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亮
(江西省地質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工程項目成本預算是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的關鍵環節,工程項目成本預算主要是對從開始到結束整個過程所要花費的資金金額進行估算。但是建筑工程施工期間存在較多影響因素,比如施工變更等,將導致造價成本的增加,隨著額外支出的累積,外加期間并未實現全過程、統籌控制,最終導致建筑工程造價超預算。因此,為擴大企業利潤控制,防止工程項目超預算成本,分析超預算原因并落實控制措施是必要的。
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目前仍保持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城市化、城鎮化建設背景下,建筑工程安全質量、節能環保等屬性受到廣泛關注,這推動建筑企業紛紛落實內部管理優化創新。成本管理作為優化重點,直接關系到工程項目最終的效益水平,所以,造價預算控制成為企業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關鍵[1]。建筑工程造價預算必要性可總結如下。
(1)提升造價控制完善性,以較少資金創造豐厚效益。工程造價預算屬于工程造價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工程造價預算有利于提高成本的利用水平,增加經濟效益。通過加強建筑工程造價預算的管控,能夠明確每一筆費用的支出原因、流向和利用率,減少徇私舞弊等情況的發生,避免貪污腐敗現象以及不良施工材料與設備進入施工現場,減少施工期間變更現象,使施工作業順利完成。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工程造價預算控制還保障了項目施工進度,降低資金運轉問題的出現概率。通過事先做好施工成本的預估,將預估結果的上限作為成本控制和調集資金的依據,避免出現資金周轉障礙,保障建筑工程能夠順利竣工,以較少的資金費用創造較大的經濟效益。
(2)為工程項目招投標等工作提供依據。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普遍選用招投標的方式完成建筑工程的承包、施工材料的采購等,投標方案直接影響到施工單位的中標概率,而造價預算則是投標方案的主要依據,中標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投標方案,因此,越是合理的造價預算以及控制工作,越能夠為招投標工作的展開提供依據。不僅如此,完善的工程造價預算控制工作可以為施工活動留下依據,為施工階段的糾紛矛盾的解決提供數據支撐,保證雙反合法利益,提高雙方的經濟效益。
在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改革下,市場材料、設備價格浮動較大,尤其在新時期下,新型工藝與材料層出不窮,在多方因素影響下,施工周期較長的建筑工程施工材料價格不可避免的出現波動,進而直接影響到造價成本支出情況。通過對目前管理現狀進行了解發現,雖然建筑企業意識到信息技術對自身轉型變革的重要性,但在市場調研方面的應用不夠深入,缺乏有關市場價格變動的實時監測,進而導致預算內容與實際內容在價格方面存在偏差,影響后續施工建設工作的開展,成為工程造價超預算的誘因之一[2]。
新時期下,信息數據呈爆炸式增加,尤其在建筑工程造價控制方面,造價控制人員在開展造價控制工作時,需要面對大量施工數據與成本費用數據,以往傳統的造價控制方法逐漸無法滿足當前時代背景下建筑工程造價控制的需要。而且,以往傳統的造價控制,不具備動態性和智能屬性,一旦人工出現錯誤或失誤,極易導致造價控制失效,不利于建筑工程項目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
人作為造價控制工作開展的主體,其專業性直接影響到最終的造價控制結果。但是從當前現狀來看,一些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不足,成本計算方面存在偏差,在豐富工作經驗的缺乏下,最終導致造價控制無法達到預期目標。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控制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時,為有效避免超預算現象的發生,造價預算編制期間,以及后續造價成本控制期間,應對市場材料價格變動情況予以密切關注,借助新時代技術特征,采用更為智能化、更加便捷的方式及時獲得材料價格信息,以此避免因材料價格波動導致造價預算超額。具體而言,控制人員應動態化監控施工材料與設備價格浮動,做好招投標階段和設計階段的造價預算控制。
3.1.1 動態化監控施工材料與設備的價格
對于建筑工程造價超預算現象而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施工材料和設備,這是因為在總工程造價中,施工材料和設備的投入占比較高,因此,為有效加強這一方面的造價成本,避免超預算現象的發生,相關造價成本控制人員應做好面向市場價格的動態化監控。
(1)立足于建筑工程施工設計圖紙,詳細分析工程項目實際情況,對項目需要的施工材料與設備予以細化,從統籌規劃的角度出發,合理配置施工資源。
(2)結合建筑工程項目實際需求,結合圖紙要求把控各個施工環節的材料投入、設備租賃應用,同時運用大數據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對建材市場價格變動情況進行動態化跟蹤,依托于及時反饋確保施工材料設備造價預算定額合理,提高超預算管控的穩定性與有效性。
(3)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需求,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搭建供應商合作平臺,優選性價比高、城市穩定的供應商,動態化的精準把控施工材料市場與設備市場的價格變動情況。深刻認識到市場環境的瞬息萬變,造價管控期間,相關人員應做好施工材料、設備設備的應急存儲管理工作,避免施工材料突然短缺影響施工項目的展開,有序推進施工進度,避免不必要的造價成本支出[3]。
3.1.2 招投標及設計階段的造價預算控制
(1)招投標環節。開展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控制時,相關人員應從招投標的角度推進,不斷提高造價預算控制的標準化、規范化程度,為投資人員的財務評估提供支持,為后續全過程造價控制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針對工程量較大,且施工任務較多,工期較短的建筑工程項目,圍繞其造價預算開展控制工作時,可將預算方案規劃作為招投標工作的重點內容。在該情況下,為提高工程項目造價控制工作的高效性,在招投標階段,相關人員應立足于項目工程的招標文件,對相關圖紙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結合工程項目實際情況設計投標方案,提高相關價格準確性。在招投標過程中,需要考慮到標書進行分析,明確工程量,制定出最為適宜的造價控制規劃,防止后期超預算情況。
(2)設計環節。在建筑工程項目設計階段,相關人員應從全局出發,對項目工程造價預算進行統籌規劃,雖然這一環節的成本支出相對較少,但其規劃內容直接決定了后續施工過程的成本投入。在充分獲得市場價格數據的情況下,相關人員應做好設計階段的造價預算控制。施工單位應為設計方案的精準性和科學性提供保證,結合應用BIM 技術進行方案可行性分析,明確造價預算控制關鍵。根據可視化模型的模擬推演結果,降低后續工程變更等問題的發生,實現對造價預算的有效控制。根據工程項目需求設計落實合適的工藝與材料,注重其節能環保性能。例如,某工程在其設計階段選擇使用裝配式施工模式,并使用綠色環保材料替換以往傳統的施工材料,運用可靠的設計規劃,將造價預算控制在合理范疇內,并預留一定的波動空間,避免出現預算超出的現象。針對工程現場的造價控制,為避免施工變更帶來較大影響,相關人員應規范落實變更方面的造價控制流程,具體如圖1 所示。

圖1 基于工程變更的造價控制
為提高建筑工程項目造價控制水平與效率,提升造價控制精準性,相關企業與人員應注重新型控制方法與技術的引進,以此優化造價控制效果,降低造價超預算現象的發生。新時期下,相關人員可選擇以下方式方法。
3.2.1 基于區塊鏈的造價控制
一般情況下,工程項目完成后產生的成本往往超過預先估算的結果,出現超預算成本的情況,為加強造價控制的前瞻性與有效性,可使用取款連技術從整體上控制項目成本,通過詳細的區塊劃分,明確落實每個區塊的造價成本控制目標,從而確保造價成本控制效果符合預期[4]。
(1)工程項目參與方區塊鏈劃分。為使造價控制工作貫穿落實整個項目工程,應合理劃分工程項目參與方,這是因為建筑工程較為復雜,參與方也相對較多,這些參與方相互嵌套、作用、連接,構成了工程項目鏈,具體如圖2 所示。

圖2 建筑工程項目鏈
對于建筑工程項目而言,其造價成本主要分為工程費用、規費、施工管理費用、利潤、措施費用等,造價控制工作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2)構建造價控制模型。為有效避免建筑工程項目造價超預算現象的發生,同時使工程項目預算資金達到最低,應圍繞主要造價成本構建成本管控模型,如定額計價費率等,獲得比重計算結構。然后圍繞該模型進行求解,得到項目工程的造價成本管控方案。當前時代背景下,常用的求取方法較為豐富,包括蟻群算法、螢火蟲算法、神經網絡算法等,根據實際選擇合適的求解方法,確保成本造價管控方案符合企業預期。以某建筑工程項目為例,總面積20.6km2,建設期3 年,預算金額44.24 億元左右。在該案例工程中,為實現建筑工程項目造價成本預算的自動化,避免超預算現象的發生,相關人員選用TrendyHr 預算系統,計算造價指標權重,分析預算效率,實現成本預算超支現象的快速環節,使項目造價水平處于合理范疇內。
3.2.2 整合應用BIM 技術
整合應用BIM 技術,利用智能化、智慧化的造價控制平臺,實現異常支出的及時發現與有效控制。一般情況下,BIM 技術主要應用于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通過利用數字信息實現工程造價精細化管理,提高相關造價數據的快速計算。具體而言,基于BIM 技術搭建可視化建筑工程模型,召集建設單位的各個施工單位,通過BIM 對各方之間的內在聯系、施工內容上的關聯直觀展現出來,增加單位間的了解,避免因造價、施工變更等情況引發矛盾,增強各方之間的相互協調性和銜接性,以此減少建筑成本,提高造價控制效率[5]。
為提高建筑工程項目造價控制水平,避免超預算現象的發生,相關企業與單位應做好控制人員專業崗位能力的培養與建設。開工前,做好教育培訓工作,圍繞信息技術操作、預算編制等內容開展線上、線下混合的培訓工作,條件允許情況下邀請業內專家帶領實踐,幫助他們積累實踐經驗,從而確保項目工程造價控制工作有序展開。
綜上所述,新時期下,控制項目工程造價成為提高建筑工程整體建設效益的有效舉措,為提高控制效果,避免超預算現象的發生,應注重BIM、區塊鏈等技術的整合應用,做好建材市場、設備市場調研,以及規范開展人員培訓工作,以此提高造價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