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宇
為貫徹杭州亞運會綠色辦賽理念,杭州亞組委于2022年4月提出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的目標。當時杭州亞組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亞運會碳中和并不是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深入實施亞運會綠色行動、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量;對一些不能減少的碳排放,通過單位和個人捐贈碳配額、碳信用、碳普惠等方式進行碳抵消,最終實現碳中和。
現在一年多過去了,距離杭州亞運會召開也僅剩一個多月的時間,亞運會在整個籌備過程中采取了那些減少碳排放的舉措?最終又能否實現碳中和目標呢?
場館要綠色,林場也助力
沈女士是最近搶到杭州亞運會足球比賽門票的一位觀眾,她說:“我選擇的是電子票,不但能節省郵寄紙質票的費用,還能獲得一次抽取電子紀念票的機會和一次門票轉送服務或訂單轉售服務。”
沈女士的選擇并非少數,在杭州亞運會門票銷售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使用電子票。這雖然看似只是一件小事,但細流可以匯成海洋,每個人都付出一些努力,離碳中和亞運會的目標就會更加接近。
要知道,對杭州亞運會這樣一場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來說,想實現碳中和目標并不容易。亞運會碳排放核算范圍包括場館建設和改造、場館賽期運行、組委會辦公,以及觀眾、運動員等群體交通、住宿、餐飲排放的溫室氣體,共有13個類別。
所以實現亞運會碳中和的重點是“減碳”。杭州亞組委開展了綠色場館建設、綠色能源供應、綠色交通升級等8個專項,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
以亞運場館為例,布局規劃時,優先使用既有場館和體育設施資源,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56個競賽場館中,新建場館僅12個;設計施工中,編制綠色健康建筑設計導則,優先采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藝;場館運營管理中,通過使用綠色電力、新能源車、新能源機械等方式,減少碳排放量。
對于不能減少的碳排放,杭州亞運會又是如何進行碳抵消的呢?據相關人士介紹,當前,浙江各地各單位都在積極參與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碳抵消捐贈,目前已有45家單位參與其中,合計捐贈106.8萬噸,類型包含碳配額、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碳普惠和國際認證的碳信用。
林業碳匯,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最經濟、最有效的碳中和路徑之一。為全力推進林業碳匯開發利用,浙江先后組織開展兩批浙林碳匯項目減排量開發。在這兩批“浙林碳匯”項目減排量開發過程中,浙江全省共有41個國有林場登記備案浙江省碳普惠(林業碳匯)減排量14.67萬噸。浙江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組織開展“國有林場助力亞運碳中和”活動,全省7個設區市16個縣(市、區)共22家國有林場積極響應,共捐贈浙江省碳普惠(林業碳匯)減排量7.07萬噸。
浙江還創新開展“我為亞運種棵樹”活動,動員全民參與全省碳普惠行動。目前,全省參與活動人員達1800余萬人次,通過“浙里種樹”登記開展活動超800場次。全省各地積極建設亞運會碳中和林26片、共2835畝,為城市留下了亞運會舉辦的綠色印記。
“林業碳匯開發和捐贈工作豐富了亞運會碳抵消類型,促進了生態價值轉化和減污降碳協同。”杭州亞組委機關黨組成員、環境保障部部長馬利陽說,秉持綠色理念,浙江將全力創新攻堅,建立重大賽事碳中和浙江標準,把杭州亞運會辦成首屆碳中和亞運會。
數字化管理,計算更便捷
2023年7月12日是第11個“全國低碳日”,當天,主題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浙江省2023年“全國低碳日”活動在杭州低碳科技館舉行。在本次活動中,浙江正式發布“亞運碳中和—減污降碳協同”數字化管理平臺。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規劃處副處長王磊介紹說:“大型賽事活動的碳排放計算非常復雜,分13個大類,包括場館的建設,運動員、裁判員的衣食住行,以及大量的參會觀眾等,都要去計算到底可能產生多少碳。所以我們專門上線了這個數字化管理平臺,幫助我們核算整個亞運會產生二氧化碳的量,并用其他的方式來抵消它。”
據悉,“亞運碳中和—減污降碳協同”數字化管理平臺,依托浙江省數字化改革的先行優勢,首次將數字化技術運用到碳排放采集、核算、減排、注銷、評價管理全流程,6座城市,13個領域,2大碳減排類別,實現了碳排放全過程數據的可回溯、可查詢、可動態更新,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學完整的碳排放管理體系,展示了碳中和管理數字化、減污和降碳協同化、碳中和抵消多樣化、碳中和參與全民化等特色成果,實現了減污降碳協同場景應用會城互動。
王磊表示,前期亞運場館和道路建設等可能產生的碳排放數據,都已經導入該平臺,經過龐大的測算,預計杭州亞運會將排放92萬噸二氧化碳。
此外,還包括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員所產生的碳排放,比如,一個外國運動員到杭州參會,他首先要坐飛機抵達杭州,再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到達比賽場館,這期間產生的碳排放,是要通過其他方式去抵消的,從而實現“碳中和”。
“而在原來,這些運動員在活動中所產生的碳排放,都是手工計算的,現在有了數字化管理平臺,可以把他們的出行數據導入到平臺,再自動核算出他的碳排放數據,這就實現了數字化管理。”
人人1千克,參與超億次
2022年4月,杭州亞組委聯合浙江省、杭州市相關部門,與螞蟻集團合作開展了“人人1千克 助力亞運碳中和”活動,依托“螞蟻森林”平臺引導社會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生活。
2023年5月16日,杭州亞組委公布了“人人1千克,助力亞運碳中和”活動的階段性成果,該活動啟動一年來,全國已有超過1億人次通過綠色出行、減紙減塑、循環利用等低碳行為,在杭州亞運會官方綠色公益開放平臺“螞蟻森林”上向本屆亞運會貢獻“綠色能量”。
每個人如果打開手機,上支付寶搜索“亞運碳中和”,或者在“螞蟻森林”中點擊“種樹”,就可以用日常綠色低碳生活積攢的綠色能量助力亞運碳中和,并獲得由杭州亞組委頒發的“亞運碳中和行動者”電子證書。同時,每月貢獻量達到3千克及以上的用戶,還將有機會參與月度抽獎、獲得精美亞運紀念品。
在浙江省2023年“全國低碳日”活動現場,主辦方發布了“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碳中和行動者數字紀念獎牌”。數字紀念獎牌分為銅、銀、金三款,分別于6月15日、7月15日、8月15日的12時在“螞蟻森林”上線,對應的兌換條件為貢獻綠色能量分別在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及以上。每個用戶僅可以領取其中一款,且限量領取1個,領完為止。
同時,螞蟻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也將從碳市場購買等量的“碳信用”捐贈給亞組委,助力中和杭州亞運所產生的碳排放量。
還有浙江虎哥環境有限公司捐贈的垃圾分類項目減排量也是另外一種碳普惠項目。該公司通過APP或微信小程序開展垃圾分類回收,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學換算成相應的碳減排量,經過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核證機構核證、省級相關部門論證、浙江省碳普惠減排量登記系統備案后,相關減排量就可以用于活動(會議)碳抵消。
碳普惠項目開發,不僅豐富了亞運會碳抵消類型,也推動了減污降碳協同、公眾參與和生態價值轉化。這些都得益于浙江省級相關部門出臺的《浙江省用于大型活動(會議)碳中和的碳普惠減排量管理辦法(試行)》和上線的碳普惠減排量登記備案系統。相關辦法和系統,也將成為亞運會碳中和工作的制度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