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乞力馬扎羅山的雪》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小說以意識流的敘述方式展現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主要講述了哈里和妻子海倫在非洲狩獵的故事。本文運用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分別從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陰影、人格面具三種原型出發,對主人公哈里和海倫的形象進行分析。哈里通過尋找阿尼瑪的化身美德天使,抗爭自己陰影中的死亡,揭露人格面具中隱藏的戰爭創傷,實現心靈救贖和獲得完整人格。海倫在原型的影響下逐漸意識到自我的不完整性。通過分析哈利和海倫的人格發展,讀者能夠理解原型在性格、行為塑造、意識自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集體無意識? 阿尼瑪? 阿尼姆斯? 陰影? 人格面具
[中圖分類號] I106?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3)16-0052-04
一、引言
1.歐內斯特·海明威與《乞力馬扎羅的雪》
海明威是美國文學史上的巨匠,是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和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新聞體寫作見長,句式簡單,語言簡練,極少使用華麗的形容詞,構成了海明威獨特的寫作風格。其中,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對美國小說寫作產生了巨大影響。海明威著作豐富,主要作品有七部長篇小說、六部短篇小說集和兩部非小說類作品。海明威于1952年獲普利策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名聲享譽國際。作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創作了許多與此主題相關的小說,以及有關戰爭與勇氣、愛情與暴力、生命與死亡等主題的作品。
《乞力馬扎羅山的雪》首次發表于1936年的《君子》(Esquire)雜志。這是一個關于生與死、戰爭與救贖的短篇小說,背景設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但所有事件都發生在哈里生命中最后一天的下午和傍晚,他因壞疽死于坦噶尼喀平原邊緣地帶的一個營地中。哈里在妻子海倫的陪伴下前往非洲的狩獵之旅,是為了尋求自我的重生和心靈救贖。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頓悟,借由夢境飛往了象征純潔和永恒的乞力馬扎羅山,他的意識人格也得以健全和完整。
2.榮格集體無意識理論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是瑞士精神病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雖然榮格一開始是弗洛伊德的追隨者,但后期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他發展了弗洛伊德提出的無意識理論,將其稱之為集體無意識。榮格將人類的精神世界分為三部分: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指的是在更深層的無意識里,存在著更活潑的集體內容?!八J為,集體無意識是‘種族記憶、原始意象及他稱之為原型的經驗模式的貯藏庫?!盵1]集體無意識是指人類祖先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累起來的普遍的、非個人性的經驗,這意味著集體無意識存在于每個人身上,而且是與生俱來的。
集體無意識的內容由原型構成,原型是集體無意識最為重要的部分。原型是人類不斷重復經歷的模式或圖像,通過精神遺傳形成全人類共同的集體無意識。原型是一些傾向,當人遇到的情境與祖先們所經歷的相同時,心理無意識要素就會被激起,做出相應的反應。榮格提出的原型包括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陰影、人格面具和自性。這些元素對個人的人格形成和人類心理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中,阿尼瑪指的是男性無意識中的女性特質,而阿尼姆斯則代表女性無意識中的男性特質,陰影指的是無意識自我的陰暗面。榮格將“從集體心理擷取的片段”稱為人格面具,可以理解為個人與集體之間的妥協。人格面具相當于一種公眾形象,是一個人在社會關系中扮演角色而隱藏自己真正本性的面具。
本文試圖運用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從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陰影和人格面具這三個原型出發,分析《乞力馬扎羅的雪》中哈里和海倫的人物形象,探討在集體無意識的影響下人物的個性及行為。
二、人物身上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原型
在榮格的精神分析中,阿尼瑪和阿尼姆斯是無意識自我所展現的異性人格特質。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通過心理投射的作用,在特定情境中被觸發,從而影響人物的態度和行為。阿尼瑪通常以破壞性和焦慮的形象出現,而阿尼姆斯則以鎮定和幫助緩解焦慮的形象出現[2]。
1.哈里的阿尼瑪原型:美德天使
阿尼瑪是指男性對投射在他人身上的情感敞開心扉,在想象和直覺中形成一種新的意識范式。阿尼瑪的投射來源于現實中的一個女性對象。榮格認為阿尼瑪的發展包括四個階段,他命名為夏娃、海倫、瑪利亞和索菲亞。夏娃是人類第一位母親,代表著母性,在男性的意象中往往代表母親,也就是男性戀母情結的象征;海倫則是引起特洛伊戰爭的那個海倫,她美麗性感充滿了魅力,代表性愛;瑪利亞則是圣經中耶穌的母親圣母瑪利亞,圣母瑪利亞高潔的形象在男性的意象中代表了戀愛對象的神圣性;索菲亞是一個繆斯式的人物,她代表了男性內在的創造源泉。
哈里在右腿得了壞疽之后,逐漸感覺到死亡的來臨,他的內心充滿了失落,感覺一切都是失敗的。他選擇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海倫身上,盡管明知這與海倫無關。阿尼瑪是男性心理的女性一面,往往投射在母親和妻子等女性心靈意象上。海倫是哈里的妻子,也同時承擔了母親這一意象的作用。她費心盡力滿足哈里的一切要求,忽視哈里的刻薄言語,反而溫柔地回應他,努力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她對哈里體貼耐心,為他做肉湯,為他讀書。她容貌美麗,是哈里理想中的完美性伴侶,能夠給他帶來滿足感。海倫學習能力強,閱讀面廣,展現出富有學識的一面,是哈里精神世界得以彌補的體現。海倫對一切都充滿希望,積極向上,這正是哈里所缺乏的,他早已在世事的影響下變得冷漠、懶惰、勢利。海倫具有傳統女性的美德:真誠、寬容、樂觀、勇敢。
2.海倫的阿尼姆斯:風流男人
阿尼姆斯是女性無意識中的男性人格顯現。阿尼姆斯原型投射到男性身上,往往是父親、兄弟、叔伯或老師的形象。海倫出身富裕家庭,她的第一任丈夫早逝,給她留下了一大筆錢。她的兩個孩子慢慢長大,不再需要她的照顧,她只好轉向其他事情,如騎馬、讀書、喝酒和找情人。在一場飛機失事中,她失去了一個孩子,也開始厭倦了情色關系和酗酒,她希望重新獲得男人的尊重。哈里的出現恰是她打算重新開始生活的完美對象。可以說,哈里是海倫阿尼姆斯原型的投射,哈里討好女性的手段在海倫身上屢試不爽。他掛在嘴邊的理想和創作,想做就做的決斷,打獵的技能等,全是海倫欣賞和向往的方面,她把他當作理想伴侶。在男性特質的阿尼姆斯影響下,海倫瘋狂地愛上了哈里,她會滿足哈里的所有要求,因為她是“把他當成作家、男人、伴侶和值得炫耀的占有物來愛的女人”[3]。
三、人物身上的影子原型
正如榮格所說,每個人身上都有陰影,無論會產生消極作用還是積極作用。陰影是人內心不愿面對的壓抑和黑暗面的原型,它隱藏在無意識的深處。陰影受到意識自我的制約,因此它在意識層面越少展露,表明人格的陰影就會越黑暗、越密集。人的生活經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陰影的出現和作用。
1.哈里的陰影:面對死亡
在多數場合中,陰影會產生消極作用,因為人往往會對人格中不好的方面和意識自我的反面視而不見。在哈里的回想中,貌似他從未壓抑和意識到自己的陰影,這正是這部小說顯著的寫作特點。海明威受格特魯德·斯坦因和弗洛伊德心理學的影響,他在《乞力馬扎羅的雪》中描寫的是一個垂死之人的心理變化過程,充滿了意識流寫作的特點。全文除了哈里清醒時與海倫的有限對話外,其余部分集中于哈里的意識流和內心獨白[4]。哈里的意識流展現了他的人生思考和經歷,他認為戰爭、死亡和女人導致了空虛和絕望的情緒產生,也導致了他虛度年華。
在哈里的六次回憶中,穿插了他在軍隊中的勇敢表現和看到觸目驚心的戰爭場面的恐懼,對寫作才能荒廢的懊悔,以及陷入的復雜男女關系。然而,這些生活中的光榮和快樂終究是回憶,從戰場回來后,他自甘墮落于紙醉金迷的生活,人格的陰暗面逐漸暴露,他也受制于這些負面情緒的影響。哈里出賣了自身的才華,編織謊言以獲得金錢和安逸的生活,他與海倫的婚姻也是建立在他的謊言之上。哈利不愿面對自己的陰暗面,他把所有的過錯都推到了海倫身上,怪罪她的財富導致他的消沉,甚至用“有錢的婊子”“該死的錢”等字眼來形容他的妻子。在哈里的意識流中,他知道是戰爭摧毀了他的信仰,直接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和生活熱情的消散,這是他前半部分的回憶內容。后半部分的回憶內容變得平靜,因為哈里慢慢地看清了自己的處境和造成這樣處境的原因,他對死亡的恐懼有所減弱,在現實中表現為對海倫的態度更加溫和。在夢見救援飛機時,哈里發現自己前往的是“乞力馬扎羅山的方形山頂”,那是上帝的殿堂,象征著靈魂的升華和永生。他在死亡逼近的情況下釋然,以勇敢和優雅的態度面對身體的死亡,平衡了擴張的陰影人格,這也是海明威筆下硬漢形象的魅力所在。
2.海倫的影子:不完整的自我
對于海倫來說,她的陰影表現為不完整的自我,是陰影中被動的一面。她體貼入微,有母性光輝,但生活漫無目的和乏味?!澳行灾鲗У闹髁魉枷霃娀伺缘牡诙缘匚唬淘谌祟惖臒o意識中,成為一個種族無處不在的記憶?!盵5]海倫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即使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她也不用擔心經濟問題。作為一個傳統女性,海倫前期完全投入到家庭和孩子中,扮演著妻子和母親的角色。孩子們在長大成人后都疏遠她,空虛和寂寞填充了她的內心,為了壓抑自己的陰影,海倫選擇了情愛和酒精。當她厭倦了這些情人,發現情人們對填補她生活的空虛毫無作用,她再次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她也缺乏自己的生活理念,這就導致了她自我的不完整。陰影能起到積極的或消極的作用。當海倫在與不同的情人戀愛后,意識到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男人。她逐漸接受自己的一切人格,認識了敢想敢做的哈里,并嫁給了他。哈里成為她的生活中心,她不再感到孤獨,她在與哈里的婚姻中得到了幸福,試圖通過平衡陰影來獲得自我的完善。
四、人物的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是個人在社會關系下代表公眾形象的面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面具,扮演他人而隱藏真正的自我。“人格面具是介于個體意識和社群之間的、復雜的關系系統?!盵6]為了在社會環境中生存下來,人們傾向于戴上面具扮演他人,以滿足社會的期待,還必須完美地扮演好自己分到的角色。
1.哈里的人格面具:隱藏戰爭創傷
哈里從色雷斯撤退后,看到被炸死的奧地利軍官和四散奔逃的士兵,他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創傷。為了掩蓋自己受到的傷害,表現得和正常人一樣,哈里沉迷在賭博和酗酒中。因為失去了人生目標、自我和道德,他精神空虛,選擇戴上享樂主義的面具。他認同了人格面具并隱藏了真正的自我,為此他贏得了漂亮富家女的青睞,還保證了自己的物質生活,盡情享受世俗的誘惑。他用甜言蜜語誘惑富有的女性,放棄了自己的寫作才華,因為依靠富家女比勤奮筆耕謀生更容易。海倫是他遇到的最富有的女人,也因為“她在給自己建立一個新的生活,而他則出賣了他剩余的舊生活”。
那些認同自己人格面具的人,已無法了解自己,容易失去真實的自我,只會認同自己扮演的角色。哈里不愿接受自己真正的本質,只把海倫當成替罪羊。他將戰爭創傷掩蓋在酒色之中,虛度青春,一事無成。他去非洲尋求自我救贖和重建道德,卻不幸感染壞疽,起初整個人非常畏懼死亡,陷入絕望和狂躁,有時還在海倫面前舉止失常,他的外在行為與偽裝成的人格面具不協調。在夢中,他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生歷程,意識到死亡不會帶來任何痛苦,慢慢地迎接了死神的到來。鬣狗意象出現了多次,表明哈里由最初的厭惡和抗拒到最后的妥協和接受,他選擇直面死亡,進而戰勝了身體上的死亡。他意識到肉體消失表面是向死亡妥協,但他的精神永不低頭。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頓悟了,不會被人格面具的表象迷惑,也不會被陰影人格完全操控,人格回歸到健康完整的狀態,不再過度膨脹。
2.海倫的人格面具:關切哈里
傳統社會對女性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女性地位低下,被要求順從和聽話。這些都是強加在女性身上的人格面具。在家庭中,海倫扮演著賢妻良母的角色,對丈夫和孩子關懷備至。當家庭的束縛解除后,海倫以為擺脫了人格面具,以各種方法尋找快樂,實則她意識里認同了這一人格面具,所以她再次選擇通過婚姻重新生活。為了適應外部世界的規則,她壓抑了自己的內心意愿。再多的情人不能使她快樂,她只好脫身離開。她嫁給了哈里,再次戴上了婚姻的人格面具。她以哈里為中心,在他身上花費金錢和時間,只為得到他的愛、尊重和陪伴。哈里主宰了她的一切,即使他因生病只能躺在小床上。海倫容忍著哈里的冷嘲熱諷、不尊重和虛情假意的道歉。哈里的惡言惡語嚴重違反了他所處地位的社會禮儀,尤其是他所處社會階層的人際交往規范[7]。海倫只看到自己在哈里眼中應該成為什么樣子,迷失了自己的本質,認同了人格面具,隱藏了自我。為此,海倫的個體化和自我實現還需認識到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發展完整的自我。
五、結語
集體無意識是心理的最深處,是整個人類共同記憶、原始經驗和形象的積累,通過精神遺傳。這些記憶以原型的形式存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還具有普遍性意義。集體無意識是個體心理發展的一個獨特過程,受到社會文明的制約,影響著人的行為。
本文運用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旨在通過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陰影和人格面具等原型分析《乞力馬扎羅的雪》中哈里和海倫的人物形象。不同原型的共同作用下,哈里在反思自我的過程中,對曾經的失敗和頹廢懊悔不已。從恐懼死亡到堅定面對,他的心靈得到了救贖,人格得到了升華。海倫身上有阿尼姆斯展現的男性特質的一面,卻無法真正區分人格面具和自我,未能完成自我的本質化。由此可見,集體無意識通過人的內在世界發揮作用,影響我們對外在環境做出反應和行為。
參考文獻
[1] 艾布拉姆斯,哈伯姆.文學術語詞典(第10版):中英對照[M].吳松江,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 劉陽洋.榮格的原型理論思想探析[J].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0,31(2).
[3] 海明威.乞力馬扎羅的雪[M].湯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
[4] 孫華祥.從《乞力馬扎羅的雪》看海明威的文體風格[J].外國文學研究,1999(1).
[5] 王路遙.榮格集體無意識下《他們眼望上蒼》人物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20.
[6] 榮格.自我與無意識[M].莊仲黎,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
[7] 熊榮斌,張勤.生與死的寫真——試析《乞力馬扎羅的雪》的表現手法[J].外國文學研究,1996(3).
(責任編輯 夏? 波)
作者簡介:蘭舒羽,天津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