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的傍晚,夕陽西下。尼賈爾離開位于加拿大不列顛省的一處謁師所(錫克教寺廟),準備回家。多年來,他一直以這座寺廟為據點,為錫克教徒獨立建國的目標奔走活動。幾名蒙面持槍歹徒埋伏在尼賈爾的皮卡車旁,數聲槍響過后,這位當地錫克教領袖當場斃命。
命案發生3個月后,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于9月18日在國會指控印度政府涉嫌參與暗殺尼賈爾,同時敦促盟國聯合起來向印度施壓。9月19日,印度外交部發文予以否認,稱此類指控“荒謬和別有用心”,并指責加拿大包庇那些威脅印度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極端組織及恐怖分子。印度和加拿大雙方分別驅逐對方一名外交官,兩國之間的貿易談判也被迫終止。
“驚人的暗殺”
在特魯多公開指責印度之前,兩國之間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已經凸顯。
9月初,特魯多前往印度參加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他與印度總理莫迪并未舉行正式會晤。特魯多在9月18日證實,他在G20峰會期間,曾向莫迪明確提起這樁謀殺案。印度官方也表示,當時莫迪斥責特魯多容忍加拿大龐大的錫克教社區中的極端主義。
這場外交沖突“風暴眼”中的人物,正是45歲的加拿大籍錫克教領袖尼賈爾。尼賈爾生于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1997年從印度移居加拿大,當過水管工,后來成為一名宗教領袖。
2018年,印度反恐執法機構“國家調查局”報告稱,尼賈爾密謀在印度發動恐怖襲擊,指控其為采購武器彈藥籌措資金、培訓錫克教青年開展恐怖活動。2020年,印度政府將尼賈爾標記為“恐怖分子”,對其發起懸賞通緝。對于印度機構的指控,尼賈爾曾多次否認。2023年6月18日,尼賈爾被槍殺。
尼賈爾是今年因故身亡的第三名錫克教分離主義分子。5月,“卡利斯坦突擊隊”首領潘杰瓦在巴基斯坦拉合爾市被槍殺。6月,“卡利斯坦解放軍”首領在英國伯明翰一間醫院去世,支持者稱其是被毒死的,但英國警方認為他的死亡沒有可疑之處?!翱ɡ固埂边\動尋求建立錫克教國家,海外錫克社群普遍懷疑這些暗殺行動都是由印度主導。
據悉,加拿大不久前驅逐的外交官是印度情報機構“調查分析局”在加拿大的負責人。調查分析局成立于1968年,是印度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情報機構。與美國中情局和英國軍情六處不同的是,調查分析局不歸印度國防部管理,而是直接向總理負責。調查分析局此前主要在相鄰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及阿富汗活動。如果尼賈爾遇刺證實為調查分析局的手筆,這可能是印度第一次在西方國家執行暗殺行動。
舊怨新仇
錫克教發源于15世紀的旁遮普,主張建立人人平等、不分種姓的社會。為錫克教徒建立一個獨立國家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印巴分治之前。當時一些錫克教徒認為,如果穆斯林可以擁有巴基斯坦,那么也應該有一個“錫克斯坦”或“卡利斯坦”(意為“純潔者的土地”)。這一想法遭到印度政府的壓制。1947年印巴分治,英屬旁遮普省被一分為二。西旁遮普并入巴基斯坦,東旁遮普并入印度領土。
1970年代,自詡為錫克社群代表的阿卡利黨在印度旁遮普邦壯大,主張向中央爭取更多自治權。國大黨為了穩固選票和政權,扶植錫克激進教派領袖賓德蘭瓦勒,以制衡阿卡利黨。不料“養虎為患”,賓德蘭瓦勒與阿卡利黨聯合,通過制造暴力襲擊與暗殺的方式,與印度政府抗爭。錫克教社群與印度政府的關系也再次趨于緊張,并在1984年發展為劇烈的直接沖突。
當年6月3日,英迪拉·甘地政府發起“藍星行動”,以反恐為名,下令軍隊攻入錫克教圣地“金廟”。賓德蘭瓦勒與政府軍激戰三日,最后被擊斃。血洗“金廟”的行動點燃了“卡利斯坦”運動支持者的怒火,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遭錫克教隨身護衛刺殺身亡。1985年,“卡利斯坦”分子又在印度航空多倫多-倫敦航線的一架航班上引爆炸彈,造成機上300多人全部死亡。
英迪拉·甘地遇刺身亡后,其支持者及印度教教徒在全國各地展開對錫克教徒的無差別報復與屠殺。許多錫克教信仰者逃亡海外,向英、美等國申請政治庇護。目前,全世界有約2600萬錫克教徒,其中,1800萬生活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另有800萬生活在印度其他地方和海外,主要是英國、美國和加拿大。
在印度政府持續打擊下,“卡利斯坦”運動在1990年代后在印度本土逐漸式微,海外的錫克教分離主義運動反而開始愈發呈現上升之勢。21世紀以來,有50萬人口的錫克教徒在加拿大政壇異軍突起。當年特魯多在組閣時,曾任命4位錫克教徒出任內閣部長,特魯多領導的少數政府能維持執政,離不開這些人的支持。
“激進錫克教分子在加拿大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政治資本,讓特魯多政府對‘卡利斯坦問題的態度越來越軟化?!庇《葒野踩芯吭涸菏?、印度全球關系理事會國際安全中心主任薩米爾·帕蒂表示。
英國《衛報》則評論說:“無論殺害尼賈爾的兇手是誰,印度所走的道路,將會使其與西方國家的合作變得更加困難?!?/p>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陳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