提示檢查科室人員關注,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核對患者姓名及檢查項目,檢查管路是否固定良好。
1.2.2 建立外送人員與病房交接流程 設立交接提示卡。制作“患者外出檢查期間安全提示卡”(圖2),責任護士與外送人員進行面對面交接,將檢查項目、患者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等告知外送人員,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重點提示,提醒外送人員高度關注,并簽字確認。

住院患者外出檢查期間安全提示卡
1.2.3 采取預見性護理措施 ①預防低血糖。責任護士對患者檢查項目進行核對及分類,在需要空腹檢查的檢查單上注明有無糖尿病史,提示檢查科室工作人員在檢查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同時責任護士向患者進行檢查前的健康宣教及注意事項時,告知患者發生低血糖反應的典型癥狀,并叮囑患者外出檢查時隨身攜帶糖果等食物,一旦出現低血糖的現象,及時進食。②預防意外損傷。患者外出檢查時院輪椅的應用非常普遍,對于患者每次外出檢查前,由當班護士對患者進行風險評估。對有跌倒中、高風險患者,需要使用輪椅,督查外送人員檢查輪椅是否完好,并向外送人員告知患者病情及可能發生的意外。由于患者是跌倒中、高風險,定向力差、自我控制力弱,很容易發生摔跌倒。因此,給每個輪椅配備一條帶鎖扣的帶子,固定在輪椅靠背上,并將輪椅的安全帶制成有溫馨提示字樣的紅色安全帶“防止跌倒”,提示運送人員主動使用安全帶意識。使用時,協助患者坐于輪椅上后,將安全帶放于患者腰部,鎖扣可根據患者的體型進行調節,將患者與輪椅固定在一起,將安全帶系于輪椅后方。有效的預防保障了患者安全。
對于老年患者合并癥多,常因身體虛弱,可能無法承受長時間的禁食及一次完成多項檢查,故采取分開預約檢查時間,避免一次完成多項檢查,減少安全隱患。
1.2.4 實施閉環管理 為掌握患者外出檢查情況,我院運用PDA 信息化護理安全閉環管理模式。將每位外送人員分別配備編號及二維碼,將外送人員信息數據錄入至移動護理系統。在PDA 端建立“外出檢查”模塊,里邊分別選擇“出科”及“回科”。患者外出檢查時,責任護士與外送人員面對面進行患者交接,責任護士根據患者一般情況填寫風險提示卡,使用PDA 端選擇“外出檢查”→“出科”,掃描患者腕帶,再掃描外送人員編號二維碼,電腦端后臺即刻顯示患者外出檢查的的信息,包括:出科日期時間、出科操作人(交接護士)、出科陪同人員(外送人員)等信息。患者檢查后回科時,責任護士與外送人員再次進行面對面患者交接,查看患者一般情況,詢問患者主訴,患者交接清楚后,使用PDA 進行掃碼,選擇“外出檢查”→“回科”,掃描患者腕帶,再掃描外送人員編號二維碼,電腦端后臺即刻顯示患者檢查后回科的信息,包括:回科日期時間、回科操作人(交接護士)、回科陪同人員(外送人員)等信息。電腦端可統計當日患者外出檢查人次及患者外出檢查時長,患者在院期間實現閉環管理。見圖3。
(1)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外出跌傷、脫管(包括引流管及各種靜脈置管等)、低血糖、低血壓等。
(2)患者滿意程度:通過自制量表評估外出患者對醫護人員及外送人員的滿意程度。
采用SPSS 27.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采用百分率比較,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外出篩查中跌倒、脫管、走失、低血糖及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患者外出檢查發生不良事件情況比較
住院患者對醫護人員和外送人員滿意度有所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住院患者對醫護人員及外送人員滿意度比較
在患者住院期間,外出檢查是不可避免的。其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安全風險,如心腦血管意外、跌倒摔傷、管路滑脫、走失、低血糖、低血壓、交叉感染等[15-17]。這些安全事件給患者帶來痛苦,增加醫患糾紛,降低患者滿意度,并對醫院造成不利影響[18-20]。護理管理者需要更多地關注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安全,而患者外出檢查期間的風險控制是護理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保證住院患者安全,避免院內交叉感染,我院嚴格落實在院患者禁止探視和減少人員陪住管理制度。這為保障患者外出檢查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泌尿外科患者外出檢查的主要目的為診斷性檢查、手術風險評估、術后復查等,因老年患者基礎疾病多、病情復雜、變化快,而外出過程又很短,容易被忽視。我科2019 年住院外出檢查過程中發生了35 起護理安全不良事件,其中跌倒8 例,脫管9 例,走失6 例、低血糖8 例、低血壓4 例。分析原因,大多數護理管理者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在病房內的護理安全管理上,對發生在病房外的護理安全事件重視不夠,需要護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人力。醫院的運輸部門屬于外包公司負責,運輸部門所招聘的外送人員流動性大,且外送人員都沒有系統的接受過護理知識的培訓,學歷偏低,對患者外出檢查期間的安全問題沒有足夠的認識,不能有效識別患者安全風險。患者外出檢查的具體過程中,因環節多,涉及人員廣、空腹等待時間長、需與檢查科室協調等,存在諸多方面問題,極易導致患者出現安全事件。不但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和醫療費用,也會激發醫患矛盾,降低對醫院的信任感和滿意度。
目前關于保障外出檢查安全性的研究多集中于ICU、腦外科、心外科等重癥醫學方面[21-23],主要措施包括開展相關培訓、制訂風險評估表、實施安全護理路徑、制訂外出檢查流程等,結果提示均有一定的效果[24-27],但關于泌尿外科相關研究缺乏[28]。PDA 移動設備是一種信息傳遞平臺,也稱為移動護士站,該平臺將醫院目前現有的信息作為基礎,采用無線網絡連接護士站,以達到信息共享目的,提高護理質量,具有方便、操作性與實用性強、便于攜帶等優勢。我科病區實施封閉管理,從護理安全風險預警管理、PDA 出科回科掃碼,實施閉環管理等護理對策細節入手,將每項工作細致化,流程化,從而保證了患者在外出檢查期間的安全[28-30]。在實施的過程中發現存在的隱患,及時對患者外出檢查的各項風險進行充分的評估。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不斷修正及改進,完善工作流程,增加了護理人員、外送人員、檢查科室人員的安全意識。對于外出檢查患者進行充分的評估,對于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提示,并通過“患者外出檢查期間安全風險提示卡”提出明確警示,陪檢人員與責任護士運用信息化PDA 正確掃描做好患者外出檢查轉交接工作,實現閉環管理[10]。本研究觀察組在外出檢查總體不良事件發生跌倒、脫管、走失、低血糖不良事件發生方面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基于PDA 的閉環管理模式能夠較好地減少患者外出檢查期間的護理安全風險,保證了患者安全。
綜上所述,基于PDA 的閉環管理措施,能夠有效減少外出檢查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本研究針對少數不良事件進行統計分析,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關注其他可能的不良事件發生,并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