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連營,張媛媛
(上海柯愛寵物診所有限責任公司 200000)
貓泛白細胞減少癥又稱為犬細小病毒病毒性腸炎病,俗稱為爛腸瘟,是高度接觸性致死性高的傳染病,死亡率高達80%~90%[1],其臨床特點就是嘔吐或者嘔血,腹瀉或便血,精神差,嗜睡。另外犬細小病毒可感染貓并導致發病,另外胚胎時期發生感染,可造成幼貓小腦發育不全,且小于4 周齡接種疫苗也可能造成小腦發育不全的問題[2]。易感動物包括未打疫苗的幼貓,成年貓,甚至注射疫苗但是低濃度抗體水平的成年貓;該病是由細小病毒導致,單股DNA 病毒,該病毒沒有囊膜,抵抗力強,病毒更加偏寄生于分裂旺盛的細胞中,如貓腸粘膜細胞,淋巴組織和骨髓[3]。該病毒在自然環境中能夠存活數月或者數年,有效的常規環境消毒劑是84 消毒液,過氧化氫等。
2023 年1 月8 日,主人攜帶一只4 月齡布偶貓前來就診,雄性,體重2.35 kg,免疫驅蟲不全,未做絕育,有貓冠狀病毒感染病史,主訴有嘔吐黃綠色黏液情況,水狀腹瀉,精神沉郁,并稱飼喂貓糧為渴望品牌糧食,并且長期沒有更換過貓糧。
該貓由于是幼齡貓,體況3/9,體溫39.2℃,由于該貓體溫輕度升高,以及消化道的嘔吐,腹瀉;有輕度脫水(口腔黏膜的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大于2 s,拉皮恢復變慢)考慮鑒別診斷有三類,炎癥(病毒性傳染病,寄生蟲性,腸道菌群紊亂的胃腸炎,炎癥性腸病);腫瘤;梗阻(機械性,功能性梗阻)。考慮到是幼齡貓,所以目前的初步診斷范圍包括有傳染病貓泛白細胞減少癥,冠狀復發,腸道菌群紊亂的胃腸炎,寄生蟲病,胰腺炎。由于貓咪呈現的癥狀是上吐,下瀉,所以目前暫不考慮梗阻的鑒別診斷,所以沒有影像檢查。
通過后肢內側隱靜脈采集血液,抽取少量含有EDTA 的抗凝管中,輕輕搖混數次,然后放置于戴瑞的血常規儀器中,輸入準確信息,開始檢測,2~3min 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血常規數值
通過血常規的數據可以發現該貓咪的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的數目和白細胞數目已明顯降低,其他數值未見明顯異常;紅細胞濃度顯示,動物未見貧血。
從EDTA 的抗凝管中使用微量移液槍抽取10 μL的血液,加入f-SAA 的緩沖液中,充分混合,然后抽取100 μL 的混合液于檢測板的加樣孔中,然后將檢測板加入德諾儀器中即可,5 min 讀取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f-SAA 的血液濃度
通過表2 可見,f-SAA 的數值78.99mg/L,明顯大于范圍(0.5~2 mg/L),提示該貓目前處在嚴重的炎癥反應的過程中。
使用5 mL 注射器抽取大腿內側的靜脈血,然后盡快加入2 mL 的肝素鋰的抗凝管中,輕輕搖晃數次,使用移液管抽取100 μL 的混合血液放于樣品盤中開始檢測,檢測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生化結果
通過生化檢測顯示,該貓有輕微的低白蛋白血癥,其他的肝腎指標,以及電解質指標無異常。葡萄糖的數值輕微升高,可能由于抽血激動所致。
使用大便采樣管,從肛門插入至直腸,采集足量的大便,然后加入抗原稀釋液中,充分混合,然后使用移液管抽取適量混合液于抗原檢測板的加樣孔中,觀察10 min,發現呈現兩條杠,根據安捷貓泛白細胞減少癥檢測板說明書提示呈現強陽性,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抗原陽性。隨后按照同樣的方式,檢測了大便中貓冠抗原,結果顯示貓冠病毒抗原陰性。
綜合臨床癥狀、血常規和抗原測試,診斷該貓患有貓泛白細胞減少癥,有繼發感染,并且伴有輕度脫水。隨后進行治療。
針對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的治療方式,從4 個角度來治療,包括對因治療、對癥治療、控制繼發感染、其他。
該貓皮下注射貓泛白細胞減少癥卵黃抗體1 支(0.5 mL/kg,sc sid),干擾素w,1 支(30 萬IU/kg,sc,sid),巨力肽(集落刺激因子)二分之一支(10IU/kg,sc,sid),藥物加倍使用,療程5 d。
第一,控制和預防脫水,第1 d 乳酸那林格200 mL,50%的高糖2 mL,水溶性維生素2 mL;20 mL 的5%的葡萄糖水溶解半支的ATP,輔酶,滴注速度15 mL/h;第2 d 調節好水合狀態后,后面按照基礎的維持量5 mL/h滴注;若貓咪有正常的喝水,則補液量應扣除。
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新農村建設項目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在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村莊的外貌等成為了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村建設要重點關注村莊的環境,還要關注鄉村的具體特點。現階段,我國的鄉村地區建設的過程中缺乏合理和科學的規劃指導,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衍生出了比較多的問題。這不僅不能進行合理的建設,也會出現資源的浪費,最終影響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補充維生素鈷胺素和前3 d 止吐,皮下注射科特狀0.2 mL,止吐寧0.2 mL;奧美拉唑2 mg,鹽水溶解滴注。
第三,第3 d 復查血液時,發現白蛋白濃度偏低,靜脈輸液重組白蛋白5 mL,稀釋于10 mL,5%葡萄糖水中,5 mL/h 滴注。
使用注射用頭孢曲松100 mg 和甲硝唑45 mg,使用生理鹽水溶解,靜脈輸液,療程7 d。
經過3 d 的治療后,精神有好轉,但是仍舊有拉稀的情況,重新血檢來評估治療效果(展示部分指標),如表4 所示。

表4 治療后各指標
通過治療3 d 后,發現白細胞數目和中性粒數目有上升,說明了骨髓發育在恢復中,以及腸道細菌感染得到控制,預后良好;但是貓的急性炎癥的指標減低不顯著,說明貓體內還是存在炎癥反應,白蛋白持續降低,一是可能與持續的腹瀉導致白蛋白丟失有關,二是此貓進食食欲一般。
從第4 d 開始,輸注白蛋白補充,然后在第7 d 測該貓的血常規,saa 和生化,顯示該貓咪的白蛋白已經恢復;另外就是急性炎癥蛋白降低明顯,令人詫異的是在第7 d 肝臟指標ALT 異常的升高。
第7 d 和之后的第10 d 使用安捷測試板重復檢測抗原,都是陰性;并且在第7 d 抽取血液檢測貓體內貓泛白細胞減少癥抗體,并由德諾儀器讀取數值顯示抗體滴度很高,結果如表5 所示。

表5 抗體滴度
第一,降溫
第二,常規合適的腸道營養給予
根據該貓在第二天即有食欲,給與少量的罐頭和貓條,未見嘔吐。
第三,營養素
維生素B12,0.1 mL,SC,1 次/d。
貓泛白細胞減少癥具有高度致死性,高度傳染病的特點,常發生季節是冬末春初的季節,該病毒可導致患貓發生重度腸道損害[4]。有的建議禁食禁水3 d 后,才可以少量進食,有的建議是只要患貓第二天有食欲,即給少量食物。對于幼齡貓禁食更要小心。及時供給腸道營養非常有助于維持腸道內的黏膜免疫屏障,從而降低在腸道菌的細菌移位。另外該病可能和寄生蟲并發感染[5]。并且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也是容易和貓傳染性腹膜炎疾病并發。
當發生貓瘟時,病毒導致腸道菌群紊亂,腸道中細菌會產生神經氨酸酶,神經氨酸酶會降解腸上皮細胞之間的連接,從而導致腸道的黏膜物理屏障受損,從而比較容易發生細菌的移位,引發敗血癥[5]。導致體溫升高。另外體溫具有兩面性,一定程度的體溫升高有助于提高動物本身的免疫力,從而消滅病毒,但是如果溫度過高,則會造成腦損傷,精神極度沉郁,以及其他癥狀。
貓泛白細胞減少癥具有高度致死性的特點,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發現就能盡快的控制脫水,早診斷出來就能針對病因來控制,從而從根本上控制癥狀的再發生以及繼發感染的情況。另外根據有關文獻介紹,白細胞數目低于1000/μL,低白蛋白,低血鉀是預后不良的因素,在該病例中白細胞數目2250/μL,輕微的低蛋白也說明了早發現早診斷的重要性[6]。在貓瘟的病例中出現白細胞中的中性粒細胞的降低,部分原因在于,一是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可進入骨髓中,抑制造血肝細胞的分化增殖,從而中性粒細胞的數目從源頭降低;二是中性粒細胞本身的半衰期比較短,只有8 h,而紅細胞的半衰期有60 d;三是當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破壞了腸道,從而導致了腸道細菌的移位,會極大的消耗循環中中性粒細胞。有時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患也會出現黑色血便的情況,出現貧血[7],這種情況需要及時輸血治療。第6 d 出現肝指標的數據升高,目前不清楚是貓泛白細胞減少癥后期的表現之一,還是外源性的輸白蛋白溶液可能會對貓肝臟造成損傷,這個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確認。
在該病例中,即使治愈后的貓咪也時而有軟便的情況出現,吃益生菌反而出現越來越嚴重的腹瀉,停止飼喂則癥狀改善,具體的機理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確認。當出現胃部疾病如胃炎,以及十二指腸前端腸道菌群紊亂,會導致體內血液中的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的不足,也會導致腸道下痢疾[2]。另外甲硝唑可控制貓泛白細胞減少癥導致腸道菌群紊亂中厭氧菌的過度增殖和調節腸道黏膜免疫屏障,對于貓泛白細胞減少癥康復后的軟便的問題,有待于進一步優化貓泛白細胞減少癥后的治療方案。
康復后的貓瘟預后問題,當貓咪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康復后幼貓仍然可以持續排毒2 周以上,對于多貓家庭來講,當隔離到檢測結果呈現陰性后,在持續隔離3 周后就可洗澡,去除毛發上的病毒,就可以讓貓咪混群了,同時保證所有的貓都已經接種疫苗。鞋子,車子和衣服要消毒,例如84 消毒液消毒時間要超過10 min 以上,防止傳播給其他免疫力低的貓。
針對貓泛白細胞缺乏癥,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疫苗的注射,無論國內疫苗還是國外疫苗,建議從2 月齡開始注射,首度免疫三針,然后每年免疫一次就可;懷孕母貓及哺乳母貓不建議注射疫苗,因為此時注射的疫苗中的病毒可能損害幼貓或者胎兒的小腦發育;如果已經暴露或者在糞便中檢測到抗原,但是沒有癥狀,此時貓咪也要立刻進行對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