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會支持緩解鄉村幼兒園教師的離職傾向:一個有調節的鏈式中介模型

2023-11-08 11:54:06王玲艷顧凱維何得錦
學前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王玲艷 顧凱維 何得錦

[摘 要]? 發展高質量的農村學前教育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其重要保障是擁有一支穩定的教師隊伍,然而當下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問題仍較為突出。為探明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本研究對中國2 241位鄉村幼兒園教師進行了調查,考察了心理彈性和職業壓力在社會支持對離職傾向影響中的鏈式中介作用,分析了編制身份在其中的調節效應。結果發現,公辦性質園中無編制的鄉村幼兒園教師和民辦性質園中無教師資格證的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較高;社會支持顯著負向預測離職傾向,其中組織支持發揮重要作用;社會支持可以通過心理彈性、職業壓力的鏈式中介作用對離職傾向產生間接影響,編制身份能夠調節職業壓力對離職傾向的預測作用。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應加大投入,保障鄉村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促進同工同酬的落實,嚴格落實教師準入制度;幼兒園應為教師合理安排工作,提供多樣、有效的培訓,同時給予教師充分的人文關懷,以預防和緩解鄉村幼兒園教師的離職傾向。

[關鍵詞] 鄉村幼兒園教師;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職業壓力;離職傾向

一、問題提出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重要人才資源,對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起著基礎性和關鍵性的作用,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在于擁有一支穩定且優質的專業師資隊伍。鄉村幼兒園教師是支撐鄉村學前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其隊伍穩定性不僅關系到中國“扶知”“扶智”“扶志”政策的有效落實,更事關農村地區的興旺繁榮。近些年來,為促使幼兒園教師留任鄉村,政府對長期任教于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的幼兒園教師實行了工資和職稱等方面的傾斜政策。中央和地方出臺的相關政策在促進鄉村幼兒園教師數量和質量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育部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鄉村幼兒園專任教師數量與2010年相比增幅高達66.33%,且學歷為本科及以上的教師近十年間增長了9.57萬人。[1]

然而因辦園條件差、社會認可度低、編制名額匱乏、工資收入低且不穩定等問題并未得到較好的解決,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問題仍舊突出。[2]有研究計算了某原國家級貧困縣內幼兒園教師的流動率,結果發現在一年半內鄉村幼兒園教師流動率高達39.0%。[3]教師高離職率問題一方面會對兒童的早期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威脅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整體穩定和學前教育質量提升。具體來講,首先,教師高流動性會破壞師幼依戀,給幼兒帶來情感壓力。[4]其次,教師的離職也會影響幼兒園教師團隊的穩定。教師離職后,留在園所中的其他教師不得不承受團隊變化帶來的壓力,調整自己的角色并承擔新的責任,這無疑會降低留任教師的士氣。[5]最后,教師的離職也會給幼兒園的正常教學秩序和教育質量等造成不良影響。[6]

教師離職最強烈的認知前兆是離職傾向,[7]它是指個體想要離開所在組織的一種心理傾向,[8]能夠直接誘發離職行為。[9]已有關于影響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的研究主要從個體因素、報酬待遇、職業特征、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討論。個體影響因素包括性別、教齡、婚姻狀況等,如新手幼兒園教師的離職傾向較高,[10]男教師較女教師離職傾向更高。[11]從報酬待遇方面來看,工資待遇、薪酬滿意度等因素會對離職傾向產生顯著影響,即工資待遇越高的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越低,且有編制的幼兒園教師因待遇相對較高,其離職傾向更低。[12]在職業特征方面,角色壓力、工作—家庭沖突、職業認同感、職業倦怠等因素也會影響離職傾向水平。[13][14]在組織管理方面,組織中的支持系統是鼓勵幼兒園教師繼續從教的關鍵因素,[15]當教師感受到較高的組織公平感[16]、較高的組織認同[17]時,他們就不會選擇離開崗位。綜上,已有關于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的研究為本研究提供了實證基礎,但已有研究中,聚焦于鄉村幼兒園教師,同時關注不同影響因素間復雜作用機理的研究較為欠缺。為此,本研究致力于探討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的關鍵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以尋求預防和緩解其離職傾向的有效路徑。

是否選擇離職是個體與周圍環境互動的結果。[18]根據工作需求—資源模型,社會支持作為一種工作資源,可有效緩沖工作需求對個體生理與心理的作用從而降低教師離職傾向。[19]社會支持是指外界對個體的幫助與保護,[20]于幼兒園教師而言,其感受到的社會支持一般來源于領導、同事、家人和朋友等。[21]已有研究證實社會支持的確是緩解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的重要保護因素。例如,外界的關懷和幫助使其能夠積極樂觀地對待工作,形成較高程度的工作投入,進而降低離職傾向。[22]關于鄉村幼兒園教師的研究也證實社會支持能有效削弱離職傾向。[23]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設H1:社會支持顯著負向預測鄉村幼兒園教師的離職傾向。

在關于離職傾向的影響因素研究中,心理彈性逐漸受到重視。心理彈性,也被稱為心理韌性、抗逆力、復原力或壓彈,[24][25][26][27]是指個體在遇到危機事件時仍能保持積極適應的一種能力。[28]心理彈性在不同的年齡段群體中均可緩解個體因消極事件引起的負面影響,從而對個體的心理起到“保護”作用。[29]已有研究證實了心理彈性對離職傾向有負向預測作用,[30]即個體的心理彈性水平越高,離職傾向越低。同時,有關教師心理彈性的研究也顯示,較高水平的心理彈性是教師選擇繼續從事教育事業并保持高質量教學的重要條件。[31]此外,概觀以往有關心理彈性的研究,學者們主要從風險性因素和保護性因素兩個角度來探討心理彈性的作用機制,風險性因素包括生物因素與環境因素,[32]保護性因素主要涉及社會支持,[33]如領導和同事的鼓勵與幫助、家長與學生的理解與信任、家人的關懷與陪伴等。[34]由此可見,社會支持作為一種保護性因素能夠正向預測心理彈性。故本研究提出假設H2: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彈性在社會支持與離職傾向之間起中介作用。

此外,在影響離職傾向的諸多因素中,職業壓力也備受關注。教師職業壓力的定義目前尚未統一,但其界定基本包含三個方面:首先是因職業而起,其次是一種不愉快的情感體驗,最后會導致個體的生理和心理出現不良反應。[35]一直以來,教師被視為最具壓力的職業之一。[36]幼兒園教師因工作特殊性在生理與心理方面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尤其是鄉村幼兒園教師。[37]雖然適度的職業壓力有助于增強個體的工作動機,但研究表明職業壓力的消極影響一般甚于積極影響。[38]過度的職業壓力會對教師的生理健康、情緒情感、工作表現等產生消極影響,從而使教師出現職業倦怠,失去對幼教事業的熱情,甚至開始厭惡、恐懼工作,最終出現離職傾向。[39]需求—控制—支持(Demand-Control-Support)模型指出,支持不足是致使職業壓力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40]已有研究證實,社會支持對教師職業壓力具有負向預測作用,如特殊教育教師感受到的社會支持能夠為其提供解決問題的資源和情感的安慰,從而降低特殊教育教師對壓力事件的感知,由此削弱職業壓力;[41]又如領導和家長的積極支持往往會讓中小學教師體驗到自身工作的意義與價值,從而產生更大的工作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教師的職業壓力。[42]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設H3:鄉村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壓力是社會支持與離職傾向之間的又一中介變量。

另外,有研究提出心理彈性與職業壓力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且心理彈性能夠負向預測職業壓力。[43]相關研究顯示個體的心理資本水平越高,職業壓力與消極應對之間的關系越弱,即心理資本是職業壓力的有效緩沖因子,其中心理彈性發揮重要作用。[44][45]有學者指出教師的職業壓力無法從根本上得以消除,減輕其職業壓力最有效的途徑是提高教師的心理彈性水平,[46]高水平的心理彈性可以通過提高工作滿意度來緩解職業壓力。[47]基于上述分析以及假設H2、H3的提出,心理彈性和職業壓力可能分別在社會支持與離職傾向之間發揮中介作用,心理彈性與職業壓力之間存在顯著相關關系,本研究提出假設H4: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彈性和職業壓力在社會支持和離職傾向之間起鏈式中介作用。

事業編制是蘊含中國特有文化的一個本土化術語,它已成為一種利益身份的象征。[48]其中,教師編制涉及教師工資待遇、績效補貼、社會保障和職稱評定等一系列問題,是影響教師生活、工作和職業發展等的關鍵因素。[49]編制身份是教師隊伍穩定與發展的“助力劑”。[50]編制身份的穩定作用在鄉村幼兒園教師群體中更為顯著。具體來說,較鄉村在編幼兒園教師而言,鄉村非在編幼兒園教師薪資待遇偏低,社會保障不足,專業發展滯后,這一系列現實問題會導致他們產生強烈的不公平感,減弱其工作積極性,久而久之出現工作冷漠感,最終形成離職傾向。[51]已有研究指出,在編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壓力顯著低于非在編鄉村幼兒園教師,且在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時在編鄉村幼兒園教師不容易產生離職行為。[52]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設H5:編制身份能夠調節鏈式中介模型中職業壓力對離職傾向的影響。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以鄉村幼兒園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建構一個有調節的鏈式中介模型,探討社會支持對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的影響,考察心理彈性和職業壓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分析編制身份在此模型中的調節效應,以期為預防和緩解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提供相關的研究支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抽樣調查法。首先采用了分層抽樣,為了體現樣本在地理區域上的全覆蓋性,從華北、華東、東北、華中、華南、西南及西北等七大地理區域中隨機選擇了12個省級行政區,即山西、河北、江蘇、上海、遼寧、河南、廣東、四川、重慶、甘肅、新疆和青海,再在各省級行政區中,按照各市級行政單位2019年GDP總量排行,選擇了3到4個不同發展水平的市級行政單位,共計43個。

其次,采用了目的抽樣。由各市級行政單位的教育行政人員等向該地鄉村幼兒園教師發放問卷,參與者通過問卷星在線調查平臺填寫問卷。所有參與者在已被充分告知研究的目的和內容的情況下同意參加研究。本次調研共回收問卷4 425份。在剔除無效數據后,其中有效數據共4 153份,有效率達到93.85%。

為了避免樣本過于集中于某一地區,本研究參考了《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20》中七大區域幼兒園教師在全體幼兒園教師中的占比,于有效樣本中選取了2 241個樣本作為研究對象,以盡量反映鄉村幼兒園教師的整體情況。其中,公辦性質幼兒園(包括教育部門辦園、事業單位辦園、部隊辦園、地方企業辦園等)中的鄉村幼兒園教師1 380名,民辦幼兒園(包括普惠性民辦園、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中的鄉村幼兒園教師861名。該樣本中被試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

1. 社會支持量表。

本研究參考齊梅特(Zimet)等人編制的領悟社會支持量表,[53]在征求專家和教師建議、預先試測的基礎上對該量表進行修訂,最終選取了家庭支持(4道題目)和組織支持(4道題目)2個維度,采用李克特7點計分法進行評級,分數越高,表明教師感受到的社會支持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為0.86。對量表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各指標擬合良好:χ2/df=11.74,TLI=0.93,CFI=0.95,RMSEA=0.07,SRMR=0.03。

2. 心理彈性量表。

本研究在參考康納(Connor)和戴維森(Davidson)量表的基礎上,選用了由于肖楠和張建新翻譯的量表。[54]在試測后對該量表進行修訂,最終形成了由堅韌(12道題目)、樂觀(3道題目)、自強(7道題目)3個維度構成的心理彈性量表,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進行評級,分數越高,表明個體的心理彈性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為0.93。對量表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各指標擬合良好:χ2/df=9.32,TLI=0.88,CFI=0.89,RMSEA=0.06,SRMR=0.04。

3. 職業壓力量表。

本研究采用阿拉坦巴根和劉曉明編制的幼兒園教師職業壓力量表。[55]該量表共18道題目,由工作難度與挑戰性(8道題目)、工作責任與報酬(4道題目)、工作強度(3道題目)、管理制度與職業發展(3道題目)4個維度構成,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進行評級,分數越高,表明個體的職業壓力程度越大。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為0.94。對量表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表明各指標擬合良好:χ2/df=13.80,TLI=0.87,CFI=0.90,RMSEA=0.08,SRMR=0.06。

4. 離職傾向量表。

本研究采用樊景立編制的四項目離職傾向量表。[56]該量表共4道題目,其中一道為反向計分題,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進行評級,分數越高,表明個體的離職傾向越嚴重。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為0.69。

(三)數據處理

本研究使用SPSS 21.0統計軟件,并結合Hayes編制的SPSS宏程序PROCESS、Amos 23.0對數據進行處理,進行信效度檢驗、描述統計、相關分析、回歸分析以及鏈式中介作用與調節效應檢驗。

(四)共同方法偏差

因數據來自調查對象的自我報告,故本研究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使用哈曼(Harman)單因子檢驗對所有研究變量的題項進行未旋轉的主成分因子分析,設定特征值大于1。結果顯示,共有8個因子特征值大于1,且第一因子解釋變異量為26.29%,低于40%的臨界值,說明本研究數據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的總體特征及人口學差異性分析

本研究中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的平均得分為2.56分(百分制平均分數為51.20分),標準差為0.79。把總分轉換為標準分數再上下取一個標準差將離職傾向劃分為高、中、低三組后發現,高分組355人(15.84%),中分組1 480人(66.04%),低分組406人(18.12%)。可見,15.84%的鄉村幼兒園教師具有較高的離職傾向,亟須關注這部分教師;中等水平離職傾向的鄉村幼兒園教師占比高達66.04%,有可能因外界不利因素等影響而向高水平離職傾向過渡,也應得到重視。

為了探討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的具體特點,本研究采用了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對離職傾向在性別、教齡、婚姻狀況、園所性質、是否有教師資格證、編制身份、月收入等方面的差異情況進行了考察。結果顯示,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在性別上的差異不顯著;在是否有教師資格證、編制身份、婚姻狀況、月收入、教齡以及園所性質等方面差異顯著。

具體而言,未獲得教師資格證的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高于已獲得教師資格證的鄉村幼兒園教師;無編制身份的鄉村幼兒園教師在離職傾向上顯著高于有編制身份的鄉村幼兒園教師;未婚鄉村幼兒園教師的離職傾向顯著高于已婚和其他類型婚姻狀況的鄉村幼兒園教師;月收入3 000元以下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顯著高于月收入3 000~5 000元的鄉村幼兒園教師,同時這兩組教師離職傾向得分顯著高于月收入5 001~7 000元、7 001~9 000元及9 000元以上三組教師得分;鄉村公辦幼兒園的教師離職傾向顯著低于鄉村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和鄉村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教師;5年以下教齡的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顯著高于25年以上教齡組教師,5~15年教齡的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顯著高于16~25年、25年以上教齡組教師。詳見表2和表3。

(二)鄉村幼兒園教師社會支持與離職傾向的關系

本研究對鄉村幼兒園教師的社會支持得分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家庭支持和組織支持得分均高于理論中值3分,整體呈現出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組織支持的得分略低于家庭支持得分。相關分析也發現,家庭支持和組織支持都與離職傾向呈現高度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27和-0.39,詳見表4。

在鄉村幼兒園教師的社會支持及其各維度與離職傾向顯著相關的前提下,本研究進一步探究各維度對離職傾向的影響程度。將幼兒園教師的婚姻狀況、編制身份、月收入、園所性質和教齡等作為控制變量,以社會支持各維度作為自變量,采用進入法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排除了性別、教齡、婚姻狀況、園所性質、是否有教師資格證、編制身份、月收入等變量混雜干擾后,家庭支持(β=-0.06,t=-2.69,P<0.01)和組織支持(β=-0.35,t=-15.55,P<0.001)都能夠負向預測離職傾向。家庭支持每增加1個標準化單位,教師離職傾向降低0.06個標準化單位;組織支持每增加1個標準化單位,教師離職傾向降低0.35個標準化單位。這說明增強社會支持能有效緩解教師的離職傾向,而其中組織支持更為重要,詳見表5。

(三)鄉村幼兒園教師心理彈性、職業壓力在社會支持與離職傾向之間的鏈式中介效應檢驗

本研究首先采用描述性統計對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彈性狀況和職業壓力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心理彈性及各個維度平均得分均高于理論中值3分,整體呈現出中等水平。其中,在堅韌維度上得分最高,其次是樂觀維度,自強維度得分最低;在職業壓力上,各維度平均得分在2.36~2.94之間,總體平均分為2.60。四個維度相比較,工作責任與報酬這一維度均分最高,其次是工作強度、工作難度與挑戰、管理制度與職業發展的均分最低,詳見表6和表7。

其次,將鄉村幼兒園教師心理彈性及職業壓力與社會支持和離職傾向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職業壓力與離職傾向之間兩兩顯著相關(p<0.01)。具體來說,社會支持與心理彈性呈顯著正相關,與職業壓力和離職傾向呈顯著負相關;心理彈性與職業壓力和離職傾向呈顯著負相關;而職業壓力與離職傾向呈顯著正相關,詳見表8。

接著本研究進行鏈式中介效應的檢驗,采用非參數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檢驗中介效應,應用SPSS宏程序PROCESS插件的模型6對心理彈性、職業壓力在社會支持與離職傾向間的鏈式中介效應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心理彈性、職業壓力在社會支持與離職傾向間起鏈式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值為0.16,占社會支持對離職傾向總效應的43.24%。中介效應結果見表9與圖2。

具體來看,中介效應由三條路徑產生的間接效應組成:通過“社會支持—心理彈性—離職傾向”路徑產生的間接效應1(0.07);通過“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職業壓力—離職傾向”路徑產生的間接效應2(0.01);通過“社會支持—職業壓力—離職傾向”路徑產生的間接效應3(0.08)。三條路徑的效應量與總效應量的百分比依次為的18.92%、2.70%和21.62%,且Bootstrap 95%置信區間不包括0,三條路徑均顯著。中介效應分解結果見表10。

(四)鄉村幼兒園教師編制身份在鏈式中介模型中的調節效應檢驗

本研究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插件的模型87對此鏈式中介的調節效應進行檢驗。將編制身份放入鏈式中介模型后,職業壓力與編制身份的乘積項對離職傾向的預測作用顯著(β=0.06,t=3.25,P<0.01),說明在“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職業壓力—離職傾向”的作用路徑中,編制身份能夠調節職業壓力對離職傾向的預測作用。具體來看,有編制身份的鏈式中介效應為-0.01,95%的置信區間不包括0,有調節的鏈式中介效應顯著;無編制身份的鏈式中介效應為-0.02,95%置信區間不包括0,有調節的鏈式中介效應顯著。另外,鏈式中介效應的差值也達到了顯著水平,B=-0.01,95%的置信區間不包括0,說明編制身份會影響職業壓力到離職傾向的路徑,無編制比有編制的鏈式中介效應更強。調節效應結果見表11,不同編制身份下的調節效應結果見表12。

進一步進行簡單斜率分析后發現,對于無編制教師而言,職業壓力對離職傾向的影響較大;而對于有編制教師來說,職業壓力對離職傾向的影響較小。也就是說,相對于無編制鄉村幼兒園教師而言,有編制身份能更強地削弱職業壓力對離職傾向的消極影響。簡單斜率結果見圖3。

四、討論

(一)公辦性質幼兒園中無編制的鄉村幼兒園教師與民辦性質幼兒園中無教師資格證的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較高

本研究發現,樣本中離職傾向高分組鄉村幼兒園教師,61%來自公辦性質幼兒園,且其中82%的教師是無編制的,65%的教師月收入低于3 000元。造成這部分教師的離職傾向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公辦性質幼兒園中,在編教師與非在編教師“同工不同酬”的問題依然存在。已有研究顯示:非在編教師收入僅占同工齡在編教師的一半乃至三分之一。[57]在付出同等勞動的情況下,公辦性質幼兒園中非在編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工資待遇、福利等方面卻與在編教師存在較大差距,這會使其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和付出回報失衡感,削弱其努力工作的程度,不利于整體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此外,根據馬斯洛的 “需要層次理論”,生理需要是否滿足決定了個體的生存與發展,若是這種需要無法達成,就很難實現更高層次的需要。鄉村幼兒園教師需要通過自己的職業回報來獲得安身立命的基礎,若是這一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就很容易產生離職意向去追求可以幫助他們滿足基本需求的職業。

離職傾向高分組鄉村幼兒園教師中,另外39%來自民辦性質幼兒園,其中60%是不具備教師資格證的,70%月收入低于3 000元。不論是從資質角度還是收入方面來看,不具備專業資質的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風險性都比較高。鄉村民辦幼兒園待遇低,無法吸引合格的人才,只能通過降低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來維持機構的運轉,而這一做法并不能保證教師的穩定性,留住合格的教師人才需要為其提供一定的待遇保障和充分的支持,而大多數鄉村民辦幼兒園難以做到。需要引起重視的是,本研究發現在整個樣本中,不具備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的占比達到38.69%,“無證上崗”這一問題亟待關注和治理改善。持有教師資格證書是幼兒園教師具有一定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的體現,而幼兒園教師資格認定是整個教師質量保障與提升機制的起點。不具備合法身份的人員進入幼兒園教師隊伍,一方面顯示,在我國部分地區的鄉村,整體幼兒園師資質量堪憂,辦園質量亟待改善,需政府和教育相關部門進一步予以規范;另一方面,這部分地區幼兒園教師的準入制度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說明這些地區對學前教育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到位,對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性認識不充分。

(二)社會支持中的組織支持在降低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中發揮重要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社會支持能夠顯著負向預測離職傾向,是有效削弱鄉村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的重要力量,該結果呼應了已有研究發現。[58]其中,社會支持中的組織支持尤為重要?;谌穗H關系理論,管理層應該關注組織中的人,關注人們的價值觀、需求、興趣和關系等社會因素,因為組織中的個體并不單純追求物質的回報,更有社會性的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如友誼和歸屬感等。正如梅奧的人際關系學說中所提出的,“我們的安全感和穩定感來自作為組織中的一員的保障”,這種感覺主要來自被認可、被接受和被尊重。[59]幼兒園教師在工作中有社會性和心理方面的人文關懷需求,教師渴望融入學校集體成為其中的重要成員,并期待從同事、領導等方面獲得幫助和支持、尊重和認可。當個體感受到了來自組織的尊重、關心和支持時,利益尤其是經濟利益對教師行為的影響就會降低,精神層面對幼兒園教師職業的依賴程度則會提高,使其不舍離開,甚至離不開自己當前的這份職業,此外,教師還可能表現出在當前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不斷努力進步等行為。[60]可見,幼兒園營造一個支持性且溫暖和諧的組織氛圍對于幼兒園教師的生存和發展十分必要。

此外,已有研究也證明,家庭支持,尤其是來自配偶的支持是已婚女性做好工作的關鍵因素。[61]一方面,配偶在日常生活中主動承擔家務勞動或其他家庭事務,能夠使已婚鄉村幼兒園女教師有更多的精力與時間應對工作中的任務與難題,平衡家庭—工作沖突;另一方面,配偶對幼教工作的理解、耐心的傾聽和積極的鼓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已婚鄉村幼兒園女教師在工作中感受到的挫折,緩解其消極情緒體驗。在這種高水平的家庭支持環境中,女教師離職傾向也會隨之降低。

(三)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彈性有待提升,職業壓力亟須緩解

本研究發現,社會支持可以通過心理彈性和職業壓力的鏈式中介作用影響鄉村幼兒園教師的離職傾向。具體而言,社會支持正向預測心理彈性,[62]心理彈性繼而負向預測職業壓力,[63]最終緩解了離職傾向,[64]這與已有研究發現一致。行為目標模型中的抗逆力補償模型指出,社會支持可以在鄉村幼兒園教師生活、工作中抵御風險性因素帶來的消極影響,并增強心理彈性。[65]即社會支持尤其是組織支持,為鄉村幼兒園教師提供的主動真誠的幫助、開放的交流空間以及工作中的體諒與理解,幫助鄉村幼兒園教師提高了心理彈性水平,而作為應對壓力、創傷、挫折等消極生活事件的心理彈性得到增強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既提高教師的抗壓能力,又減輕其對于職業壓力的感知,從而降低離職傾向。

對本研究中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彈性的分析發現,教師整體心理彈性水平(M=3.56)不高,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三個維度中鄉村幼兒園教師在“自強”維度得分最低,主要反映在“我喜歡挑戰”“我會在解決問題中起帶頭作用”等題項得分較低,這可能與教師在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專業自主有關,沒有自由的權利,就沒有敢于探索的能力,沒有面對挑戰的勇氣??梢姶蠖噜l村幼兒園教師在工作中是被動的執行者而非主導者的角色,幼兒園管理沒有賦予教師自主的權利和空間,相關研究也發現在幼兒園中教師層級越低,教師的專業自主權就越低。[66]久而久之,缺乏專業自主的鄉村幼兒園教師會落入習慣于認同而不善質疑,習慣于滿足現狀而不敢于開拓進取的窠臼,而只有當鄉村幼兒園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有掌控權、話語權和自主權時,其才會迸發出工作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對自我能力有更多認同,更勇于面對挑戰,進而獲得從事幼兒教育的價值感和滿足感。

職業壓力是導致鄉村幼兒園離職的一大風險因素。本研究發現,缺少進修與培訓機會(45.41%)、承擔角色過多(67.18%)、付出與收入反差較大(66.23%)、工作沒有成就感(53.28%)使鄉村幼兒園教師感受到了中等及以上程度的職業壓力。一方面,缺少進修與培訓機會的鄉村幼兒園教師在工作中面臨問題難以自行解決時,常常得不到相應的指導與幫助而陷入職業困境。另一方面,社會對幼兒園教師提出了多種期望:既是“保姆”,又是教師,還是研究者。這些角色的履行就意味著教師的日常工作量大且復雜瑣碎,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具體來說,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幼兒園教師在面對自理能力較弱的幼兒時,既要仔細照顧、時刻關注孩子的安全問題,又要合理組織安排活動促進幼兒的發展成長,甚至還承擔很多行政工作和無關任務。然而,教師并未獲得與之相匹配的工資回報和社會地位。55.06%的幼兒園教師的月收入低于3 000元,而截至2023年4月我國大多數省份的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在2 000到2 500之間。[67]幼兒園教師是經過專門培訓的專業人員,其收入應以勞動力市場上的同級人員為參照,而不應等同于或僅略高于整個勞動力市場的最低工資標準。公平理論(Adams,1965)表明,個體會考察從組織中得到的東西與對組織貢獻的比例,然后將這個比例與其他人的比例進行比較,如果個體感到了比例不公平,就會產生較高的壓力和較低的滿意度,進而引發離職行為。[68]過低的工資、付出與回報之間的失衡嚴重降低了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導致了幼兒園教師的流失。

(四)編制身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拴”住鄉村幼兒園教師

本研究發現,編制身份能夠在此鏈式中介模型中調節職業壓力對離職傾向的影響。相較于有編制的鄉村幼兒園教師而言,職業壓力更易誘發無編制身份鄉村幼兒園教師的離職傾向。本研究結果顯示,幼兒園教師的待遇保障與人事管理制度呈現出明顯的“唯身份”特點。[69]有編制的鄉村幼兒園教師已獲得幾乎終身穩定的工作及相對豐厚的工資福利,這能在一定程度上留住鄉村幼兒園教師,這一群體在面對職業壓力時更傾向于通過自身調控或借助外界力量來解決問題,從而避免離職傾向的形成。而無編制的鄉村幼兒園教師在本研究中呈現收入低、壓力大的特點。無編制的鄉村幼兒園教師中月收入低于3 000元的占比高達69.01%,而有編制的鄉村幼兒園教師在這一項的人數比僅為14.05%,且有25.53%的無編制的鄉村幼兒園教師對“付出與收入反差”感到有極大壓力,這一比例較有編鄉村幼兒園教師高出12.51%。這種“身份”差異所帶來的一系列待遇差異對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行為產生影響。有研究也證實了編制身份能夠調節職業壓力對離職傾向的作用,非在編教師更容易在感受到較大職業壓力時產生離職傾向。[70]

需要注意的是,編制身份在職業壓力與離職傾向這一路徑中的調節作用機制易導致職業壓力本身的強度被忽視而過分關注于編制身份,無論是在本研究中(有編制的教師占比25.39%)還是從全國范圍內來看,有編制的幼兒園教師占比較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當前新增編制收緊、控制總量的背景下,編制身份差異帶來的編內外教師報酬懸殊較大的問題并不利于整體教師隊伍的穩定,且因“鐵飯碗”而選擇留在鄉村幼兒園也并不是一種健康積極的工作狀態,也不利于教師工作質量的提高。

五、建議

(一)政府繼續加大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優先保障鄉村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促進同工同酬的有效落實

首先,政府在繼續加大財政投入的基礎上應切實落實鄉村幼兒園教師最低工資標準,確保其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并與中小學教師基本持平;設置鄉村幼兒園教師工資階梯性增長制度,將鄉村幼兒園教師工資增長指標的完成情況列入黨政干部政績考核標準;加快落實生活補助和工作補貼等政策,創新獎勵機制;推行“從教激勵計劃”,將鄉村幼兒園教師的獎勵、職稱評定與教育成就、從教年限、是否留在原單位工作等因素掛鉤,鼓勵優秀教師扎根鄉村。其次,積極推進公辦性質幼兒園中教師同工同酬的落實。在公辦性質幼兒園中實現同工同酬是穩定教師隊伍、創設公平的教育環境、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尤其是在編制短缺問題短期內難以得到有效改善的情況下,其作用顯得更加重要。具體可以通過設置編外教師專項經費、健全無編教師管理機制,如允許編外教師依據工作年限和工作業績與在編教師享有平等的職稱評定機會,工資待遇參照在編教師標準與其職稱相掛鉤等方式推進,[71]另外還應建立督導問責機制,將各地區推進不同身份教師同工同酬、縮小不同身份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的水平納入地方政府和領導問責體系之中。[72]

(二)嚴格落實鄉村幼兒園教師準入制度

《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2012)、《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2018)等文件中都強調了要嚴把幼兒園教師的入口關,落實準入制度;未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的,不能在幼兒園任教等關鍵要求。資格準入門檻設定可作為引領幼兒教師職業發展專業化的基本方向,絕不能因短期內幼兒園教師在數量上的不足就降低幼兒園教師的上崗門檻甚至是不設門檻。因此,首先要摒棄以往為了滿足“量”的要求,而不得不將“質”的追求暫時擱置的傾向,將質與量并重對待甚至更應該強調對質的重視;其次,無論是政府部門中負責幼兒園審批和質量監管的部門還是幼兒園的管理層等都應該高度重視幼兒園教師的資質,把好教師入職的第一關。最后,要想實現鄉村幼兒園教師隊伍質與量的雙重建設,還必須調動各級政府力量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如提高待遇和提供專業發展機會等來增強這一職業的吸引力。

(三)幼兒園應合理安排工作,提供多樣且有效的專業培訓,為鄉村幼兒園教師減負增效

第一,幼兒園應該設置合理的管理制度,減少組織內部不必要的評比、行政及重復形式化的非保教工作,避免任務安排與幼兒園教師專業職責之間的錯位;積極促進幼兒園教師回歸《幼兒園工作規程》等文件中規定的“創設良好教育環境”“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等本職工作,使幼兒園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和幼兒在一起,提升師幼互動質量。第二,幼兒園管理者應按照《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中規定的師幼比足額配備教師,有條件的幼兒園甚至可以配置一些靈活機動的名額,但一定要堅決避免因節約成本而配備不足的問題出現。第三,幼兒園應盡可能為教師提供持續學習和專業發展的機會,通過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對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基本專業知識、專業態度和專業能力方面進行補缺填谷。此外,在職培訓可以考慮增加支持鄉村幼兒園教師自我效能感和抗壓能力的內容,鼓勵教師在掌握相應的情緒調節能力和放松方法的基礎上,不斷發展頑強拼搏、勤奮上進、堅韌樂觀的個人品質,增強自身的抗逆能力;教師個人也應學習一些人際和社交技能,有意識地投資社會關系網絡,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行,積極爭取并主動利用身邊的社會支持。[73]

(四)幼兒園應給予鄉村幼兒園教師充分的人文關懷,增強其主人翁意識,提升其職業幸福感

園所需重視對鄉村幼兒園教師的人文關懷。一方面,幼兒園應為教師增權賦能,主動與教師共享幼兒園權力,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幼兒園管理工作之中,為教師所關心的事務提供一種積極接納的氣氛,保持開放與民主的風格。[74]幼兒園教師在感知到領導將權力向其分享時,會產生被重視和高度認可的感受,從而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并將自身視為幼兒園的“內部人”;另一方面,幼兒園領導需加強團隊建設,打破由于年齡、職位、教齡等出現的“隱性權力距離”,形成平等尊重、相互信任的人際關系。幼兒園可以通過定期組織互動、交流與分享的團建活動,培養具有獨特思維方法、交流途徑和行動方式的教師共同體,以增強鄉村幼兒園教師之間的凝聚力,使教師在溫暖、互惠的人際互動之中獲得滿足感與歸屬感,[75]在幼兒園中體驗到一種“被熱情擁抱的、回家的感覺”,增強鄉村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安全感和責任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21年教育統計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EB/OL].(2022-12-28)[2023-09-13].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021/.

[2]李貞義,龔欣.貧困地區農村幼兒園教師流動意向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中部76所幼兒園的實證調查[J].教育與經濟,2020,36(5):52-60+70.

[3]梁凈,宋映泉.縣域內幼兒園教師流動及特征分析——基于華北某原國家級貧困縣62所幼兒園的追蹤調查數據[C].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中國教育財政政策咨詢報告(2019—2021),2022:11.

[4]HALE?JINKS C, KNOPF H. Tackling teacher turnover in child care: understanding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identifying solutions[J]. Childhood Education,2006,82(4):219-226.

[5]MACDONALD D. Teacher attrition: a review of literature[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999,15(8):835-848.

[6]CARTER M. Ideas for training staff—right from the start: Changing Our Approach to Staff Orientation[J]. Child Care Information Exchange,2001(141):79-81.

[7]POMAKI G, DELONGIS A, FREY D, et al. 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 direct, buffering?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on turnover intention[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0,26(6):1340-1346.

[8]RUGULIES R, AUST B, MANSEN I E H. Effort reward imbalance at work and risk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Work, Environment and Health,2017,43(4):294-306.

[9]MOBLEY W H, GRIFFETH R W, HAND H H, et al. Review and conceptual analysis of the employee turnover proces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79,86(3):493-522.

[10]KIFFER S, TCHIBOZO G. Developing the teaching competences of novice faculty? members: 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J]. Policy Futures in Education,2013,11(3):277-289.

[11]李陽.農村幼兒教師流動問題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3:19.

[12]杜屏,朱菲菲,杜育紅.幼兒教師的流動、流失與工資關系的研究[J].教育與經濟,2013(06):59-65.

[13]KIM A, BARAK M M. The mediating roles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 and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in the role stress?turnover Intention relationship among child welfare worker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J]. Children & Youth Services Review,2015(52):135-143.

[14]黃明明,陳麗萍,郭莉萍,等.工作—家庭沖突與幼兒教師離職意向的關系:職業認同感與職業倦怠的序列中介作用[J].心理與行為研究,2021,19(5):679-686.

[15]MATSUO M, TANAKA G, TOKUNAGA A,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kindergarten teachers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working[J]. Medicine,2021,100(35):1-8.

[16][73]郭莉萍,李敏誼,王詩棋.社會支持與幼兒園教師留職意向的關系:組織公平感和工作投入的序列中介效應[J].學前教育研究,2021(02):57-70.

[17]尚偉偉,陳純槿,孫迪.幼兒園教師離職傾向的影響機理研究——基于有調節的中介模型[J].教育發展研究,2020,40(24):76-84.

[18]DANES S M, RETTIG K D. Economic adjustment strategies of farm men and women experiencing economic stress[J]. Journal of Financial Counseling and Planning,1995(06):59.

[19]BAKKER A B, DEMEROUTI E.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state of the art[J].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2007,22(3):309-328.

[20]LANGFORD C P H, BOWSHER J, MALONEY J P, et al. Social support: a conceptual analysis[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7,25(1):95-100.

[21]FIORILLI C, ALBANESE O, GABOLA P, et al. Teachers emotional competence and social support: assess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teacher burnout[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7,61(2):127-138.

[22][58]GUO L, GAI G, HUANG M, et al. Preschool teachers social support and intention to stay: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J].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21,49(2):1-14.

[23][60]唐文雯,蘇君陽,吳娛,等.農村幼兒教師社會支持與離職意向的關系研究——以職業承諾為中介變量[J].教師教育研究,2015,27(6):66-71.

[24]于肖楠,張建新.韌性(resilience)——在壓力下復原和成長的心理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05(05):658-665.

[25]范燕寧.抗逆力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兩面性特點——以北京市未成年人社區矯正服刑者的情況為例[J].中國青年研究,2006(11):10-12+46.

[26]周碧嵐.復原力研究的進展與方向[J].求索,2004(10):132-134.

[27]劉取芝,吳遠.壓彈:關于個體逆境適應機制的新探索[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02):111-115.

[28]BADU E, OBRIEN A P, MITCHELL R, et al. Workplace stress and resilience in the australian nursing workforce: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ive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Nursing,2020,29(1):5-34.

[29]LEE H H, CRANFORD J A. Does resilience moderate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parental problem drinking and adolescents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behaviors?: a study of? ?korean adolescents[J].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2008,96(3):213-221.

[30]莊鵷,田冰潔,王綺,等.上海三甲醫院護士留職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雜志,2020,35(5):9-12.

[31]BRUNETTI G J. Resilience under fire: perspectives on the work of experienced, inner city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6,22(7):812-825.

[32]RAK C F, PATTERSON L E. Promoting resilience in at?risk Children[J].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2014,74(4):368-373.

[33]BENZIES K, MYCHASIUK R. Fostering family resiliency: a review of the key protective factors[J]. Child and Family Social Work,2009,14(1):103-114.

[34][62]李瓊,裴麗,吳丹丹.教師心理韌性的結構與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學報,2014,10(2):70-76.

[35]王萍,曹蕊,秦姜艷.幼兒園教師職業壓力來源及其應對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04):58-63.

[36]BOYLE G J, BORG M G, FALZON J M, et al. A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dimensions of teacher stres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5,65(1):49-67.

[37]洪秀敏,張明珠.我國幼兒園教師權益保障狀況及對其職業壓力的影響——基于全國18個城市的調查[J].教師發展研究,2020,4(1):74-80.

[38][39][52]龔欣,牛彩星,王鶄.農村幼兒園教師職業壓力現狀、來源及影響因素[J].學前教育研究,2020(02):18-31.

[40]JOHNSON J V, HALL E M, THEORELL T. Combined effects of job strain and social isolation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 random sample of the Swedish male working population[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Work, Environment and Health,1989,15(4):271-279.

[41]楊柳,孟萬金.特殊教育教師的社會支持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13(03):19-22.

[42]高萍,張寧.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社會支持與教學效能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06):680-683.

[43]楊玲,巫文勝.小學教師心理韌性、核心自我評價與工作壓力的關系[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12(1):99-103.

[44]王鋼.幼兒教師職業壓力對職業認同的影響:應對方式和心理資本的作用[J].西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4,36(10):157-160.

[45]HERBERT M. An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hope, optimism, self?efficacy, resilience), occupational stress, burnout and employee engagement[D]. Stellenbosch: Stellenbosch University,2011:46-47.

[46]張海芹.中小學骨干教師職業壓力心理彈性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10,31(8):941-942.

[47]MCVICAR A. Scoping the common antecedents of job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for nurses (2000—2013) using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of stress[J]. 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16,24(2):112-136.

[48][49]歐嘉雯,潘靄明,張旭東.農村教師心理彈性的現狀及特點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11):100-104.

[50]賴昀,張學敏.制度變遷視角下鄉村教師供給困境的編制制度創新[J].教育學報,2020,16(2):97-108.

[51]劉靜,王海英.多方發力留住鄉村非在編教師[N].中國教育報,2021-04-18(1).

[53]ZIMET G D, DAHLEM N W, ZIMET S G, et al. The 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8,52(1):30-41.

[54]XIANNAN Y, JIANXIN Z.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Ego?resiliency scale and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J]. Psychological Science (China),2007(05):1169-1171.

[55]阿拉坦巴根,劉曉明.幼兒園教師職業壓力問卷編制與現狀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4(02):21-26.

[56]FARH J L, TSUI A S, XIN K, et al. The influence of relational demography and guanxi: the Chinese case[J]. Organization Science,1998,9(4):471-488.

[57]虞永平,張斌.改革開放40年我國學前教育的成就與展望[J].中國教育學刊,2018(12):18-26.

[59]HART C W M, MAYO E. The social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with an appendix on the political problem[J].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1950,16(4):547.

[61]梁巧轉,孫慧.工作家庭匹配影響因素性別差異研究[J].人口與發展,2008,77(2):75-79.

[63]WANG Y. Building teachers resilienc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of China[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1(12):1-5.

[64]王滔,武海棟.職業壓力對特殊教育教師離職意向的影響: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J].中國特殊教育,2017(01):12-18.

[65]GARMEZY N. Stress?resistant children: the search for protective factors[J]. Recent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1985,4(19):213-233.

[66]張世義.幼兒園教師專業自主權屬性特征與影響因素[J].上海教育科研,2020(01):93-96+10.

[6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各地最低工資標準情況(截至2023年4月1日)[EB/OL].(2023-04-01)[2023-05-12].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laodongguanxi_/fwyd/202304/t20230401_497838.html.

[68]李林,鄧建勇.公平理論在防范人才流失中的應用[J].決策探索,2007(03):81-82.

[69]龐麗娟,賀紅芳,王紅蕾,等.改革完善不同身份學前教師待遇保障政策制度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1,20(6):1-7.

[70]王濤,李夢琢,劉善槐,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幼兒教師離職傾向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有調節的中介效應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40(6):82-96.

[71]趙垣可.社會公平視域下公立中小學編外教師同工同酬問題研究[J].北京社會科學,2020(10):49-58.

[72]劉穎,李雨霏,曾曉瀅,等.編制對公辦園教師工作績效的影響——基于多重中介效應模型的檢驗[J].學前教育研究,2021(11):22-36.

[74]萊拉·甘第尼,喬治·福爾曼,卡洛琳·愛德華茲.兒童的一百種語言[M].羅雅芬,連英式,金乃琪,譯.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75-180.

[75]鄭楚楚,姜勇.幼兒園教師賦權增能發展現狀與影響因素[J].學前教育研究,2019,289(1):62-73.

The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on Chinese Rural Kindergarten Teachers Turnover Intention: Analysis of a Moderated Chain Mediation Model

WANG Lingyan, GU Kaiwei, HE Deji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ts important guarantee is to have a stable team of teachers. However, the current problem of rural kindergarten teacher turnover is still prominen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turnover intention of rural kindergarten teacher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2241 rural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China, and a moderated chain mediat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mediating role of resilience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i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establishment statu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ural kindergarten teachers without establishment in the public kindergartens and the rural kindergarten teachers without teacher qualification in the private kindergartens have a higher turnover tendency; social support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predicting turnover intention, an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Social support can indirectly influence turnover intention through the chain mediating effect of resilience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establishment identity plays a moderating role in this model.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to ensure the salary of rural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 and strictly enforce the teacher access system.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alleviate the dimission tendency of rural kindergarten teachers, kindergartens should arrange teachers work reasonably, provide various effective training, and give teachers sufficient humanistic care.

Key words: rural kindergarten teachers, social support, resilience, occupational stress, turnover intent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欧美天天干|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中国精品久久|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久久夜夜视频| 九九九国产|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精品视频第一页|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免费欧美一级|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国产一级裸网站|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5555国产在线观看| 操美女免费网站| 91精品国产丝袜|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av在线手机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国产精品xxx|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91国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毛片久久久|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欧美日韩午夜|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欧美色综合|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99这里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欧美三级自拍|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 一级毛片免费的| 日韩专区欧美| 久久五月视频| 欧美性久久久久|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美女啪啪无遮挡| 精品91视频|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天堂成人av|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日韩av无码DVD|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国产黄色爱视频|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欧美激情福利|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69av免费视频| 伊人91在线|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