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慧 潘潔妤 陸一笑 張杭葦 鐘祎晨
摘要:中國特色農村新型集體經濟是我國農業發展中出現的一種重要生產組織形式。湖州南潯區組建“強村公司”,以抱團模式謀發展為浙江省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樣板經驗。基于此,文章以南潯“強村公司”為例,在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背景下,深入研究抱團發展的模式,為實現村集體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經驗。
關鍵詞:鄉村振興;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抱團模式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4-0043-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89? ? ? ?文章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壯大集體經濟”,充分表明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決勝全面小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但在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助力共同富裕實現的探索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規模不大、定位不明、質量不高等問題。對此,學者們進行了廣泛地研究,并提出構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在實踐中,村集體以抱團模式共同組建“強村公司”,采取公司化運營,由村民參股,共享收益,有效促進了集體經濟的發展。
1?? 抱團模式發展背景
1.1?? 國家政策指引
2020年,湖州市南潯區農業農村局發布關于向社會征求《關于推進村級強村公司的三年培育方案(征求意見稿)》[1]意見建議的公告;2023年,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等10部門出臺《關于促進強村公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2]的通知,旨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決策部署,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提升強村公司聯村帶農致富能力,有效控制強村公司發展中的風險問題,推動其健康發展。
1.2??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國民收入的穩步增長以及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內“三農”問題得到初步改善,國內農民群體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但與此同時,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擴大,脫貧群體擁有的收入和消費能力遠不如富裕群體。為此,共同富裕的呼聲愈加響亮,而其中最需要突破的關鍵點仍然在農村。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這既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要求,也是實現農村農民共同富裕的關鍵,然而當前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整體發展仍較為薄弱,仍存在著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規模不大、定位不明、質量不高等問題。為了推動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創新發展與改革勢在必行。
1.3?? 南潯區發展變化
“強村公司”是南潯區在深入實施集體經濟三年強村計劃的基礎上,于2019年探索推出的強村富民新舉措。雖是“草臺班子”,但市場化運作過程中,“強村公司”積極謀劃實施各類發展項目,主動尋求新的商機和增長點,努力讓更多村集體的“腰包”鼓起來,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截至2022年7月,該區已組建29家“強村公司”,注冊資本4.5億,211個行政村實現村村入股,經營范圍涵蓋工業平臺、農業服務、農旅融合等多個領域。2022年度,已實現經營利潤5 695萬元,村均增收超26萬元,有效推動集體經濟從“保底型”向“發展型”轉變。“南潯區全面推行‘強村公司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案例成功入選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典型案例清單”,以抱團模式謀發展為浙江省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樣板經驗。
2?? 南潯“強村公司”抱團發展模式的研究
2.1?? 理論基礎
2.1.1?? 關于抱團發展的研究
一是關于“抱團發展”形成原因的研究。黃良浩、傅小勇(2018)[3]從村集體的自身條件出發,認為薄弱村地理位置偏遠,發展條件較差,且缺乏專業人才。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還要靠體制機制創新。村集體經濟“飛地”抱團發展成為因應之策、應時之舉。馮丹萌(2020)[4]從集體經濟發展的外在資源考慮,認為一些有產業基礎的村莊缺乏資金支持和對外平臺的聯系,難以啟動項目,且現有的產業鏈還處于初級狀態,不夠健全。然而,企業憑借自身法人地位能夠與市場相聯系,擁有資金、項目和渠道支持,能有效改善薄弱村集體的經濟效益。
二是關于“抱團發展”的內涵研究。羅靚文(2015)[5]認為,國家在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的前提下,將土地的經營權從農民的承包經營權中分離出來,然后將經營權統一交給村集體管理,以此實現了農業的規模化效益。朱炳宇(2021)[6]認為,區域抱團發展是基于全面協調發展與可持續理念。首先,要識別出具有發展潛力的空間,憑借鄰近區域地理位置相近,文化相融,語言相通等優勢,促進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三是關于“抱團發展”的優勢研究。羅靚文(2015)[5]認為,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讓農民平等自愿地建立合作關系,為重建新型的農村共同體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馮丹萌(2020)[4]認為,通過村村聯合可以提升集體經濟薄弱村的資金支撐、資源共享、信息傳導和人才吸收等方面能力,讓強村的成功經驗和成熟模式在弱村“無縫對接”。在人才引進方面,馬抗美(2020)[7]認為,“抱團引才”變“單打獨斗”為“抱團出擊”,成為優化區域人才資源配置,加速區域人才有效集聚的現實需要。
2.1.2?? 關于新型集體經濟的研究
一是關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概念的研究。盧福營(2006)[8]提出“經營村莊”概念:將現代科層制結構應用于按照以派系為核心的差序格局組織的村莊。通過這種制度結構,使得村莊轉變為具有法人地位的經濟主體,以市場化經營模式促進村集體資產的利用。高鳴(2021)[9]等人提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遵循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等現代產權制度要求的,以農民為主體,相關利益方緊密聯合,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以股份經濟合作社為主的一種經濟形態。王思斌(2021)[10]借鑒“政企統合” 概念提出“村企統合”,讓農村通過股份制改革成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并與現代企業合作共同組建公司,以市場化運作模式盤活村莊資源,實現資產增值和收益增加。
二是關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的研究。趙意煥(2021)[11]認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在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的情況下,突出市場化運作模式。王兆乾(2020)[12]強調了政府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政策引導、加強政府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以及凝聚協同聯動的發展合力等,有效探索了如何實現政集體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李豪(2019)[13]也提出強化觀念引領導向、完善機制體制、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加強生產要素供給、加強基礎建設等多方面的對策,優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政府職能。
三是關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職能的研究。胡偉斌(2020)[14]提出,形成“政治、經濟、自治”三大功能合為一體的治理結構,使得各治理主體各司其職。同時,黨組織要發揮指引作用,村莊要切實強化公共服務質量并規范化內部管理,股份制經濟合作社重點是營造優質的生產經營環境,助力當地社區的發展。宋天騏(2020)[15]提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下股東的財產責任與收益相互關聯,并且由于公司董事等通常由村集體成員擔任,運營集體資產所產生的損益將直接影響到村集體成員的自身收益。因此,這樣的運營模式,使得財產責任和經營責任相互關聯對經營者起到激勵和約束作用,讓公司朝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2.2?? 抱團模式的機制分析
2.2.1?? 抱團組建形式
“強村公司”按照“產權清晰、收益歸村”的原則,采取強村自辦、村企聯辦、跨村聯辦三種途徑組建。一是對資源稟賦較好、經濟資源較為豐富的村,鼓勵村集體以獨資形式成立公司。二是推行以強帶弱,由實力較強的村集體帶頭,聯合實力較弱的村集體,共同組建公司,協同發展。三是實行弱村抱團,相較于各村單獨發展,弱村聯合,整合資源,能發揮集聚效應。通過抱團模式組建“強村公司”,能夠有效整合各村分散化資源,發揮規模經濟效力,并暢通優勢資源的商業價值轉化路徑。抱團模式改變了過去各村集體“單打獨斗”的局面,實現各村抱團發展,激發了鄉村資源的活力,增加各村集體經營收入。同時,“強村公司”的發展壯大,還能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讓廣大村民參與到公司的日常運營之中,增強村民的獲得感。
2.2.2?? 政府政策支持
“強村公司”從2019年的試點階段,到2020年的全面推廣階段,再到打造強村富民集團化發展2.0版本,取得的發展成就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與指導。首先,在發展初期,政府提出“強村公司”的三年培育方案,實現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提升。政府落實了一批政策,在土地保障、金融借貸、稅收優惠等方面給予支持。在打造強村富民集團化發展2.0版本實施方案中,政府更注重“強村公司”發展質量的提升。一是提升規模集聚,充分發揮集團龍頭效應,做大富農增收“蛋糕”;二是引領產業升級,切實增強產業發展活力,打造全產業鏈,并增加產業鏈的附加值。
2.2.3?? 特色產業發展
將“強村公司”做強做大,獲得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因地制宜,挖掘各村集體的特色資源至關重要。南潯區善璉鎮的15個行政村組建湖州南潯湖筆小鎮新農村發展有限公司,主要投資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在善璉鎮小微園屋頂,延展著藍色光伏板,屋頂下,數百臺紡織機器在清潔能源驅動下加速運轉,源源不斷地把光能轉化為電能,讓屋頂生“金”。在練市鎮,湖州練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成立初期主攻紅美人種植農業,發展過程中進一步打造“橘園生草、草喂湖羊、羊糞肥橘”的生態循環種養模式,通過構建生態系統模式,將各類資源有效地利用。
3?? 經驗總結
3.1?? 政策支持,出臺培育政策
為扶持“強村公司”的發展,南潯區政府實行三年培育期,在啟動資金、土地指標、項目承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首先在土地保障方面,不僅落實村級留用地政策,還安排當年未結算的節余土地指標有償調劑收益入股“強村公司”。其次,在金融支持方面,發動南潯區銀行黨委與鄉鎮黨委結對共建,給予村集體發展的惠農貸,并由區財政給予貼息補助,發揮政府政策的幫助。再者,在經營業務方面,為了保證公司的保底收益,將各鎮街和國企的公共財政投入的綠化養護、河道保潔、物業管理、小微企業園建設等17類項目交給“強村公司”。最后,在技術支持方面,舉辦“強村公司”負責人培訓班,邀請高校教授、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深從業人員,圍繞財務審計制度、公司治理等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業務輔導和政策解讀。
3.2?? 抱團模式,帶動集體致富
曾經,受地理位置差異、資源分布不均等客觀因素制約,村集體經濟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僅靠一個村莊帶動整體富裕十分困難。而通過以強帶弱、弱村抱團,可以有效帶動村產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實現“村村成股東、村村有分紅”。同時,一項項經營性活動的不斷開展,讓收益持續增加。兩年來,通過“強村公司”模式的發展經營,該區已實現全區行政村投資入股全覆蓋,激活了村集體增收的“一池春水”。
3.3?? 因地制宜,結合地區優勢
“強村公司”因地制宜地執行新政策,結合地區優勢發展。在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的問題上,積極謀劃實施各類發展項目,相關南潯區政府在資金提供、土地供給、項目扶持等方面給予支持。結合當地的優質資源和優勢產業,積極探索農創服務、農旅結合等特色產業,深入挖掘資源背后的價值,避免農村發展的同質化現象,提高村集體成員的收益。同時,探索強村富農“三增”模式,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鑒。積極探索多元化增收模式,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新思路。
4?? 結束語
在共同富裕的政策導向下,我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如何創新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明確“強村公司”范圍和發展重點、突出內部健康規范運行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及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南潯的“強村公司”發展模式,有利于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新思路,總結模式并將其推廣,助推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參考文獻:
[1]南潯區人民政府.關于向社會征求《關于推進村級強村公司的三年培育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建議的公告[EB/OL].(2020-03-02)[2020-03-02].http://www.nanxun.gov.cn/art/2020/3/2/art_1229518464_1637685.html.
[2]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等10部門關于促進強村公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政策解讀[EB/OL].(2023-06-30)[2023-06-30].https://www.zj.gov.cn/art/2023/6/30/art_1229667749_2482118.html.
[3]黃良浩,傅小勇.村集體經濟“飛地”抱團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有效抓手——嘉善縣村集體經濟“飛地”抱團發展的做法和啟示[J].政策瞭望,2018(03):29-31.
[4]馮丹萌.農村集體經濟“抱團發展”的浙江探索[J].農村經營管理,2020(07):20-21.
[5]羅靚文.抱團發展:產權重構與共同體重建[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6]朱炳宇.區域“抱團引才”的可行性、挑戰性與完善策略分析[J].領導科學,2021 (12): 121-124.
[7]馬抗美.區域“抱團引才”的新特點與發展趨向[J].人民論壇,2020(04):60-63.
[8]盧福營.個私業主主政的村莊治理[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9]高鳴,魏佳朔,宋洪遠.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創新發展的戰略構想與政策優化[J].改革,2021(09):121-133.
[10]王思斌.鄉村全面振興與鄉村集體性的發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8(04):5-17.
[11]趙意煥.合作經濟、集體經濟、新型集體經濟:比較與優化[J].經濟縱橫,2021(08):20-28.
[12]王兆乾.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濟南:濟南大學,2020.
[13]李豪.平陽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政府職能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
[14]胡偉斌.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對村莊治理的影響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20.
[15]宋天騏.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設立的特別性[J].求索,2020(05):15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