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旭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并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鮮明的國家特色。最近幾年,在“文化強國”的進程中,如何繼承和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為加強傳統文化傳承,目前,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已步入新時期。其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具有科學技術的特點,也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照此看來,信息化教學是對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自然優勢。只是,怎樣把這兩者融合在一起,為學生打好信息化基礎,讓他們更好地繼承傳統文化,更好地促進國家的發展,這已是目前學校信息技術教學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
傳統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具有豐富的表現形態,而且具有豐富的內涵,對國人的精神面貌具有深遠的影響。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同時,人類生活的環境也在急劇變化,人類的思維方式、觀念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卻越來越少,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瀕臨消亡,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需要更多地去保護和繼承傳統文化。當前新課標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還要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這就要求教師將傳統文化與信息技術知識相結合,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從總體上看,傳統文化都有其特定的歷史淵源、廣大的群眾基礎,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該民族的風俗習慣。小學信息技術老師可以在節慶期間,通過講述節慶的故事,結合相關的節慶風俗,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更加生動活潑。例如,在傳統節日元宵節有猜燈謎、看燈的風俗,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猜燈謎,并向學生傳授有關燈謎的知識,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活躍他們的思維,更好地為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開展服務。
傳統的信息技術課程存在教學方法單一、內容單一等問題。在教學中,一般都是老師說,學生聽,很少對信息技術相關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這樣就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將傳統文化與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相結合,一些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將會被賦予更多的活力,而且還能有效地擴展課堂的內容。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學到信息技術知識,還能感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進而豐富了信息技術的課堂內涵。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把傳統的文化融入信息技術教學中,實現了文化的傳承功能。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科技,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并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讓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還能讓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更好地感受前人無窮的智慧和無限的創造力,從而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此外還能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增強他們的自覺性,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尤其在教育界,這對教育的改革和創新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的生活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因為孩子們的智力還不成熟,很容易被網絡上的各種言論所影響,特別是那些人云亦云的行為,忽略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對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果不借助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來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不管網絡上的各種思想,中華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將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諸多優勢,對其加以傳承與弘揚,這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既要為學生提供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又要深入地挖掘與拓展教材,將其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充分挖掘出來,傳承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具有較高的實踐性,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把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內容中,不僅有利于不同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而且也符合當今素質教育的需要。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很多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把傳統文化融入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進而為身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目前,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存在著很大的競爭。實質上,這就是一次對教育,對人才的辯論?,F在,與時俱進、有針對性地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新世紀人才,是我國教育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培養創新人才的理念和方法,教師應該從這些信息中獲得與人文素養相關的信息,同時也包括了創新人才必備的優秀品質,并為教學提供參考。為了促使老師們在小學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應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和革新,使整個課程體系適應新時代教育思想的發展,使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傳統文化教育,從而將更多的創新和高質量的人才輸出到社會。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各地都有各種傳統建筑,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哲理,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可以將傳統建筑文化引入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比如,引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畫圖,在講授初識畫圖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建筑圖畫,讓學生欣賞,用圖畫來引出本節課的題目,再引入畫圖軟件。這樣既能使學生對傳統建筑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又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在講解線段、圓段、方段的時候,可以改編課本上一些基本的圖形問題,使用了亭子、窗戶、拱橋等材質,讓學生體會到了傳統建筑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在指導學生進行組合圖形的繪畫時,可以讓他們使用計算機繪圖軟件來繪制生活中或影視作品中看到的傳統建筑,進而加深學生對于傳統建筑的了解。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詩經》《楚辭》、唐宋詩詞這些經典都是中國文化的精華所在,也是人們認識古代人思維方式、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必修課程。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新興的高科技學科,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以“word”為例,教師在講授時,將一些文學因素與之結合起來,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例如,出示一首唐宋詩詞,要求學生理解詩詞的含義。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word”的使用,也可以加深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又例如,在“編輯文檔”和“美化文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相應的山川景色融入古詩之中,并在教學的過程中播放古典樂曲,營造一種與其相輔相成的文化氛圍,提高教學效果。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制作電子小報,讓學生利用電子小報來介紹古詩詞,并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古詩詞的感受。以此為基礎,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把傳統文化與藝術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在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中,老師可以把傳統習俗融入這些內容中,可以為學生安排一些課外練習。例如,在講解“插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拍攝一些關于過年吃餃子、中秋節吃月餅的圖片。在這段時間里,學生可以聽家長講自己的故事,也可以上網查查有關的傳統節日資料,從而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在制作幻燈片時,教師把與傳統習俗相關的圖片放入其中,并將其組合起來。又如,在講解有關插入影片及聲音的內容時,可以事先給學生準備一些有關傳統習俗的視頻,讓學生根據所錄制的內容,挑選合適的視頻,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傳統習俗的理解。另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有關傳統節日的資料,以開闊視野,加深其對傳統習俗的了解。為了方便學生之間的溝通,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自己在制作中遇到的問題,并分享自己對一些風俗的理解。在學生的互動中,不僅可以增進彼此的情感,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凝聚力和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儒學和道教是我國兩個思想流派,對當代學生的生命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儒家以“仁義”為核心,在個體層面上,主要表現為“仁、義、禮、智、信”五行的教化;從社會層面來看,“博愛”“民主”“文明”等道德理念在我們的社會層面上都有體現,而這也正是我們所要強調的。道教講究“道法自然”,講究“無為”,講究“天人合一”?!暗婪ㄗ匀弧笔侵溉藗冊谒枷胄袨橹?自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持平靜的心態,凡事量力而行,不爭不搶,要有大智慧,要淡泊,事成之后,要懂得進退。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蘊含著深厚的哲學內涵,它們所倡導的理念與我國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它們對每一個人,特別是對小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都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小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教師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例如,教師可以放一些關于儒家、道教的電影,來幫助學生理解儒家、道教的思想。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先賢的思考方式,而且能讓學生更好地運用網絡資源,以及更好地學習理解信息技術知識。
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一輪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對教師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將傳統書法藝術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進行融合,不僅能夠豐富信息技術教學的形式,還能夠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運用信息化手段,向學生展現我國的文化底蘊,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利用觸摸屏技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身臨其境”地嘗試創作書法。通過對傳統書法藝術的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現代的信息技術,還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書法技能,進一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傳統音樂文化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文化形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它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與其有關的資訊科技,又可以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培養他們的情操。在具體的整合方面,教師可以利用資訊科技這個平臺,讓學生對我們國家的傳統音樂及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使學生了解傳統音樂的基本原理,了解生活中常見的民族樂器,并利用多媒體技術,仿真模擬并分析該樂器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這樣,既能使學生對傳統樂器有不同的認識,又能使他們感受到信息模擬仿真技術的魅力,從而提高他們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也有一些傳統節日。傳統節日不只是一個節日,其所蘊含的豐富文化意蘊更是每一位學生都要認真學習、認真體味的。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應將傳統的節慶文化知識滲透到課程中,使之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與質量。例如,在教授制作幻燈片時,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首先,教師通過對PPT的講解,引導學生將中國傳統節日如端午、清明節、元宵節,以及其他一些有代表意義的傳統節日文化運用到PPT的制作中。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熟悉了幻燈片的制作過程,而且還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除此之外,在我們國家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大量的歷史典故和人文故事,也有大量的詩歌、文學等文化資源,這些都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師可以按照教學的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地插入一些傳統節日文化視頻,讓學生對其內容有更直觀、更生動的了解。比如,學??梢岳米悦襟w平臺,展開線上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活動,讓學生用電腦、手機進行答題,對得分高的學生進行獎勵,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讓手機、電腦成為提高學生道德素養的工具,將傳統教育與網絡教育相結合。
綜上所述,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推進,我國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也在不斷地優化。因此,在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在對學生進行基本的信息技術教學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傳統文化的滲透和融合。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國五千年文明史上積累下來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人文化的根基。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將傳統文化與之相融合,找到兩者的結合點,讓學生在不遺忘傳統文化的前提下,能更好地掌握先進的技術,進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