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平捺

起筆承上一筆勢,先提后按,向右下行筆,角度較平,再重按后向右出鋒,由粗變細出鋒收筆。

3.反捺

形態與側點相近,自左上向右下切入,漸重向右下行筆,中間可略有弧度,收筆重按,根據需要確定長短。


五、點的寫法
點有長短和方向的變化,還有與其他筆畫相近的形態。點的基本形態是尖起圓收,起、行、收在同一個方向,如側點、長點、垂點、橫點;變化形態是起、行、收改變方向,如俯點、仰點,還有的與其他筆畫形態相近而得名,如撇點、挑點、豎點、橫點等。
1.側點

其勢向右下,筆畫短小,呈俯視狀。起筆從左上向右下切入,速度由快到慢,用筆由輕到重,中部可有一定彎度,收筆向右下重按。

2.長點

形態同側點,比較長。自左上向右下切入后重按,由輕漸重,收筆重頓。

3.左點

在字的左部,從右上向左下切入,略帶弧度,向左下重按后收筆,使不出鋒。

4.垂點

自上向下切入,由輕漸重行筆,收筆重按,呈縱向勢態。一般用在寶蓋和禿寶蓋的左點。

5.豎點

自左下向右下切入后略頓,向下行筆,由重漸輕,收筆略輕,如寶蓋頭的第一點,也可以收筆向下出鋒,如三點水的第二點。

6.橫點

自左向右切入,由輕漸重,略帶上仰之勢,向右重按后收筆。一般用于空間較大的部分以補疏。

7.挑點

承上一筆勢,自上向下落筆,頓筆后再向右上方行筆,由重漸輕,由慢變快,尖狀收筆,一般在字的左下方。

8.撇點

自左上向右下切入,重按后向左下方行筆,由重漸輕,由慢到快,向左下方撇出,一般在一個字的右上方。

9.俯點

先寫側點,收筆出鋒,通常用在最上部,為了與下一筆畫呼應而向左下方帶出,因有一定的弧度,呈下俯狀。

10.仰點

與挑點有些相似,自左上向右下切落,重按后向右上挑出,中間略重,但不停頓,圓轉而有弧度,呈上仰之勢。


六、提的寫法
提有單一筆畫的提和豎提兩種。單一筆畫的有分長短和角度變化。平提與斜提從角度上區分,均出現在左下方為主,原來是橫,由于筆意連貫需要,改為提,角度較平。斜提一般是與豎鉤相交,角度較斜。豎提又稱右鉤,是一個復合筆畫。
1.平提

自左上向右下切落,重按后轉向右上行筆,快速出鋒,與右部首筆呼應。
2.斜提

運筆過程與平提相同,角度更趨縱向,一般是豎或豎鉤收筆后接寫斜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