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睿奇 朱凱
(金華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浙江 金華 321000)
急性腦梗死是常見的一種心腦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供應大腦的動脈突然堵塞,從而造成其缺血區神經血管單元壞死及供應的腦組織灌注下降〔1,2〕。隨著老齡化加劇,急性腦梗死發病率逐年增長,具有較高致殘率和致死率,不僅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并威脅患者生命健康〔3〕。急性腦梗死具有變化快、起病急等特點,若未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可能會造成嚴重后遺癥〔4,5〕。及時有效的治療急性腦梗死不僅可使疾病進展延緩,并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改善患者預后。丁苯酞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種新藥,具有緩解腦部缺血、改善神經功能損傷作用〔6〕。銀杏葉片銀杏科植物銀杏的葉,具有活血、化瘀、通絡作用,主要用于瘀血阻絡所致的腦梗死患者〔7〕。本研究旨在探討銀杏葉聯合丁苯酞注射液對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炎性因子、血流動力學和氧化應激反應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擇金華市人民醫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100例,運用隨機表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50例。治療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61~78歲,平均(69.82±4.53)歲;發病至入院6~37 h,平均(21.28±5.42)h;梗死部位:基底節21例,腦葉14例,丘腦10例,其他5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60~79歲,平均(70.41±4.28)歲;發病至入院6~41 h,平均(22.16±4.98)h;梗死部位:基底節23例,腦葉13例,丘腦9例,其他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入組標準:(1)依據《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8〕關于腦梗死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證實;(2)首次發病;(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其他腦血管疾病者;(2)伴腦外傷、腦腫瘤及代謝障礙者;(3)既往存在腦部手術史者;(4)自身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病變者;(5)精神疾病者。
1.2治療方法 兩組入院后積極治療原發疾病、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脫水降顱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腦血循環、神經保護等。對照組:靜滴丁苯酞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規格:100 ml∶25 mg∶0.9 g/瓶;國藥準字H20100041)100 ml/次,2次/d;治療組:在丁苯酞注射液基礎上口服銀杏葉片(海口奇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格:9.6 mg∶2.4 mg,12片×2板/盒;國藥準字Z20053069)2片/次,3次/d。兩組治療療程2 w。
1.3療效標準 依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腦卒中量表(NIHSS)評估。以NIHSS評分減少91%及以上為基本治愈;以NIHSS評分減少46%~90%為顯著進步;以NIHSS評分減少18%~45%為進步;以NIHSS評分減少<18%為無效。
1.4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NIHSS評分、Barthel指數(BI)量表和功能綜合評定(FCA)量表評分變化,NIHSS評分0~42分,評分越低神經功能越好;BI評分0~100分,評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FCA評分包括18項內容,每項評分1~6分,評分范圍18~108分,評分越高綜合功能越好。(2)觀察兩組炎性因子變化,采集5 ml肘靜脈血,離心8 min,取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和白細胞介素(IL)-6水平運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3)觀察兩組腦血流動力學變化,取患者平臥靜息狀態下,采用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儀測定大腦中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波動指數(PI)。(4)觀察兩組氧化應激變化,采集5 ml肘靜脈血,離心8 min,取血清,丙二醛(MDA)水平采用ELISA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還原型谷胱甘肽(GSH)采用二硫代二硝苯甲酸比色法測定。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47例(94.00%);其中治愈12例、顯著進步23例、進步12例,無效3例〕高于對照組〔38例(76.00%);其中基本治愈5例、顯著進步18例、進步15例,無效12例〕,差異顯著(χ2=6.353,P=0.012)。
2.2兩組NIHSS、BI和FCA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而BI評分和SS-QOL評分高于治療前;且治療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而BI評分和SS-QO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01)。見表1。

表1 兩組NIHSS、BI和FCA評分比較分,n=50)
2.3兩組炎性因子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清TNF-α、hs-CRP和IL-6水平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兩組炎性因子比較
2.4兩組腦血流動力學比較 兩組治療后Vs和Vm顯著高于治療前,而PI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Vs和Vm顯著高于對照組,而PI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腦血流動力學比較
2.5兩組氧化應激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清MDA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而SOD和GSH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MD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而SOD和GSH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4。

表4 兩組氧化應激水平比較
急性腦梗死主要是因腦動脈堵塞或狹窄,造成局部腦血流降低,導致該動脈供血區的腦組織供糖、供氧及供血減少,從而造成神經膠質細胞和神經元發生去極化,導致神經功能障礙及血管內皮損傷〔9~11〕。因此,及時有效治療急性腦梗死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銀杏葉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血作用。藥理研究表明,銀杏葉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調節血脂,減輕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縮小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從而增加腦組織血供〔12,13〕。丁苯酞具有促進腦功能恢復、減輕腦水腫癥狀、改善腦血管內皮功能、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能量代謝及抑制神經細胞凋亡等作用〔14,15〕。本研究結果說明,銀杏葉聯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日常生活及功能狀況。
急性腦梗死發病后,強烈的炎性反應會導致腦組織繼發性損傷。炎性因子大量分泌可引起白細胞黏附于血管內皮細胞,引起腦血管動力學異常,從而導致微血管閉塞現象,繼而出現神經元損傷、腦水腫〔16〕。此外,急性腦梗死能夠使腦組織中的巨噬細胞和小膠質細胞被激活,從而造成TNF-α、hs-CRP和IL-6等炎性因子大量分泌,導致中樞炎性反應,以此使腦組織受損傷〔17〕。因此,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炎性反應尤為關鍵。本研究顯示,銀杏葉聯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可通過降低TNF-α、hs-CRP和IL-6水平而減輕患者炎性反應。急性腦梗死發病后,由于神經細胞缺血缺氧而出現能量衰竭,出現一系列級聯反應,引起機體微循環障礙,從而造成腦血流動力學障礙〔18〕。Vs、Vm和PI是反映腦血流動力學的指標。RI越大,Vs、Vm越小,說明機體血液循環障礙越嚴重。因此,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血流動力學尤為關鍵。本研究說明,銀杏葉聯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可通過提高Vs和Vm而降低PI,改善患者腦血流動力學。氧化應激反應是造成急性腦梗死神經功能受損的重要機制之一,大量氧化產物及活性氧不僅能夠促進神經元死亡,并會影響體內興奮性氨基酸毒性的重攝取及釋放,從而容易導致神經毒性損傷〔19〕。機體存在氧化應激反應時,氧化產物MDA水平升高,而抗氧化因子SOD和GSH水平降低〔20〕。因此,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氧化應激反應尤為關鍵。本研究顯示,銀杏葉聯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可通過降低MDA水平及提高SOD和GSH水平而調節患者氧化應激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