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婷 趙茁寧 黃文靜 朱子怡 張才豐
摘要:在現代社會,大數據已成為鄉村社區治理創新與發展的重要催化劑,通過高效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可以準確把握社區的實際需求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文章通過對沂水縣Q村的實證研究,揭示了大數據技術和信息化手段的應用能夠實現服務資源的高度整合,顯著提升鄉村的數字服務水平。分析了鄉村社區大數據綜合治理現狀,探討了其需求分析,進一步提出加強鄉村大數據和新型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大數據為鄉村建立定制化的繼續教育體系、構建并加強鄉村智慧社區的綜合平臺等鄉村社區大數據綜合治理發展對策,以期大數據為鄉村社區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資源,使社區治理更加科學和高效。
關鍵詞:大數據;鄉村社區;社區治理;創新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4-0030-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669.3? ? ? ?文章標識碼:A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1]。實現鄉村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之義。當下是能源革命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重要階段,大數據分析能夠使我們的決策變得更科學、更高效、更智能、更方便,這是中國傳統信息化無法比擬的。隨著科技發展的不斷進步,“大數據”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實現農村治理創新的核心驅動力,按照“全覆蓋、無縫銜接”的建設原則,將農村劃分為不同的責任網格,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地理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等技術,健全網格化的可靠、協作且高效的農村生活服務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為人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1?? 鄉村社區大數據綜合治理現狀
1.1?? Q村嵌入大數據治理的現實困境
Q村位于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城的西北部,距離縣城約27km,坐落于沂蒙山的中部地區。該村地形以西部高、東部低為主,充滿了丘陵和山脊,平均海拔約400m,屬于典型的山區社區。Q村在基礎教育和文化建設方面存在一些短板,與村民日常生活、生產和管理相關的信息技術建設方面更為滯后,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單一,基本上屬于自給自足。盡管近年來Q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一定的加強,但引入大數據技術和應用情況方面仍面臨一些實際挑戰,鄉村社區治理仍然面臨一系列現實困境,具體表現為:一是技術基礎設施的不足。該村的技術基礎設施落后,網絡覆蓋不足和數據處理能力有限成為了制約該村社區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這不僅限制了信息的流動和交換,也影響了大數據在該村社區的有效應用。二是數據質量和準確性問題。該村社區在數據收集和處理方面仍存在一些困境。數據不準確或更新不及時往往會導致社區治理決策的失誤,從而影響社區的穩定和發展。三是人才短缺。該村缺乏具有大數據和信息技術背景的專業人才,這不僅限制了大數據在該村社區治理中的應用,還影響了該村社區的技術創新和發展。
1.2?? 網絡硬件設施建設較為滯后
沂水縣Q村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區社區,長期以來面臨著網絡硬件設施滯后的問題。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經濟開發的相對滯后,Q村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始終未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盡管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一些基本的網絡服務已經在該村得到了部署,但寬帶接入、穩定的互聯網連接和高速數據傳輸仍是村民所需。此外,由于硬件設施的不足,使得Q村在實施大數據和智慧鄉村項目時遭遇困境,這些問題阻礙了鄉村經濟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1.3?? 大數據方面的專業人才欠缺
沂水縣Q村雖然在多個方面都有所發展,但在大數據領域的專業人才方面仍然存在明顯的短缺。由于受限于地理位置和經濟條件,Q村難以吸引和留住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這種人才短缺不僅導致了大數據項目的執行效率低下,還影響了鄉村的數字化轉型速度。在當前信息化、數字化的大背景下,人才資源的緊缺無疑成為制約Q村發展的主要瓶頸。為了推動鄉村的數字化進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大數據人才的培訓和引進,確保Q村能夠在大數據時代保持競爭力。
1.4?? 村民的網絡信息獲取能力較為有限
沂水縣Q村的村民在獲取和使用網絡信息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由于教育水平、技術培訓和網絡基礎設施的局限性,大部分村民的網絡技能和信息獲取能力較為有限。這種局限性不僅影響了他們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交流和商業活動的能力,還限制了他們獲取關鍵服務和信息的渠道。
2?? 鄉村社區大數據綜合治理需求分析
2.1?? 大數據時代下鄉村治理模式的變革
當下,大數據技術的引入為鄉村治理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使得從傳統的一元主導模式轉向多元共治模式成為可能。這種轉變意味著鄉村治理不再僅僅依賴政府的主導,而是多種主體共同參與,形成一個更為開放、透明和精準的治理結構。
2.1.1?? 從單一管理到多方共同治理
在傳統鄉村治理模式中,政府或特定機構通常采取自上而下的決策和行動方式,這種方式可能不完全反映社區成員的實際需求[2]。進入大數據時代,鄉村治理逐漸轉變為一個多元共治的模式,其中不僅有政府,還包括各種社會組織、企業、學術機構以及公眾等,共同參與決策過程。這種模式更能反映和滿足社區成員的需求和期望,為鄉村帶來全面和深入的發展。例如,部分鄉村引入了數據驅動的社區參與平臺,使村民能夠直接對社區事務提出建議和反饋。可見,多元共治的模式結合大數據技術,為鄉村治理帶來了更廣泛的參與和更高的效率。
2.1.2?? 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預測
在傳統的鄉村治理模式中,決策和行動通常是基于當前的情境和問題進行的,這種方法往往是被動的,并可能導致延遲或不足的響應。大數據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使我們能夠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預測[3]。通過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數據,我們可以更早地識別潛在的問題和機會,從而進行及時和有效的干預。這種主動預測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鄉村治理的效率,還可以幫助鄉村更好地規劃和實施其長期發展策略。
2.1.3??? 從細致管理到精準服務
在鄉村治理中,傳統的管理模式往往注重對各種資源和服務的細致管理和分配。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治理模式正在從重視管理轉向提供精準服務。這意味著鄉村不再僅僅關注如何管理和分配資源,而是通過數據分析,更有針對性地為村民提供所需的服務。例如,通過分析村民的需求數據,可以更精確地為他們提供教育、醫療和其它關鍵服務。這種轉變不僅可以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還可以增強村民的滿意度和信任度。
2.2?? Q村嵌入大數據治理的深度分析
通過對Q村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大數據在鄉村社區治理中的具體應用,以及其所帶來的好處和挑戰。例如,通過數據分析,Q村能夠更準確地了解村民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加精準和高效的服務。
2.2.1?? Q村大數據在社區治理中的具體應用探析
沂水縣Q村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閉合社區,而是通過互聯網和先進設備,為村民提供了更為高效和人性化的服務。根據“三個方面如何”的重要指導思想,Q村在社區治理方面展現了顯著的創新。Q村結合黨的組織原則和現代技術,采取了5D展示方式,全方位呈現了社區黨委、各黨支部及各黨小組的工作情況。通過建立紅色小廣播,與村民建立了更為緊密的聯系,使得群眾的訴求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和處理。在服務提供方面,對社區的便利店進行了科學地整合和劃分,推出了智慧城市停車和智能公交站牌系統。同時,安裝了27類智能設備,包括安全監控、環境監測等。而在數據應用方面,Q村更是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創新。通過建設“社區大腦”聯合指揮中心和“民情日志”數據應用中心,實現了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和聯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為村民提供了更為高效的服務。
2.2.2?? 大數據技術在鄉村的融合路徑
大數據技術與鄉村社區的結合需要經過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來實現。首先,需要確保鄉村具備必要的技術基礎設施,如高速互聯網連接、數據中心和相關的硬件設備。其次,鄉村需要培訓專業的技術人員來管理和維護這些設備,確保數據的安全和完整。此外,鄉村還需要與各種社會組織、企業和學術機構合作,共同開發和應用大數據解決方案。通過這些策略和措施,鄉村可以更好地利用大數據技術,推動社區的經濟和文化發展。
3?? 鄉村社區大數據綜合治理發展對策
鄉村社區治理變革的過程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鄉村需要制定一系列新的策略和路徑。首先,鄉村需要加強其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數據的收集、存儲和分析都能夠高效且安全地進行。此外,鄉村還需要培訓專業的技術人員,確保他們能夠有效地使用大數據工具和技術。同時,鄉村也需要加強與外部組織的合作,確保能夠獲得最新的技術和知識。總之,鄉村社區大數據綜合治理的成功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
3.1?? 加強鄉村大數據和新型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建設
對于鄉村社區來說,強大的技術基礎設施是實現大數據綜合治理的基石[4]。鄉村地區的特殊性質,如分散的居民、地理上的障礙以及傳統的生活方式,都為大數據的實施提出了特殊的挑戰。因此,鄉村地區的技術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更新顯得尤為重要。具體來說,一是高速互聯網連接。在鄉村地區部署高速光纖網絡是首要任務,這將為村民提供快速、穩定的互聯網連接,使他們能夠無縫地訪問在線資源和服務。同時,高速網絡也為鄉村的遠程工作、學習和醫療提供了可能。二是數據中心。建立專門為鄉村社區服務的數據中心可以實現數據的本地處理和存儲,減少對外部資源的依賴,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和安全性。三是云計算平臺。通過部署云計算平臺,鄉村可以獲得彈性的計算能力,根據需求進行擴展或縮減。這為鄉村的各種項目,如農業智能化、遠程醫療等提供了技術支持。
3.2?? 利用大數據為鄉村建立定制化的繼續教育體系
教育在鄉村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應當在鄉村建立一個更加個性化和定制化的繼續教育體系[5]。這種體系首先體現在為鄉村創建一個更加個性化和定制化的學習體驗上。傳統的鄉村教育方式可能較為固定,而大數據允許教育者根據每位村民的學習歷程、能力和興趣進行分析,從而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路徑。更為重要的是,教育者可以通過實時的數據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遇到的困難,及時進行干預和指導。此外,大數據分析還可以幫助鄉村與其它地區進行教育合作、分享資源,甚至開展遠程教育,提供更針對性的職業培訓和技能提升課程,提高村民的就業率,幫助其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總的來說,大數據技術正在為鄉村的繼續教育開辟新的路徑,使其更為靈活、個性化和高效。
3.3?? 構建并加強鄉村智慧社區的綜合平臺
鄉村現正處于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而智慧社區正是這一轉變的核心。對Q村等鄉村來說,構建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的智慧社區大平臺不僅是一項技術挑戰,更是一個社會經濟的需求。這一平臺不僅要解決Q村當前面臨的技術基礎設施落后、專業人才短缺等問題,還要預見未來的發展趨勢,為村民提供更為前沿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體驗。智慧社區大平臺將成為鄉村與外部世界溝通的重要橋梁,促進Q村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使其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大背景中。鄉村智慧社區綜合平臺不僅是技術進步的體現,更是鄉村未來發展的關鍵,這樣的平臺將為鄉村的長遠繁榮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 結束語
沂水縣Q村社區數智化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經驗,也指出了一些教訓。通過積極引入大數據技術,Q村已經在社區治理、資源分配和服務提供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然而,鄉村也需要不斷地更新其技術基礎設施、培訓專業人員、并與外部組織合作,確保大數據技術得到最佳的應用。展望未來,我們相信鄉村將會充分利用大數據的潛力,為村民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朱李.成都市農村精準化社會治理實施的案例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21.
[3]馬曉玲.關于大數據時代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探究[J].大陸橋視野,2021(08):65-66.
[4] 鄒進泰,彭瑋.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促進“四化同步”——以湖北省襄陽市為例[J].中國鄉村發現,2015(01):149-151+166.
[5] 郭東旭.大數據嵌入鄉村治理的現實困境與路徑構建——基于貴州G村的個案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2):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