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戎


我與德保邂逅在盛夏,這里云山悅目,澄水如鑒,瓜果飄香。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中住著某個喜歡的人。或許,愛上一座城,是為城里的一道風景。喜歡,是與它的契合,只需瞬間。每去一處,往往停留一剎那,轉身即天涯。而德保是一座來了還會朝思暮想的小城,是一個值得來了再來的地方。
德保縣位于廣西西南部,隸屬于廣西百色市,北回歸線穿越此地,是中國版圖上的邊陲所在,也是邊境地區靖西市、那坡縣與百色右江河谷相連接的咽喉要道。
德保有一個別名叫“蓮城”,因鎮安古城形半弧,似蓮花瓣,呈現水面,名曰“蓮城”。早在新石器時期,德保就是人類的繁衍生息之地。德保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是馳名中外的矮馬之鄉,有著“七彩德保,醉美壯鄉”的美譽。德保縣是少數民族聚居區,也曾經是革命老區、當年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是國家近年高度關注的問題,也是縣委書記陸蘭碧常掛在嘴邊的話。這關乎政府履職盡責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的基礎條件。
穩定是硬任務,但發展是硬道理。隨著交通網的融匯,高速公路和鐵路四通八達,德保融入了右江河谷地區的1小時生活圈,1小時車程即可到達龍邦口岸、百色城區、百色巴馬機場和百色港。優越的區位條件使德保成為”開放之城”,隨之而來降臨的是四通八達的機遇,推動這座小城走向經濟發展的前沿。德保縣正加快轉變封閉保守的“黃土經濟”,找準路徑,快速向“開放創新型經濟”邁進。
我們看到一組數據:2022年,德保縣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8%,高于全國、全區、全市平均增速,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4%,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這是德保縣交出的一份優異的答卷。
一、“鑄鏈行動”借鋁興縣
如何實現縣域突破?縣域突破的核心是經濟突破。
產業興則城市興,工業興則縣域興。工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推動國家繁榮與進步的重要力量。它不僅能夠帶動就業,提高生活水平,還能夠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國家的經濟增長和財富積累做出重要貢獻。
工業立縣,成為人們常議的話題。工業立縣,到底應該怎么立?立什么?尋找匹配的切實可行的項目才是最好的方法。
德保縣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堅持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打造制造業綠色發展示范區。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抓創新、提品質、創品牌”的思路,推動企業綠色發展,提升工業發展質量和競爭力。
德保縣領導清楚地看到,工業是立縣之本,富縣之策,強縣之源。如果沒有工業經濟的支撐,則農業沒有出路,服務業發展和城鎮化也將失去前提和基礎。沒有工業經濟的先行突破,就沒有縣域經濟的整體突破。因此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潛力在工業,依靠在工業,核心也在工業。
德保沒有盲目跟風,而是因地制宜,腳踏實地。從自己的優勢起步,緩緩駛入工業立縣的多元化“高速公路”, 它要扎扎實實地跑出屬于自己的‘經濟時速。
20世紀80年代開始,“平果鋁”引領了這片紅色土地上的鋁工業發展。平果縣財政收入連續保持廣西縣級財政收入總量首位,入選國家西部百強縣,成為中國四大鋁工業基地之一,并享有“亞洲鋁都”的稱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色市借此打造“千億元鋁產業工程”,形成了平果鋁生產基地、德保鋁生產基地、靖西鋁生產基地、田東鋁產業配套生產基地、以及鋁產學研基地,廣西百色蘊藏的巨量鋁土礦資源噴薄而發。
百色市向來是中國的礦產重鎮,鋁土礦儲量有8億多噸,遠景儲量逾10億噸,占全國總儲量的1/3以上。
而德保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鋁、錳、碳酸鈣、銅、鐵、金等20多種,不僅是國家重要的礦產地,而且素以“品味高,質量優”著稱,被譽為資源富集的“興業之城”,德保縣鋁礦遠景儲量3.35億噸,錳礦儲量為1.2億噸,銅礦儲量為3000萬噸。碳酸鈣資源遠景儲量超10億立方米,對于一個面積2575平方公里,只有36.8萬人口的縣城來說,礦產資源在全國所占的份額絕對是不可小覷的。
憑著資源和機遇的優勢,德保縣積極做大做強做優鋁產業,成為百色市三個“生態型鋁產業示范基地”之一,鋁產業成為德保縣的優勢支柱產業。百色市委在五屆七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上賦予了德保縣要在全區“穩步提級進位”的使命。
德保鋁產業形成了年供應鋁土礦450萬噸,年產200萬噸氧化鋁, 86萬噸石灰,40噸金屬鎵,30萬噸鐵的規模。礦石的挖掘和加工為當地經濟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同時也為國家的相關產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德保發展動能不斷增強,全縣財政收入破10億元,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破百億元,縣域經濟提速換擋跑出發展加速度。
但當前的項目都是上游產業,依靠資源優勢以粗放型加工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方式,顯露出結構單一的弊端,產業鏈“短、淺、薄”突出,產品附加值不高,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成為德保經濟發展亟待解決的難題。
隨著自治區《廣西鋁產業二次創業中長期方案》的出臺,德保縣決定完善鋁產業鏈,破解德保縣鋁產業多年來沒有電解鋁的發展瓶頸,推進煤電鋁一體化建設。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德保縣果斷引進百礦集團(德保)高性能鋁材一體化項目,踏入了鋁產業的二次創業階段。此時恰逢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出臺,將“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列為產能嚴重過剩的五大行業。亟待被清理的產能過剩行業中包含了“電解鋁”,使項目面臨擱淺的窘境。在德保生態鋁發展最低谷、最艱難的時候,國家的支持來了!自治區積極申報爭取解除政策制約,獲準了百色生態鋁發展的“綠色通道”,使項目得以繼續推進。
2016年9月,時任德保縣委副書記、縣長陸蘭碧作為代表與百礦集團總裁王翔簽訂了百礦集團(德保)高性能鋁材一體化項目投資協議。
高性能鋁材一體化項目占地約1700畝,需要大面積征地。當時涉及7個村7個屯477戶,拆遷難度非常艱巨。德保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集中全縣力量全面配合,統籌推進項目進展,縣財政投入征地經費約3億元,投入移民安置房約5000萬元,僅用4個月的時間,就圓滿完成了征地。
此項目作為廣西鋁二次創業重點項目之一,自治區、市級領導和部門到項目建設現場調研,研究項目建設問題,還成立了德保縣鋁產業發展辦公室,并出臺了《德保縣項目建設用地儲備征地工作方案》等系列措施,確保項目建設的有序推進。
此高性能鋁材一體化項目總投資約116億元,其工藝和技術均已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年產能30萬噸鋁水,30萬噸鋁材,預計年營業收入45億元,年利潤5.5億元,年納稅4.22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500人……
項目立足本地氧化鋁生產能力,促進了德保下游鋁精深加工項目的集聚發展,為下游深加工提供了優質電解鋁,實現了德保鋁產業向中下游產業的發展延伸,推動德保縣的經濟發展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縣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利好和國家的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廣西百色開放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試驗區的“三區一軸”空間格局,即開放引領區、重點開發區、綠色發展區及聯動發展軸。
德保縣與靖西、那坡3個沿邊縣作為試驗區“橋頭堡”“排頭兵”的開放引領區,涵蓋了3.6萬平方公里,惠及422萬人。德保縣成為國家級生態鋁產業示范基地“鋁三角”的重要戰略支點。德保由此迎來了新的關注度和快步前行的推動力。
2020年9月19日,是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在德德材料有限公司鍋爐車間,火紅的鋁水倒入鍋爐投料的時候,在場的每個人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這可不是一次普通意義上的車間常規操作,而是德德材料有限公司項目建成后的第一次試運行。鋁水來自百礦公司電解鋁車間,一輛裝有3400公斤的鋁液運輸車,通過鋁水運輸通道向德德公司鍋爐車間緩緩而來時,意味著德保第一家年產20萬噸深加工鋁行業就此誕生了!
項目的主導產品為高精度鋁棒、鋁桿、鋁板等高端特種鋁合金,可實現工業產值30億元,利稅4000萬元。項目可安置150名工人,解決了100多個家庭的脫貧攻堅問題,德保的鋁產業鏈進一步向中游拉長了。
2020年,德保縣規模工業企業達到25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連續突破100億元大關,鋁產業完成總產值84.36億元,同比增長2.13%,占所有產業產值83.5%。鋁產業成為縣域經濟平穩增長的強力支撐。
2021年11月,出臺了《廣西百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目標是到2023年形成再生鋁產能150萬噸,鋁精深加工產能400萬噸,鋁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以上。
德保在行動。全縣發揮資源優勢,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促進全產業鏈協調發展,軋制材、擠壓材、鑄鍛件等鋁加工產業鏈條進一步延伸。
進入環境整潔,綠樹蔥籠的德保生態鋁產業示范園,來到“廣西德保增材制造鋁基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建設工地,烈日炎炎,廠房的建設卻絲毫沒有松懈。
德保增材基建經理陳勝杰說:“項目建成后主要產品包括金屬和高分子工業級3D打印增材制造產品,鋁基、銅基、鐵基、鎳基、鈦基合金粉末產品,鋁基大合金新材料產品。而這些產品均屬于科技成果轉換、新興產業、國家或自治區鼓勵類項目。”
這個項目是2022年4月引進的,當年10月注冊落地德保。10月16日,德保縣舉行2022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暨增材制造高端鋁基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項目開工儀式。縣委書記陸蘭碧參加儀式并宣布項目開工,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永孔主持開竣工儀式。本次全縣集中開竣工的項目由13個,總投資17.15億元。其中,開工項目6個,投資10.95億元;竣工項目7個,投資6.2億元。這些項目為德保縣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能量。
此項目預計2024 年12月建成投產。2023年8月4日,一期工程設備即將進場安裝試運營,縣委書記陸蘭碧親自到項目,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這個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可年產500噸3D打印終端產品、1500噸合金粉末材料。
德保縣不斷加強鋁產業鏈建設,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鋁產業高質量發展,逐步打造“以產興城”的產城融合發展格局,成功打造區域鋁產業集群,目前生態鋁產業示范園產值呈增長趨勢。華銀鋁業自投產至2022年底,累計生產氧化鋁2965.36萬噸,引進的德德新材料公司、超亞鋁業公司設計產能為年產40萬噸特種鋁合金項目已實現竣工投產。安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鋁基項目2022年也已經試投運。徹底實現了鋁中上游產業轉入中下游產業發展。
2023年7月,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的第一批鏈主型龍頭企業名單中,有30家企業入選,百色2家企業榜上有名:吉利百礦集團、廣西華銀鋁業有限公司,均落地在德保縣,是德保當地鋁產業的兩大龍頭企業。廣西華銀鋁業于2003年落戶縣內,總投資超過110億元,氧化鋁年產能達230萬噸,產值達50億元。近期公司120萬噸氧化鋁管道化升級改造項目捷報頻傳,對優化生產流程,促進減排、降耗、降碳,提高成本競爭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進意義。
德保縣氧化鋁、煤電鋁一體化、再生鋁、鋁精深加工和鋁產業配套、建材,以及倉儲物流的發展,擴大了集聚效應,促進了鋁精深加工向中高端方向發展。
德保縣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22年,德保縣實現電解鋁產量33.53萬噸,完成鋁產業產值201.98億元,同比增長26.59%。體系基礎及產業配套日趨完善,逐步形成了大工業發展的環境基礎,夯實了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德保正以巨大的能量,推動全縣從落后的農業地區向著中國生態鋁工業基地快速轉型。
二、 “一區三園”多業并舉
沒有工業難以富民,富財政。經濟發展,重點在工業,難點也在工業,希望和出路也在工業。
德保縣按照工業抓園區,園區抓產業,產業抓龍頭的思路,采取“一區三園”的特色布局,“三園”指的是生態鋁產業示范園、綜合產業示范園、銅產業科技園,為德保縣的工業發展開辟了新的管理路徑。
走進綜合產業示范園,縣工信局副局長黃電科早已在此等候,他與廣西德柳集團的張亮樂經理談笑風生,隨行的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黃炳宇也與他們很熟的樣子。看到我的疑惑,張亮樂經理說:“縣里的領導們很關心項目的建設進度,多次來項目視察現場辦公,我們經常見面。”
德保縣綜合產業示范園,位于德保縣足榮鎮念色村、老坡村及那甲鎮峒干村,不同于鋁產業示范園的專一項目“鋁”,之所以稱作“綜合”,是因為這里涵蓋了農副產品加工、酒產業、錳產業、碳酸鈣產業以及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多個領域的企業。園區內有加工貿易園片區、生態錳產業片區、綜合產業片區、非金屬新材料產業片區、五里灣片區,是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園區。
張亮樂經理引領我們進入車間,參觀了年產3萬噸無汞堿性及錳酸鋰型電解二氧化錳生產線以及年產5000噸新能源新材料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錳酸鋰產品深加工生產線,這兩條生產線使德柳錳業得產品向新能源新材料方向發展。德柳錳業是2007年德保縣招商引資的重點企業,是錳礦深加工企業,也是年交稅金3000多萬元的納稅大戶。德柳錳業的主導產品,是就地取材足榮老坡礦區多年洗、選、廢棄的尾礦,生產出的電解二氧化錳和錳酸鋰,因此屬資源活動綜合利用項目,享受國家西部開發所得稅減免優惠政策。
公司目前工業總產值近8億元,正在建設年產1萬噸的電池級四氧化三錳生產線和年產1.5萬噸電池正級高純硫酸錳生產線。項目實施每年可新增產值4億元,利稅4千萬。又是一個大項目!
張亮樂經理說:“目前國家新能源市場需求大幅增長,帶動了鋰電池產業鏈的爆發,德柳錳業生產的錳酸鋰廣泛應用于3C數碼類電子產品、移動電源、電動自行車、低速電動汽車等多種領域,原料有資源豐富、成本低、倍率性能好等多種優勢,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隨著園區項目的推進,德保縣鋁、錳和碳酸鈣成為三大“主導產業”。全縣簽約碳酸鈣產業項目共13個(含擬建),其中:已建成投產8個(其中硅錳合金加工企業7家,電解二氧化錳生產企業1家),在建2家,擬建3家。德保縣作為碳酸鈣產業發展的試點縣,大力發展粉體碳酸鈣及下游產業,建設碳酸鈣示范片區。目前錳產業精深加工體系已經構建完成,涉及碳酸鈣項目涵蓋粉體加工、人造大理石、食品藥品級等產品,碳酸鈣產業鏈已初步成型。下一步將加快建設錳系新能源電池材料、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實現錳礦資源向新能源轉化:年產10萬噸普通硫酸錳及5萬噸動力電池高純硫酸錳項目、年產高速純電動車冷鏈物流車10000輛、鋰離子電池PACK5萬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80萬套的生產項目建設……
另外不可忽視的還有德保縣的銅產業科技園,它是作為銅冶煉、銅加工產業及工業旅游的生態產業片區,園區2022全年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19.86億元,同比增長35.48%;工業增加值76.1億元,同比增長25%;工業投資額完成11.07億元,同比增長9.97%;新上規企業3家。
德保工業園區管理中心黃英倩副主任告訴我,德保產業園區規劃面積由原來的10.26平方公里增加至36.6平方公里。為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他們將客商的投資需求與本市的資源、區位優勢及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起來包裝推介。園區加大承接產業轉移力度,引導項目、資金、土地指標、人才等向三個產業園集中,放大產業集群效益。
園區正在推進總投資12.84億元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整合包裝項目,完善園區路網、給排水、供電、供氣、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
工業園區在招商引資、經濟運行、基礎開發、園區合作、基層管理等方面為企業更好更快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以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為代表的特色產業以及以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已經形成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裝備、汽車零部件、新材料等主導產業。重大項目招商精準落地,入園企業多達57家。
生態產業示范園積極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通過引入高新技術和創新模式,打造生態友好型、低碳高效的產業發展模式。這個示范園正成為德保縣經濟的新亮點,
工業園區的管理呈現高度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各個部門緊密協作,依靠先進的技術設備和信息系統,實現數據的實時監控和管理決策的科學化,為園區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園區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工業園區不斷優化服務,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廳等多項舉措,召開協商會議、形成協商議事建議清單“五步走”工作方法,高效地解決了園區企業存在的問題。
令業主們印象最深的是園區這樣的承諾:“企業發展的需求就是我們服務的指南”、堅持“企業發展的難點就是我們發力的重點”、“企業面臨的問題就是我們攻關的課題”。
堅持為企業提供有溫度有附加值的服務,使一個和諧有序、經濟高效、具有循環經濟產業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工業聚集園區脫穎而出。
德保縣工業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投資和就業機會,促進了當地經濟結構的調整。技術不斷創新升級,產品質量和產能提高了,遠銷國內外市場,推動了地方經濟的騰飛,形成了良性的促進和發展。
德保縣著力打造“一區三園”的模式,推進“工業振興”三年行動,加快了工業集群式發展和 “生態工業縣”發展戰略的腳步。德保縣大力支持鋁、錳、銅、碳酸鈣、酒等產業轉型升級,集體踏入了“二次創業”的航道,產業鏈加速發展和完備,形成了多業并舉的良好發展格局,可持續發展理念帶動了當地的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
三、“撩人家”與“蛤蚧酒”
說到德保的酒業,最富盛名的就是各類保健酒,尤其是蛤蚧酒,幾乎家家都會泡制。在這個充滿傳奇的地方,人們常常小酌幾杯,無論是與好友聚會還是宴請賓朋,都離不開這獨特的美酒,蛤蚧酒被稱作德保的“縣酒”。
德保是一個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的地方。云山的石壁上題有“天寶”二字,意思是德保乃上天賜予的寶地。這里地處亞熱帶氣候,山脈起伏,林木蔥蘢,春秋多寒潮,降水變化大,山里人砍柴上山,種田下地,時常面臨暴曬雨淋,容易患上風濕骨病。為了抵御寒濕,他們常常采集山上的動植物藥材釀制藥酒,用來養生。其中蛤蚧酒是最受歡迎的一種。在這里,蛤蚧酒與德保矮馬、天保茴油、德保蘇鐵、馬骨胡并稱德保的“五大寶”。
蛤蚧又稱仙蟾,是一種爬蟲類野生動物,生長于山石縫里。它形似壁虎,但身形比壁虎碩大,體長可達30厘米以上。蛤蚧通常成雙成對,形影不離。蛤蚧有益氣、壯陽、定喘等諸多藥用價值。據史料記載,當地的壯族先人捕捉蛤蚧入藥或泡酒擁有很長的淵源,宋代《開寶本草》中曾記載蛤蚧入藥,至今已有千余年;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蛤蚧具有“補肺氣益精血,定喘止咳,療肺癰消渴,助陽道”。
德保縣除各家各戶自己泡制蛤蚧酒外,當地酒廠深加工生產的蛤蚧雄睪酒、原汁蛤蚧酒等系列養生酒久負盛名,行銷各地,多年經久不衰。此酒以蛤蚧及其睪丸、人參、茯苓、淫羊藿等十幾種名貴動植物藥材為主要原料,輔以當地精選的大米、大石頭山的深層優質礦泉水,再配以19度的溫濕氣候,結合現代特殊工藝釀造而成。
綜合產業示范園里的壯寶酒廠,創建于1958年,已有60多年的釀酒史,擁有完整的釀造生產線和現代化的生產設施,是縣里酒類生產的龍頭企業。以生產壯鄉特有的動物、植物為原料的養生酒為見長。他們生產的原汁蛤蚧酒、原汁僚人家酒、原漿黑糯米酒蟬聯了6屆中國東盟博覽會農產品展示交易會金獎,展廳柜子里各類獎杯、證書數不勝數。
在壯寶酒廠的酒窖里,一眼望不到邊的大缸,儲存著豐富多樣的美酒。每一個大缸上都標注著釀酒的年份和酒的類型,讓人能夠感受到60多度原漿酒所帶來的甘烈和綿遠。
前些年,蛤蚧被國家列入重點保護二級動物,蛤蚧酒面臨原料的缺失。于是壯寶酒廠利用當地盛產的水果,研制出了各種果酒和衍生產品。在展廳里,我們發現了以山楂、芒果、露酒、百香果、獼猴桃、桑葚酒等水果為原料制作的蒸餾酒和白蘭地酒。果酒拓寬了產品的豐富度,提升了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搶占了新的市場份額,同時消化了產量巨大的芒果、山楂等水果,促使果農脫貧致富。
壯寶酒廠有160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每年酒的產量很可觀,儲存成了問題。于是他們在足榮鄉獅子山的半山腰建成了400米深的僚人洞,專門用來洞藏美酒,僚人洞里儲有600噸各種高端老酒。我們驅車遠觀獅子山,泉水潺潺,古樹參天,果子貍、野猴、飛鳥等多種動物在此棲息,山林幽深而神秘。
當地人鐘情于洞藏美酒。因天然洞穴內恒溫恒濕,有不可多得的微生物和菌群,有利于酒體均勻地完成,并且放慢酒體的老熟過程,使有益物質完好保有,同時將有害物質釋放,中和,揮發。歷經多年洞藏的美酒,酒色微黃,香氣獨特,味道格外典雅。
“僚人家”是壯寶酒廠的商標,“僚人”是對壯族、布依族和越南的岱儂族人的統稱。漢語意思就是“我們的人”或“我們”,寓意美好而親切。
四、“保姆式”跟蹤服務
為了推動發展,德保實施三項舉措助力,其中一項關于規范企業項目服務機制,德保縣縣長農李澤在“一把手談經濟”中說:“規范企業、項目服務機制。實行定期走訪制度,落實‘企業需要什么就服務什么的全方位服務理念,開展‘保姆式跟蹤服務制度,實行情況定期上報制度,實行工作臺賬制度。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有效解決工業發展中的各種問題。”
德保縣不僅提出了“保姆式服務”,而且還建立了一種“保姆式”跟蹤服務制度,這樣的服務多么動人。
他們是這樣承諾的,是否付諸于行動了呢?
我們看到幾則消息:
德保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實施掛圖作戰、清單式管理,促使項目盡早落地投產達效。采取下沉一線“問診”、集體“會診”等方式強化服務,到一線了解項目的詳細情況,快速解決影響項目推進的難點堵點問題——
2022年5月11日,德保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農溫校、副局長黃乃賢到廣西超鋁業有限公司開展企業安全生產檢查,督促、指導企業做好汛期各項防范措施。了解企業生產運行情況,挖掘企業再生鋁項目,引導企業培育新項目上規入統。
5月12日,局黨組書記張劍波協同縣住建局、巴頭鄉政府相關負責同志與群眾代表商討回建房戶型方案,推進廣西華銀鋁業有限公司隴懷排泥庫擴容項目搬遷回建地征地工作。
5月16日,縣工信局局長農溫校陪同縣委常委、縣統戰部部長李永孔到廣西華銀鋁業有限公司研究推進隴懷排泥庫和赤泥壩項目推進情況。
2022年10月27日,縣委書記陸蘭碧率隊開展工業項目建設現場辦公。當天,陸蘭碧先后來到中能建湖南院高端鋁基新材料生產基地項目點、廣西寶德增材科技有限公司項目點、廣西金蘭實業有限公司鈣基粉體精深加工項目點、廣西勝意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點及廣西德瑪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項目點等地,詳細了解項目概況、整體規劃、資金到位情況,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等。
2022年12月2日,縣委書記陸蘭碧、縣長農李澤帶隊到德保縣增材制造高端鋁基新材料產業示范項目點召開現場推進會。各有關部門全力以赴推進各項審批和建設工作,全方位服務企業發展,全力以赴支持項目建設,協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和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2023年3月10日,德保縣委辦綜合股、信息股一行4人赴德保縣工業園區開展“鋁產業高質量發展”信息調研工作。調研組一行先后走訪了廣西華銀鋁業有限公司、廣西德保百礦鋁業有限公司及廣西安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對德保縣鋁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參觀交流。
2023年7月20日,縣委書記陸蘭碧主持召開壯大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任務工作匯報會,要求各級各部門提高站位,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推動各項措施精準發力,摸透企業發展情況,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8月4日,德保縣縣長農李澤率隊到華銀鋁業公司開展現場辦公。聽取介紹后,參加會議的德保縣發改局、工信局、自然資源局、林業局、統計局、馬隘鎮、巴頭鄉相關人員就公司提出的問題和困難進行了解答。
…………
2021年德保縣還實現了企業服務“專員制”全覆蓋,做細做實服務企業工作。金融機構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桂惠貸”累計為195家企業授信10.53億元,累計投放金額4.75億元,貼息金額達953萬元。
據華銀鋁業控制中心李成添經理回憶,疫情來襲時,他有諸多感動——
2022年疫情發生時,德保縣收到指示,階段性地采取了交通管控措施。那時全廠實行封閉運行和廠區“只進不出”的防控措施。這給生產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和影響。
適逢春節,回家探親的員工回不來,800名留守在當地的工人回不到生活區,只能吃住在崗位。員工們扛著被褥打地鋪,一個月的時間4班3倒,不眠不休24小時連軸轉,也就是一個班的員工要干3個班的活,勞動強度可想而知,員工們卻沒有絲毫怨言,彰顯了大企業的向心力。當食堂的食材捉襟見肘,只夠2天的量時,附近多個村的村民、企業、股東單位得知后送來了豬、雞、魚和一些蔬菜,雪中送炭地解決了燃眉之急。那時候食堂里的廚師人手不夠,很多人自發地去廚房幫忙。齊心協力,共度難關,令人感動。
還有政府對于企業危難相助的感動。當時汽車、鐵路等運輸不暢,生產物料的氧化鋁粉和陽極炭塊的保供失衡,氧化鋁外運以及氧化鋁原材料的運進都受到了阻礙,也造成了國內市場供應的緊張。企業面臨減產甚至部分停產的巨大損失,情況危急。
為了保障生產,縣里專門成立了工作組,當地疫情指揮部及時研究,出臺了工作協調機制,全力統籌物資配送和物流運輸,協調各地工信部門、運輸部門點對點管理,發放緊急“通行證”,營造產品運輸的“外循環通道”,全力保障企業急需的物資,企業產業鏈得以暢通。那時候外出的車輛,只要將物資提前貼上封條,辦好通行證就可放行;進入的車輛,只卸貨人員不下車。那個階段僅華銀鋁業辦理的通行證就多達幾十張,保障了物料供應不中斷。
“半夜車來了,要辦通行證,都有專人等著。”華銀鋁業宣傳部黃繼波說,“一些特殊用工從各地召回時,公安、防疫在做好消殺的前提下,到高速路口專車接回。”
縣政府通過指導企業采取封閉方式加快生產,增加未受疫情影響的電解鋁、氧化鋁企業的排產計劃,彌補個別停產企業的產能損失,確保總體產量不減少。疫情期間,全市氧化鋁產量完全滿足了電解鋁企業的生產需求,電解鋁供應總體平穩。
“縣委書記、縣長經常來做服務,前天還來開了座談會,縣領導幾乎每個月都要來。”李成添經理說。
我注意到他順口說的來做“服務”,想到了他們說的“保姆式服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為推進在談項目抓簽約,簽約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進度,加快形成新產能,縣主要領導親自帶隊下沉企業,為項目和企業當保姆,為經濟發展當保姆,企業受惠于“保姆式服務”,得到的幫助更貼心更到位。這是政府對待一方經濟發展做出的姿態和撲下身子干事創業的實際行動。
由此,德保是如何走出一條具有德保經驗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做到了“工業強縣”,我們找到了答案。
在德保縣群山連綿的廣袤山區,人們口中的“山高石多弄場深,缺土少水難生存”的現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今的德保縣已經擺脫了貧困的帽子,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眼下的德保縣,建設項目鱗次櫛比如火如荼,優質的礦產資源、獨特的投資環境、保姆式的政務服務,吸引了諸多大項目紛紛落地,產業鏈已經完整地搭建起來。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GDP和財政收入。預計到“十四五”期末,全縣工業總產值有望突破300億元,年均增長16%左右,工業增加值達108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年稅收貢獻超36億元。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階段和建設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新時期,德保有責任,有信心,更有能力創出新的輝煌業績。
相信我們再次踏上德保這塊充滿活力的沃土,那映入眼簾的一定是更加歡愉的、振奮人心的場景。相信在全面推進工業化大發展的進程中,德保縣必將探索出共同富裕的德保路徑,譜寫出富饒、美麗、和諧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