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光, 史永興, 張曉敏, 張 帆, 宋愛霞, 薛 茜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神經內科,河北 張家口 075000
H型高血壓是指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癥的高血壓,為導致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腦白質疏松是通過影像學檢查提示的影響改變,屬于神經傳導纖維脫髓鞘疾病,主要由彌漫性腦缺血造成,多見于皮質下動脈硬化性白質腦病等,典型臨床表現為慢性進行性癡呆與思維力下降[1]。血壓變異性主要用來描述患者在一定時間內的血壓波動程度,神經內分泌系統對其進行動態調節。有研究發現,H型高血壓、腦卒中以及外周血管疾病密切相關,且長期的高血壓會促進腦白質病變的發生,收縮壓及脈壓差波動大的高血壓患者更易發生腦白質疏松[2-3]。認知功能作為腦血管疾病研究的核心,在H型高血壓的研究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討H型高血壓合并腦白質疏松患者24 h血壓變異性與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評分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210例H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診斷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5]中高血壓的診斷標準;Hcy≥15 μmol/L的H型高血壓。排除標準:繼發性高血壓者;既往有腦梗死、腦出血、腦外傷史者;存在腦部其他疾病(如腦腫瘤、腦積水、顱內脫髓鞘等疾病)者;合并嚴重心肺疾病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者等。依據是否合并腦白質疏松將患者分為疏松組(n=161)與無疏松組(n=49)。疏松組:男性87例,女性74例;年齡22~58歲,平均年齡(38.65±7.65)歲。無疏松組: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齡23~60歲,平均年齡(39.43±8.3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檢查(德國西門子公司),明確腦白質疏松部位。采用Fazekas量表評分評定患者不同解剖學部位腦白質疏松病變情況[6]。腦室旁病變評分:無病變(0分)、鉛筆樣或帽狀薄層病變(1分)、病變呈光滑的暈圈(2分)、不規則的腦室旁高信號,延伸至深部腦白質(3分)。深部腦白質病變評分:對應無病變(0分)、病變呈點狀(1分)、病變開始融合(2分)、病變大面積融合(3分)。腦白質疏松評分=腦室旁病變評分+深部腦白質病變評分。按照Fazekas量表評分將疏松組患者分為輕度疏松亞組(1~2分,n=50)、中度疏松亞組(3~4分,n=58)、重度疏松亞組(5~6分,n=53)。患者24 h動態血壓參數采用動態心電血壓記錄儀(深圳市理邦精密儀器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監測。MoCA評分最高30分,分值越高,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越輕。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24 h動態血壓參數,包括24 h平均收縮壓(24-hour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MSBP)、夜間平均舒張壓(night time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NMDBP)、24 h平均舒張壓(24-hour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MDBP)、夜間平均收縮壓(night 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MSBP)、日間平均舒張壓(daytime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MDBP)、日間平均收縮壓(night 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MSBP)。比較不同腦白質疏松程度患者血壓變異性,包括24 h 收縮壓變異性(24-hou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24 h SBPV)、夜間舒張壓變異性(nocturnal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NDBPV)、24 h 舒張壓變異性(24-hou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24 h DBPV)、夜間收縮壓變異性(nocturn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NSBPV)、日間舒張壓變異性(diurnal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DDBPV)、日間收縮壓變異性(diurn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DSBPV)。24 h SBPV=24 h 收縮壓標準差/平均血壓;NDBPV=夜間舒張壓標準差/平均血壓;24 h DBPV=24 h 舒張壓標準差/平均血壓;NSBPV=夜間收縮壓標準差/平均血壓;DDBPV=日間舒張壓標準差/平均血壓;DSBPV=日間收縮壓標準差/平均血壓。采用MoCA評分評價輕度疏松亞組、中度疏松亞組、重度疏松亞組患者的認知功能[7]。
2.1 兩組患者24 h動態血壓參數比較 疏松組患者24 h MSBP、24 h MDBP、DMSBP、DMDBP、NMSBP、NMDBP均高于無疏松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24 h動態血壓參數比較
2.2 不同腦白質疏松程度患者血壓變異性比較 中度疏松亞組、重度疏松亞組患者24 h SBPV、24 h DBPV、DSBPV、DDBPV、NSBPV、NDBPV均高于輕度疏松亞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疏松亞組患者24 h SBPV、24 h DBPV、DSBPV、DDBPV、NSBPV、NDBPV均高于中度疏松亞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腦白質疏松程度患者血壓變異性比較
2.3 不同腦白質疏松程度患者認知功能比較 輕度疏松亞組、中度疏松亞組、重度疏松亞組患者MoCA評分分別為(25.92±1.96)分、(24.91±2.25)分、(23.64±2.11)分。中度疏松亞組、重度疏松亞組患者MoCA評分均低于輕度疏松亞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疏松亞組患者MoCA評分低于中度疏松亞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Pearson相關性分析 腦白質疏松評分與24 h SBPV、24 h DBPV均呈正相關性(r=0.865、0.700,P<0.05),與MoCA評分呈負相關性(r=-0.350,P<0.05)。24 h SBPV、24 h DBPV與MoCA評分呈負相關性(r=-0.369、-0.273,P<0.05)。
2.5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多元線性回歸結果顯示,控制患者一般情況、24 h動態血壓參數和血壓變異性后,MoCA與腦白質疏松評分、24 h SBPV、24 h DBPV仍呈負相關性。見表3。
表3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高血壓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H型高血壓患者約占比75%[8]。腦白質在腦的信息傳遞中起到連接功能,當腦部因各種原因缺血缺氧時,腦白質神經密度降低,神經細胞脫髓鞘,膠質細胞丟失和星型膠質細胞增生,同時可引起軸突損傷[9]。腦白質疏松可導致相應部位功能喪失而引起患者認知功能減退,這是由對應部位血管玻璃樣變性引起的,而高血壓及H型高血壓均可能導致腦血管玻璃樣變性而引起腦白質疏松[10]。正常人群24 h血壓具有一定變異性,這種節律的變化對保護器官及適應人類活動具有積極意義[11]。H型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高于正常水平,使心腦血管長期處于缺血缺氧狀態,增加相應器官受損的風險[12]。有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是引起腦血管玻璃樣變性的重要原因[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疏松組患者24 h MSBP、24 h MDBP、DMSBP、DMDBP、NMSBP、NMDBP均高于無疏松組;中度疏松亞組、重度疏松亞組患者24 h SBPV、24 h DBPV、DSBPV、DDBPV、NSBPV、NDBPV均高于輕度疏松亞組,重度疏松亞組上述指標均高于中度疏松亞組;中度疏松亞組、重度疏松亞組患者MoCA評分均低于輕度疏松亞組,重度疏松亞組患者MoCA評分低于中度疏松亞組。以上結果表明,腦白質疏松的H型高血壓患者血壓普遍更高,且隨著腦白質疏松程度增加,血壓逐漸升高。分析原因可能為:血壓長期升高會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動脈結構重建,從而增加動脈血壓變異性;腦室周圍白質的血液供應主要來源于深穿支血管,而血壓變異性增加會引起腦部末端小動脈與穿支動脈粥樣硬化,使得深穿支血管血流灌注不足或血管負荷過高,從而減少了腦深部白質的血液供應,引起這部分腦細胞發生缺氧性脫髓鞘改變,進而引起或促進腦白質疏松;血壓升高還會破壞血腦屏障,使腦組織滲出、水腫增加,同樣會引起脫髓鞘改變,使得腦白質疏松程度增加,血壓變異性與腦白質疏松程度可形成惡性循環而促進病情進展[15-18]。本研究結果發現:腦白質疏松評分與24 h SBPV、24 h DBPV均呈正相關性,與MoCA評分呈負相關性。24 h SBPV、24 h DBPV與MoCA評分呈負相關性;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MoCA與腦白質疏松評分、24 h SBPV、24 h DBPV存在負相關性。這提示,腦白質疏松、血壓變異性與認知功能三者密切相關,腦白質疏松程度增加,會降低H型高血壓患者的認知功能,且更高的血壓變異性會引起更嚴重的腦白質疏松,從而加重認知功能損傷。可能原因為H型高血壓患者由于存在血壓變異性,可致血管結構改變及腦部受損,進而加重腦白質疏松程度及認知功能障礙;疏松腦白質區域器質性病變,破壞了相應區域的神經功能,表現在整體上降低了患者的認知功能[19-20]。
綜上所述,腦白質疏松、血壓變異性與認知功能三者密切相關,H型高血壓患者腦白質疏松程度加重可導致其血壓變異性、認知功能障礙程度隨之增加,實時監測患者血壓變異性可對H型高血壓患者腦白質疏松、認知功能障礙發生及發展進行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