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磊
摘要:鄉村振興以產業興旺為重點,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必須緊緊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把產業發展落實到農民增收上來。文章對農村三產融合主體及模式研究進行了論述,對L村三產融合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進一步提出解決對策,以期為其它地區推動三產融合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鄉村振興;三產融合;產業發展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4-0036-04?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6;F323? ? ? ?文章標識碼:A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再次強調要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村三產融合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點和關鍵[1]。近年來學者們對農村三產融合做了大量研究,現階段有關農村三產融合的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部分學者著重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概念界定以及發展現狀進行研究。例如,崔園園(2022)[2]通過對上海“大經濟、小農業”現狀的分析提出要聚焦新業態發展方向;叢麗、薛成宇、劉美玲等(2022)[3]借鑒國外“六次產業化”的提法結合遼寧省三產融合現狀提出遼寧省三產融合亟需政府提供外部條件和保障;蘇毅清、游玉婷、王志剛(2016)[4]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進行定義,并提出農村橫向融合開展欠佳的觀點,對公地認識不足等問題并提出對策。二是部分學者通過理論分析框架,創新產業融合路徑,提出新觀點,例如,曹哲(2022)[5]從功能-主體-要素-效益四個方面進行分析,提出分別以一二三產業為帶動的三種融合模式;陳廉、廖婷婷(2023)[6]以GTWR模型分析為基礎,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基于“內聚-外拓”兩個主層面進行研究,從區域空間視角提出不同因素對三產融合的發展的影響。三是部分學者從不同學科的視角下研究農村三產融合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例如,胡海、莊天慧(2020)[7]通過引用生物學里的“共生”概念,創建新的理論分析框架,通過分析農村產業融合共生系統,發現共生理論語境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面臨的現實困境并提出對策;李治、王東陽(2017)[8]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在交易成本的視角下分析農村三產融合的涵義、動因以及效應,提出要牢牢把握住農業產業化與三產融合的關系。
1?? 農村三產融合主體及模式研究
農村三產融合研究即是對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研究,農村三產融合的實質是產業經營發展界限的模糊與重構[9]。實現農村三產融合不僅可以打造新型農村生產經營主體,又能創新農村產業經營發展模式。
1.1?? 農村三產融合主體研究
1.1.1?? 農業生產主體
農業生產主體由普通農戶向合作社等專業生產團體的轉變是實現農村三產融合的首要條件。隨著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和農業產業化進程的不斷加深,普通農戶規模小、抗災害能力弱的劣勢不斷凸顯出來。作為農業生產的最小單位,普通農戶已經逐漸不適應現階段農業發展需求。農民為了適應農村發展潮流逐漸聯合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入股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或向專業農產品種植生產大戶發展,形成新的農業生產主體。農業生產主體的變化為農村三產融合提供了勞動力并為農民向特色農業服務者的轉型提供了機會。
1.1.2?? 農產品加工主體
作為農村第二產業主要的生產內容,農產品加工是實現農村三產融合的關鍵所在。現階段農村農產品銷售模式多為生產-加工-銷售三步走,農產品加工作為農產品銷售的中間環節也是最關鍵的一環,實現農產品的品牌化,高附加值關鍵就在農產品加工上。農產品加工主體即是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企共建作為農村產業振興的關鍵一環,銜接了農村產業融合過程中的產品加工。農產品精細化加工由地方龍頭企業負責完成,而一些初級加工由一些小企業承擔負責。對農產品的加工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1.1.3?? 特色農業服務主體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不僅要關注產品的高質量產出,同時要注意構建特色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在三產融合過程中,特色農業生產服務是農村產業融合的最直接體現。要構建特色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就要做好倉儲運輸、信息技術服務以及旅游服務等工作。第一,倉儲運輸是運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實現特色農業產品銷售的基礎,倉儲運輸在農業特色產品儲存銷售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二,現階段農村各類特色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農業產業化發展以及產品營銷、電子商務等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信息技術服務推動了農村三產融合的進一步發展。第三,旅游服務業參與農村三產融合推動了各類特色生態產業園的發展,生態園、采摘園已經成為城市居民周末休息放松的好去處,這不僅增加了農戶的收入,同時也加速了一、三產業融合的進程。特色農業服務主體作為專門服務農村“第三產業”的存在,其在三產融合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2?? 農村三產融合模式研究
1.2.1?? 一、二產業融合模式
農業生產過程中一二產業之間的融合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體現在對農產品生產的生產器具的投入上,通過一、二產業融合形成機械化、產業化生產,例如,對養殖場的小雞孵化的光照設備投入,禽畜養殖飼料自動投喂裝置的投入等。另一方面,農村一、二產業的融合主要體現在農業生產由最初的農產品生產向農產品加工的延伸,該融合模式以龍頭企業為主導,形成“企業+農戶”“企業+農業合作社”的農業生產模式。農業+工業的產業融合形成的聚集性規模性加工業企業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利于高效整合農村資源,對農村產業化發展具有帶動作用。
1.2.2?? 一、三產業融合模式
一、三產業融合模式早期主要體現在第三產業為農業提供便利服務方面,主要是第三產業為農業提供金融、運輸、信息技術等服務,為農業發展提供便利;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近年來農業為第三產業提供服務基礎,包括鄉村生態園觀光旅游、民俗館、采摘園、魚塘休閑觀光等都屬于農業為第三產業提供的服務并成為現階段農業與服務業融合的主要體現形式。一、三產業的融合主要發生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以及農業生產后,在農業生產初期很少有一、三產業融合現象的產生,農村一、三產業融合具體表現在除農產品生產環節外的其它環節,例如,餐飲、旅游、觀光、物流、批發、電子商務等服務以及零售環節,一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需要市場的需求和支撐,因此,實現一三產業的融合模式需要比較優越的地理區位。
1.2.3?? 多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以及消費水平的提高,優質高價農產品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但是高質量農產品的生產需要多要素的投入,生產成本高。因此,現代農業產業園應運而生,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在一定范圍內以農業為主導的多功能復合型現代農業發展平臺,集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運輸以及生產觀光為一體,屬于多產業交叉融合發展的主要表現形式。在現代農業產業園進行的產品生產、加工能有效減少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運輸成本,有效提高產品生產效率。隨著農村三產融合的不斷加深,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單一產業發展,復合型產業發展模式是三產融合發展的趨勢也是實現農業集約型發展的有效路徑。農業產業園對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增強農業的創新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 L村三產融合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勞動力、專業人才缺乏
L村發展新型農業,促進產業融合與發展傳統農業相比對新知識、新理念、新技術的需求更高。農業高技術人才、專業種養人才的缺乏是產業規模擴大的一大難題,農村現有人群缺乏產業管理技術和經營能力,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農村的老人、婦女等綜合素質較低,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念、新技術等,發展產業意愿不強烈,同時農村產業發展對他們的經濟水平改善也不明顯,因此參與熱情度較低。且部分人缺乏大局觀、合作精神,只顧自己發展,圖小利失大局,具有典型的小農意識,不愿意參與到新型農業產業發展中來。
2.2?? 產業融合基礎因素薄弱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會受土地、人才、科技、資金等一系列基礎因素制約,現階段L村存在產業融合可用地緊張的問題,國家對耕地的使用要求嚴格,為了保證國家糧食產量穩定,政府嚴格控制耕地面積,并且農村大多數可用地屬于零散破碎的狀況。因此,L村缺乏用于產業融合發展的大面積可用地,這就導致農產品加工、銷售、觀光旅游、倉儲等所需的土地資源供給不足。資金問題也是制約L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另一關鍵因素,在L村三產融合的過程中,資金投入量較大,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各種專業設備的購置、產業發展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雖然現階段國家對于農村信貸發布了很多優惠政策,但是整體來說農村貸款融資還是比較困難,融資水平較低、資金鏈不完整、貸款擔保難的問題比較突出,影響了產業的融合發展。
2.3?? 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嚴重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發展,L村產業發展迅速,農村環境面臨著嚴重的污染。農業生產本身對農村環境就有著極大的污染,并且現階段農業生產對農村產生的環境污染逐漸成為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以及農業生產規模的增加,各種化學農藥的大規模使用、各種塑料大棚的興建對農村環境都產生極大的污染。
3??? 促進L村產業融合發展對策研究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人才返鄉
人才是第一資源,針對返鄉創業就業人才,政府要給予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吸引人才回鄉返鄉,形成雁歸巢效應,解決農村產業發展人才、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建立農業人才創新機制,獎勵有貢獻的相關科技人員,提高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同時也要加強對農村現有人才的培訓,大力支持引進科學技術和創新型人才。政府在不違反經濟規律的基礎上,還應當出臺相關農村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為農村產業資金、用地提供政策支持和幫助,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便利,激活農村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相關政策制定時應多方考慮,全面從推動鄉村振興的角度思考對策,引導制定適合地方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充分利用好地方的各項優勢,在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指導發展符合當地實際需求的農村三產融合模式。
3.2?? 加強產業鏈的縱橫向延伸融合
促進產業融合要做到產業鏈的縱橫向延伸融合。一方面,加強產業鏈的縱向延伸。由單純的農產品生產向農產品產前后延伸。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初加工、深加工的統籌結合,農產品深加工有利于推動農村由初級農產品原料銷售向農產品成品銷售轉變,提高銷售利潤,同時有利于形成新的農產品加工集聚群。對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小微企業鼓勵其在農產品產地進行原料的熟制、閹制、烘干等初級加工,推動由單一農產品銷售向初級食品加工銷售過渡。對于一些大型企業,鼓勵進行農產品深加工,由農產品原料銷售向高端產品加工銷售過渡,提高農產品的加工增值空間。加強農產品縱向延伸融合有利于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同時根據地方產業發展模式制定新的銷售模式。另一方面,加強產業鏈橫向延伸。要積極開發農業產業的多種不同功能,要充分利用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不同環節的不同特點,開展觀光、旅游、采摘等一系列新興的產業,促進產業融合,實現農產品生產向生活、生態的過渡,增加農業生產的不同過程的增收途徑。
3.3??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強產業經營主體融合
經營主體的水平決定了產業融合的程度,現階段農村農業生產多以家庭經營為主,主體經營規模小,多以農產品的初級生產為主,難以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加之抗風險能力弱、產量低利潤少,難以實現產業融合。因此,產業融合必須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到經營主體之間的融合。首先,要鼓勵生產主體擴大規模,形成農業大戶和農場,提高生產規模和效率,增加抗風險能力,逐漸實現現代化農業生產,為產業融合主體的壯大打好基礎。其次,政府要加強對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引導好集體經濟,同時鼓勵農村生產合作社發展直供直銷的生產模式,牢牢把握生產銷售權,提高利潤率,同時帶動農戶參與進來,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實現集約式生產。同時,發揮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輻射作用,政府要支持地方涉農龍頭企業建立農產品加工基地,同時發展相應的物流產業,實現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農聯農作用,吸引農戶參與到規模化生產經營中來,促進當地農民就業增收。最后,加快促進農業產業經營的股份制改革,有利于吸引各類社會資本融合,提高融資水平,解決資金少融資難的問題,同時支持實行多種方式參股,包括資金、勞動、技術等等,帶動地方農戶的入股熱情,擴大主體規模。
3.4?? 發展復合型農業,實現經濟環境雙贏
發展復合型農業,對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至關重要。發展復合型農業,就是做到優化配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建立起節約資源和和保護環境的農業生產方式。發展復合型農業對保護環境起到很大的作用,發展復合型農業可以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保護生態環境有效結合到一起,其中包括農-林-牧復合模式、豬-沼-果復合模式,生態漁業復合模式、觀光農業復合模式。農-林-牧復合模式可以深入發掘農林、農牧以及林牧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模式,豬-沼-果可以實現種養沼之間的有機融合,做到生物種群之間的良性循環,不僅實現了經濟效益,也推動了環境保護。生態漁業復合模式主要體現在稻下蟹,田間魚,藕魚綜合種養等新型復合養殖模式,實現了“一田多養”,提高了生產效率以及利潤。觀光農業復合模式則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相融合,將瓜果種植與觀光旅游相融合,在做好傳統產業生產的基礎上,進行農業觀光園的建設,實現農產品生產銷售一體化,既產既銷,有利于減少農業生產成本,同時提高收入。建立農業觀光園具有可塑性強、擺脫季節性等特點,市場潛力大,深受消費者青睞。
4??? 結束語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10],為我國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在三農的發展歷程中有深遠的意義。農村三產融合作為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中促進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對農村產業的生產發展及現代化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助力形成功能多樣化的現代化農業,增加農戶收入實現農村產業的可持續化生產發展,對助力鄉村振興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EB/OL].(2022-02-22)[2022-02-22].http://www.moa.gov.cn/ztzl/jj2022zyyhwj/zxgz_29027/202202/t20220222_6389271.htm.
[2]崔園園.上海加快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科學發展,2022(06):75-84.
[3]叢麗,薛成宇,劉美玲,等.遼寧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研究[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22(05):22-23.
[4]蘇毅清,游玉婷,王志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理論探討、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軟科學,2016(08):17-28.
[5]曹哲.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基本樣態與創新路徑研究[J].西南金融,2022(07):30-41.
[6]陳廉,廖婷婷.基于GTWR模型的湖南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區域差異及其影響因素[J].經營與管理,2022(06):1-16.
[7]胡海,莊天慧.共生理論視域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共生機制、現實困境與推進策略[J].農業經濟問題,2020(08):68-76.
[8]李治,王東陽.交易成本視角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問題研究[J].中州學刊,2017(09):54-59.
[9]陳曦.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評價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1.
[10]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