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琳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要求各地立足國情農情,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在近日召開的甘肅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省委根據對我省農業農村新的發展形勢和條件的準確判斷,明確提出了建設農業強省的重大決策,并且提出了建設農業強省的“六個聚焦”具體策略和工作思路,重點是要堅定不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從多方面增強農業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效能。
聚焦“守底線”,控制返貧率和保證糧食安全,突出做強糧食保障。一是把防止規模性返貧作為重中之重,持續在精準監測幫扶、促進脫貧縣加快發展、深化東西部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上下功夫,保持農村主導產業的發展穩定、脫貧農民就業渠道的穩定和收入增長趨勢的穩定。二是把確保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努力建設高標準農田、高標準梯田和灌溉農田,筑牢糧食安全的資源基礎,認真做好劃定生態紅線、控制非農占地和落實糧食補貼以及特色養殖方面的獎勵政策。三是著力提升農業產業發展的綜合實力,在智能農業、創匯農業、設施農業、電商農業、種質資源庫建設、生物防治體系建設等多方面給糧食生產夯基固本。四是要整體提升農業農村的科技創新發展能力,通過實施更加實惠的人才和科技政策,達到“強基礎、強底功、強動能、強潛力”的目的。
聚焦“土特產”,打造特優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突出做強農村產業。一是要深挖“土”資源,放大“特”優勢,提高“產”效益,用強大的特色產業體系支持“甘味”“隴貨”走向國內外大市場,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范圍。二是要打造具有地方鮮明特點的新型農業產業,比如智能農業、創匯農業、寒旱農業、沙地農業、高原畜牧業等,促進“牛羊菜果薯藥”的質與量同步提升。三是要堅持用工業思維謀劃農業,加快引進投資者,以養殖業牽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和食品工業帶動特色產業價值鏈提升,以進出口帶動農業產業鏈的升級換代。四是要進一步做好特色農業的產業布局,加強資源整合,優選主導產業,突出做好穩定基地建設、加快加工業和出口農業的發展,打造特色農業的全產業鏈、全技術鏈和全企業鏈。
聚焦“能致富”,實現農村人口人才融合開發,突出做強人才開發。一是堅持把人力資源和人才融合開發作為農村致富的主要手段,基礎教育要與技能教育結合起來,人口發展戰略要與人才戰略結合起來,農村發展要與農民發展結合起來,加強農村中青年農民的技能培養和培訓,爭取到2025年農村每個家庭至少擁有一個農村實用人才。二是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強化技能培訓促增收,強化利益聯結促增收,強化政策扶持促增收,爭取經營性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三是甘肅農村要實施農民企業家培育工程,鼓勵能人創業,支持能人辦公司,支持能人擔任村級管理者。四是加強農村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具有甘肅特點的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尤其是寒旱農業技術、種業技術、設施農業技術等,鼓勵農村民營科技企業發展。
聚焦“現代化”,規劃建設新農村新家園,突出做強資源利用。一是規劃建設幸福美好的甘肅新農村,按照“人口聚集、項目集中、功能齊全、布局前瞻”的原則作好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村莊建設突出積極穩妥,人居環境突出治污治亂,設施服務突出延伸增效,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二是盤活農村基本建設的各種資源,提升規劃水平,提高基礎設施的建設質量,農村公共基本建設項目要向人口集中的縣鎮、小城鎮和園區傾斜。三是要加強農村人口集中區的規劃與建設,按照現代化標準對園區、生態移民區和易地搬遷安置區的規劃進行完善,著重提升環境美化和服務功能。四是加快建設現代化農村農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種植、養殖、技術、加工、銷售和農資供給等方面的服務保障機制,協調推進農村服務體系建設。
聚焦“增活力”,充分激發市場和企業活力,突出做強農村企業。要以盤活存量、引入流量和做大總量為目的,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元化增強農業發展的活力。一是增強新動能。要進一步優化農村的科技創新環境,增加科技和人才供給,深化農村改革,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和新優勢。二是增強新實體。要依靠市場主體,做大做強各種農業龍頭企業,鼓勵鄉鎮村以多種方式引進外來投資,鼓勵農戶獨資或者合資合作合股辦企業。三是增強新實力。農村企業發展要堅持集體企業與民營企業同步推進的原則,當前特別要重點圍繞盤活農村集體資源,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實體。四是增強新優勢。要重點培育農村的科技新優勢,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培育多種形式的農村科技企業,推廣科技特派員制度。
聚焦“強保證”,整合資源協同推進強農工作,突出做強保障機制。農業農村工作千頭萬緒,需要各個基層政府、各個部門和各個行業的大力協作與支持。一是要不斷健全黨的領導、協調配合、干部培訓、人才引育、要素保障、督查考核等機制,為“三農”發展提供堅強的制度性保證,為農業強省保駕護航。二是整合農業農村發展資源,提高農業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不管投資來源如何,都要進行統籌規劃和安排,要保證重點項目、主導產業、大型引資、基地建設和骨干企業的投入需要,縣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可作為主要協調者。三是要改變農業農村多頭管理的局面。農村和農業工作要以縣和鄉鎮為調節基礎,加強基層政府的規劃和統籌功能。四是要按照建設農業強省的要求,對現行的相關規劃、政策和項目安排等進行適應性的調整,保證建設農業強省大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