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淋巴結節、乳腺結節……身體的這些腫塊、結塊,可能與痰濕、痰火、氣郁等身體狀態有關。不少食物具有散結的功效,融入日常養生的妙招中,能幫助解開這些身體的“疙瘩”。
痰濕停留變疙瘩——芋頭化痰散結
中醫認為,素體氣虛、勞逸失度、飲食不節、情緒不佳等原因,都會損傷脾胃功能,導致濕濁內生,凝久成痰,阻滯氣機,氣滯血瘀,痰瘀互結,形成結節。
口服芋頭能夠幫助消除痰瘀所致的各種腫塊、結塊,如扁桃體肥大、頸部淋巴結節、甲狀腺結節、肺結節、皮下脂肪瘤等,用芋頭外敷還可以治療皮膚的紅腫疼痛。
芋頭消痰濕的力量比補氣力量大,對于脾胃太虛的人,最好將芋頭搭配健脾補氣的食物一起吃;若是容易干燥,則適合將芋頭搭配滋陰潤燥的食物一起吃,食療作用更全面,也適合秋冬。
陳皮百合芋頭泥:將芋頭200克加水煮沸5分鐘撈出,待稍涼去皮切小塊,鍋中添入適量清水,小火燜煮1小時以上,至芋頭塊變軟,碾壓成泥。另取陳皮3克、百合3克、老冰糖適量加水煮開,倒入芋頭泥,攪拌均勻食用。
肝郁化火生結塊——夏枯草清熱散結
夏枯草具有清肝瀉火、散結、消腫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載其“乃治瘰疬良藥也”,可以調治甲狀腺、淋巴結、乳腺等結節,可謂是“散結高手”。
夏枯草辛散郁結,苦泄內熱,可治肝郁化火、痰火郁結所致的瘰疬,常與海草、昆布、海蛤殼等同用,增強散結的效果。
對于乳癰初起的人群,清熱散結的夏枯草也能發揮不錯的作用,常與蒲公英搭配使用,效果更好。
取夏枯草10克、菊花10克、決明子10克、鉤藤10克,水煎飲用,可調治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引起的血壓升高。
取夏枯草5克、金錢草5克水煎,酌加蜂蜜適量,能起到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
肝氣不順會打結——茶飲方疏肝行氣
中醫講“肝主疏泄”,調節一身的氣機,肝氣不暢的時候,氣血就會“打結”,在一個地方積聚久了,就會變成有形的東西,如各類結節,而情緒和熬夜是最常見的誘因。
此時除了調節自己的情緒,盡量減少熬夜(晚上23時前休息,避免損傷肝膽系統),還可以通過茶飲方來養肝疏肝、行氣解郁。
開郁飲:取茉莉花6克、菊軟花6克、枸杞10克洗凈,加水煎煮15分鐘,或直接泡水飲用,能夠清肝明目、養肝疏肝、行氣解郁。
陳桑牛蒡茶:取陳皮、桑葉、牛蒡各5克洗凈,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轉小火煮10分鐘,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有助疏肝行氣解郁。
以上兩道茶飲都很適合壓力較大、長期情緒緊繃、焦慮的人群,一周可用2~3次,一般人群日常保健一周可用1次,四季都可飲用。孕期慎用。
(摘自《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