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楠 劉礦輝

火車餐廳、見鶴湖棧道、房車露營基地……初秋時節,記者走進宜陽縣錦屏鎮杏花村,新的景致越來越多。
近年來,宜陽縣自然資源局立足主責主業,以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為抓手,圍繞全縣農村供排水一體化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助力當地走出一條具有宜陽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
步入杏花村村史館,展板上詳細介紹了村名的由來:杏花村原名山邸村、
山底村,因距離洛陽老城四十五里,春季時節滿山杏花爛漫,古時便有“四
十五里杏花村”美名。為打造宜居宜業富美鄉村,2021年6月,村子正式更名為“杏花村”。
“更名后,杏花村越來越美、越來越旺。”該村黨支部書記周京偉打趣說,要真正說起興旺的原因,得益于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杏花村以規劃為引領,扎實推進供排水一體化項目建設,給鄉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對此,村民李小勤最有發言權。趁著兒子結婚裝修,李小勤將院里的旱廁改為室內水沖式廁所,配套安裝了熱水器、洗衣機。李小勤笑著說:“村子變干凈了,不僅孩子們愿意回來,游客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到了節假日,村里的農家樂、餐廳一位難求!”
如今,家家有水沖廁所,街巷有下水管道,村有污水處理設施,排污管道連通鎮區、城區,這是該縣以“小切口”推動“大突破”,全面落實洛陽市城鄉供排水一體化建設整體方案,奮力推進鄉村振興的真實寫照。
宜陽縣位于豫西淺山丘陵區,域內山川丘陵交錯,多個行政村和自然村星羅棋布,完成城鄉供排水一體化,困難重重。為了助力推進這一惠民工程,宜陽縣自然資源局以國土空間規劃為抓手,積極做好城市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先后完成《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宜陽縣給水、排水、熱力、燃
氣四個專項規劃》《城市市容環衛(含公廁、垃圾處理)專項規劃》《城市污水
(含再生水利用、污水處理、污泥處理)專項規劃、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方案》,為鄉村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為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提升,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該縣堅持規劃為先,立足“一主三副十鎮百村”現代城鎮體系,探索一心二領三基四精五定“12345”工作法,量體裁衣制定“一圖一表一說明”,高標準編制273個行政村村莊規劃,一年接著一年干,“一張藍圖”繪到底。
同時,該縣把城鄉供排水一體化工程作為破解鄉村建設的“小切口”,按照“不以行政區劃界定、以高位落差科學布局”思路,將全縣劃分為“洛河川區、南部山區、北部丘陵區”三個片區,科學合理精準編制“一圖四表”,打造“一川兩山三張網,智慧管理到終端”的供排水一體化新格局。
供排一體的“活水”不僅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便利,還把宜陽各個村“澆灌”得愈發美麗,村容村貌干凈整潔,花卉爭相開放,“招呼”著八方游客前來賞玩。如今,杏花村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體驗消費。立足美麗環境優勢,杏花村先后建成民宿窯洞、光伏發電站、櫻桃采摘園等產業項目,還與浙江聯眾集團、中鐵十局等公司合作,新謀劃了酒香商業街、火車餐廳、房東露營基地等項目,打造出集酒旅文化、近郊鄉村文化、窯洞特色文化于一體的特色文化旅游業態。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20萬元。
“目前,宜陽縣新建改造規模化供水設施12個,新改建供水管網1516.6公里,集中供水率達96.6%。鋪設污水管網1303.18公里,實現污水收集全覆蓋。”該縣副縣長李建芳表示,通過供排水一體化“小切口”,宜陽縣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有效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全面構建富民產業新格局、鄉村建設新范式、鄉村治理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