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賡

蕭楚女(1893-1927)
蕭楚女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是中國共產黨優秀理論家、中國青年的良師益友、《中國青年》雜志的創始人之一。四一五反革命政變中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他犧牲后,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群眾高度贊揚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稱贊他是“在青年界最有信仰的良師益友”。
一
蕭楚女,1893 年出生于湖北省漢陽縣鸚鵡洲一個小商家庭,10 歲那年,父親去世,家庭成了赤貧戶。12 歲時,為生活所迫,到一家木材行做學徒,后到茶館跑堂,到長江輪船上當伙夫,輾轉于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干過醬園徒工、街頭報童、排字工人等。1911 年,辛亥武昌起義時,蕭楚女投身革命,參加陽夏保衛戰,因協助炮兵開炮,一只耳朵給震聾了。辛亥革命后,在實業救國的思潮影響下,考入武昌實業學校學習蠶桑專業,畢業后,在《大漢報》和《崇德報》任編輯。
蕭楚女自小酷愛讀書,他常常白天工作,晚上堅持看書自學,長年如此。他知識淵博,又廣泛接觸社會底層,看問題深入,經常用“楚女”的筆名在《大漢報》上發表文章。他的文章針砭時弊,觀點鮮明,文筆俊逸,才華出眾,矛頭所向,不是抨擊袁世凱政府,揭露帝國主義罪行,就是痛罵貪官污吏,傾訴其對國家前途的憂憤。
蕭楚女的文章頗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很多青年讀者,一看叫“楚女”的作者,便想入非非,以為是個“楚楚動人的女子”,求愛信如雪片一般飛寄到報社。蕭楚女無奈,只好在報上發表啟事:“本報有楚女者,并非楚楚動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膚黝黑并略有麻子之大漢也。”
之所以取“楚女”為筆名,是因為蕭楚女十分敬重屈原的愛國情懷,特別欣賞《離騷》中“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這兩句,朱熹《楚辭集注》對此釋義:“女,神女,蓋以比賢君也。”他出生于湖北,因湖北在古代屬于楚國之地,他曾取“楚汝”為學名,后便去“汝”字之旁,留下一“女”字,以“楚女”為筆名。這里的“楚女”,指的是革命意志堅定,能夠力挽狂瀾的神女,以表示自己以筆為槍,立志要為救國救民做出一番事業。以后,他以“楚女”之名,主筆多份報刊,連毛澤東也稱贊蕭楚女的文章富有鼓動性、戰斗性。久而久之,世人只知大名鼎鼎的青年革命家蕭楚女,而很少有人知道他原名蕭樹烈,學名蕭楚汝。
二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對蕭楚女產生了重大影響。五四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蕭楚女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進行深刻的自我反省,思想發生很大變化。用他的話說,馬克思主義把他“從一種極其苦惱、矛盾的生活中救了出來”。從此,他堅定地信仰馬克思主義,義無反顧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但他因撰文揭露北洋政府鎮壓學生愛國運動的罪行,被迫辭去《大漢報》工作。
1920 年初,蕭楚女參加惲代英在武漢創辦的“利群書社”,開始走上有組織的斗爭道路。同年9月,他到襄陽師范學校任國文、物理、哲學教員。教學中,他鼓勵學生學習新文學,特別是魯迅作品,組織“鄉俗改良會”,并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這一切為守舊的襄陽師范學校校長馮開浚所不容,繼而解聘了蕭楚女。
1921 年秋,蕭楚女到安徽省宣城第四師范學校任教,與惲代英一起開展青年運動,提出了“到民間去”和“改革社會”的口號。
1922 年5 月,他因發動各界群眾參加五一國際勞動節紀念活動,遭反動學監唐石亭告密,被軍閥政府盯上,被迫離開宣城。這年夏天,29 歲的蕭楚女,由惲代英、林育南介紹,在武漢參加了中國共產黨,而成為一名誓死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戰士。
1923 年4 月間,蕭楚女由鄂赴川。四川軍閥楊森仰慕其才華,聘他任秘書,蕭楚女充分利用這一機會開展革命工作。
擔任了楊森秘書的蕭楚女,替楊森寫了一篇《楊森對川人的宣言》,提出了治川施政方針。這篇宣言發表后,社會輿論稱贊它“勝過百萬甲兵”。但是,楊森在奪取四川政權后,將對人民許下的諾言,拋到九霄云外。蕭楚女憤而辭職,到重慶的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當國文教員。后經友人介紹,兼任《新蜀報》主筆。
蕭楚女到《新蜀報》后,即對報紙進行了改革,使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他辟有“社會黑幕專欄”,將社會上的魑魅魍魎和見不得人的丑事,淋漓盡致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報紙還辟有“社會青年問答欄”,以通訊的方式向廣大青年進行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教育,把他們引導到革命道路上來。
《新蜀報》每天刊出的社論和政論,絕大多數出自蕭楚女的手筆。他的文章,尖銳潑辣,秉筆直書,揭露丑聞,批判陋習,議論新穎。連反動軍閥所控制的報刊也不得不贊嘆蕭楚女的文章是“字夾風雷,聲成金石”。
蕭楚女在四川的革命活動,日益引起四川軍閥的不安。他們對蕭楚女使出了各種陰謀詭計,準備對蕭楚女下毒手。黨組織獲悉這一情況后,立即指示蕭楚女暫時離開四川。其時,蕭楚女的母親在漢逝世,蕭楚女便借著奔喪的機會,告別了嘉陵江畔的山城重慶,回到了他的故鄉漢陽。
三
1923 年8 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舉行,蕭楚女當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

《新蜀報》

蕭楚女與重慶女子第二師范學生合影
1924 年初,蕭楚女被團中央從湖北襄陽調到上海。到達上海后,他協助惲代英編輯《中國青年》,致力于“為革命的青年做革命的指導”,遂被譽為青年人的指路明燈。他主筆《中國青年》期間,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出版了《國民革命與中國共產黨》和《顯微鏡下之醒獅派》等專著,批駁戴季陶主義和國家主義派,捍衛馬克思主義。
戴季陶主義的中心思想是反對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階級和階級斗爭的學說,宣揚階級調和及階級斗爭熄滅論。對此,蕭楚女在《國民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明確指出:“階級斗爭是歷史進化必然的事實”,中國存在著階級和階級斗爭,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接著,蕭楚女用大量事實說明在中國既存在著壓迫階級,也存在著被壓迫階級,“壓迫階級,掠奪階級是國際帝國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工具——國內的軍閥、買辦。被壓迫被掠奪的階級,便是一般的國民”。這是“鐵案的現實”。蕭楚女還對戴季陶打著國家民族的幌子來反對階級斗爭,妄圖用超階級的國家民族觀和“仁愛”論去欺騙和麻痹工農進行了揭露。指出在階級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是階級關系,人的思想感情都是由所處的階級地位決定的。要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愛中國人民,愛工農大眾,這是不可能的。反之,也是如此,中國人民決不會愛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蕭楚女認為,在愛的問題上應該首先分清敵友。
蕭楚女還駁斥了戴季陶對中國共產黨的誣蔑,憤怒地質問道:誰說“C.P(即中國共產黨——筆者)不愛自己的民族?”“C.P 若不愛自己的民族,則C.P 又何必去反抗帝國主義呢?”
在蕭楚女與戴季陶主義鏖戰方酣的時候,也正是反動的國家主義派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發動猖狂進攻的時候。蕭楚女在批判戴季陶主義的同時,又去迎擊另一個兇惡的敵人——國家主義派。
蕭楚女針對國家主義派否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的謬論,從分析中國社會性質入手,指出中國是由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國家,不過表面上維持獨立的形式……“中國已亡國多時”。對中國人民來說,當務之急不是去愛一個實際上不存在的國家,而是要“把國家從國際帝國主義底代表者武人手中取回”。針對國家主義宣揚超階級的國家觀,對封建地主階級所掌握的國家機器大唱贊歌,欺騙人民去愛這樣的國家,不要去摧毀它的論調,蕭楚女指出:“你要愛國,須是先有一個被你所愛之國存在。”而這個存在的國家“須得一個你自己的真正的國”,是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共和國。中國人民絕不能去愛壓迫人民奴役人民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倘若你誤愛了你的仇敵,你便會比在你不愛國時更受虐待。”
四
1925 年底,蕭楚女隨同惲代英等人前往廣州,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6 年1 月初,蕭楚女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干事兼閱覽室主任,協助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編輯《政治周報》。《政治周報》宗旨是“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政治周報》發行量不斷增大,達到4 萬多份。蕭楚女負責組織《政治周報》稿件。稿件經毛澤東審定后,他又負責校對、排版和發行工作。
為了工作方便,蕭楚女和宣傳部秘書沈雁冰(茅盾)先后搬到廣州東山廟前西街38 號毛澤東寓所居住。蕭楚女和毛澤東、沈雁冰朝夕相處,共同研究工作。
1926 年2 月5 日,國民黨農民部公布了“農民運動委員會組織大綱”和由毛澤東、林祖涵、阮嘯仙、蕭楚女等9 人組成的“農民運動委員會”。3 月16 日,農民運動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決議請毛澤東擔任即將開辦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聘請蕭楚女、彭湃、惲代英、周恩來等人擔任教員。
農講所開學后,蕭楚女任專職教員兼代教務主任。在教務工作上,他按照所長毛澤東的意見,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政治教育與軍事訓練并重的原則,制訂了教學計劃,設置了25 門課程。蕭楚女親自講授《帝國主義》《中國民族革命運動史》和《社會問題與社會主義》三門課。這三門課程都是新設的課程,沒有現成的講義,更不能用一些資產階級的和反動的東西作為教材。于是蕭楚女便自己動手編寫教材。他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詳細地研究世界的經濟政治狀況,特別注意深入地分析中國革命的歷史和現狀,邊教學邊編寫,先后編出了《帝國主義講授大綱》《中國民族革命運動史講授大綱》《社會主義概要講授大綱》等三本教材,發給學員使用。
蕭楚女講課通俗易懂,總是循循善誘,深入淺出,很能吸引學員,給學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員們說:“蕭楚女是一個品德高尚、修養好、努力負責、熱心教育的良好教師。”
為使學員進一步掌握農民運動理論和各省農村狀況,農講所按學員籍貫省份組織了13 個農民問題研究會。蕭楚女協助毛澤東指導學員研究,并將研究結果編印成《農民問題叢刊》,由毛澤東親自寫序言。為培養學員閱讀能力,農講所發給每個學員一套參考書,由蕭楚女出題目,學員通過自學,找出答案。
蕭楚女全身心投入到講習所的教學工作中,白天在講習所講課,還要外出講演,晚上備課,輔導學員作業,和學員談心。繁重的工作、緊張的生活,使蕭楚女日益消瘦,肺病也發作了。一次,他在農講所講課時,由于心情激憤,突然吐血了。學員們很焦急和難過,勸他回宿舍休息,但他為了不耽誤學員上課,仍堅持繼續講課。學員們只好搬來一張藤椅請他坐下,給他遞上一杯熱開水。不久,他又氣喘咳嗽,再次咳出了殷紅的鮮血。為了不影響學員聽課情緒,他悄悄地將血吐在手帕里。
蕭楚女為革命事業嘔心瀝血,病情日益惡化,被送往東山醫院就醫。在病床上,他老是惦念著農講所的工作和學員們的學習,當精神稍微好轉,即提筆回答學員提出的疑問。農講所學員在畢業前要到韶關、海豐實習,蕭楚女在身體尚未痊愈的情況下,離開醫院,親自帶隊,使學員們得到很大收獲。
毛澤東曾經談到他和蕭楚女在農民運動講習所一起工作的情形,對蕭楚女的評價很高,他說:“蕭楚女不但沒有上過洋學堂,私塾也沒有上過。我是很喜歡他的。農民運動講習所教書主要靠他。他是武昌茶館里跑堂的,能寫得很漂亮的文章。”
五
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結束后,1926 年11 月間,蕭楚女被黨派到黃埔軍校任政治教官。12 月24 日,在軍校召開的特別黨部會議上被聘為政治顧問,并發有聘書。聘書上稱贊蕭楚女“為黨中先進,革命中堅,關于黨的主義,革命工作經驗頗深”。作為特聘為政治顧問,他參加指導全校的政治工作,以“解答一切黨務上、政治上重要問題,指示一切黨務上、政治上必須討論之問題”。
蕭楚女在黃埔軍校擔任教官時,鼓勵學員在斗爭中鍛煉,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和知識水平;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氣”,因為革命“是一件和敵人拼命的事,是明明白白要拼著自己底生命去爭取社會和個人底幸福的事”。
蕭楚女還負責主持《黃埔日報》開設的《政治問答》專欄,每天在《政治問答》欄目中,回答學員們提出各種問題。學員們提出的問題涉及內容十分廣泛,政治、經濟、哲學、宗教、歷史、文學,以及國際、國內重大事件,大至什么是階級、階級斗爭,什么馬克思列寧主義,小至名詞解釋,還有革命青年如何加強自身修養,無不包括在內。由于蕭楚女博聞強識,這些問題都能一一予以回答。他也非常樂意以這樣的方式與青年學員進行交流,前后回答了近兩千個問題。他認為,世界革命的潮流激蕩,使得青年無處躲避,要起來作政治斗爭。但很多青年是缺乏斗爭經驗的,《政治問答》欄目就是指引青年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
蕭楚女還撰寫了許多文章,在《黃埔日報》發表。他一方面教育學員要與工農結合,樹立革命的人生觀,正確對待革命與戀愛,必須“學孫中山,學列寧”;另一方面,向學員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和國民黨右派妄圖篡奪革命領導權的陰謀。
蕭楚女不辭勞苦的革命精神是十分令人欽佩的。加之他口才出眾,是最受全校學員歡迎的教官之一,被譽為黃埔軍校杰出的政治教官。

蕭楚女在《中國青年》雜志發表的文章《“虧本”與革命》
六
1927 年春季,蔣介石開始在各地制造反革命慘案。蔣介石的暴行,激起了革命人民的極大憤慨。蕭楚女不畏強暴,不為利誘,更加拼命地夜以繼日撰文揭露反動派的罪惡。在3月16 日至24 日,短短9 天,就奮筆疾書5 篇文章,對蔣介石屠殺工農,迫害進步勢力,進行了無情的撻伐。
蕭楚女為革命前途憂憤交織,他原來患有多種疾病,因過度勞累發作了,尤其是肺病惡化,致使他不得不停止工作,到廣州東山醫院就醫。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4 月15日,局勢進一步惡化,廣州的反動當局也步蔣介石的后塵,發動了政變,大肆搜捕、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者。這一天早晨,臥病在床的蕭楚女忽然被槍聲和雜亂的腳步聲驚醒,軍警和特務餓狼似的沖進病房,把他推上了囚車,投進廣州南石頭監獄。同時被捕的還有著名共產黨人熊雄、熊銳、劉爾崧等2000 余名革命者。
國民黨反動派對以筆作刀槍的蕭楚女早已痛恨萬分,他們在陰森的刑訊室里,對蕭楚女多次動用酷刑進行審訊。在嚴刑拷打面前,蕭楚女毫不畏懼,仍堅貞不屈,堅持斗爭。
1927 年4 月22 日,南石頭監獄內,一排排荷槍實彈的士兵列隊站在刑場上,蕭楚女、劉爾崧、熊銳、李森等40 多名共產黨人和革命者,高唱著《國際歌》,從不同的牢房走上刑場。
行刑官走到蕭楚女的面前問道:“蕭教官,你這根蠟燭快要熄滅了,在這生死一瞬間,你愿意改悔嗎?”
面對劊子手,蕭楚女大義凜然地說:“真正的共產黨人是不怕死的,共產主義運動是鎮壓不了的。總有一天,人民會審判你們這班狗豺狼!”
壯烈犧牲時,蕭楚女年僅34歲。他用短暫絢爛的一生,兌現了自己以革命為生命的諾言:“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這正是他一生的寫照,燃盡自己,點燃了無數的革命火種。
2009 年9 月,蕭楚女被評為“100 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