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李慧雯,房福超,殷國政,劉耀慶,陳金發,溫 敏,2
(1.乖寶寵物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52000;2.聊城大學生物制藥研究院 252000)
幼犬階段是寵物犬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處于該階段的犬生長發育遲緩或過快均可能導致出現各種疾病。一些早期疾病如營養不良性佝僂病/骨質軟化癥、甲狀腺功能減退、消化道疾病(如巨食管)等可能與生長遲緩有關,而生長過快則可能伴有髖關節、肘關節發育不良等,還可能導致體重增加,甚至造成肥胖。因此,日常評估幼犬生長發育狀況,監測體重變化,是保證寵物幼犬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生長曲線是描述動物體重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的規律性變化,可以直觀了解其生長發育的過程。目前國內外對于寵物犬生長規律、生長曲線的研究主要針對德國牧羊犬等工作系犬、導盲犬等,常見寵物犬如比熊犬、雪納瑞犬等喂養以及生長發育情況的研究較少。Hawthorne A J、Salt C 等分別于2004 年、2017 年通過招募或調研的方式對不同幼犬的體重和年齡數據并進行分析,繪制出用于監測不同體型犬體重的生長標準圖[1],但由于采集樣本地域的局限性,結果的代表性并不高。本文以國內常見的5 種寵物犬只(吉娃娃犬、比熊犬、雪納瑞犬、柯基犬、巨型貴賓犬)共計22 只為樣本,通過對其12~48 周齡體重的變化,繪制以周為單位的體重累計生長曲線、相對生長和絕對生長曲線,應用Logistic 生長曲線模型進行擬合,以此來總結寵物犬的生長發育規律。
本試驗選取了代表5 個國內較常見犬種(吉娃娃犬、比熊犬、雪納瑞犬、柯基犬、巨型貴賓犬)的健康幼犬(n=22),這些幼犬在12~16 周齡時被招募至研究中,單獨喂養,直至犬只48 周齡,其中母犬于28 周絕育。犬只被飼喂各種可獲得的營養完整的飲食,日喂兩次,自由飲水,根據國際標準WSAVA 9 分制體況評分制,每月進行體況評分(BCS 評分)。
所有犬只每周使用校準電子秤稱重一次,稱重時間統一為下午采食前。對每個品種的體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繪制犬只48 周齡內體重增長曲線。采用logistic 曲線模型對5 種品種犬體重生長過程進行擬合,其中Y 為t 月齡時的體重,A 為體重增長極限值參數,K 為生長速率參數,B 為常數。拐點體重為A/2,拐點日齡為(㏑B)/K。logistic 曲線模型公式:
Y=A/(1+Be-Kt)
計算犬只絕對生長以及相對生長數據并繪制曲線。
絕對生長計算公式:
G=(W2-W1)/(t2-t1)
其中,G 為絕對生長,W1 與W2 分別為前后兩次稱測的體重;t1與t2分別為前后兩次稱測的年齡。
相對生長計算公式:
R={(W1-W0)/(W1+W0)/2}×100%
其中,R 為相對生長,W0與W1分別為前后兩次稱測的體重。
參考戴國俊等方法[2],使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Excel 繪制生長曲線。Logistic 生長曲線模型建立采用非線性回歸過程進行擬合。擬合度R2評價生長曲線模型,越趨近于1,說明該模型擬合生長的趨勢越好,越接近其生長發育的規律。同時計算出拐點體重以及拐點日齡。
5 個品種犬體重生長曲線呈S 形,從圖1 可以看出,幼犬體重是隨著周齡的增長逐漸上升的,在16~24周齡生長速度較快,24~28 周齡生長速度變緩。由于犬成年體重相差過大(表1),迷你犬、小型犬的生長曲線整體增長幅度較為平緩,柯基犬、巨型貴賓犬這類中型犬可以看到明顯的增長趨勢。小型犬在32 周體重增長基本平緩,中型犬直至48 周以后才趨于平緩。超小型犬生長發育較快,達到成年體重的時間,相比小型犬、中型犬,提前4~8 周左右。

表1 生長數據分析(平均值±標準差)

圖1 體重累積生長曲線
由表2 生長曲線模型擬合度R2可以看出,5 個品種幼犬的生長曲線擬合度均達到0.95 以上,擬合度較高,所得Logistic 生長曲線模型可以體現幼犬生長發育的規律。從拐點體重、拐點周齡來看,分別與實際成年50%體重、達到的50%體重所用的時間較為接近。

表2 生長曲線擬合
由圖2、圖3 可以看出,幼犬在接觸新環境初期,會出現體重增長緩慢的情況,柯基表現為體重略微下降。絕對生長、相對生長曲線在幼犬26 周前均為上升趨勢,幼犬體重增長速率較快,26 周后生長曲線呈現下降趨勢,體重增長速率下降,至41 周之后趨于平穩。其中比熊犬、吉娃娃犬在32 周齡體重增長趨于平緩,44 周齡體重增長速度放緩至停滯,雪納瑞犬、柯基犬、巨型貴賓犬則在48 周齡時放緩直至停滯。

圖3 相對生長曲線
增重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幼犬生長過程中,生長曲線呈現“S”形,這與我們試驗的生長曲線相一致。幼犬的生長存在一定規律性,由于犬只生長緩慢,它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成長,使得它們的生長曲線較為平穩。首先,幼犬出生后3 個月主要增長軀體及增加體重,其中以第2 個月增長最快;在4~6 個月期間則主要增加體長,但體重的增加速度與前3 個月相比仍然較快。第6~7 個月后,幼犬主要增加體高,迷你犬、小型犬此時已接近性成熟,從我們試驗的體重增長曲線上也可以看得出來。劉湖等在研究德國牧羊犬幼犬斷奶至12 月齡的生長曲線擬合與發育階段劃分時指出,1.5~12 月齡犬的生長過程可分為4 個階段:1.5~2 月齡、2~3 月齡、3~6 月齡和6~12 月齡[3]。我們的研究從幼犬3 個月開始記錄,在犬6 個月左右體重增長速度開始下降,證明6 月齡是多數幼犬體重增長的拐點,可以作為生長階段的分割點。
非線性模型中拐點是指達到生長速率最大的一點,試驗中我們應用Logistic 生長曲線模型進行擬合,并計算出拐點周齡、拐點體重,以便獸醫專業人員和寵主可以客觀的監測幼犬生長發育的基本情況。本試驗顯示,幼犬在4~6 月齡時出現拐點,證明該時段處在最大生長速率,體型越大,越接近6 月齡,因此,在此時需要加強幼犬的營養管理,有利于生長發育速度的提高。絕育是易導致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危險因素,還可能影響犬的生長曲線的建模。Salt C 等研究指出,對于保持健康和最佳身體狀況的犬,絕育和未絕育犬的整體生長模式相似,并且不需要單獨的生長標準。本試驗在測試期間同樣進行BCS 評分,可以規避絕育的影響。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總結了5 個國內常見品種的生長情況,但從犬型來看,其中不包含大型犬,且5 個品種性別差異還未區分。接下來的工作在總結生長發育規律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品種的種類、數量以及增加寵物犬性別參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