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愛軍

【投資風險】
投資雖然會讓我們產生短期虧損,但不投資則會讓我們的資產失去購買力,了解投資的風險,才能讓我們選擇合適的資產組合,以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
風險與收益同在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不同的投資產品風險各不相同,投資者需要充分認識各種風險,才能在投資時不懼風險。
事實上,所有的投資品都存在系統性風險,如國家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行業發展政策等發生變化,都會對投資產生影響。利率、匯率、存款準備金率、通貨膨脹率等,都是投資者需要考慮的問題。比如,利率的變動會直接影響債券的價格。利率上升,債券的價格下跌;利率下跌,債券的價格上升。而債券價格的波動,會影響債券基金和銀行R2級理財產品的凈值,不了解這一風險,就會在價格出現波動時驚慌失措。
除了系統性風險外,投資還存在非系統性風險。投資股票前,我們要關注公司的經營情況。新的退市制度實施后,A股市場退市股數量激增,投資者買入的股票一旦遭遇退市,就會使投資款打水漂。
投資權益類基金也是如此。哪怕是明星基金經理,他也有投資失誤的時候,會給投資者帶來損失。以頂流基金經理葛蘭管理的醫藥主題基金為例,根據通聯數據Datayes數據,截至10月13日,中歐基金旗下的中歐醫療創新股票-A、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和中歐明睿新起點混合,在近2年里收益分別為-45.31%、-42.29%和-50.11%。
投資有風險,不投資也有風險。20世紀90年代的“萬元戶”是富人的代名詞,但如今1萬元的購買力已經遠非當年可比了。要想讓購買力不縮水,投資收益率就要不低于收入的增長率,按目前收入增長情況分析,投資收益率要達到5%以上,才能讓購買力不縮水。
選擇合適的操作策略
選擇合適的操作策略,是規避投資風險非常重要的一環。
投資策略是投資者在投資活動中為避免風險、獲取最理想收益而綜合采取的策略。投資既要減少或避免風險損失,又要保證其流動性和收益性。可見,選擇合適的投資策略,是每一位投資者必須做的功課。
在這里,我們重點介紹一下股債平衡策略。這是一種資產配置策略,該方法最早來自投資大師格雷厄姆所著《聰明的投資者》,意思是將錢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買股票(或者股基),一部分買債券(或者債基)。其中,股票代表進攻性投資,債券代表防守性投資。
投資者如果承受風險能力高,喜歡進攻,可以在組合中多買股票而少買債券,比如股債比為8∶2或者7∶3;如果不喜歡冒風險,偏好防守,可以考慮減少買股票而多買一些債券,比如股債比為4∶6。
確定好股債比例并買入資產后,由于價格波動,股債的市值比例會變動,所以每過一季度、半年、一年......投資者需要再次調整倉位,讓比例回到最初的數值;也可以根據漲跌幅度,比如股票或債券上漲20%后進行調整,當觸發平衡條件時,就對持有的股票(或股基)和債券(或債基)進行一次再平衡,將其金額比例恢復至初始值。
舉例說明:假如有投資者拿出20萬元的資金進行投資,股債比為4:6,即8萬元用于投資股票型基金,12萬元投資債券型基金,股債比每半年調整一次。半年后,股票型基金凈值為10.5萬元,債券型基金凈值為12.5萬元,那么這位投資者需賣出1.3萬元的股票型基金,把這部分資金用來買入債券型基金,以恢復4:6的比例。
這種策略能夠帶來較為理想的收益。有人選擇滬深300指數和國債指數分別代表的股票和債券,按照股50%∶債50%的比例進行資金初始分配,以每年1次的頻率在年底進行再平衡,將股債的資金占比恢復至50%∶50%。時間從2006年開始,一直持續到2022年,股債平衡后的累計收益達到348.33%,遠高于同期國債指數的82.02%,并略高于滬深300指數的319.26%。
股債平衡策略本質上是希望通過強制性的規則,定期或在滿足特定條件時在兩個品種間做相對的高拋低吸。從理論上來看,不同品種間的相對波動越大,超額收益越豐厚。這一策略最主要的好處是,對于投資者而言,只需一年進行一次“傻瓜式”操作,不需要花時間研究任何多余的東西,而結果也基本令人滿意。
降低風險有竅門
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不僅需要考慮收益性,還要考慮降低風險,把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之內。根據人們常用的方法,我們可以圍繞以下幾個關鍵詞做好風險控制工作。
匹配:適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應該結合自身的投資偏好,購買與自己風險相匹配的理財產品。比如,對于比較激進的投資者來說,應該購買風險等級較高的理財產品,以獲取更高的收益。
分散:投資界有句名言:“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因此,投資者投資方向可以多一些,以分散風險。需要提醒的是,大家分散投資時,相關性不能太強,否則起不到分散風險的作用。比如,投資股票型基金與直接投資股票,本質上并無太大的區別。
倉位:全倉進出,是很多投資者經常采用的方法,但不科學。建議輕倉買入,哪怕買入之后出現下跌,也可以有后續資金持續買入并攤薄持倉成本。建議采取漏斗型倉位管理方法、金字塔型倉位管理方法、矩形倉位管理方法等來控制倉位。
止盈和止損:任何投資都會涉及止盈和止損。以股票為例,為了把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投資者可以根據前期的股價設置止損、止盈點,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設置。比如,一些比較穩健的投資者,可能會設置跌幅1%到2%為止損點,漲幅10%為止盈點。
投資者在交易理財產品時,要有自己的交易策略,不要盲目地跟風,聽別人說哪種產品好就買入。同時,挑選合適的理財產品是控制風險的前提,一般來說,選得好風險自然低一些,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