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周莉
隨著教育的發展,廣大老師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視學生在課余時間的閱讀,同時也認識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重要性。那么,怎樣將課內閱讀和課外拓展進行有效結合呢?
一、培養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起學生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努力去閱讀,才會由以往的“要我讀”轉化為自主要求的“我要讀”。我們可以給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愛讀書的故事,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課余時間,老師可以常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交流讀書心得、體會,向學生介紹自己是怎樣讀書的,給學生展示自己的讀書筆記,使學生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二、課內外結合
常言道:“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讀什么書有益,怎樣閱讀,教師要加以指導,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如學習《草船借箭》后,向學生推薦閱讀《三國演義》;學了《景陽岡》后,引導學生讀《水滸傳》……有了這樣的閱讀基礎,讀其他名著也就水到渠成了。所謂“書越讀越厚”,學生的閱讀不再拘限于語文書,實現了由課內與課外的有效延伸。
三、搭建閱讀平臺
學校組織的一系列閱讀交流活動展示了學生的閱讀成果,讓用心閱讀的學生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又吸引更多的學生投入閱讀,并參與到活動中來。我們學校今年的校園讀書節上,各年級的活動精彩紛呈,如一二年級開展講故事比賽,學生們展現出了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三四年級舉行賽詩會、朗誦會、故事會,高潮迭起;五六年級的演講賽、讀書報告會,也開展得如火如荼。我們還根據主題閱讀活動進行成果展示,手抄報評比、讀書心得展出、讀書筆記評比展覽等閱讀交流活動的有效開展,把全校的閱讀氛圍進一步推向高潮,吸引了更多學生參與閱讀活動。我們根據所有的實驗班級學生制訂的讀書計劃,專門設計了一份“課外閱讀記錄卡”,填寫的內容包括時間、書名、作者、優美詞句摘錄、主要內容、收獲與感想等。通過定期檢查“閱讀本”,了解學生拓展閱讀的執行情況,并督促學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閱讀任務,養成習慣,鍛煉學生的拓展閱讀意志。如今,兩年的“課外閱讀記錄卡”擺在了我們面前,簡單的卡片變成一件件藝術品,有學生整齊漂亮的鋼筆字,有學生大膽創新的圖案設計,還有學生以豐富的色彩搭配在其中。總之,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欣賞、設計能力也有所提高,收到了一舉兩得的雙贏效果。
四、培養讀書習慣
課外閱讀將伴隨學生成長的每一個瞬間。要想把學生引領進書的海洋中,從中汲取書的精髓,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就至關重要。我們要保證學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閱讀時間。如:早晨學生到校后,利用晨讀的30分鐘時間進行閱讀,每周安排一節課組織學生在閱覽室開展閱讀。閱讀的同時還要寫好讀書筆記,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根據年級的差異,讓低年級學生學會寫摘抄式筆記,遇到優美的字、詞、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話諺語等,及時摘抄下來;要求中年級學生在閱讀后寫下讀后感;高年級則更進一步,要求學生寫好讀后感的基礎上,寫出點評和總評。一段時間下來,學生養成了較好的讀書習慣,讀寫結合大大促進了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高。
五、教給閱讀策略
每周開設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如瀏覽法、精讀法、摘讀法、三讀法等,引導學生涉獵中外名著、吟詠古今詩文,在廣泛的課外閱讀實踐中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