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哈大齊在經濟實力、工業化水平、經濟輻射力、科技人才、可供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等多個方面,都占據著黑龍江省最大的優勢。2022年5月,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倒逼哈大齊加速協同發展。哈爾濱作為哈大齊協同發展的龍頭,同時也是黑龍江自貿試驗區的核心片區,形成了“雙自聯動”的戰略發展模式。在研究了哈大齊從提出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哈大齊納入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劃、自貿試驗區與自主創新示范區設立三個階段發展進程的基礎上,科學分析了目前哈大齊協同發展存在的區域經濟不協調、體制機制不夠完善、高端人才缺口偏大等問題,學習借鑒上海、深圳、天津等發達地區“雙自聯動”先進經驗,通過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增加人才“虹吸效應”等路徑,推動哈大齊協同發展進入質的飛躍。
關鍵詞:哈大齊;“雙自聯動”;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3)05-0094-03
2022年4月,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打造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哈大齊協同一體的科創走廊和工業走廊。2022年5月,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自此,哈大齊工業走廊的龍頭城市——哈爾濱,在哈爾濱高新技術開發區區域內形成了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自創區”)“雙自聯動”的戰略發展模式。
一、哈大齊協同發展的進程
(一)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
2004年11月,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黑龍江省提出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以哈爾濱為龍頭,將大慶和齊齊哈爾作為區域骨干,涵蓋沿線肇東、安達、杜爾伯特等市縣在內的經濟區域,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這一區域在經濟實力、工業化水平、經濟輻射力、科技人才、可供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等多個方面,都占據著全省最大的優勢。總體規劃哈爾濱的四大板塊重點發展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汽車工業、航空航天工業、機電工業、信息產業和現代物流業。大慶確立打造“一橫四縱”的經濟帶,重點做大做強石化、機械制造、農牧產品加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齊齊哈爾在產業布局上,將裝備工業、綠色食品產業和煤油化工產業作為重點發展。
(二)哈大齊納入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劃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的背景下,不斷推進我國國內區域經濟一體化向縱深跨越,國內城市群相關規劃和建設工作也依次展開。2016年2月23日,《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得到國務院批復,哈長城市群成為國家二級城市群之首。《規劃》明確提出以哈長為核心城市的發展主軸,以哈大(慶)齊(齊哈爾)牡(丹江)和長吉(林)圖(們江)作為發展的兩帶,構建“雙核一軸兩帶”的城市群空間格局。哈大齊作為哈長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增長極的作用,推動城市轉型發展和現代化水平升級,成為老工業基地改革創新的先行區。
(三)自貿試驗區與自主創新示范區設立至今
2019年8月30日,中國最北的自貿試驗區—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作為核心片區的哈爾濱片區四年來持續打通中俄“產業鏈”“金融鏈”“物流鏈”“科創鏈”,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不斷健全體制機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逐步打造了投資貿易更加便利自由,政府服務日益高效便捷的改革創新格局,至2023年6月底累計新設立企業一萬六千余家,充分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2022年5月,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8月10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出臺《支持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若干政策措施》,即“黃金13條”,支持哈大齊自創區建設。 8月22日,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正式啟動,哈大齊協同發展,進入了彎道超車的全新階段。
二、目前哈大齊協同發展存在的問題
哈大齊作為帶動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經濟帶,通過構建城市間產業群,在不斷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后,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得到了有效提升。2019年8月,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獲批后,哈爾濱加快了對外開放合作的步伐,哈大齊協同發展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一)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
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哈大齊區域經濟相對優越,交通發達便利,但是無法否認,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協同發展。在各個城市的行政區域內,各地都是以自身未來經濟的發展前景和城市實際情況為優先考慮,相互間的合作與共同進步則是次之考慮。由于哈爾濱地理位置優越,資源配置的整體水平相對較高,造成了一方獨大的現象,使得哈大齊區域經濟水平的馬太效應比較嚴重,最終無法形成哈大齊經濟的整體區域躍遷。
(二)體制機制不夠完善
國家設立新區、高新技術開發區、自貿試驗區、自創示范區等各種各樣的政策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對外開放進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但是由于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優惠政策實行的區域有限,不在國家規定范圍內的地方就無法享受到政策紅利,形成了“政策繭房”,哈大齊區域經濟自然被割裂開來,無法形成良性互動合作,更遑論實現經濟一體化,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哈大齊想要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建立健全的科學合理的體制機制是至關重要的實現保障。
(三)高端人才缺口偏大
無論是什么年代,什么環境,要想發展,人才是第一要務,人才集聚才能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哈大齊要想在對外開放與科技創新上實現跨越,優秀的高精尖人才是研究成果轉化、支持項目落地的智力支撐。黑龍江省是一個人口輸出大于流入的省份,優惠政策又沒有絕對的吸引力,致使本土優秀人才留不住,外部高端人才引不進,2022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黑龍江省無一城市上榜(如表1所示)。
三、發達地區“雙自聯動”的先進經驗
上海:2015年11月25日,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聯動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了探索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性服務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等10項重點創新試點。自貿試驗區擴區后,通過“雙自聯動”這一重要舉措,大大提升了自貿區的功能,金融城與科技城形成了良性互動。充分利用自貿試驗區擴區的有利時機,將創新成本及門檻進一步降低,將科技創新在推動區域發展中的引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加大了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步伐,在金融、制度、人才等方面采取措施,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提供服務。
深圳:構建深圳特色的“雙自聯動”自貿產業體系。踐行服務貿易的獨特使命,開拓國際商務服務、文化創意、科技服務產業;發揮海洋經濟要素優勢,拓展海洋經濟產業;引導關聯產業集聚共生,培育跨界融合創新的自貿產業生態。創新區城一體的自貿區空間模式。總體上形成多方式的港產城融合;形態上提供適應性產業空間;生產生活服務上接軌國際。雙模式導控,適應增量與存量兩類空間開發。在增量和成片改造地區,采用單元導控模式,預留下層次設計再提升的余地;在存量地區,探索創新“通則導控”模式,實現從“藍圖式”微觀管控到“過程式”中觀管控的轉變。
天津:從2018年開始,天津自貿試驗區和天津自創區在自貿試驗區中心商務區片區試點建設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由市、區共同設立10億元“雙創”發展資金,共出臺10項政策措施,以吸引獨角獸、瞪羚企業、眾創空間和科研機構落戶。籌建于家堡產業投資基金、于家堡股權眾籌平臺,在資本層面助推企業快速成長,累計聚集超過150家各類投資基金和創投機構,搭建于家堡創業培訓平臺、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市場等一批功能聚焦、各具特色的專業化雙創服務平臺,籌建了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運營中心,匯集國內外科技項目資源800余項,初步形成了創業資本聚集的“小氣候”,聯動創新示范基地充分發揮了自貿試驗區國家制度創新“試驗田”作用。
四、“雙自聯動”推進哈大齊協同發展的建議
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國家開放發展的試驗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創新發展的主陣地,二者都是我國新一輪發展的先行示范基地。我們要充分利用“雙自聯動”發展模式,將“開放”與“創新”最大程度地相互融合、互相促進,在哈大齊協同發展中把握關鍵,探索出成果豐碩的先行區。
(一)“雙自聯動”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長久以來,哈爾濱一直肩負著帶領省域經濟發展的艱巨任務,由于區域差異、基礎資源等條件的限制,其他城市的發展較慢,一直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目前,我國已經有14個省與自治區設立了省域副中心城市,可以說這是今后發展的大勢所趨。黑龍江省要想跑出創新發展、對外開放的加速度,就要加大引擎的力度。大慶的公路通暢、往返高鐵18個班次,交通便利、區域位置優越,人口數量雖然少,但是GDP總量常年排在全省第二位,因此,建議在大慶自創區內優先復制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的改革創新成果,政策、項目、資金盡可能傾斜,拉升大慶經濟水準,打造帶動省域經濟的副引擎,與哈爾濱自主創新示范區形成“雙引擎”,帶動、輻射周邊省內其他城市加速發展,盡快改善黑龍江省區域發展長期不協調的根本問題。
(二)“雙自聯動”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一是增強創新思維。創新是發展的第一要義,思維決定發展理念,發展理念指導改革創新。我們要發揮“雙自聯動”1+1>2的疊加效應,大膽嘗試、積極創新、自主改革,先行先試、邊行邊試、合作共試。二是完善“雙自聯動”頂層設計。建議研究出臺哈大齊“雙自聯動”實施方案,建立優惠政策共享體系,將自貿試驗區“辦照即營業”“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等創新舉措,在大慶、齊齊哈爾國家自創區范圍內廣泛復制推廣,實現真正意義的“雙自聯動”。三是建立領導聯席會議管理制度。建議哈大齊各地方主管自創區建設的領導,建立聯席會議管理制度,定期召開例會,有重大問題隨時召集會議,共同商議哈大齊協同發展的相關工作,快速有效地解決聯動發展的重大問題,形成發展合力。
(三)“雙自聯動”增加人才“虹吸效應”
借鑒上海先進經驗,充分利用“雙自聯動”創新人才服務政策。首先注重育才,把激發本土優秀人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人才工作的重要環節,制定中長期的人才發展規劃,為人才提供更多更大的成長空間,留住現有的優秀人才。其次注重引才,無論是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還是創新創業生態優化,都需要緊緊依靠引領資源轉化的“高精尖缺”人才。可以探索與國際接軌(尤其是對俄)的人才跨境流動制度,嘗試創建國家級人才改革試驗區。建設面向全球的人才招聘服務平臺,圍繞重點產業與創新項目合作,加大引進國內外首席科學家的政策力度。再者注重用才,在給政策、搭平臺的基礎上,鼓勵規上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組建研發機構,最大限度支持和幫助各類人才建功立業,在實現人才自身價值的同時,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哈大齊作為龍江發展的主陣地,肩負著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的歷史使命。新形勢新階段,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與自創區的乘數效應,著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構建哈大齊協同創新發展新格局,努力在前沿領域“換道超車”,奮力建設“六個龍江”,全力打造“七大都市”,引領龍江深度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助力龍江早日實現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苗雨君,賀鵬.構建哈大齊工業走廊經濟一體化的路徑分析[J].商業經濟,2014(18):58-60.
[2]王華.哈大齊牡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中政府作用探析[J].學理論,2017(10):76-77.
[3]李文增.深入實施“雙自聯動”戰略 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J].產業創新研究,2019(9):1-4,8.
[4]李文增.打造天津自貿試驗區和自創區聯動發展戰略的升級版——對天津自貿試驗區兩個聯動創新區總體方案文件的解讀和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1(14):1-3.
[5]江光華.高質量發展視域下北京“雙自聯動”建設思考[J].科技智囊,2022(1):55-61.
(責任編輯:許廣東)
收稿日期:2023-08-03
作者簡介:郭楓,副教授,從事應用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