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 晗,張如萍,婁 靜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江蘇徐州221000)
隨著外科醫療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外來器械使用越來越多,如人工關節安裝工具系統、肢體、脊柱創傷骨折內固定器械及安裝系統等,現已廣泛地應用于各類骨病、創傷、骨折等手術,為臨床醫生及患者所接受,而其與醫院手術室固定普通手術器械相比,具有組件繁多與復雜,通常由醫療器材供應商提供,同時也具有昂貴、流動性的特點,經消毒滅菌后可重復使用[1]。外來手術器械為一類設備租賃或免費的重要器械,專業性極強,而使用頻次相對低于其他手術器械,為非醫院常規儲備器械,因此,對清洗與消毒、結構與拆卸均有著很強的專業性,對消毒供應中心護士的專業要求更規范與精準[2]。在消毒管理中不僅增加清洗難度,還增加清洗操作工作人員對清洗參數的認知難度,外來器械清洗消毒已成為消毒供應中心管理的隱患與風險[3]。丁靜靜[4]研究顯示:外來手術器械清洗合格率為74.17%,除與器械本身因素、手術環境等有關,重要的因素還包括外來器械清洗消毒全程管理質量管理,可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和降低手術相關感染率。我院消毒供應中心通過回顧性調查與追溯對外來器械清洗消毒滅菌全流程管理中不良事件或不合格器械,采用Logistic二元回歸進行風險分析并采用干預對策,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21年1~12月在我院清洗消毒與使用的600套外來手術器械作為研究對象。將2021年1~6月外來器械列入對照組,將2021年7~12月外來器械列入研究組。器械組件分類:人工關節置換組件184套,上下肢固定件294套,脊柱組件122套。外來器械手術組件使用患者資料:男350例、女250例,年齡19~75(48.03±3.17)歲。納入標準:①均為在我院登記、注冊及備檔的器械供應單位提供的外來器械;②均符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要求;③可在線查詢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等均符合效期要求;④器械組件的性能、外觀均完好。排除標準:①本院手術室器械;②未在我院備案注冊的外來器械;③查詢資料不全或不符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④外來手術器械不符合有關標準及要求。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基本資料:總人數37名,其中護士17名,消毒員5名,輔助工人15名;受教育程度:本科15名,大專7名,大專以下15名;職稱:高級職稱4名,主管護師8名,護師4名,其他21名;工作年限2~19(11.17±1.09)年。
1.2 方法 對對照組骨科植入物手術外來器械清洗消毒、包裝滅菌全流程質量管理進行回顧性調查,包括:①外來器械注冊、登記、器械供應方人員培訓及資質情況;②術前清洗與術后返洗交接清點環節;③清洗、干燥、鏡檢與目測、包裝;④手術過程與患者術后追溯;⑤消毒供應中心各崗位工作人員職責履行及考核結果;⑥護士及相關人員操作考核結果,清洗流程、器械拆卸、包裝鏡檢等環節操作;⑦專業知識認知、專業培訓考核結果;⑧制度、預案、流程等完善程度自檢。⑨清洗劑、水源、清洗設備模式等選擇;⑩清洗環境處置與預處理。清洗質量評價標準以“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外來醫療器械清洗消毒及滅菌操作指南”作為標準,評價方法以目測、鏡檢,統計清洗質量合格率。供應機構與人員資質由SPD及設備處提供;護理人員認知、履職、制度完善等根據質控與培訓資料整理。根據調查結果分為合格組和不合格組,將上報不良事件或器械清洗不合格等列為不合格組,合格組為247例,不合格組為53例。對影響清洗消毒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研究組骨科植入物手術相關外來器械清洗消毒管理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風險干預管理。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外來手術器械清洗消毒管理質量比較,包括目測、鏡檢、蛋白質檢測、術后返洗、包裝合格等。②兩組外來器械清洗消毒中損壞、丟失、發放錯誤、標簽信息不符等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③干預前后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及輔助人員認知、操作考核合格情況比較。

2.1 對照組外來器械清洗消毒各環節風險單因素分析 對照組骨科植入物手術器械清洗消毒合格計247件,合格率為82.33%,不合格數53件,不合格率為17.67%。單因素分析結果表示,器械供應方人員培訓及資質、交接清點規范、預處理規范、清洗設備操作、清洗劑濃度配置方法、清洗工具使用、清洗流程與器械拆卸方法、崗位履職和認知、制度流程及預案完善、工作年限<3年的護士等為風險因素(P<0.05,P<0.01),見表1。

表1 對照組外來器械清洗消毒各環節風險單 因素分析

表2 外來手術器械清洗質量多因素Logistic分析
2.2 影響外來手術器械清洗質量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經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表明,預處理規范性、清洗設備正確操作、清洗劑濃度配置、清洗流程與器械拆卸、清洗工具選擇與使用、低年資護士等人員認知與履職為影響外來手術器械清洗合格率或風險事件的獨立風險因素。見表 2。
2.3 兩組外來器械清洗消毒合格、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外來器械清洗消毒合格、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件(%)]
2.4 干預前后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及輔助人員的外來器械理論、操作考核比較 見表4。

表4 干預前后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及輔助人員外來 器械理論、操作考核比較(分,
3.1 影響外來器械清洗質量合格率的原因分析 隨著骨科治療技術項目不斷拓展,外來器械在骨折內固定、脊柱矯形、關節置換術等手術中使用率越來越高,但因器械購置費昂貴,一般由相關醫療器械供應單位租賃或免費租借,因此,與供應單位合作更加密切[5]。外來器械結構相對復雜,分為實心類、孔隙率類、管腔類、關節滑動類、銼刀類、鉆頭類、連接手柄類和試模類等,還增加許多局部專項操作器械,既有空腔、溝、槽和管道,還包括很多為嵌銜、套接、螺紋等結構,且體積過大,重量過重,給清洗消毒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一旦污染物殘留影響滅菌效果而極易發生手術部位或植入物相關感染事件,嚴重影響患者的治愈效果和生活質量[6]。由于外來器械多在各級醫院間甚至全國范圍內流動使用,供應單位的監管及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要求參差不齊,可增加手術感染風險[7]。本研究中通過對對照組調查發現計53件清洗消毒不合格的外來器械,合格率為82.33%。經單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對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如下。
3.1.1 器械方面 器械構造繁雜,種類繁多,齒環與溝槽較多,難以徹底清洗,且器械種類及結構更新快,器械供應商未及時將清洗參數提供給消毒供應中心,造成拆卸達不到最小化,而導致清洗器械不合格。
3.1.2 認知與培訓 主要為工作3年以下的低年資護士及清洗輔助工人對外來器材相關認知與操作不熟悉或缺乏認知,加之部分人員責任心不強,未認真執行清洗流程或簡化了清洗流程,造成了對器械清洗參數、結構、清洗工具選擇、拆卸最小化的方法、清洗設備操作運行、清潔劑配置濃度等執行不正確或執行不到位。
3.1.3 預處理與交接 手術結束后器械商預處理不到位,返洗不及時,使得血跡干結,清洗困難,同時,未認真執行三方交接流程(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室、器械供應),自認為術前術后時間均緊迫且為交接頻次較多,已熟悉手術器械分類、數量、包裝等,在交接中查驗不認真、混洗混裝等現象導致器械遺失、發放錯誤、信息不符等,對微小器械未使用專用容器造成器械損壞。
3.2 外來器械清洗消毒風險干預措施
3.2.1 建立外來器械清洗消毒滅菌追溯系統 通過信息模塊實現對器械清點接收、清洗與消毒、包裝、滅菌、發放、使用及歸還返洗等全流程信息或數據的記錄、儲存。相關植入物SPD工作人員參與現場核對與清點交接,植入物滅菌采用極速生物測試包(3M 1496V)進行急診追溯,可杜絕手工與人工模糊管理,導致交接、包裝、監測等問題頻出,實行雙閉環管理[7]。本研究采用醫院的集成平臺,使消毒供應中心追溯系統與HIS系統實現有效對接,回收登記錄入追溯系統關聯待手術患者的手術信息,對清洗、滅菌等設備運行參數聯動管理,包括清洗、包裝、滅菌信息,發放、簽收,并與手術室使用掃碼關聯患者,手術后掃碼回收、返洗后返還器械商,做到無縫對接。錢黎明等[8]在調查研究指出外來器械信息追溯中可對清洗時間、包裝時間、滅菌時間及全流程中相關人員,對器械數量名稱、重量等實行精準控制,對植入物的監測與手術之間做到有效銜接與全程監控,規范關鍵環節操作流程,確保清洗、包裝、滅菌的正確執行與合格率。經飛飛等[9]研究指出,清洗消毒滅菌追溯信息系統可對外來器械全流程質量追溯,避免骨科植入物給手術患者帶來的風險與隱患。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外來器械清洗消毒總合格率高于對照組(P<0.01)。
3.2.2 提高護士及輔助人員對外來器械的認知與操作水平 消毒供應中心人員專業素質在器械清洗消毒質量管理中為核心因素之一,因此,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應納入關鍵管理項目[10]。本研究通過對年輕護士及輔助人員在外來器械清洗消毒全程工作質量的評估與跟班,建立消毒供應中心系統化培訓體系,特別是對更新器械的參數及時組織培訓與考核,采用理論考核、操作示范、崗上指導及崗下培訓、定期與不定期等多形式,實行學分制,鼓勵按層級完成相應培訓而獲得學分。對不合格的外來器械采用事件回顧或情景重現,并討論清洗不合格的關鍵因素。官龍建等[11]在研究中提出了掌握外來器械相關參數監測,可進一步規范清洗消毒全流程操作。本研究通過多元化多維度培訓,干預后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及輔助人員的外來器械理論、操作考核優于干預前(P<0.01)。
3.2.3 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優化關鍵流程 有研究表明,消毒供應中心風險管理的優劣在臨床感染事件中占據重要的影響,建立關鍵環節風險管理機制可降低手術風險、手術部位相關感染事件的發生率[12]。本研究通過建立消毒供應中心三級質控體系,邀請院感管理人員定點對接,對外來器械全流程信息系統追溯的同時,采取手術患者跟蹤查房、關鍵流程科室自檢等機制,完善和優化關鍵環節與流程,并形成SOP口袋書,利用與手術室聯合查房等形式進行風險評估與識別,及時采取切實的風險干預,有效降低了外來器械清洗消毒不合格事件的發生率。通過兩組外來器械清洗消毒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通過基于Logistic二元回歸分析的風險干預對外來器械清洗消毒實行全流程管理,有利于提高護士及輔助人員對外來器械的認知與操作水平,對外來器械實行精準控制,整合信息追溯系統達到優化關鍵流程,提高全員風險管理意識,降低外來器械不良事件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