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宮明珠 邱國斌 陳朝陽 陳新華 李彥芳 屈勇剛*
(1 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2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畜牧獸醫工作站,新疆可克達拉 835216)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種傳染性強、傳播迅速的人畜共患傳染病。FMDV 主要侵害豬、牛、羊、鹿等偶蹄類動物,其中豬的易感性較高,尤其仔豬,其死亡率可達100.00%。口蹄疫在豬群中一年四季均可發生[1],且容易形成大規模發病,該病不僅會給養豬企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還危害公共衛生安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歸為一類動物疫病[2]。
對易感動物進行免疫接種是防控此病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國采取強制免疫政策來防控FMD,免疫抗體水平監測是了解疫苗免疫效果最有效的方法。液相阻斷酶聯免疫吸附試驗(Liquid-phase Block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LPB-ELISA) 是目前用于評價FMD 免疫水平普遍采用的試驗技術,其精確性、穩定性高于正向間接血凝試驗(PHA),且重復性優于病毒中和試驗(VNT)[3]。本試驗采用O 型口蹄疫病毒LPB-ELISA 試劑盒對新疆部分地區規模化豬場中的豬血清樣品進行抗體水平檢測,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可為新疆地區豬場O 型口蹄疫的防控提供依據,以減少口蹄疫在豬場的發生,保障豬群安全。
2021 年1—12 月期間,從新疆3 個地區7 個規模化養豬場隨機采集豬全血樣品,無菌分離血清1 mL 放入滅菌離心管中,共獲得353 份血清樣品。
口蹄疫O 型抗體液相阻斷ELISA 抗體檢測試劑盒購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全波長酶標儀購自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
1.3.1 樣品處理
豬全血樣品在室溫下靜置2~3 h,待析出清亮血清后,收集1 mL 至無菌EP 管中,依次編號。血清可直接檢測或置于4℃保存待檢。
1.3.2 LPB-ELISA 檢測法
檢測盒中所有試劑需放置室溫后再使用,使用前輕微震蕩混勻。嚴格按照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3.3 結果判定
臨界值的計算:4 個病毒抗原的OD450nm值,棄去最大值和最小值,剩余數值的平均值再除以2。當樣品抗體效價的OD450nm值>臨界值時判定為陰性;當OD450nm值≤臨界值時判定為陽性。
1.3.4 數據分析
使用Excel 軟件和SPSS 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不同地區豬O 型FMDV 抗體水平如表1 所示。3 個地區O 型FMDV 抗體平均陽性率為76.77%(271/353),達到國家70.00%的規定標準。3 個地區的FMDV 陽性率均高于國家標準,分別為77.97%、78.72%和71.43%。其中3 號地區的抗體平均OD 值最高,為0.73;2 號地區的平均OD 值最低,為0.58;各地區之間的平均OD 值差異不顯著(P>0.05)。

表1 不同地區豬O 型FMDV 抗體檢測結果
不同規模化豬場O 型FMDV 抗體水平如表2 所示。7 個規模化豬場O 型FMDV 抗體平均陽性率為76.77%(271/353),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在7 個豬場中,有6個豬場的FMDV 陽性率高于國家標準,分別為A、C、D、E、F、G 豬場,其抗體陽性率分別為72.07%、70.45%、71.43%、91.80%、85.00%和100.00%;只有B 豬場的FMDV 陽性率為62.96%,低于國家標準(70%)。B 場的平均OD 值最高,為0.94,G 場的平均OD 值最低,為0.09;B 場與E、F、G 場之間的差異顯著(P<0.05),與A、C、D 場差異均不顯著(P>0.05)。

表2 不同規模化豬場O 型FMDV 抗體檢測結果
口蹄疫的主要發生區域為非洲、中東、亞洲及南美洲部分地區[5]。在口蹄疫病毒的7 個血清型中,O 型和A 型是豬口蹄疫常見的血清型,其中O 型口蹄疫病毒的發病率最高[6]。目前,我國規定豬場每年需要接種2 次口蹄疫滅活疫苗,注射密度不低于80%,并監測口蹄疫病毒抗體水平,當口蹄疫病毒抗體水平低于70%時,需要及時進行加強免疫[7]。可見通過檢測口蹄疫抗體水平評估養豬場的免疫情況尤為重要[8]。養豬場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開展口蹄疫防疫工作,并定期監測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這是保障豬場健康生產的有效方法之一。
常軍帥等[9]曾對2019—2020 年新疆部分地區豬O型口蹄疫病毒抗體水平進行監測,發現這些地區口蹄疫病毒的平均陽性率高達81.88%(339/414),明顯高于國家規定標準。趙陳霞等[10]對2011—2020 年新疆兵團六師豬O 型口蹄疫病毒抗體水平進行監測,發現近10年內的該地區豬群口蹄疫病毒抗體水平平均陽性率為77.96%,高于國家規定標準;從疫苗生產廠商、生豬生長階段和存欄規模等不同因素進行分析,豬O 型口蹄疫病毒抗體陽性率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張小玉等[11]對2020 年新疆9 個規模化養豬場的整體O 型口蹄疫病毒體水平進行了監測,發現平均陽性率為88.06%,也超過了國家規定標準。本試驗結果發現,新疆3 個地區的口蹄疫病毒抗體水平陽性率均高于國家規定標準(70.00%);在7 個豬場中,僅有B 場口蹄疫病毒抗體陽性率為62.96%(17/27),低于國家規定標準,需及時加強免疫。試驗結果表明,近些年新疆各養殖場豬O 型口蹄疫病毒抗體水平相對較高,口蹄疫疫苗的整體免疫效果較好。
雖然,近些年豬O 型口蹄疫防控工作取得較好成果,但仍不能掉以輕心。科學飼養也是防控口蹄疫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首先,養殖戶要定期對養殖區域進行清掃,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給豬群創造干凈的飼養環境。其次,要科學管理,在給豬只提供充足基礎營養的同時,保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攝入,以提高豬的免疫能力[12]。最后,采取自繁自養的飼養模式,盡量減少引種。確需引種時,要確保引種地區不屬于疫區,種豬經過屬地檢疫合格后方可引進。引入種豬需要進行30 d 的隔離飼養觀察,健康無疫后可以與豬群混群飼養。大規模養豬場應定期對豬群進行抗體水平監測[13],根據每次的免疫效果不斷優化免疫程序。研究發現,目前市面上的口蹄疫疫苗對豬群的保護效果都很高[14],而且大規模養豬場的免疫效果普遍高于散養戶[15,16],中小養豬場需加強生物安全防控及免疫制度。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新疆部分地區規模化養殖場FMD 免疫效果良好,豬群O 型口蹄疫病毒抗體水平高于國家標準。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和科學的飼養管理是防控豬口蹄疫發生的有效措施,各養殖場仍然需要繼續開展防控工作,確保豬場健康生產,以此推動新疆養豬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