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5 月30 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淮安市新安小學五(8)中隊的少先隊員們回信,對新安旅行團愛國奮進的精神風貌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并對全國少先隊員們提出了殷切希望。 2023 年3 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親切地向孩子們問好,殷切囑托“真正把青少年培養成為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新安小學少先隊員重要回信精神和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淮安市、區兩級黨委政府多措并舉拓展載體形式,以陳列展覽、兒童劇、紀錄片、廣播劇、兒童小說、報告文學等形式,大力弘揚新旅光榮革命傳統,著力培養新時代的接班人。
一、全面提升陳列展覽。新安小學校園內的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2011 年改陳至今已10 余年。 2021 年7 月,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被中宣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并成功入選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 為把該館建設成為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場所,在省委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緊緊圍繞“黨史學習教育新課堂、青少年思政教育新陣地、紅色資源傳承利用新樣板”“三新”目標,實施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展陳全面改造提升工程。 改陳提升后強化了宣傳教育功能,更好地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二、聯合創排兒童劇作。 為進一步推進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中共淮安市委圍繞“新旅”重大題材,與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聯合創排了現實題材兒童劇《新安旅行團》,組織新安小學師生以舞臺劇的形式傳承新旅光榮傳統,挖掘新旅的時代價值,活化新旅的光輝形象。 該劇被列入國家文旅部“新時代現實題材創作工程”重點項目、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 周年舞臺藝術優秀劇目、納入2022 年度全省重大題材文藝創作重點項目、江蘇藝術基金管理中心指定扶持重點項目、江蘇藝術基金理事會資助項目,同時,被列為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探索“新時代種子計劃”的首部作品,2022 年5 月30 日在淮安首演成功,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朝聞天下》欄目進行了報道。
三、全景式攝制紀錄片。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全景式展示新安旅行團的傳奇故事,市委組織部、市委黨史工辦與淮安區委組織部聯合攝制紀錄片《中華小號手》(上下集)。 以新安旅行團從成立到并入上海歌劇院的17 年歷程為經線,以新旅踏遍祖國五萬里河山的足跡為緯線,織密網絡進行梳理、走訪,采訪健在的新安旅行團團員、老團員親屬以及歷史親歷者等近百人,尋訪全國范圍內新安旅行團活動遺跡舊址,開展外景及史料拍攝,搜集了一批珍貴的文字和影像資料,展現了一批鮮為人知歷史細節與感人故事。 紀錄片上下兩集,每集時長約30 分鐘,在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江蘇教育頻道進行了播放。
四、著力錄播廣播劇作。 由市委宣傳部指導、市委黨史工辦參與,淮安市廣播電視臺與絲路之聲廣播劇創研基地等聯合錄制六集廣播連續劇《新安旅行團》。 廣播劇《新安旅行團》將黨史真實性和劇作藝術性有機融合,以節奏輕快的音效表現出來,鮮活生動、震撼人心。 該劇于2022 年10 月25 日至30 日,在央廣中國之聲《記錄中國》欄目黃金時間播出,點擊收聽達兩萬多人次,實現了大眾對紅色歷史的了解與認知,讓紅色文化潤物無聲地沁入青少年的心靈。
五、全力創作文學精品。淮安區委與江蘇少兒出版社及著名作家韓青辰合作,以當代新安小學學生視角創作“新旅”題材兒童小說《中國少年》,深度傳播新旅光輝歷程,用好用活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 該書于2022 年5 月正式出版,在《人民文學》2022 年第5 期雜志上進行刊登,并在5 月30 日兒童劇《新安旅行團》首演式上舉行首發式。 同月出版的文學作品還有淮安本土作家于兆文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新安旅行團》。 該書全方位立體式還原了“新旅”光輝歷程,并被列為2022 年江蘇省重大題材文藝創作重點跟蹤項目。
六、精心組織主題活動。 淮安市廣泛開展“我們都是收信人”主題活動,全市583 所中小學校64 萬余名中小學生參與,激勵廣大少年兒童從小立志向、修品行、練本領。 同時,組織開展“重走五萬里紅色新安路”尋訪新旅活動舊跡大型融媒體活動。 淮安市新安小學的學生代表赴南京、安徽等地,尋訪當年新安旅行團在22 個省(區、市)的紅色足跡,吸引110 萬青少年打卡1470 萬次。
淮安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貫徹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精神,把優良傳統的傳承擺在突出位置,依托新安旅行團的紅色資源,激勵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少年兒童,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篇章貢獻淮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