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彬
摘要: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事關幾億農民的福祉。自農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以來,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基礎設施等有了明顯的改善。然而,農民主體意識淡薄、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依然制約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的開展。文章闡述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重要意義、分析了東至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現狀與具體實踐,提出了新時代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東至縣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4-0021-03? ?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6;F323.6? ? ? ?文章標識碼:A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麗中國”建設目標[1]。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宜居”強調了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2]。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治理。因此,新時代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意義重大。
1??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重要意義
1.1?? 從內因來看,農村人居環境是農村發展的基礎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環境也因此付出沉重代價,農村人居環境本身短板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如大量的生活垃圾、污水、違規建設、生態破壞等。農村地區不僅僅是萬千農民的生存、生活的家園,是重要的農業產品生產地,更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重要載體和依托,具有體驗價值和情感價值??梢哉f農村人居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的身心健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沒有1,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3]。因此,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農村發展的基礎。
1.2?? 從外因來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選擇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新時代“三農”工作必須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總目標來推進,強調“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4]。按照“鄉村宜居宜業”的要求,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正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個基本條件。但我國農村人居環境仍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短板,總體水平與群眾期盼存在一定差距。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程中,讓廣大農民過上向往的美好生活,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弱項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因此,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選擇。
2?? 東至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現狀分析
東至縣隸屬于安徽省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地跨長江下游平原與皖南山區。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升工作效果顯著,但問題短板也十分明顯。
2.1?? 以政府為主導的單一治理力量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東至縣的調研現狀來看,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主要依賴當地的政府,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幾乎全部的內容集中在投入資金大、工程難度高的中大型改造建設項目,包括美麗鄉村建設、公路建設、鍛煉設施建設、荷塘清理、垃圾回收,廁所改造、生活污水處理等整治改造工作。但農村地域范圍廣、村民生活習慣落后,使得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內容多、種類復雜、周期長等特點。就整個農村的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覆蓋面來說,以政府為治理主體而實施的整治改造工作來說如九牛一毛,如農村的亂搭亂建、農業污染物亂丟亂棄等仍然缺乏治理。因此,單一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主體使農村的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整體效果不佳,無法面面俱到,與人民群眾所求所盼有一定差距。
2.2?? 缺乏長效管護機制
通過調查發現,在政府一次性、短期投入高額資金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后,后期缺乏長效管護,導致各項基礎設施項目逐漸變成了擺設,無法發揮其相應功能。因此,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后續的長效管護十分必要且重要。
2.3?? 村民治理主體意識淡薄
農村是農民生活、生產的主陣地。因此,農民是造成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的最重要的主體,那么理應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提升工作的承擔人。但在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推進中,村民的治理主體意識淡薄。以東至縣烏竹村50個村民的問卷為例,90%以上的人認為人居環境是“公共的衛生責任區”,自己只需要負責自己家庭衛生和個人衛生即可。而通過進一步座談發現,村民對環保生態健康的認識不足是導致其治理主體意識淡薄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農民作為治理主體的內生動力不足、缺乏治理主體意識,這也是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的現實困難。
2.4?? 整體鄉村規劃缺失
農村作為自然形成的鄉村聚落形態,地區差異明顯。長期以來,由于地方治理能力有限,缺乏統籌兼顧,未對農村進行科學的發展規劃。因此,農村村民生活方式相對落后,也直接導致了農村的“臟亂差”,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的同時也導致了農村生活生產環境質量的下降。東至縣不足5%的村莊在政府的支持之下因地制宜制定了發展規劃。由于農村地域范圍廣,村莊差異大,導致整體規劃工作量大、成本較高,使得農村整體規劃發展制定呈現出一定的滯后性。因此,缺少科學的、緊密結合農村發展實際的村莊規劃,也使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缺乏連貫性、系統性以及目標性,這也使得當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出現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制約著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的進程。
3?? 東至縣泥溪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實踐探究
為有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廣大農村地區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泥溪鎮是東至縣一個典型的皖南山區小鎮,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以來,成效顯著。
3.1?? 重視發揮基層力量,形成長效管護機制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歸根結底是推動村民自主參與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一是重宣傳,推動群眾參與。泥溪鎮大力宣傳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通過“群眾座談會”“夜間板凳會”等形式,宣講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性,還發放環境衛生整治倡議書、張貼橫幅、制定公共場所文明公約等。二是建立清單化、閉環式落實機制。積極組織各村黨員發動村莊清潔行動,結合黨員鄰長制對本村孤寡、行動不便的村民形成環境衛生包保制度。三是通過社會化服務的形式,委托本土社會力量建立人居環境長效機制管護站,負責鎮域內縣鄉道路管護、河塘清淤等。因此,該鎮通過宣傳、帶頭以及購買服務等多種靈活的方式,調動群眾、黨員和社會組織的力量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基本建立了有隊伍、有制度的村莊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
3.2?? 創建美麗自然村,發揮示范領頭效應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中,泥溪鎮特別注重“因地因時制宜”發揮整治提升示范效應。“因時制宜”重在選擇若干村莊進行美麗自然村創建,重點進行整治,打造示范。“因地制宜”注重立足各村特色進行規劃,深挖村莊特色、提煉個性標識,構建“一村一韻”“一村一景”,以“繡花功夫”提升村容村貌和基礎設施,旨在以人居環境“示范美”帶動鄉村“全域美”。例如,朱村村曾是貧困村,雖身處綠水青山,但臟亂差現象嚴重。泥溪鎮將朱村村確定為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點,與專業的設計公司合作,對其進行全域性規劃,繼而推動打造建設。這一以創建美麗自然村為抓手,有重點、有規劃地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創新做法,發揮了良好的領頭效應,極大地激發了村“兩委”以及村民進行整治提升的內在動力,推動了該鎮的人居環境政治提升工作大步邁進。
3.3?? 拓寬資金渠道,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從現實來看,當下泥溪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各級各類經費,財政投入是最主要的來源。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涉及的工作內容較多,資金需求較大,單一的財政投入遠遠不能滿足需要,且容易助長一切依賴政府的“等靠”之風。泥溪鎮通過選派鎮干部駐點各村,找準各村人居環境的痛點、堵點、基礎設施情況等等,隨后提出解決方案,供村“兩委”和村民參考完善,最后借力鄉賢帶頭出資,帶動農戶集資的方式。資金來源方式的多樣化使得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有了重要的經濟保障,也提升了村民的全程參與、管理、監督、愛惜的動力與責任感。說到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是為了村民,也必將依靠村民。因此,該鎮立足造福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初心,探索建立鄉賢帶頭出資、農戶合理付費、村級組織統籌、政府適當補助的多元經費保障制度,助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滿足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
3.4?? 創新基層治理,調動村民參與度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需要人人參與,泥溪鎮創新治理方式,旨在以黨員干部帶頭,帶動村民共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是結合黨員鄰長制,讓鎮村黨員干部通過“群眾座談會”“夜間板凳會”等形式,宣講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意義、科學性,內化群眾的健康環保意識。二是發揮群眾示范作用。讓 “美麗庭院”獲得的農戶分享自身成功經驗,旨在示范引導,使得更多的群眾參與其中,營造“人人參與環境整治、共創和諧美麗家鄉”的濃厚氛圍。三是鄉風文明評議工作組。組織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參觀學習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典型村莊,讓大家切實感受到人居環境整治所帶來的變化,進一步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村民共建美麗家園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4??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對策建議
結合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面臨的困境,結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提出幾點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對策建議。
4.1?? 培養村民的治理主體意識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出發點是為了更好地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斷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5]。農民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直接受益者,理所當然的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體,必須充分調動農民參與治理,引導村民在自我治理、自我服務中培育維護村莊人居環境的主體意識。泥溪鎮依靠村民出資、依靠鄰里互助的整治實踐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只有村民積極作為,才能真正的讓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既解決了農村的現實問題,滿足了農民的需要,又能夠得到村民的擁護支持,整治提升工作才真正地落在實處,久久為功。因此,培養村民的主體意識尤為重要,要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內化村民環保健康意識,積極引導村民廣泛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實踐,喚醒村民主人翁意識。
4.2?? 編制科學的發展規劃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具有復雜性、系統性和長期性,科學適宜的統籌規劃是必不可少的。農村地域范圍廣,不同的自然、社會條件以及經濟發展狀況,也使得農村的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內容不盡相同[6]。像泥溪鎮針對各個村莊特點,結合社會化服務以及在干部群眾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制各具特色的村莊發展規劃,不僅有效地避免了無效投入,也使得村莊整治提升與群眾需求緊密對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實上,編制科學的農村發展規劃,耗時耗力,但卻能使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有規可循,有據可依,進而能有效推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實踐走實、走深。因此,編制科學的農村發展規劃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活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4.3?? 健全基層制度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制度制定很重要,制度執行更重要[7]。因此,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中,制定制度勢在必行,更重要的是結合基層實際,制定接地氣的、群眾支持的、真正產生約束力和公信力的治理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制度發揮作用,推進工作。如泥溪鎮的基層鄰長制、黨員包保制、農戶合理付費制、長效管護機制等等,這些制度立足于農村的客觀實際,得到群眾認可擁護,因而能夠很好地限制村民、村中的黨員干部,使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成果不斷得到鞏固、并得以高質量推進。因此,各地農村要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創新性地完善、健全基層治理制度,使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有良好的制度保障。
5?? 結束語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民群眾健康,事關美麗中國建設。要不斷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2-11-17)[2012-12-17].https://www.gov.cn/ldhd/2012-11/17/content_2268826_5.htm.
[2]侯國慶.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構建美麗宜居鄉村[J].中國農村科技,2023(02):31-33.
[3]中國政府網.習近平: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EB/OL].(2021-03-24)[2021-03-24].http://www.gov.cn/xinwen/2021-03/24/content_5595274.htm.
[4]海外網.新時代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行動指南[EB/OL].(2021-12-08)[2021-12-0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553553-628642853&wfr=spider&for=pc.
[5]王富忠,胡燕.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南疆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研究[J].農業經濟,2021(11):43-45.
[6]范紅福.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人居環境污染的現狀、問題與建議——基于全國192個村莊2681戶農戶的實證數據分析[J].安徽鄉村振興研究,2022(05):93-102.
[7]央廣網.制度制定很重要 制度執行更重要[EB/OL].(2020-07-09)[2020-07-0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16926043663-35452&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