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姣,耿炎樞
(長春師范大學國際教師教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24)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并指出,勞動教育應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中。勞動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勞動素養是學生通過長期的勞動學習和實踐逐步形成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格三個組成部分。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勞動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素養,成為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文章旨在通過構建指向學生勞動素養培養的中學化學教學策略,以期為其他學科的實踐教學提供參考,從而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水平。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學生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真實的實踐勞動時才能得到體現,因此進行勞動實踐有助于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在中學化學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化學實驗、實驗探究、模型制作等實踐勞動,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勞動,感受勞動創造的美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從而使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實際緊密聯系。
勞動素養是一種實踐精神和必備品格,旨在解決某種現實情景中的問題和發現問題,它不僅包括體力勞動,還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勞動素養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實踐性、主體性特征,這就決定了其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化學學科的蓬勃發展和不斷完善,離不開廣大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和科學家不懈的探索與實踐。在化學學習中滲透勞動教育不僅能豐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中學化學教學能夠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勞動精神,使他們深刻認識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物質和精神的創造,從而培養出對勞動的尊重和熱愛,使其對勞動人民心生敬畏之情。
勞動教育的核心在于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塑造穩定的品格和良好的素養,從而實現以勞養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全面育人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勞動意識與技能的培養,使其具備較強的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同時還要提升他們的勞動品質,為日后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作為一項極具實踐性的科學活動,化學實驗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操作能力,還能夠塑造他們高尚的職業操守和創新精神,從而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科學態度、職業道德和審美趣味。通過向學生傳授生活中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將化學學科知識應用于社會生活,從而培養學生從事一定勞動活動的能力,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生存奠定堅實的基礎。
大多數教師傾向于以自身的教學經驗為基礎,深入理解和認識勞動素養的培養。這就使得很多人認為勞動素養就是讓學生學會勞動、掌握一種勞動技能,而忽視了勞動素養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由于對勞動素養內容的認知不夠全面,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缺乏將勞動教育融入其中的意識,同時也缺乏教育實踐的經驗。由于個別學校、教師依然以應試教育為導向指導課堂教學,很多學生都比較注重學習成績的提升,而忽視了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
許多中學在進行勞動教育時,較少將勞動作為獨立學科,因此也相應地無課程標準作為教學參考,更多地采用某一實踐活動或者校本課程,忽視了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科課程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大多數教師認為,在中學教育中,很難找到特定的時機來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也很少意識到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科中的重要性。他們沒有從勞動意識、勞動精神、勞動技能培養的角度出發去開展教學設計,而是往往只關注了教材中相應的實踐欄目,采用單一的實踐活動去體現對學生勞動素養的培養。培養理念也往往是經驗化的,具有教師個人的教學特征,缺乏系統性、可持續性的教學實施。
在實施勞動素養培養的過程中,教師的評估重點通常集中于勞動體驗,而缺乏系統性的理論支持。當前我國高中教育階段已經普遍實施了學分制改革,但是學生的勞動意識仍然不強。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科學的評價方法就難以真正發揮出評價對提高學生勞動素質的作用。因此,必須建立一套全面的評估機制,將過程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有機結合,以反映勞動素養的長期培養過程,而不是僅僅通過勞動成果的優劣來衡量。
中學化學教材中涵蓋了大量的勞動教育素材,這些素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技能。一方面,在教科書中,教師可以舉出許多應用化學知識來提高勞動能力和揭示勞動現象中所蘊含的化學知識的實例,這些實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化學知識。另一方面,高中化學教材有豐富而廣泛的實踐活動素材。教材所選用的材料,以圖像和化學理論為主要手段,以解決日常問題為主要內容。這些素材源于學生對知識進行理性認知的過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觸和了解,與勞動教育息息相關,教科書中的化學史與勞動教育緊密相連,通過描繪科學家的人生故事,激發學生追逐夢想的熱情。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上提供的豐富資源進行教學設計,讓化學史更好地為勞動教育服務。在化學不斷演進的歷史進程中,涌現出許多杰出的科學家,他們的事跡不僅讓學生領略到刻苦鉆研和辛勤勞動的魅力,還激發了他們對勞動的向往之情。教師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通過傳授化學史知識,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而且還能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為了推動我國工業的發展,留美人才侯德榜堅持回國發展,最終研發出一套經濟簡便的制堿流程,為我國的制堿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侯德榜的事跡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同時,學生深刻認識到勞動科學的重要性,樹立了堅不可摧的勞動觀念。塑造勞動者形象的意義在于培養學生成為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的新時代人才。
關于勞動教育的內容在化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都有所體現。在教學中,教師要應用好教材中的勞動案例,對勞動案例進行分析歸納。要有針對性地對勞動教育案例進行梳理、歸類,要把勞動案例所涉及的勞動知識都聯系在一起,刷新學生對勞動教育的理解,從而建立起一套新的關于勞動知識的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和研究這些勞動教育案例,讓學生了解到所學的化學知識可以解釋許多生活中的現象,并能夠運用化學知識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從而將化學知識遷移到勞動技能培養中。
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并且能使他們形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與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運用實踐操作來傳授實驗知識,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水平以及對勞動技能的實際應用。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開展化學實驗,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實驗是化學這門學科的基石。化學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應重視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的感受,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實驗內容,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實驗是一種常見并有效的勞動素養培養方法,學生需要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對未知的理論進行推理和論證,這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動手能力,為他們帶來了成就感和尋找勞動樂趣的機會。所以說,化學實驗既是培養學生勞動精神的好方法,又是實現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
通過實踐操作,學生可以獲得勞動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這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實驗。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時應該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究實驗現象并發現規律,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探索問題,提出猜想,最終解決問題,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使學生學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對實驗產生興趣并主動參與其中,通過從多方面精心設計多種類型的化學實踐活動,學生可以親身經歷化學勞動的過程。在開展勞動教育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引導。定期開設化學學習興趣小組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勞動經驗和新的勞動認知,同時也能夠激發他們對勞動和學習的濃厚興趣。
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也與勞動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勞動實踐,通過勞動發現生活中的各種化學現象,潛移默化地激發他們的勞動意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在學校條件允許的范圍內,采用多樣化的實驗形式,以激發學生的勞動創新熱情,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盡管無法在課堂上進行真實的勞動實踐,但通過與實際問題相契合的情境以及親身參與實驗操作,有助于學生明確個人職業發展目標,養成勞動精神。
在勞動教育教學任務結束后,教師通過公正、客觀、全面的評價方式對參與的學生進行評價是反映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如學生小組合作自主設計并匯報方案,然后通過師生討論修改、優化方案,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綜合考慮問題,讓學生親歷完整的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構建認識思路的勞動意識。學生在參與勞動教育教學過程中展現的勞動表現、勞動態度、勞動技能等都應該納入考評體系,便于教師多方面衡量學生的勞動素養水平。首先,評價模式可以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單一評價方式轉變為多元化的評價模式,除了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外,還可加入家長評價、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這樣可以更客觀、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勞動素養水平。其次,評價中要包括學生展現的勞動能力、勞動觀念、勞動過程等內容,要從多個角度評價學生的勞動,不能單以勞動結果直接評價學生。最后,還可以建立中學生勞動教育成長檔案,記錄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展示的勞動素養和技能的發展過程,以及他們在團隊合作、創新思維等方面的成長。該檔案可以包括學生參與的各種勞動實踐活動、反思記錄、自我評價和導師評價等內容,以此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實踐。評價結果的反饋和利用能夠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問題并促進學生勞動素養的全面提升。
勞動教育具有綜合性、復雜性、長期性等特點,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不能直接依據勞動成果評價勞動教育的成功與否。對于勞動教育,教師需要綜合考慮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過程性評價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成長,而終結性評價則強調學生在學習結束時的綜合表現。通過綜合考慮兩種評價方式,教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幫助,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