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卉慧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10)
目前,我國正著力推動智慧建設和工程產業化協調發展,以數字化、智能提升為驅動,不斷創新攻克相關核心技術,強化智慧建設在工程建設各環節運用,建立包括研發、設計、制造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慧建設工業體系。并積極探索其在住宅裝配式裝修產業中的數字化技術運用,從而能滿足人們對高品質住宅環境的需求。從裝配式裝修的數字化技術應用分析出發,它有著相當高的使用價值,不但可以提升裝飾質量、減少工期,還能夠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對于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1]。近年來裝配式裝修已不再是一個新興產物,人們對裝配式裝修的了解通過數字化的技術和手段,有更多的了解,從而產生越來越多的需求,結合政府大力發展的政策指引,裝配式裝修的數字化技術發展已經成為不開阻擋的趨勢。
我國住宅裝修中的資源高消耗情況很早就引起了國家重視,國務院辦公廳1999 年發布的《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房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建立住宅部品體系是推進住宅產業化的重要保證”的指導思想。2002 年原建設部發布了《商品住宅裝修一次到位實施導則》(建住房〔2002〕190 號),第1.1.5 條指出,堅持住宅產業現代化技術路線,積極推進住宅維修生產產業化,完善現場布局的一些工序,減少人工勞動,新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已經成為工業住宅建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提們要推行裝修工業化[2]。
2016 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推廣標準化、集成化、模塊化的裝修模式,推廣整體廚衛、輕質隔斷等材料、產品與設備的管道集成技術,提高裝飾裝配水平。實施菜單式裝修,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2017 年3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明確指出,要推進建筑全改造和菜單裝修,推廣干式施工,減少工地濕工,促進廚衛一體化、預制墻體、主體結構、管相分離的技術體系[3]。
2018 年2 月1 日起實施的《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提到“裝配式建筑宜采用裝配化裝修”既表明了裝配化裝修與裝配式建筑結構的高度匹配,也為裝修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
2020 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后印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建市〔2020〕60 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建標規〔2020〕8 號),進一步加大對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支持力度,推動智能建造發展。2022 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后印發《“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十四五”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推廣新型綠色建造方式”重點任務,著力開展標準化設計和生產體系重點工程,為“十四五”時期裝配式建筑發展指明方向。
2021 年10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裝配式內裝修技術標準》明確定義,管道與結構必須分隔開,運用集成化設計方法,統籌隔斷和墻壁系統、天花板系統和地板系統、廚房系統、衛生間系統、收納系統、室內門窗系統、設備和管道系統主要采用工廠生產部件的干式施工方法進行施工和安裝。區別于傳統裝修,裝配式裝修在現場施工不再用濕作業;也可以把裝配式裝修比作大型“搭積木”工程,只需要把工廠生產好的部品、部件運送到住宅現場中逐一組裝搭建,并且采用管道、裝飾、主體分離的措施,獲取更便捷高效的施工效果。裝配式裝修如圖1 所示。

圖1 裝配式裝修
(1)減少時間成本。裝配式裝修的施工工期對比傳統裝修的施工工期,能夠大大縮短。
(2)確保更好質量。傳統施工工人在現場加工的成品比較考驗工藝人的手藝,而裝修的部品部件在工廠生產,統一模塊化成品,品質管理才能更好。
(3)符合環保要求。傳統現場加工的材料都會產生耗材,并且在加工過程飛塵不可避免,造成環境污染,而裝配式裝修中用的干式工法,在施工過程中極少造成施工廢棄物。
BIM 技術能夠通過展現立體的三維模型,建立相應的信息數據庫,模型在工作啟動階段就建立,可視化程度高,使得家居的風格、部品部件的尺寸更加直觀,更能滿足業主的實際想法。目前很多建材企業都用自主研發的數字化技術材料庫模型庫以記錄自己的產品,配合設計師進行協調設計。
在傳統家裝過程中運用BIM 技術,就形成了BIM智能家裝,不但能夠很快出效果圖,同時模板也修改簡單方便。后來,還可以計算出工作量,隨時可以增加、更換各種材料材料。使用REVIT 軟件,可以節省裝飾設計的時間和成本,是一個集模型、出圖、渲染和計算于一身的軟件系統,從而繪制設計變更不再是一個難處理的問題。在設計過程中只要更改一維建模圖便會自動更改有關信息,出圖更加便捷[4]。
對裝修施工方也有效方便。傳統的2D 繪圖需要對每個施工細節進行獨立的處理,在家裝中應用BIM 技術,我們可以直觀地將需要的細節從3D 建模導出到CAD 繪圖,不但簡單,同時也簡單、快捷。BIM 技術在裝配式裝修的應用如圖2 所示。

圖2 BIM 技術在裝配式裝修中的應用
目前較為新興的發展趨勢,更多的公司會嘗試應用視覺和場景技術,用更為豐富的視覺感受滿足消費者對不同風格的要求,這二者的運用將增加施工的即視性與可控性,提高效率和提高顧客的參與度。例如,宜家發布了一款AR 應用《DIY Studio》,能夠通過手機的激光雷達傳感器識別獲取空間測量數據,帶來真實的AR 體驗,并結合自有品牌家具產品進行布置設計。AR 應用《DIY Studio》如圖3 所示。

圖3 AR 應用《DIY Studio》
裝配式裝修的發展不僅徹底改變了傳統裝修的作業方式,同時由于采用標準化配件推動了建筑裝修一體化的發展步伐,基于向用戶提供成品房屋的目標,將建筑和裝飾視為一個整體,前期工作更加強調整體的統籌與安排,多專業協同,部品模數協調等內容,防止后期施工中出現碰掩,浪費時間和材料,目前建筑裝修一體化無法善及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數字化技術發展還不成熟,標準未能統一,設計師無法進行合理的部品選型、預留設計條件,導致一體化進程推進不順利。
消費者的需要是多變、各不相同的。相反,目前裝配式安裝的配件配件種類也明顯嚴重不足,符合不了用戶的個性需要,使得幾乎每個終端消費中都會存在或多或少需訂制的配件配件。這種訂制品無法實現工廠工業化規模生產,重復度低,因此價格會偏高,從而影響到消費者是否選擇裝配式裝修。
當前,裝配式裝修仍處發展初期,部品部件設計、選材、生產加工工藝等方面不可避免的都會出現考慮不周全的情況,造成部品部件在實際使用中性能滿足不了需求。
(1)住宅裝配式裝修行業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數字化技術能更好地推動住宅裝配式裝修行業發展。
據統計,家裝行業在2019—2021 年的市場規模分別為2.74 萬億、2.61 萬億、2.85 萬億,另據中裝協住宅產業分會的數據,2022 年家裝行業出現近10%的下滑,但總體規模仍為2.6 萬億。預制裝修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目前發展很快,萬科、中寓等房地產開發商,金螳螂、亞夏等傳統裝修巨頭紛紛進入。還吸收了索菲亞、尚品、北新建材等一批跨境企業,BIM 技術正在建材行業逐步推廣。紅瓦、微欖山等BIM 插件針對裝修行業的習慣做出了許多發展,然而,裝配式裝修的應用仍處于研究階段,相關的應用軟件還沒有面世。2015—2020 年中國家居裝修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速情況如圖4 所示。

圖4 2015—2020 年中國家居裝修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速情況
(2)隨著居住消費品質逐步提升,人們會選擇更便捷的裝修模式。
據《中國家居整裝設計趨勢白皮書》所示,隨著疊加信息化技術提升,家裝供應鏈系統也必將逐漸走向融合,“標準化基礎套餐+個性化定制”的整裝模式也必將成為行業的發展新風口。報道還表示,近40%消費者傾向于“全屋整裝,領包入住”。
(3)“互聯網+”浪潮興起,住宅裝修行業迎來了技術的變革發展。
“互聯網+”的理念,就是要改變傳統家裝企業信息不準確,消費項目繁多、模式多變的問題,植入扁平化和脫媒、搭建大平臺的理念,優化產業結構,充分運用各種社交媒體來實現與用戶的信息互動,改造互聯網時代的新型用戶關系。目前,出現了以土巴兔、齊家網為代表的家裝服務平臺,之后陸續阿里、京東等互聯網企業也加入家裝的板塊。努力為客戶打造一站式裝修工藝,其商業模式構建了產業鏈的所有主要元素,從設計到裝飾,從建筑材料到開工,控制好安裝網絡關,打造永不寂寞的家,建材在線展示,成為一站式裝修家居平臺。
近年來,很明顯,國家非常重視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在數字中國的背景下,國家出臺了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產城融合等政策基本與數字應用密切相關。裝配式內裝產業數字化也使得新產品、新的服務和新的商業形式出現了。數字化技術可以使設計更加智能化和自動化,設計師可以在數字化平臺上進行設計,實時預覽和修改。通過數字化技術,設計師可以更快速地完成設計,并且可以在設計時進行多次修改和調整,以滿足客戶不同的需求。同時,智能設計可以減少設計錯誤和浪費,提高效率和質量。數字化技術還可以實現智能化的布局和結構設計,從而提高空間利用率和建筑安全性。“裝配式+數字化”是促進產業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裝配式裝修的目的是“快”,是一個綜合的,容易拆改,容易適應人的使用上的變化,這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5]。
綜上所述,運用數字化信息技術,利用三維立體設計實現現實的格局、裝飾目標,清楚了解現代住宅裝配式裝飾設計重點、突出重點環節,從而提升房屋建筑裝飾工程設計水準。由此可見,必須充分考慮到現代房屋裝配式裝修的質量和效率,靈活運用數字化信息技術,對裝配式裝修的數字化信息技術運用進一步完善與提升提高,才能構筑良好的裝配式裝修系統,從而適應現代人的家居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