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喆
(陜西廣電網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陜西 渭南 714000)
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社交媒體、云計算及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媒體迅速崛起,已成為信息傳播主要渠道,并擁有最為廣泛的受眾基礎,成為新的輿論陣地。傳統廣播電視等媒體技術、體制受限,發展緩慢,公信力、影響力、輿論引導力難以得到提升,作為國家的喉舌,其發揮的作用受到影響。地市級傳統媒體在這一競爭激烈的媒體生態中面臨著如何與新媒體協同發展、如何適應信息傳播方式轉變等諸多課題[1]。對此,本文主要探討如何通過跨越合作實現媒體融合。
在全媒體時代,地市級傳統媒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為了適應信息傳播方式的巨大變革,地市級傳統媒體需要進行融合發展,以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提升傳播效率,并在多元化的媒體生態中保持競爭力。
全媒體時代的來臨,對傳統媒體構成了深刻的沖擊。新媒體以其快速、便捷的特點,迅速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社交媒體平臺如微信、微博等提供了實時互動的機會,極大增強了用戶的參與感。傳統媒體只有積極擁抱新媒體技術,提供多元化的信息獲取方式,以及增強與受眾互動的能力,才能保持在信息傳播領域的競爭力[2]。為實現這個訴求,應規劃相應的媒體平臺,可建設基于云平臺部署的系統,提升內容生產能力,滿足面向融合媒體業務轉型的需求,充分滿足面向互聯網的節目生產分發和其他新的業務,并能保證性能和容量同步線性增長。
在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傳統地市級傳統媒傳播途徑單一,傳播效率與覆蓋范圍都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借助融合發展的機會,將線上線下資源整合起來,可以實現信息的快速傳播,擴大信息覆蓋范圍。通過開設網站、社交媒體賬號、移動應用等新媒體渠道,傳統媒體可以拓展傳播范圍,吸引更多的受眾參與,提升信息的傳遞效率。
全媒體時代要求媒體不僅要傳遞新聞資訊,還需要提供更豐富多樣的內容,如深度報道、專題分析以及圖文并茂的特稿等。此外,受眾的參與也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環節。傳統媒體需要積極借助社交媒體等平臺與受眾互動,引導受眾互動,提高用戶黏性。
為了應對多元化的內容需求,地市級傳統媒體應該在融合發展中注重內容創新,通過培養多媒體內容制作能力,打破傳統媒體的形式限制,探索新的內容呈現方式,從而更好地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3]。
地方傳統媒體的創作成本相對較高,而媒體的運營成本相對較低。通過與新媒體融合,傳統媒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經濟效益?;ヂ摼W媒體具有很高的流量和用戶黏性,可以快速擴大品牌影響力[4]。傳統媒體通過與互聯網媒體融合,可以利用互聯網媒體的優點提高品牌影響力。
雖然相對新媒體,地市級傳統媒體在傳播速度、受眾廣度、互動性及采編成本等方面存在眾多劣勢,但是地市級傳統媒體也具有很多優勢,比如地域性使得信息更適合當地受眾,在當地更有權威性。傳統媒體有更多的資源優勢,與新媒體融合后,比單一的互聯網媒體更具競爭力。
地市級傳統媒體具有更強的地域性,能夠更好地滿足當地受眾的需求,更加深入地了解當地文化和價值觀,因此更容易獲得當地受眾的認可和信任。地市級傳統媒體作為當地的重要輿論陣地,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其發布的信息和觀點更容易被當地受眾接受和認可。
地市級傳統媒體擁有一支專業的新聞從業隊伍,能夠提供高質量、有深度的新聞報道和各類信息,同時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和公信力。地域性傳統媒體一般能得到當地政府支持,擁有豐富的采編渠道。人才方面,地市級傳統媒體擁有新聞采訪、報道和評論等多種人才資源,可以提供更為全面和專業的新聞報道和各類信息。
盡管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挑戰,但是地市級傳統媒體也在不斷探索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之路,積極拓展自身的傳播渠道和影響力,從而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只要能將自身的優勢與新媒體結合,形成一個融合的全媒體平臺,不但不會在新媒體的大時代下喪失競爭力,還能利用新媒體技術擴大影響力[5]。通過打造全媒體共享平臺,建設一個以“一次采集、統一策劃、平臺生產、多媒體呈現、多渠道發布”為目標的融媒體平臺,可以很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同時提高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
地市級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雖然有廣闊的前景和機遇,但是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這些挑戰可能影響融合發展的速度和效果。
在全媒體時代,地市級傳統媒體需要進行技術升級、平臺建設、內容生產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投入。然而,這些投入需要大量的經濟支持,而傳統媒體往往面臨著資金有限的問題。融合發展可能需要建設新的媒體平臺、引入先進的技術設備、進行人才培訓等,這些都需要相應的資金投入。此外,融合后的經濟效益可能不會立竿見影,地市級傳統媒體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實現新的盈利模式,這可能會增加經濟層面的壓力。
融合發展需要傳統媒體積極引入新的技術,以適應全媒體時代的要求。然而,新技術的引入可能面臨一些困難。首先,傳統媒體可能缺乏技術人才,無法有效地應用新技術。其次,技術創新可能需要改變傳統媒體的工作流程和習慣,這可能引發內部的阻力和不適應。最后,新技術引入后,相關人員可能需要較長的學習和適應期,傳統媒體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掌握新技術的運用。
對于融合發展的全媒體來說,信息的審核和把關變得更加困難。地市級媒體需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審核機制,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性,防止出現輿情事件,這對運營能力是很大的挑戰。在新媒體平臺上,運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媒體的影響力和用戶黏性。地市級媒體在運營方面往往存在經驗不足、能力不夠等問題,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運營能力。
在全媒體時代,地市級傳統媒體融合有著明顯的必要性、優勢與挑戰。實現媒體融合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通過跨區域合作,打造媒體聯盟,就是推動融合發展的一種重要途徑。通過聯合資源、共享優勢,地市級傳統媒體可以更好地適應新媒體環境,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
媒體聯盟成員可以實現跨區域的報道合作。這意味著不同地市的媒體可以共同關注跨區域性的重大事件、社會問題等,通過深度報道和分析,擴大媒體的社會影響力。不同地市級傳統媒體可以整合各自的優勢資源如記者團隊、專題報道等,通過資源整合形成合力,提供更豐富多樣的內容。這有助于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尤其是對于涉及多個地區的話題或事件來說。成員之間可以相互分享和互補內容。統一的采編資源整合擴大了內容的生產力,節省了成本,為投資媒體融合發展預留了寶貴的經濟資源。
面對新媒體技術和人力缺乏帶來的變革困難,媒體聯盟可以在技術方面展開合作,共同研發新媒體平臺、應用程序等,提升技術創新能力。跨區域的數據共享可以為地市級傳統媒體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幫助其進行深度分析和調研,提高內容的質量和準確性。建立統一的媒體資管理系統,基于數字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儲、發布和管理技術,面向媒體企業,實現跨媒體出版和媒體數字資產再利用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其中,媒體資產可以包括音頻、視頻,還有文字、圖片等結構化與非結構化的數字信息。管理平臺從數字資產的采集、多媒體編輯加工、存儲管理以及跨媒體出版出發,構建一整套的管理流程,通過媒體資源管理平臺的內容庫,結合平臺應用按照內容的屬性及節目資源特征進行分類。媒體聯盟統一平臺技術構想如圖1 所示。該平臺是支持多租戶、多渠道、多媒體的采編發布管理平臺。

圖1 媒體聯盟統一平臺技術構想
新媒體運營能力不足是地市傳統媒體的一大劣勢。通過聯合運營,可以提升地市傳統媒體的運營能力。
聯盟成員可以在不同的新媒體平臺上進行內容采集、內容審核以及跨平臺推廣。這意味著可以將高質量內容和品牌信息在互聯網、社交媒體及移動應用等多個渠道上發布和傳播。例如,在社交媒體上共同發布關于某重大新聞事件的消息,或在移動應用中提供聯合推廣的特別內容。媒體聯盟成員可以共同策劃和舉辦線上線下活動,如媒體論壇、文化展覽及公益活動等。通過合作舉辦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的受眾參與,還可以加強品牌的社會影響力。
媒體聯盟可以與其他行業的品牌進行合作,共同推出品牌合作活動,如與當地企業、文化機構或公益組織的合作等。通過與這些實體合作,媒體可以與更廣泛的社會群體建立聯系,提升品牌的社會責任感和影響力。
媒體聯盟成員可以互相分享和補充內容,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這意味著不同媒體可以共同制作特別報道、專題節目或合作項目,從而吸引更多的關注和受眾。利用數據分析工具,媒體聯盟可以更好地了解受眾的興趣和行為,以精確地定位推廣活動,有助于確保推廣活動能夠最大限度地觸及目標受眾。
媒體聯盟成員可以合作制作跨媒體的深度報道、專題節目等,豐富內容形式,提供更具價值的信息。例如,不同媒體可以聯合制作關于當地重大事件或社會問題的跨平臺報道,整合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以更全面的方式呈現新聞。媒體聯盟可以共同投資研發新媒體技術,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以提供更具吸引力和互動性的新聞體驗。此外,媒體聯盟可以探索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新聞生產和個性化推薦方面的應用,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和在線社區建立更緊密的聯系,與受眾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反饋,這有助于根據受眾反饋進行內容調整和創新。聯盟可以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推動環保報道和可持續實踐。這不僅有助于提高社會責任感,還可以吸引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廣告客戶。
在全媒體時代的浪潮中,地市級傳統媒體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融合發展成為傳統媒體適應新時代變革的必由之路。本文從全媒體時代的背景與特點出發,探討了地市級傳統媒體融合的必要性,包括對傳統媒體的沖擊、信息傳播效率與覆蓋范圍的需求以及多元化需求下的內容生產與傳播。結合地市即傳統媒體的優勢和劣勢,本文提出跨區合作聯盟打造媒體融合平臺的解決方案,增強傳統優勢,面對劣勢共同解決,降本增效,實現地市級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