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雪
貴州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4
2012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把領導經濟工作的立足點轉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上來”。隨著經濟發展及管理會計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成本會計課程重要性越來越凸顯。但是,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如下問題。首先,從學生認知特點看,相較于理解復雜、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生更傾向于理解直觀、形象的應用知識。由于成本會計課程的理論性強、計算方法多,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其次,從課程特點看,成本會計具有核算方法多、計算公式復雜的特點,學生經常是“猴子搬包谷”,一邊丟一邊學,難以形成知識體系。最后,從教學方式看,教學方式單一,以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的低效率教學模式為主,學生學習效果差。因此,成本會計課程迫切需要改革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是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的重難點,學生易混淆五種分配方法下分配率的計算。因此,本文選取“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為例,將圖示法和口訣法引入到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的教學中,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輔助生產的相關概念主要包括輔助生產、輔助生產費用及輔助生產成本等,由于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加之已有的理論知識中僅僅學過基本生產,因此不易理解什么是輔助生產,進而難以準確區分輔助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費用。
學習財務會計時學生已經了解產品成本核算的賬戶設置主要包括“生產成本”和“制造費用”。成本會計教學中,由于工業企業生產車間的不同,為準確計算產品成本,需要將“生產成本”進一步細分為“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以便統計基本生產車間和輔助生產車間的耗費。對于學生而言,容易混淆以上三個科目。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分為5 種,具體包括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順序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及代數分配法[1]。首先,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多,學生還未開始學習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其次,不同方法下的分配率的計算公式不同,分子和分母不斷變化,學生容易混淆計算公式;最后,教材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僅對每個方法的簡單羅列,并未深入分析各個方法的內在關系,學生學習深度不夠。因此,在不斷的教學積累中發現,不同的方法適用情況和特點都不一樣,需要平行學習五種方法的基礎上,對五種方法進行對比分析,總結歸納各自特點,切忌死記硬背計算公式,一定要掌握其內在分配邏輯。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原則是“誰受益誰承擔”,分配計算原理是先計算分配率,再計算各部門承擔的輔助生產費用。其中分配率等于待分配的費用除以分配標準之和。各部門承擔的輔助生產費用等于該部門的分配標準乘以分配率。因此,成本計算的關鍵是計算單位產品的費用分配率。不同分配方法下,分配率的計算方法和計算次數是不同的[2]。第一,按是否計算分配率,分配方法可細分為需要計算和不需要計算兩大類,除計劃分配法外,其他方法都需要計算分配率;第二,按分配率的計算次數不同,分配方法可分為:一次計算和多次計算兩大類;第三,按是否考慮輔助車間相互提供勞務的情況,分為對內分配和對外分配等。
要想準確理解輔助生產的相關概念,首先應了解工業企業的生產特點。對于工業企業而言,生產車間包括基本生產車間和輔助生產車間,基本生產車間主要是生產產品的車間,其產品最終對外銷售;輔助生產車間是為基本生產車間、管理部門等提供輔助勞務或產品的車間,其產品通常不對外銷售。為更好理解基本概念,將抽象知識直觀呈現,選取央視新聞頻道報道的題為“一小瓶辣醬,一大個產業”的生產視頻,讓學生切實了解身邊企業的產品制造過程。
根據工業企業生產特點及費用耗用情況,便于學生理解成本核算科目,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費用分類及成本核算科目設置情況。如圖1 所示,以經濟用途不同,將費用的分類和科目設置結合起來,將復雜的內容簡單化。

圖1 費用按經濟用途分類導圖
基于輔助生產費用分配方法多且計算公式復雜等特點,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將圖示法和口訣法引用到該部分知識的教學,一方面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另一方面也可將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趣味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首先,借助圖示法特創設教學情景及案例,假設甲企業進行成本核算,生產車間構成包括一個行政部門、兩個基本車間(即基本生產一車間和二車間)、兩個輔助生產車間(即供電車間和供水車間)。假設該企業輔助生產車間的制造費用不通過“制造費用”科目核算,該企業相關輔助生產勞務情況如圖2 所示。其次,不同的分配方法具體計算過程不同,創設性提出一些口訣,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不同分配方法的內在邏輯。如:直接分配法的口訣是“親兄弟不算賬,堂兄弟全承擔”,具體實施情況詳見第三部分描述。

圖2 圖示法創設教學情景圖
基于輔助生產費用多種分配方法下分配率計算公式復雜的特點,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將口訣法引用到該部分知識的教學。考慮到輔助生產費用的5 種分配法中計劃分配法不需要計算分配率,因此,本次口訣僅針對除計劃分配法以外的4種分配方法。本口訣中的“加”“減”是相對輔助車間而言的,“加”代表計算分配率時分母包含輔助車間相互提供的勞務量;“減”則代表計算分配率時不包含輔助車間相互提供勞務量。直接分配法的口訣為“只一減”,即該方法僅分配一次,且只分配給輔助車間之外的部門承擔;交互分配法的口訣為“一加二減”,即該方法分配兩次,第一次對內交互分配時,計算分配率的分母包含輔助車間相互提供勞務量,第二次對外分配,計算分配率時分母不包含輔助車間相互提供勞務量。順序分配法的口訣為“一加一減”、代數分配法的口訣為“只加不減”。
該方法將費用直接分配給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對象,輔助生產車間內部不承擔費用。若把兩個輔助車間比作親兄弟,輔助車間以外的受益部門就是堂兄弟[3]。直接分配法的口訣為:“親兄弟不算賬,堂兄弟全承擔”,具體計算原理如圖3 所示。

圖3 “圖示+口訣法”在直接分配法中的應用圖
直接分配法具體的計算過程如下:
1.計算分配率
供電車間分配率=A÷(a-a1)=m
供水車間分配率=B÷(b-b1)=n
2.計算輔助車間分配的費用并編制會計分錄
(1)供電車間:
借:制造費用—一車間 m×a2
制造費用—二車間 m×a3
管理費用 m×a4(或者=A-m×b2-m×b3)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 A
(2)供水車間:
借:制造費用—一車間 n×b2
制造費用—二車間 n×b3
管理費用 n×b4(或者=B-n×b2-n×b3)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B
該方法下分配次數為兩次,輔助生產車間內部需承擔費用。親兄弟間先內部進行一次交互分配,分配后計算出各輔助車間實際待分配的費用,再在堂兄弟之間進行二次分配。交互分配法的口訣為:“親兄弟明算賬,先對內再對外”,具體計算原理如圖4 所示。

圖4 “圖示+口訣法”在交互分配法中的應用圖
交互分配法具體的計算過程如下:
1.對內分配
供電車間分配率=A÷a=m
供水車間分配率=B÷b=n
編制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a1×m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b1×n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a1×m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b1×n
交互分配后供電車間的實際費用=A+b1×n-a1×m=A*
交互分配后供水車間的實際費用=B+a1×m-b1×n=B*
2.對外分配
(1)供電車間:
供電車間分配率=A*÷(a-a1)=m1
供電分配給基本一車間的費用=m1×a2
供電分配給基本二車間的費用=m1×a3
供電分配給行政部門的費用=m1×a4(或者=A*-m1×a2-m1×a3)
(2)供水車間:
供水車間分配率=B*÷(b-b1)=n1
供水分配給基本一車間的費用=n1×b2
供水分配給基本二車間的費用=n1×b3
供水分配給行政部門的費用=n1×b4(或者=B*-n1×b2-n1×b3)
計劃成本分配法是運用事先確定的計劃分配率,將費用在各受益部門間分配。“輔助生產”借方反映的是實際成本,而貸方反映計劃成本,產生的差額直接轉入當期管理費用,從而結平賬戶。該方法的口訣是“先計劃分配,后調整差異”,具體計算原理如圖5 所示。

圖5 “圖示+口訣法”在計劃成本分配法中的應用圖
計劃成本分配法具體計算過程如下:
假設供電車間已知的計劃分配率為f,供水車間的計劃分配率為g
1.先計劃分配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供水車間f×a1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 g×b1
制造費用—一車間 f×a2+g×b2
制造費用—二車間 f×a3+g×b3
管理費用 f×a4+g×b4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f×a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g×b
2.后結轉差異
假設供電車間和供電車間差異都是實際>計劃,則需要調整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A+g×b1)-f×a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B+f×a1)-g×b
該方法講究分配的順序,分配順序取決于各輔助車間受益額的大小。其中受益額小的先分配,受益金額多的后分配。分配的過程是前者分給后者,后者不分給前者。該方法下分配率的計算特點是分母越來越大,分子越來越少。該方法的口訣是:“排列小到大,顧后不顧前”,具體計算原理如圖6 所示。

圖6 “圖示+口訣法”在順序分配法中的應用圖
該方法是先設各輔助生產車間的分配率為未知數,再聯立方程組解出分配率。采用此方法,分配結果最正確。但是,當輔助車間數量較多時,所設未知數增加,計算量也隨之加大。該方法的口訣是“聯立方程式,結果最準確”。由于單位成本要通過方程式來計算,不適合用圖示法說明。
本文以成本會計中較為重要的知識點輔助生產費用分配方法為例,闡述了“圖示+口訣法”在該部分內容的教學應用。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關鍵在分配率的確定,要求學生遵循待分配費用和勞務量的配比原則。通過教學實例不難發現“圖示+口訣法”應用到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進而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