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煜,張聰慧,徐 松,2,趙梁棟,李亮生
(1.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2.河南超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河南新鄉 453002;3.超威電源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湖州 313100)
混合動力汽車作為汽車行業中堅力量,綜合了純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車的優點,既消除了續航里程焦慮,又降低了汽車尾氣排放[1]。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及汽車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對混合動力汽車電池的各方面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鋅鎳電池具有功率密度高、安全性能好、低溫性能突出、成本低、綠色環保等優點[2],是與混合動力汽車相匹配的理想電源系統[3-4],近幾年又成為電池領域研究的熱點[4-9]。Parker 等[4]設計制備了三維結構的鋅海綿材料,開發出性能優異的鋅動力電池,在功率密度、安全性、啟動性能及啟動壽命等方面展示出可以媲美鋰離子電池的性能。Zhong 等[7-8]分析了鋅鎳電池的循環性能及失效原因,并與其他電池體系進行了對比。Zhou 等[9]設計開發出質量比能量達到165 Wh/kg 的鋅鎳電池(體積比能量506 Wh/L),且表現出優良的循環性能和較低的成本。
目前,鋅鎳電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單個組分(如鋅負極、鎳正極和電解液)的電化學性能上,而關于鋅鎳動力電池的結構設計及應用研究相對較少。本文設計開發了具有導電膜集流結構的圓柱F 型鋅鎳電池(10~13 Ah),并組裝了電池模塊及電池組(12 V 40 Ah),按照混合動力汽車電池的性能要求,測試評估了鋅鎳電池的倍率性能、低溫性能、快充能力、啟動性能、安全性能等實用性能,為鋅鎳電池在混合動力汽車上的應用提供了參考。
將氫氧化鎳、氧化鈷、氫氧化鈣、粘結劑及去離子水按質量比為69∶4.5∶1∶0.5∶25 混合,在正極漿料攪拌機中攪拌分散120 min,制成正極漿料。根據正極的設計容量,將混合均勻的正極漿料涂覆到發泡鎳上,經過烘干(120 ℃)、碾壓、裁切、清粉、揉片等工序制成正極片。
將鋅粉、氧化鋅、氧化鉍、粘結劑、分散劑和去離子水按質量比為20∶50∶2∶0.7∶0.3∶27 混合,在攪拌機中攪拌90 min,制成負極漿料。根據負極的設計容量,將混合均勻的漿料涂覆到銅網上,經過烘干(120 ℃)、碾壓、裁剪、清粉等工序制成負極片,負極的尾部焊接銅箔導電膜。
將正極片、負極片+導電膜、隔膜進行卷繞,泡沫鎳折邊形成端面集流結構,卷繞制作圓柱電芯,負極導電膜在電芯的最外層,電芯經過入殼、滾槽、焊蓋帽、注電解液、封口、化成等工序,制成圓柱型鋅鎳電池[圖1(a)],并組裝成電池組[圖1(b)]進行電化學性能評估。

圖1 圓柱F型鋅鎳電池示意圖(a)與電池組示意圖及電池組圖片(b)
1.2.1 充放電性能
參照《鋅鎳蓄電池通用規范》(SJ/T 11755-2020)[10]中充電程序對實驗電池進行充電,將滿電態電池在不同倍率和不同溫度下放電。快充測試采用不同倍率電流充電至1.90 V,接著恒壓1.90 V 充電至額定容量的80%,然后測試0.5C放電容量,計算充電效率。
1.2.2 低溫冷啟動測試
按照1.2.1 的標準充電方式對電池組充電,參照汽車啟動電池測試標準BS EN50342-1-2015[11]進行低溫啟動測試。
1.2.2.1 -18 ℃低溫冷啟動測試
將充滿電的12 V 40 Ah 電池組放入-18 ℃低溫箱中保持冷卻24 h 以上,測定電池組的Icc(-18 ℃電池組放電10 s,且電壓在7.5 V 以上所能承受的最大電流);接著電池組恒流Icc放電10 s,靜置10 s,再以恒流0.6Icc放電至6 V,記錄放電時間和放電容量。
1.2.2.2 -29 ℃低溫冷啟動測試
將充滿電的12 V 40 Ah 電池組放入-29 ℃低溫箱中冷卻24 h 以上,接著以0.75Icc放電30 s,記錄第10 和30 s 放電電壓。
1.2.3 循環壽命測試
1.2.3.1 常規循環壽命
恒流0.5C充電至電壓1.90 V,轉恒壓1.90 V 充電至電流0.05C停止充電,然后以0.5C放電至1.2 V,按此方式連續充放電循環,直至放電容量低于70%額定容量。
1.2.3.2 啟動循環壽命
啟動循環參照大眾汽車公司標準VW 75073-2020[12],具體測試方法如下:將1.6 V 40 Ah 電池模塊和12 V 40 Ah 電池組以45 A 電流放電59 s,再以300 A 電流放電1 s,記錄放電電壓;接著恒電壓1.9 V (14 V)充電60 s(電流上限100 A);重復以上測試,直至放電電壓低于0.9 V(7.2 V),每3 600 次啟停循環后做一次100%放電深度(DOD)充放電容量測試。
1.2.4 自放電測試
按照《鋅鎳蓄電池通用規范》(SJ/T 11755-2020),測試單體電池在25 和60 ℃環境中的自放電、容量恢復率。
1.2.5 安全性測試
參照《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0)[13]及動力電池安全性相關標準[14],評估鋅鎳電池在過充電、過放電、短路、針刺等情況下的安全性能。
圖2(a)為圓柱F 型13 Ah 鋅鎳電池0.2C充放電曲線,電池放電比容量為72.65 Ah/kg,充放電庫侖效率達到98%以上,比能量達到120 Wh/kg,接近商業化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圖2(b)為鋅鎳電池在不同倍率下的放電性能,在中高倍率(0.2C~1C)下的放電容量幾乎沒有差別,且放電平臺也比較接近(約1.65 V),在5C和10C高倍率下,電池的放電容量分別為0.2C的97.10%及94.72%,但放電平臺隨著倍率升高有所下降。從圖2(c)可以看出,充電至額定容量的80%,0.5C需要96 min,1C需要48 min,而1.5C僅需要32 min,更高的倍率2C和2.5C都需要30 min 左右。采用1.5C以上倍率時,充電時間接近,能夠在30 min 內充電至80%額定容量。圖2(d)為圖2(c)中不同倍率充電電池的放電曲線(0.5C),采用0.5C、1C、1.5C、2C、2.5C充電的效率分別為97.79%、97.77%、97.76%、97.68%、97.47%。F 型鋅鎳電池采用獨特的端面集流結構設計,同時負極的導電膜增加了負極與鋼殼的接觸面積,有效降低了電池內阻,確保了電池良好的倍率性能和較高的充電效率,具有突出的快充優勢。


圖2 圓柱F型鋅鎳電池充放電性能
圖3 為電池在不同溫度下1C放電曲線,10 ℃的放電容量與25 ℃非常接近,55、45、35 ℃放電容量分別為25 ℃的101.50%、102.00%、101.12%,且放電平臺都在1.65 V 以上,說明在高溫下鋅鎳電池放電容量不受影響。

圖3 鋅鎳電池不同溫度下的放電容量
隨著溫度降低,平臺電壓不斷下降,放電容量逐漸降低,0、-10 和-20 ℃的放電容量分別為25 ℃的96.01%、93.08%和90.05%,鋅鎳電池低溫下中高倍率(1C以上)放電能力高于鋰離子電池[15]。
按照BS EN50342-1-2015 要求,測得12 V 40 Ah 鋅鎳電池的Icc為500 A,-18 ℃電池放電曲線如圖4(a)所示。兩組電池Icc放電10 s 的電壓分別為8.62、9.06 V,均高于7.5 V;電池組以0.6Icc放電至6 V 的放電時間t6V分別為96.81、94.92 s,則整個啟動過程時間(t=t6V+10/0.6)分別為113.48、111.59 s;電池組冷啟動放電容量分別為9.46、9.30 Ah,放電容量均大于0.2Cn(8 Ah)。

圖4 鋅鎳電池低溫啟動性能測試
按照BS EN50342-1-2015 標準,-18 ℃時0.6Icc放電10 和30 s 的電壓不小于7.5 和7.2 V,為了進一步驗證鋅鎳電池的低溫啟動性能,實驗中將溫度從-18 ℃調整到-29 ℃,放電電流從0.6Icc調整為0.75Icc,電池的放電曲線如圖4(b)所示,10 s時兩電池組電壓分別為9.76、9.80 V,均滿足電壓不小于7.5 V的要求;30 s時電壓為8.56、8.66 V,都滿足電壓不小于7.2 V 的要求。
2.4.1 常規循環性能
圖5(a)為F 型10 Ah 鋅鎳電池0.5C充放電循環曲線(100%DOD),經過500 次循環后,電池容量保持率在80%以上。圖5(b)是1C循環曲線(100%DOD),測試過程中每循環100 次進行一次0.2C充放電,經過1 200 次深充放,雖然1C放電容量衰減較大,但1 200 次循環后0.2C放電容量仍有初始容量的70%以上。不同方式循環測試表明F 型鋅鎳電池具有良好的循環壽命。

圖5 鋅鎳電池循環性能圖
2.4.2 啟停循環性能
圖6(a)是1.6 V 40 Ah模塊啟動循環性能測試,首先以45 A電流放電59 s,接著以300 A 電流放電1 s,要求放電電壓高于0.9 V(12 V 電池組電壓高于7.2 V);接著恒壓1.9 V(12 V 電池組14 V)充電60 s,整個充放電過程形成一次啟停循環。經過20 萬次以上的啟停循環,300 A 啟動電壓仍在1.3 V 以上(遠大于0.9 V),說明鋅鎳電池仍具有較強的啟動能力,且45 A 放電電壓穩定在1.7 V 以上,保證了穩定的能量輸出。圖6(b)為12 V 40 Ah 電池組啟停循環性能,經過80 000 次啟停循環,啟動電壓和工作電壓沒有明顯衰減。

圖6 鋅鎳電池啟停循環次數與循環容量圖
為了準確分析鋅鎳電池啟停循環過程中可逆容量的變化,電池組經過3 600 次啟停循環后進行一次100%DOD充放電測試,圖6(c)為1.65 V 模塊在啟動測試過程中的容量變化,經過20 萬次啟停循環,電池仍有60%以上的初始容量;如圖6(d)所示,電池組經過80 000 次啟停循環,電池容量保持率超過90%。
單體電池在25 ℃時擱置28 天后,5 只電池容量保持率分別為94.21%、94.28%、93.89%、95.72%、96.09%,且擱置后容量恢復率都在99.75%以上,如表1 所示。60 ℃時,5 只電池的容量保持率都在80%以上,且擱置后電池的容量恢復率都在99.53%以上,如表2 所示。具有導電膜結構F 型鋅鎳電池的電芯外部的導電膜避免了鋅電極與電池殼直接接觸,有效抑制了副反應,降低了自放電。本文設計的F 型鋅鎳電池具有較小的自放電率,接近鋰離子電池,遠低于其他二次電池體系。

表1 鋅鎳電池25 ℃擱置28 天自放電測試

表2 鋅鎳電池60 ℃擱置28 天自放電測試
本文參照《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0)及動力電池安全性相關標準,主要測定了單體電池在過充電、過放電、外部短路、針刺等情況下的安全性能。
2.6.1 過充電
滿電態電池以1C恒電流充電4 h,電壓和電池表面溫度如圖7(a)所示。過充時電池電壓在達到最高2.19 V 后穩定在2.03 V 左右;電池的溫度隨著充電電壓的升高而快速上升,當電池電壓穩定在2.03 V 時,電池溫度穩定在75 ℃左右。

圖7 鋅鎳電池安全性測試
2.6.2 過放電
滿電態電池以1C放電100 min,再靜置60 min,電池的溫度和電壓曲線如圖7(b)所示。放電過程中,電池溫度緩慢升高,電壓低于1.2 V 后電池溫度上升較快,電壓下降到接近0 V 時溫度達到最大值(40~43 ℃)并保持穩定。過放結束后,電池電壓逐步回升,溫度逐漸下降。
2.6.3 外部短路
用內阻小于5 mΩ 的導線將充滿電的電池正負極相連接,短路60 min,圖7(c)為短路過程中電池溫度和電壓變化曲線。電池短路電壓急速下降,電池表面溫度急劇升高到110 ℃,當電池電壓降到0 V 并保持穩定后,電池溫度也隨著逐漸降低。
2.6.4 針刺
用8 mm 鋼針將滿電態電池刺穿,保持60 min。針刺后電池的溫度和電壓變化曲線如圖7(d)所示,電池電壓急速下降,表面溫度急劇升高,當電壓降到0 V 后,電池溫度逐漸降低。
安全測試在防爆箱中進行,如圖8(a)所示,電池連接好后放入防爆箱[圖8(b)]。過充電、過放電、外部短路、針刺過程中電池不爆炸、起火,電池測試前后的狀態如圖8(c)~(f)所示。

圖8 安全性測試圖片
本文設計開發了具有導電膜結構的圓柱F 型鋅鎳動力電池,并系統分析了鋅鎳電池應用于混合動力汽車所需的各方面性能,從初步的研究結果來看,圓柱F 型鋅鎳電池在能量密度、快速充放電能力、低溫性能及低溫啟動能力、循環性能及啟動循環能力、自放電、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在混合動力汽車上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