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葛文芳 張旭 舒光輝 王雙英
DKD 是由于糖尿病引發的長期血糖升高、血脂代謝異常, 最終導致腎臟功能異常的慢性微血管并發癥。DKD 的病因多樣復雜, 發病機制也不十分明確, 研究發現主要與表現遺傳學、糖代謝紊亂、血流動力學改變、胰島素抵抗以及炎癥反應等多個方面有關, 并且DKD 初期病情隱秘, 臨床檢查可能未出現尿蛋白、水腫、高血壓等相關癥狀, 導致多數DKD 患者的病情耽誤, 腎功能逐步衰退并發展為晚期腎臟病, 僅能通過透析或腎臟移植的治療方式[1,2]。有研究指出, 若在DKD 早期進行有效地治療干預, 70%以上DKD 患者的疾病進展能夠得到控制[3]。六味地黃湯加減是一味經典的中藥補益方劑, 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 并且藥效溫和、副作用小, 開始廣泛運用于腎臟相關疾病的治療[4]。但其對于DKD 的治療效果以及與西藥聯合治療的相關研究較少。基于此, 本次研究將觀察達格列凈聯合六味地黃湯加減治療氣陰兩虛型DKD 患者的臨床療效, 為中醫治療DKD 提供一定參考價值,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6 月~2022 年6 月期間就診的60 例氣陰兩虛型DKD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根據《糖尿病腎病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相關診斷標準[5], 辨證為氣陰兩虛型DKD;②臨床資料完整;③糖尿病病程6~10 年;④近6 個月2 次 檢 測UAER>20 μg/min 或24 h MALB>30 mg/24 h或伴有腎病綜合征癥狀;⑤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入院時間將患者分為常規組(2021 年6~12 月)與聯合組(2022 年1~6 月), 每組30 例。常規組男16 例, 女14 例;年齡45~68 歲, 平均年齡(55.72±4.31)歲;糖尿病病程6~9 年, 平均糖尿病病程(6.73±1.09)年;體質量指數(BMI)15.8~24.6 kg/m2, 平 均BMI(23.24±2.48)kg/m2。聯合組男19 例, 女11 例;年齡44~70 歲, 平均年齡(57.04±4.35)歲;糖尿病病程6~10 年, 平均糖尿病病 程(7.01±1.21) 年;BMI 14.5~25.1 kg/m2, 平 均BMI(22.56±2.69)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進行常規治療, 如血糖、血壓控制,調節體內酸堿和水電解質平衡等, 并予進行健康宣講,叮囑患者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常規組給予達格列凈(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70040)治療,晨服, 初始劑量5 mg/次, 1 次/d, 若未出現低血糖癥狀,調整劑量為10 mg/次, 維持劑量為10 mg/次, 1 次/d。聯合組給予達格列凈聯合六味地黃湯加減治療, 達格列凈的用藥方式參照常規組, 六味地黃湯的具體方藥如下:熟地黃20 g、山茱萸10 g、山藥10 g、澤瀉6 g、茯苓6 g、牡丹皮6 g、黃芪15 g、炒白術10 g、丹參15 g、川芎10 g, 并依據中醫癥狀的進行不同方藥成分的加減。每日取1 劑方藥加水浸泡1 h, 煎煮2 次, 取藥液約400 ml, 200 ml/次, 2 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中醫癥狀評分: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中醫癥狀分級量化標準, 根據治療前后患者腰膝酸痛、脘腹脹滿、疲乏、納呆、水腫5 個方面的癥狀程度進行評分, 依次為無(0 分)、輕(2 分)、中(4 分)、重(6 分), 總 計30 分,分數越高代表癥狀程度越重。②血糖指標:在治療前及治療3 個月后, 分別抽取兩組空腹靜脈血, 采用MQ-2000PT 全自動分析儀檢測HbA1c、FBG 及2 h PG水平。③炎癥因子水平:在治療前及治療3 個月后,分別抽取兩組空腹靜脈血, 采用IMMAGE 800 特定蛋白分析儀檢測血清中的hs-CRP 水平。④腎功能指標:在治療前及治療3 個月后, 分別取兩組少量尿液, 采用AVE-752 全自動尿液分析儀檢測UAER、24 h MALB、Scr、β2-MG 水平。⑤不良反應:記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包括頭暈、腹瀉、便秘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的中醫癥狀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的中醫癥狀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比較(±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常規組治療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組 30 23.71±4.03 9.04±1.18ab常規組 30 23.59±4.12 14.61±2.31a t 0.114 11.761 P 0.910 0.000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 治療前, 兩組的HbA1c、FBG 及2 h PG 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的HbA1c、FBG 及2 h PG 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常規組治療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HbA1c(%) FBG(mmol/L) 2 h P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組 30 9.11±1.37 5.23±1.02ab 8.36±2.01 5.58±1.22ab 10.92±2.13 6.52±1.36ab常規組 30 9.04±1.21 6.45±0.97a 8.29±1.09 7.48±1.06a 11.01±2.08 8.14±1.71a t 0.210 4.747 0.168 6.439 0.166 4.061 P 0.835 0.000 0.867 0.000 0.869 0.000
2.3 兩組治療前后hs-CRP 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的hs-CRP 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的hs-CRP 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hs-CRP 水平比較(±s, mg/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hs-CRP 水平比較(±s, m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常規組治療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組 30 9.16±1.79 4.38±0.82ab常規組 30 8.92±1.42 6.27±1.16a t 0.575 7.287 P 0.567 0.000
2.4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 兩組的UAER、24 h MALB、Scr、β2-MG 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的UAER、24 h MALB、Scr、β2-MG 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常規組治療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UAER(μg/min) 24 h MALB(mg/24 h)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組 30 23.04±3.58 6.34±1.98ab 246.82±22.04 62.11±12.31ab常規組 30 22.87±3.71 8.07±2.25a 243.77±21.81 85.74±12.19a t 0.181 3.162 0.539 7.471 P 0.857 0.002 0.592 0.000組別 例數 Scr(μmol/L) β2-MG(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組 30 92.45±2.38 82.76±9.89ab 0.47±0.02 0.23±0.01ab常規組 30 93.11±2.40 88.49±10.62a 0.46±0.03 0.25±0.01a t 1.070 2.163 1.519 7.746 P 0.289 0.035 0.134 0.000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在治療期間均出現少量不良反應, 聯合組出現頭暈1 例, 腹瀉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常規組出現頭暈1 例, 便秘1 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8, P=0.640>0.05)。
DKD 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表現為微量蛋白尿, 若不及時干預會隨著病程惡化尿蛋白水平繼續上升, 腎臟功能逐漸衰弱, 最終發展為晚期腎病。中醫上將DKD歸為“腎勞”、“水腫”、“尿濁”等范疇, 以氣虛、或陰虛為始, 隨著日久虧耗, 陰損及陽, 陽損及陰, 逐步演變為脾腎虧虛、氣陰兩虛, 最終導致陰陽兩虛的狀況,因此氣陰兩虛是DKD 患者病情進展的關鍵樞紐, 若能在此進行有效干預, 則能阻斷病程的進展, 防治病情惡化[6]。六味地黃湯作為常見的中成藥, 具有滋陰補腎、補腎攝精的功效, 常用于腎病的治療, 而達格列凈則是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 抑制劑(SGLT2i)中的代表藥, 能通過降低腎葡萄糖儲存閾值, 減少腎葡萄糖的再次吸收, 并通過尿液排出, 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研究發現, 達格列凈還能阻止胰島素β 細胞的凋零, 對于腎臟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7]。本次研究中, 治療后,兩組的中醫癥狀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六味地黃湯加減配合達格列凈治療, 對于DKD 患者臨床癥狀消退效果更好, 與既往研究一致[8]。
血糖水平的升高是DKD 的主要病理表現, 可以直觀反應DKD 患者的微血管病變程度, 本次研究中通過檢測HbA1c、FBG 及2 h PG 的水平來判斷DKD 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變化, 結果顯示, 治療后, 兩組的HbA1c、FBG 及2 h PG 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六味地黃湯加減配合達格列凈治療, 對于DKD 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更好。
DKD 患者的腎損傷是由于受到體內高血糖水平長期的波動影響, 加快了腎小管細胞增殖速度, 造成腎功能紊亂, 同時激發了微血管的炎癥反應, 而炎癥反應又會加重腎小管和腎小球損傷, 進一步導致腎功能下降[9-11]。本次研究以hs-CRP 作為主要炎癥指標, 并采用UAER、24 h MALB、Scr、β2-MG 四項指標來檢測DKD 患者的腎功能情況, 結果顯示, 治療后, 兩組的hs-CRP、UAER、24 h MALB、Scr、β2-MG 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 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聯合治療后, 機體的炎癥反應有所減弱, 尿蛋白排泄量下降, 腎臟功能恢復良好。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六味地黃湯中的熟地黃、山茱萸、山藥等成分均具有滋陰補腎、養肝固腎的功效, 降低腎小球滲出幾率, 從而減少尿蛋白含量, 同時由于抑制了腎小管細胞的過量增殖, 改善微血管病變, 消除了機體炎癥。趙美云等[12]的研究表明, 六味地黃湯對于DKD 患者的腎功能改善顯著, 能通過控制血糖改善腎臟微血管病變, 促進腎臟功能恢復, 本次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一致。此外,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六味地黃湯加減配合達格列凈的聯合治療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 六味地黃湯加減配合達格列凈聯合治療有利于改善氣陰兩虛型DKD 患者的中醫癥狀, 降低血糖水平, 緩解炎癥反應, 促進腎功能的恢復, 并且不良反應少, 聯合用藥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