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雪斌
(廣東穗鑫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肇慶 526400)
隨著社會的深入發展,水利工程的作用逐漸凸顯出來,為人們提供必要的生活及灌溉用水。其中河道堤岸防護是水利工程關鍵的構成部分,不但可以有效抵御洪澇災害,還可以促進排水暢通。從廣東部分地區來看,其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河道長時間受到侵蝕,造成水利工程質量下降,不利于兩岸居民安全。因此我們應該強化對河道堤岸防護施工的研究,以確保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提升。
在河流發展過程中,基于流水的沖擊作用,極易造成河流沿岸的地質環境出現較大的變化。在這一過程中水流會產生較大的沖擊作用,對岸邊巖石造成影響,同時河水中有關物質也會造成地質條件出現變化。在長期發展下極易降低河流堤岸防護效果。在出現洪水災害時,若是對堤岸采取的措施不合理,將極易導致崩岸現象。通常表現為滑落式及傾倒式崩岸。這二者都會對河流沿岸相關設施產生破壞,對此應實施堤岸防護施工。實際進行施工時主要涉及堤岸支護和堤壩等工程施工。在這施工過程中的施工結構涉及膜袋混凝土等。堤岸防護工程包括墻式及逆向等護岸工程。技術人員應結合實際狀況選用相應的施工技術。
(1)堤防工程重要性。堤防工程主要作用是進行擋水的,其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利用堤防工程能夠對洪水進行阻擋,尤其是水位高和汛期流量多時,可借助堤防工程科學防洪,把洪水截留于泄洪部位,從而減少洪水對工程的破壞。其次,針對與海域距離較近的工程,通過堤防施工可以全面抵御風浪和海潮的侵蝕。
(2)施工現狀。①堤岸防護不夠安全。對于堤岸防護工程來看,其施工難度非常大,所需注意事項非常多。實際進行水利工程施工時,若是水位大于限定值,將不利于堤岸防護工作的開展。若是在此期間開展施工極易導致工程產生小孔洞及塌陷等現象。若是未第一時間開展工程修復,基于水量的提升往往會造成河岸決堤。在這一過程中若是未運用科學的措施開展補救,將造成不可預計的損失。在水利工程中堤岸工程具有關鍵性的作用,若是實際建設過程中有安全問題,不但增加施工時間,還導致反復施工問題,若是未落實后續的養護工作,后期工程也極易產生更多問題。堤岸防護施工往往是就地取材,廣東部分地區的土料質量相對較差,難以達到相關的施工標準,由于當地施工水平不高,所以技術人員無法有效掌控施工質量,工程在一段時間之后,由于河水沖刷將導致工程防護效果下降,最終會導致堤岸坍塌問題。②防護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實際進行水利工程施工時,廣東一些地區的河道堤岸防護管理工作中未構建科學的管理模式及機制,造成管理工作存在滯后性。在進行防護施工管理過程中應對施工中不規范行為開展優化,對項目開展審核及批復,并注重工程的后續養護。然而實際進行堤岸防護管理時,不管是林牧漁業還是環保部門均能加入工程管理工作,導致有關部門管理職責不是非常清晰,極易產生管理漏洞以及存在重復管理的問題[1]。
(1)科學選取填料土。在開展堤防施工時應保證土料選取的科學性,這對工程質量有著較大的影響。在開展土料選擇過程中,應根據填筑工程特點借助低透水性黏性土開展施工,以此減少土體滲流的現象。根據填土規格來看,應保證黏粒含量達到15%~30%,同時還要對塑性指數進行控制達到15~20。在這一過程中土壤中不能存在雜質,同時還要對其有無含水植物根莖開展檢查,避免對土質結構造成影響,防止土質污染問題,另外在進行填料選擇時應盡量降低運輸距離及成本。在土料選擇完成后,技術工作者應結合施工標準有效篩選土質,避免黏粒不達標土質混入其中。
(2)保證施工技術合理性。一方面,應對土料填筑開展處理。正式開展施工之前應先對堤基開展檢查,確保其清潔性,對有關雜物開展全面清理,避免混入污染物。最關鍵的是堤壩基面等部位的清理,以確保工程所有環節的施工都達到相關設計標準。實際進行施工時,若是地面落差比較大,應開展水平分層處理,按照先低后高原則完成,如果是順坡的話無須鋪填。另一方面,有效處理堤防填筑。在進行填筑施工時,應根據具體的工程結構運用相應的填筑施工方法,比如分段施工模式能夠對機械作業開展標記。所有施工段都要開展統一碾壓,同時對接頭部位進行有效控制。結合設計標準開展填筑,對施工進度及質量開展全面控制。
(3)填筑壓實技術。在進行堤岸填筑施工時,利用壓實施工可以確保其穩定性及安全性。在進行壓實作業時應先明確有關碾壓數值,結合設計和施工標準求出科學的碾壓數值,確保實現工程預期的目標。在進行壓實處理時應對土料含水量開展有效控制達到3%上下,利用逐段壓實法開展碾壓。對各段進行處理之前,應先構建相應的標識,避免后續施工過程中產生遺漏問題。另外當壓實作業結束之后,應第一時間開展灑水施工,同時對灑水量開展有效控制。
在河道施工建設過程中,一般通過漿砌石(圖1)來護砌河道,不過施工方式會影響生態植物生長,難以達到生態河道長期發展需要。為了讓景觀可以符合河道要求,推動植物生長同時切實預防河水沖擊,針對河道護底可采取多種施工工藝,如格賓石籠。

圖1 漿砌石
(1)格賓拋石護岸施工技術運用。在運用格賓拋石護岸方法要根據工序開展,先拋填護腳,再拋填岸坡。正式工作之前針對有關位置要落實好測量,比如水深與河床剖面,一般是控制網測量。根據拋石區水速、石頭大小來對拋石處進行明確。要先開展拋石試驗,把獲取的結果當作技術執行的依據[2]。并且結合現場明確試驗次數以及地點確保拋投的準確性。針對迎水頂沖地方可選擇拋石法,根據護岸堤角拋石。采取干砌石技術來完成護面工作,對于拋投施工要根據順序開展,以分段形式開展處理。當進行操作時,在完成水下操作之后再開展水上施工。通常選取枯水期,借助拋石船開展人工拋石,結合要求有效平整拋石面。在水下作業中也通過人工方法開展修正,借助竹竿來測量,提高測量精準性。
(2)石籠拋石護腳施工技術運用。從河道堤防施工技術來看,該項技術也屬于不可或缺的內容,與護腳的穩定息息相關。在護腳施工過程中要結合設置標準落實好控制,使用抗沖材料讓施工標準可以符合沖刷要求,讓河床可以適應地形改變。對于石籠拋石護腳來講,它屬于關鍵的護岸技術形式,一般用于沖刷不顯著的地區。并且要綜合考慮植物防護效果。通過鋼絲網開展壘砌構建格賓石籠(圖2)。其運用不限于河流長度,并且便于操作。從工序來看,應由上游至下游開展過渡,采用從上到下的拋投方法。

圖2 格賓石籠
(3)墻式護岸施工技術的運用。對于河道堤岸防護來說,實際進行施工時采取的墻式護岸形式有很多種,在這之中擋土墻和懸臂式擋土墻(圖3)等有著普遍的運用。針對墻式護岸應結合護岸結構和走向構建臨水直立形式。在進行施工過程中,臨水直立形式往往會運用于主河道的防護中,尤其是堤外灘地及相對狹窄的部位。通常是借助鋼筋混凝土當成墻體材料。對于墻基外部應結合圍堰開挖狀況,借助賽克格賓拋石形式全面降低工程量,確保墻體與堤岸穩定性[3]。
(4)壩式護岸施工技術的運用。該項技術對堤岸防護施工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實際的施工方式主要是把河道中水流和堤岸進行分離,避免對堤岸造成侵蝕。壩式護岸包含四種結構,如丁壩(圖4)和順壩等。其中丁壩有著廣泛運用,常常運用在河床寬的區域以及河流相對平緩的河段,不但能夠對水流進行科學調節,還有利于增強堤壩抗沖擊效果,確保堤壩穩定性,同時結合地形變化科學調整堤壩結構。

圖4 丁壩
(5)高壓噴射防滲墻技術的運用。在進行施工時,一般是借助攪拌機對石子開展攪拌獲得漿液,基于壓力作用下對土壤實施漿液灌入,在混凝土冷卻完成之后逐漸構建成防滲墻,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地基防滲效果。伴隨近些年的經濟發展,該項技術獲得了普遍的運用,其中有關設備的操作非常簡便,而且投入成本不多。高壓噴射技術涉及3 種噴射方式,依次是旋轉、定向及擺動方式,應結合實際施工需求,使用科學的噴射方式。隨著該項技術的運用,可以切實增強地基穩定性,充分發揮加固地基的作用,從而避免滲漏問題的出現[4]。
在河道堤防護岸施工中,土工布鋪設也是非常關鍵的施工技術,不但有助于增強護岸工程質量,還確保護岸穩定性。結合水利工程相關標準,施工者應科學選取土工布(圖5),利用縫接的手法確保兩塊布有效銜接在一起。在對土工布開展鋪設過程中,應事先對護岸坡面實施處理,將有關尖銳物體全部清除,避免對土工布造成刮傷。想要全面減少自然因素對施工質量的影響,應盡量在晴朗天氣下開展施工,實際開展鋪設過程中應保證順卷打開,避免其過于松散及過于緊密,應使其充分適應坡面地形,最好是可以與地面貼合,這樣將獲得較好的施工效果。另外應避免施工者穿釘鞋在上面行走。當鋪設工作結束后,應開展墊層及面層鋪設,降低土工布被暴曬的時間[5]。

圖5 土工布
綜上所述,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河道堤岸防護是十分關鍵的部分。應根據實際的施工狀況選用適當的施工方式。不管選取哪一種施工方式都應貫徹生態護岸理念,滿足水利工程施工標準同時確保堤防施工質量,強化施工管理水平,實現人和自然和諧發展,推動水利工程的進步,從而全面減少內澇和缺水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