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珊
(佛山歸然書院文化有限公司,佛山528000 )
青花瓷在元朝時期開始創造成功,并成為我國代表彩瓷藝術,釉里紅的創造增加了陶瓷藝術的代表性作品,匠人將青花和釉里紅結合產生青花釉里紅。隨著我國制瓷工藝不斷演化發展,青花釉里紅瓷器構造工藝復雜繁復,工藝制作中需要在平臺上繪畫作圖調配繪制,根據實際情況放入透明釉在1200℃溫度左右高溫烘干培制形成釉下彩。青花在烘制中隨著原料性質化產生濃淡顏色效果,釉里紅以銅紅為主要材料作為著色劑繪制花紋,在烘制中呈現紅色花紋。青花瓷器在不同時期胚體改變窯溫不可控形成不同濃淡青色,釉里紅通過不同燒制環境,紅色呈現層次變化,青花繪制達到青紅和諧統一,青花釉里紅瓷青紅色彩相映襯,翡翠綠色莊重優雅,深受人們的喜愛。
青花釉里紅裝飾藝術以色彩絢美著稱,青花釉里紅用銅紅裝飾藝術與青花瓷相似,釉里紅與青花料配合繪制使用形成獨特的釉下彩表現形式。青花瓷與釉里紅共同點是需要在高溫下燒成繪制形成成品,其不同點是對燒成溫度環境與著色劑要求不同[1]。青花釉里紅瓷器是景德鎮優秀傳統名瓷代表,具有獨特風格特點,在當今社會,要求有更多的工藝制作表現形式。青花釉里紅風格瓷器在元代產生,元代少數民族統領帝國為瓷器發展譜寫新的篇章:(1)元代青花釉里紅以青花鈷料在素胎瓷器上描繪紋飾,入窯高溫燒成。元代創燒初期,瓷器工匠對顏色把控難度較大,成品率較低,大幅紋飾青花釉里紅瓷器較少見,元代晚期青花釉里紅逐漸出現大器物[2]。元朝人可以將青花瓷銷往中東西亞等國家賺取大量外匯,但由于統治者傾向愛好使得釉里紅燒制較少。(2)明代早期釉里紅發色不鮮艷,多為灰黑色調,成化后青花釉里紅開始成熟,發色鮮艷紅中泛綠,因成化年間國力強盛,景德鎮窯口恢復青花釉里紅陶瓷生產。(3)近現代青花釉里紅裝飾特點發生很大變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世界各國經濟文化藝術交流,學院派師生群體接觸外來藝術,運用新型裝飾方法創作出風格鮮明的作品。近些年外國留學藝術家增多,景德鎮陶瓷大學留學生經過學院派學習與本國藝術特點結合,創造了不同的釉里紅裝飾作品。
青花是以青花鈷料為著色劑在瓷胎上繪畫紋飾高溫燒成釉下彩,釉里紅是以銅紅彩料為著色劑描繪圖案高溫還原高價銅呈現紅色花紋,青花瓷以其青白相映、幽靜雅致著稱,釉里紅以其典雅渾厚深受群眾喜愛[3]。青花呈色隨顏料涂布厚度變化可以產生各種顏色效果,釉里紅呈色顏色較濃不能產生層次變化,青花釉里紅兩色相互襯托猶如牡丹雍容華貴令人賞心悅目。青花釉里紅裝飾工藝獨具特色,具有重要的藝術文化價值。
釉里紅是瓷器釉下彩的裝飾手法,運用線繪法、留白法與涂繪法按所需圖案紋樣繪制在瓷器坯胎表面入窯高溫燒制。用金屬氧化物為彩料高溫燒制工藝技法可追溯至唐代長沙窯時期,經過宋代鈞紅釉過渡到元代景德鎮窯創燒出釉里紅[4]。釉里紅燒制工藝嚴苛,對燒制氣氛與窯溫要求敏感,元代發色純正的釉里紅瓷較少見,因窯溫失控出現燒白等現象,裝飾多以色塊為主。明洪武時期裝飾色塊轉為線描為主彩繪工藝,永樂時期釉里紅燒制達到頂峰,此時釉里紅呈色嬌艷欲滴,紋飾趨向簡約靈動。

圖1 青花釉里紅
青花釉里紅畫面是寓意深刻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畫,在富于變化的景德鎮藝術瓷器造型上繪制精心設計的高雅國畫,罩上玉質透明釉,集造型國畫與釉色美于一體。景德鎮坐落于黃山余脈的群山環抱中,具有典型如詩如畫的江南風光,歷代藝術大師師法自然,創造千姿百態的畫面有效提升了青花釉里紅的藝術價值[5]。江西地處吳頭楚尾,形成獨特的贛江文化,南昌八大山人朱耷書畫奇特瑰美,對景德鎮陶瓷美術產生了深遠影響。景德鎮自宋元開始向朝廷貢獻瓷器,建國后創辦景德鎮陶瓷學院,并設置美術專業,用現代科學方法培育大批陶瓷美術人才,創造了富有時代氣息的新作品。青花釉里紅藝術瓷是素雅與艷麗的和諧統一,意境深遠巧奪天工。青花釉里紅藝術瓷造型多為瓶類,以小矮口領豐肩下收,飾以青花釉里紅畫面相得益彰。現代各種夸張變化造型運用青花釉里紅裝飾妙趣橫生。
元代釉里紅燒制成功創造性結合青花工藝特性,符合當時統治階級的審美需要。青花釉里紅有青花的幽靜雅致增添釉里紅的渾厚壯麗,青花釉里紅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紅色料繪制釉下彩綜合裝飾,釉里紅與青花共同繪制與青白釉配合使用,巧妙運用到釉下彩裝飾中,釉里紅在高溫時流動性較大使得畫面粗獷厚重。紅色在中國是富貴吉祥的含義,釉里紅呈色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傾向,沉穩敦厚的發色滿足傳統審美需求。
釉里紅豐富釉下彩裝飾工藝成為中國陶瓷藝術中的奇葩。清代出現的其他彩瓷品種對釉里紅產生強烈的沖擊,釉里紅燒造難度成本較大,導致缺乏相應的競爭力,但釉里紅仍是陶瓷藝術中的璀璨明星,使釉下彩工藝更加豐富多樣[6]。隨著對高溫銅紅料的成分掌握,現代陶瓷藝術家可以隨性利用釉里紅特性進行藝術創作。銅紅料在高溫下易揮發擴散,釉里紅工藝創新帶來新的裝飾方法適應當下的藝術形態。釉里紅因其獨特原料屬性,自誕生后不斷發展,獨特的紅色魅力激發陶藝人孜孜不倦的創新創造絢爛的紅色。元代創造青花釉里紅藝術瓷后,在700 年的發展歷程中歷代藝人辛勤探索,隨著藝術瓷品種的發展完善,使其廣泛受到歡迎。釉里紅瓷對燒成溫度要求嚴格,產品質量不穩定,封建社會燒窯技術嚴格保密,青花釉里紅藝術瓷產品較少。建國后景德鎮瓷業迅速發展,國內外市場對藝術瓷需求增大,青花釉里紅藝術精品為國家收藏,使其蜚聲中外、聲名鵲起。
陶瓷是華夏祖先用智慧結合水泥創造的產物,中國陶瓷歷史經歷漫長的發展,銅作為陶瓷器裝飾金屬坯料,具有悠久的探索歷史[7]。元代景德鎮制瓷匠人逐漸掌握氧化銅燒造規律,成為燒造釉里紅瓷器的關鍵。明洪武年間釉里紅的地位超過青花瓷,在南京明故宮遺址等地出土瓷器以釉里紅瓷居多。青花釉里紅現代裝飾手法不斷發展,在日常生活工藝瓷器中得到廣泛應用。
釉里紅的誕生是祖先勤勞與智慧結合的產物,釉里紅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不斷發展,近代出現從不受重視到備受追捧逐漸泛濫的現象,但釉里紅裝飾藝術魅力長盛不衰。青花釉里紅色彩艷麗富有層次變化,由于現代工藝的進步,使釉里紅的藝術美得到充分展現。釉里紅裝飾技法包括線描法、涂繪法與雕塑法等,青花釉里紅關鍵工藝要素包括透明釉、銅紅料與窯爐等不斷創新發展。現當代青花釉里紅裝飾技法運用包括粉彩、中國畫及日用陶瓷裝飾等。青花釉里紅裝飾技藝傳承受到不同時期書畫家藝術風格、釉里紅裝飾材質等因素的影響。
元代瓷器書畫美具有張揚性,藝術產生發展中與多種因素相關,磁州窯書法藝術構圖章法等多方面與其藝術作品內容形式有關,受到裝飾題材等客觀因素影響與其特點關系密切。不同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不同,社會各方面因素對其產生重大影響,貴族階級需要珍貴材料為基礎表達某些精神象征內容。青花釉里紅裝飾材質對其風格形成有重要作用,創造青花釉里紅裝飾使用不同裝飾可以使視覺感受不同。青花釉里紅瓷器有多種裝飾風格,瓷器設計制造來自現代生活環境與人們多樣化審美需求,由于受到不同因素影響人們的消費觀念,欣賞者對青花釉里紅消費審美差異影響瓷器的生產創新,商品為實現交換價值需要滿足不同消費主體審美觀念。傳統書畫作品對當代瓷器產生很大影響,由于書畫家對陶瓷工匠的影響,陶瓷工匠吸取充滿文化氣息的書畫精品創作出特色的青花釉里紅藝術裝飾瓷器。
改革開放后,景德鎮制瓷業再次復蘇走向繁榮。近年來新型梭式窯更好地滿足了瓷器對燒造的要求,并得到普遍認可,梭式窯具有體積小、操作靈活簡便等優勢,有效保障釉里紅瓷成品率。古代工匠追求傳統釉里紅瓷器裝飾中用筆濃淡薄厚均勻,體現制瓷工匠在釉里紅燒制中熟練穩定的技法工藝。現代陶瓷藝術家創作釉里紅藝術作品往往偏好用筆表現畫作自然形成筆觸,由于較厚處在窯內燒造還原不夠充分,呈現紅綠輝映藝術效果。現代青花釉里紅裝飾藝術更加多樣化。
藝術表現語言是藝術作品表現外在形式結構,各項陶瓷裝飾技法經過長時間發展形成專屬表現語言,通過陶瓷藝術裝飾形式使其與鑒賞者進行交流。陶瓷藝術必須經過火的燒制,現代陶瓷藝術從傳統重實用性思維模式轉變為注重藝術性現代觀念。綜合裝飾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工序,綜合裝飾將多種裝飾技法總結,使各具特色的表現語言形式充分展現更多藝術風格。今后青花釉里紅裝飾創作要不斷借鑒傳統,結合當代社會發展運用新的材質創新。現代陶瓷裝飾創作思維理念應向不斷拓寬的方向發展,充分表達陶瓷藝術家的思維理念。青花釉里紅裝飾工藝不斷成熟,為陶藝家藝術理念實踐提供更多手段,陶藝家應不斷研究創新陶瓷材料等,豐富陶瓷藝術表現語言。現代青花釉里紅陶瓷裝飾工藝技法多樣,陶藝家創造出與鑒賞者情感交流的藝術作品。
陶瓷是人類文明史上出現的藝術形態,青花釉里紅裝飾藝術借助坯胎載體應用于瓷器,青花釉里紅裝飾在瓷器裝飾中的出現伴隨瓷器繪畫發展不斷創新。景德鎮是我國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不同時期青花釉里紅裝飾內容構圖等方面呈現獨特藝術風格。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青花釉里紅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青花釉里紅的造型與畫面使其裝飾藝術可以超越時空永放異彩,新時期需要綜合裝飾技法材質等因素,創作滿足當今社會物質與精神文明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