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是一種系統性強、內容廣、難度大的教學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針對學生不同的認知差異和學習特點,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每位數學教師需要面對的問題。文章將從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助力學生掌握知識內核、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三個方面,探討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的實踐應用。
數學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掌握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具備數學抽象、邏輯推理、直觀想象等方面的能力素養。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應該以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目標,在實踐中幫助學生不斷提高數學核心素養。
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的知識內容比較繁雜,學生需要對知識進行內化,才能真正領會數學的精華所在。因此,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應該引導學生關注知識的本質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且通過對實例、練習、問題的分析,幫助學生建立起對知識的深刻理解。
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收集和整理知識,遵循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習成果的評價不僅是學習的結果,更是學生合作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體現。
在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中,知識整合旨在將每個小單元的知識整合起來,形成大單元教學內容。通過知識整合,學生可以全面掌握大單元內的知識和方法,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在知識整合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強化概念之間的聯系,防止知識零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知識整合的過程需要教師根據大單元的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復習、總結、拓展等方式,引導學生將各個小單元的知識整合起來。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復習考試或綜合性評價來檢查學生對各個小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問題解決或綜合運用的活動,讓他們將不同的知識和方法相互結合應用,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在知識整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概念的聯系和應用。教師可以通過導入和歸納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各個小單元的概念,并幫助他們將這些概念聯系起來。例如,可以通過引入一個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已學的概念和方法進行分析和解決,從而形成對不同概念之間聯系的認識。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應用性的活動,讓學生將已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實際問題中,培養他們的應用能力。
知識整合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鞏固和拓展。教師可以通過提供相關的素材和資源,讓學生進行拓展性的學習和研究,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他們的知識。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的活動,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和反思,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以《有理數》大單元教學為例,可以從整合負數、分數和小數這三個知識點開始,引導學生理解有理數的定義、四則運算及其性質,并通過選擇和組合有理數,解決實際問題。
在教學《有理數》這一大單元內容時,可以先向學生回顧和鞏固他們對負數、分數和小數的概念和運算規則的理解。通過具體的例子,讓學生了解負數表示欠債、分數表示部分和小數表示除不盡等。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負數、分數和小數如何組合在一起,形成有理數的概念。
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步學習有理數的四則運算,包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通過示范和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有理數的運算規則和性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具體的算式和問題,讓他們運用所學的方法和技能進行計算和解決問題。例如,在生活中遇到負債和收入的情境可以給學生一些具體的數值,讓他們計算總債務或總收入,并分析結果的意義。
在學生學習有理數的四則運算后,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實際問題的解決任務,要求學生選擇和組合有理數來解決問題。例如,可以給學生一些關于時間、速度和距離的問題,讓他們通過選擇和組合有理數進行計算和分析。這樣的任務能夠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培養他們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問題解決階段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總結,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并對解題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通過討論和總結,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有理數的性質和應用,同時也能夠加強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在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中,任務驅動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進行自我探索。通過給學生設計明確的任務,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培養他們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他們能夠與他人合作完成各種任務。
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合作性。教師可以通過設定具體的任務,包括問題解決、實驗探究、項目制作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生需要在任務的指導下,主動查找和整理相關的知識,思考和解決問題,并對解決方案進行交流和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培養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發展潛能。
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也能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與他人合作,分享思路和理解他人想法,共同解決問題。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學生能夠培養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學會傾聽和溝通。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發現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還能夠互相學習和取長補短,提高團隊的整體效能。
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通過明確的任務目標和需求,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和目標,增加學習的動力,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
以《一元一次方程》大單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方程的定義及其應用,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貼合實際的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和技能,解決問題并進行討論和總結。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這一大單元內容時,可以首先向學生介紹方程的概念和基本運算規則。通過具體的例子,讓學生了解方程的定義以及方程中的未知數和已知數的概念。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方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例如,貨幣兌換、時間計算等場景。
教師可以安排一系列有趣、貼合實際的問題,要求學生通過解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問題。教師可以給出一些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和技能,列方程并解方程。例如,在貨幣兌換的情境中,可以給學生一些具體的兌換比例和金額,讓他們通過列方程求解兌換結果。在時間計算的情境中,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關于時速和時間的問題,讓他們通過列方程求解速度和時間的關系。
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互相討論和交流解題思路,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反饋。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互相質疑和解釋自己的解題思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展。
在問題解決階段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歸納,讓學生將自己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解題過程與解題結果相互分享、相互分析、相互評價。學生通過討論、歸納,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方程的概念和應用,同時也能夠加強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在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中,問題探究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提出具有挑戰性和啟發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深入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思維和創造力。問題探究既能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提升學生的解題技巧。
問題探究的核心是從問題出發,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所設問題應該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問題,通過不同層次、不同題型的設計來解決問題。在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推理和驗證,從而形成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方案。
問題探究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不同的解決方案,并挑戰傳統的思維方式,他們需要運用創新思維,提出新穎的解決方案,從而發展和展示他們的創造力。通過問題探究,學生可以培養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同時也可以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
此外,問題探究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通過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數學的概念和原理,發現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應用價值。問題探究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踐能力,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以《冪的運算》大單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際問題的分析,嘗試尋找規律,從而自主提出概念和定理,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驗證和分析。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夠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又能夠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在教學《冪的運算》這一大單元內容時,可以先向學生介紹冪的概念和運算規則,并通過一些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冪的基本特性。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實際問題的分析,嘗試尋找冪的運算規律。例如,可以給學生一些具體的情境,讓他們思考如何計算和簡化冪的表達式,并讓學生在小組或個人中自主提出冪的乘法和冪的除法規則。教師可以在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后,進行討論和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準確的概念和定理。
在學生提出概念和定理后,教師可以安排一些驗證和分析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例子和推理過程來驗證自己提出的規律。同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規律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冪的運算規律的理解,還能夠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而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除了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自主提出概念和定理,教學中還可以結合真實應用案例來講解冪的運算。例如,介紹冪的運算在科學計量、金融利率計算等領域的應用,讓學生了解冪的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或個人的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應用冪的運算規律,深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案例分析是一種通過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式,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和應用數學知識,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可以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分析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學生在分析解決案例問題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的本質和關鍵點,提出解決方案,并進行驗證和評估。通過實踐和實際操作,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原理,提高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
此外,通過案例分析,學生還能夠培養創新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不同的解決方案,并選擇最有效的方法。他們需要運用創新思維,提出新穎的解決方案,從而發展和展示他們的創造力。學生通過不斷嘗試,不斷探索,創新的思維和創新的解題能力將得以培養。
最后,案例分析也可以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對數學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就更加透徹了。通過實際操作,學生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踐能力,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案例分析也能夠幫助學生發現和糾正自己的錯誤,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以《勾股定理》大單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例題和真實的應用案例,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和作用,并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鍛煉動手能力和解題能力,對勾股定理中高難度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在教學《勾股定理》這一大單元內容時,首先可以通過引入一個具體的例子來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機。例如,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案例。通過讓學生觀察和測量三角形的邊長,引導他們發現三角形中直角邊的長度之間的關系,即勾股定理。教師可以給出一些經典的例題,引導學生應用勾股定理解決三角形的邊長問題。教師可以將這些例題用黑板或投影儀進行展示,并就解題思路、解題方法與學生共同探討。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設計一些高難度的勾股問題,如尋找滿足特定條件的直角三角形、證明勾股定理的幾何證明等。這些問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巧,進行推理和分析,并提出最終的解決方案。通過對這些難度較大問題的解答,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題技巧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除了例題和問題,教學中也可以結合真實應用案例來講解勾股定理。例如,通過介紹勾股定理在建筑、測量和導航等領域的應用,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或個人的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應用勾股定理,深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是數學教育中的一種重要形式,文章從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助力學生掌握知識內核、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三個方面入手,探討了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的實際探究,旨在引導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探究和實踐,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使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