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區國際合作局
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區正式獲批國家級新區。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作出“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的重要指示,擘畫了天府新區建設發展的宏偉藍圖。
四川天府新區始終牢記囑托,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斷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和內陸開放門戶的戰略支撐功能,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越2個千億級臺階、增長至4532億元,綜合實力進入國家級新區第一方陣;其中直管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69億元、年均增長9.4%,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3.7%,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27.4%。
在開放中突破見效
按照“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總目標,四川天府新區堅持全域開放,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門戶,開放通道持續拓展,平臺功能不斷增強,內陸開放門戶輻射帶動能力大幅提升,國際交往合作能級全面增強。
第一,開放平臺加快建設。打造國際資源聚集平臺。建成投運具備國家主場外交活動承載能力的天府國際會議中心;中國中西部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展會綜合體西博城通過國際展覽聯盟、國際會議協會認證,累計舉辦重大展會活動707個,展出面積1019萬平方米,會展業總收入達653億元。天府國際基金小鎮累計落戶機構突破720家,管理規模超6000億元,成功入駐包括IDG資本、軟銀、德同資本等國內外知名機構。依托三大產業功能區開展國際合作,引入招商局集團、日本神戶醫療等一批國際化資源集聚項目簽約落地新區。打造國別(地區)合作平臺。中意、川港、蓉港等合作園區加快建設,中意文化交流城市會客廳正式開館;中國—新西蘭獼猴桃“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建成投運,入選科技部第二批“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名單;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正式運營,與捷克、以色列、泰國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交流合作。打造國際經貿合作平臺。自貿試驗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2022年直管區實現貿易進出口總額116.8億元、增長44.8%,其中進口額30.93億元、相比2020年增長240%;外商投資實際到位超35億元人民幣;天府保稅物流中心(B型)實現進出口額47.6億元,較2018年增長805%,全國排名由58名躍升至第7名。
第二,開放型產業體系加速構建。深入實施產業建圈強鏈。加快推進天府總部商務區、成都科學城、天府數字文創城建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科技服務、現代金融、商務會展、文化創意等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集聚新經濟企業2萬余家,培育億元稅收樓宇3棟,數字經濟規模突破300億元,規上高技術服務業營收同比增長20.1%。堅持以項目為中心擴大有效投資。引進重大產業項目450個,落戶高能級500強及行業領軍企業34家,新建產業載體1152萬平方米,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25億元,納入省市重點項目數量和投資總額保持成都市前列。探索跨區域產業協作機制。與新津區、邛崍市共建“總部+基地”“研發+制造”模式的產業合作園區,加快建設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聯合省級部門共建四川招商引資大廈,打造“來川投資第一站”,攜手省內20個市州打造四川區域協同發展總部基地,與重慶兩江新區共同打造“八大產業旗艦聯盟”。
第三,開放通道持續拓寬。天府高鐵站全面開工,川藏鐵路、成達萬高鐵、成自高鐵、成眉市域鐵路?S5線等交通干線加快建設。完善路網體系,以“六縱六橫”路網為基礎,高效鏈接各產業功能區;織密軌道網絡,無縫銜接年旅客吞吐能力1億人次的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和天府國際機場。與重慶兩江新區和瀘州市、青白江區等地探索“空鐵公水”多式聯運。啟動面向東盟、中亞、歐洲的TIR跨境公路班列,聯合重慶共建成渝跨境道路運輸平臺,開行11條運輸干線,構建以跨境公路運輸為主、公鐵與公海為輔的國際物流體系,為四川天府新區乃至四川省貨物“出川出海”開辟“陸上貨運絲路”,2022年,四川天府新區開行跨境公路班車超1000班次、累計貨值超40億元。
第四,開放合作不斷擴大。舉辦國際交流合作活動。在第十七、十八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設“一帶一路”國家館,展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投資貿易、科技創新等方面成果。承辦中意地方政府合作對話會,實現了國家級國際政務合作交流活動“零”的突破。先后舉辦世界文化名城論壇、“領事官員走進四川天府新區”、意大利全球設計日等百余場國際交流活動,有效開展國際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和投資促進。拓展對外交往空間。與泰國羅勇府、馬來西亞馬六甲州建立國際友好合作關系。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意大利、德國等地開展投資促進活動,廣泛宣傳四川天府新區開放政策和投資新機遇。引進中國—意大利商會成都中心等多個中外合作平臺,并與國外高校達成戰略合作。提升國際形象和知名度。圓滿完成奧地利總統和總理等外國政要接待工作。首屆“金熊貓”獎落戶四川天府新區。高規格舉辦兩屆公園城市論壇,獲批公園城市國家標準化綜合試點,公園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模式入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天府新區第一污水處理廠獲批四川省首批外事參訪重點單位,天府國際會議中心爭取掛牌成都市首批“對外交流中心”。
第五,開放環境逐步優化。做優開放型制度環境。四川自貿區成都天府新區片區累計形成創新成果150余項,其中23項在全國、全省復制推廣。探索實施“電子居民”境外開辦企業試點改革,實現新區企業可離岸注冊,與重慶兩江新區自貿試驗區合作,推動兩地海外“電子居民”項目互聯互通。做優開放型服務環境。“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一帶一路”律師聯盟成都中心正式入駐中央法務區,成都國際商事法庭等高能級司法機構獲批設立。在全省率先設立外籍人士來華工作許可和停居留“雙證”辦理單一窗口。天府新區海關2022年進口整體通關時間49.05小時,較2017年壓縮73.34%,整體通關效率位居內陸海關前列。做優開放型生活環境。華西天府醫院、新西蘭哈密爾頓麓湖小學、山姆會員店等國際化醫療、教育、商業項目落戶新區。安公社區“近零碳社區”案例列入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展示。麓山社區、南山社區獲批成都市外籍人士服務中心。
錨定目標打造高地
面向未來,四川天府新區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充分發揮重要節點功能,拓通道、強平臺、聚產業、促創新、優環境,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加快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第一,推動空港陸港通道引流。按照“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的發展思路,依托成渝跨境公路運輸平臺,構建數字化智慧物流樞紐,開工建設天府物貿云港,做大公鐵、公水等聯運業務;以天府高鐵樞紐站建設為依托,規劃建設高鐵活力區,導入“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總部項目等開放型產業載體,高質量構建物貿產業生態圈。
第二,提升開放合作平臺能級。發揮自貿試驗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等重大開放平臺優勢,推動成都科學城申建研發型綜合保稅區,加快建成中國—東盟跨境貿易綜合服務平臺等項目,探索創建國際醫療先行示范區,依托西博城“展會一體綜合體”,加快建立“會展+產業+功能區+投資促進”一體化發展機制,積極引進更多國家主場外交和世界知名展會活動,瞄準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日韓歐等重點地區,務實開展境外招商引資,全面恢復和加強對外交流合作。
第三,強化區域協同聯動。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五區共興”發展戰略、成都都市圈建設等要求,務實推動與兩江新區共建“八大產業旗艦聯盟”,推動20個市(州)招商平臺全面入駐四川區域協同發展總部基地,高水平建設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和天府大道科創走廊,加快完善四川天府新區各片區“統分結合”管理模式和“共建共促共享”發展機制。
第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標國際經貿規則最高標準,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堅持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導向,對標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和成都市營商環境5.0改革,出臺新區營商環境創新改革行動方案,以“一企一專員”服務制度為抓手,完善企業接訴即辦、專項受理、提級調度、跟蹤督辦等機制,推動涉企服務“一窗辦理”“線上辦理”“一件事一次辦”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