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愛峰
編者按
在落實市委“三個做優做強”決策部署,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的成都篇章生動實踐中,他們創先爭優、擔當作為,積極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創造了新的業績。本期,本刊繼續刊發2023年度“蓉城先鋒”十佳示范基層黨組織、十佳黨員示范標兵的動人故事。
2023年度“蓉城先鋒”十佳示范基層黨組織
彭州市交通運輸行業黨委
貨車司機群體,既連接著貨運行業千家萬戶的“幸福源”,也連接著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如何把好貨運行業的“方向盤”,做強行業黨建,彭州市交通運輸行業黨委自2022年3月成立以來,不斷探尋著路徑。
“我們選派12名黨員骨干駐點服務運輸企業、6名黨建指導員包片服務貨車司機。”彭州市交通運輸行業黨委書記歐陽偉介紹,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機關黨委書記、分管業務副局長及其他部門分管負責同志組成黨建引領隊伍,指導成立行業協會和貨運企業黨支部、流動黨員黨支部等,讓貨車司機找到了黨組織。
“以路為家、以車為伴”的長途奔波,是大多數貨車司機的常態,“車在囧途”的麻煩曾讓他們時常感到行業之苦。“現在好了,你看這里不僅環境好,衣服免費洗,廚房和浴室也都是全天候免費開放,住一晚才30元。”在彭州“暖心之家”蔬心驛站,山東省壽光市貨車司機王文亮一邊洗衣服,一邊道出幸福的感慨,“我的貨車停放在附近的停車場,驛站就有監控。以前,為了貨物的安全,吃飯時也不敢讓車離開視線,現在放心多了。”“暖心之家”蔬心驛站位于彭州市濛陽街道物流大道,服務來往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的農副產品貨運司機群體。總面積1223平方米的蔬心驛站,一樓為綜合服務區,集黨群、政務、浴室、洗衣、廚房等服務功能,并連接周邊共享食堂、維修保養、暖心超市等服務資源;二、三樓為住宿區,提供單間和標間。
“我們布局打造貨車司機‘暖心之家,道路運輸證年審等政務服務可現場接辦,社會保障卡掛失等業務可就近辦理。”歐陽偉介紹。“有困難找組織,找到組織就有了主心骨,有了依靠,就有人幫我們想辦法。”在談到黨組織能給貨車司機帶來什么時,濛陽片區第二流動黨員黨支部黨員羅洪軍感受頗深,以前貨運行業普遍存在“管車管證不管人”的現象,貨車司機很難感受到組織的溫暖,“現在有組織了,很多司機遇到困難也就不心慌了。”
2022年7月,貨車司機羅濤的孩子即將“小升初”,因戶籍和學籍不一致,不知道如何辦理居住地就近入學,便想著嘗試向組織反映看能否解決,彭州市交通運輸行業黨委接到反映后,立即與彭州市教育局溝通,協調羅濤補交相關材料后,一天內就完成了學位網上確認。“我們建立的貨車司機訴求‘直通車工作機制,發揮了很大作用。”歐陽偉告訴記者,“貨車司機提需、黨員司機問需、流動黨員黨支部集需、行業黨委及單位領辦解需,既能很好了解貨車司機的需求,也能快速有效解決問題。”
成立不到兩年,彭州市交通運輸行業黨委指導成立行業協會和貨運企業黨支部、流動黨員黨支部32個,使9887名(含4.5噸及以下7787名)貨車司機與黨組織建立起有效聯系;打造“暖心之家”11個,已投入服務運營2個;建立“直通車”機制,化解貨車司機困難訴求272個……這支“年輕的”黨委隊伍,通過黨建引領、志愿管理等方式筑牢行業戰斗堡壘,讓貨車司機群體感受到新時代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而提升城市管理服務功能、暢通保供“大動脈”。
穿行山澗的大熊貓“守護先鋒”
文?|?本刊記者?全威帆
2023年度“蓉城先鋒”十佳黨員示范標兵
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龍池保護站站長朱大海
“白天要上山做調查,晚上正好趕路轉場。”10月12日晚上8點,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龍池保護站站長朱大海正前往廣元市青川縣參與大熊貓棲息地植被調查研究工作。來自江西省九江市的他說著一口流利的四川話,“我們不是在山上,就是在爬上山的路上。”朱大海說,這也正是自然保護區野保人的生活常態。
朱大海介紹,龍池保護站地理位置偏遠,長期沒有電力和通訊,每年夏季和冬季,通往保護站的公路都會被洪水和冰雪阻斷,但保護站處在大熊貓保護非常重要和關鍵的區域,承擔著生物多樣性保護、科研監測、大熊貓野化放歸、森林防火等重要工作,須常年24小時全天候駐守。
這項工作,朱大海一做就是22年,用他的話來說,“喜歡爬山,自己也早已融入了大山。”
大山給予朱大海的深刻記憶,莫過于四進光光山。光光山位于龍溪—虹口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海拔4582米,山頂怪石嶙峋,幾乎終年積雪、寸草不生,光光山因而得名。但這里有獨特的高山生態系統和特有的野生動植物類群,極具科考價值。一次朱大海帶隊登頂后,氣候突變,很快就下起了冰雹,晚上還下起了大雪,沒法支撐帳篷,大家就頂著塑料布擠在一起抱團取暖。氣溫零下,手機沒信號、沒有熟食、下不了山,大家心理壓力都很大。朱大海作為領隊,盡可能地鼓勵、安撫大家。第二天下午,天色終于放晴,一位向導晃動手機突然找到信號,那一刻,大家都趕緊打電話向家人報平安,只“喂”了一聲,幾位七尺男兒都流下了滾燙的熱淚,說不出話來。
正是這樣在深山密林中一次次跋涉,朱大海還發現了新分布植物和新物種植物,現已累計收集植物標本2萬余份,建立了保護區植物標本室,標本信息進入中科院植物標本與物種信息系統大平臺,彌補了這一區域的數據空白。在2014年、2019年和2021年分別發現細枝箭竹、光葉木蘭和小繸瓣報春3個都江堰市新分布植物物種,2021年與中科院成都生物所高信芬共同研究發表植物新品種都江堰報春,這些都對該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人工圈養的大熊貓“琴心”和“小核桃”在保護區放歸,作為兩只大熊貓的“守護先鋒”,朱大海和同事們長期承擔著跟蹤監測的任務。同年,朱大海任龍池保護站黨支部書記,打造了以龍池保護站為班底的大熊貓志愿者團隊。無論晴天還是雨雪天,他們天天上山,根據無線電監測、GPS頸圈數據下載及分析,還有大熊貓新鮮糞便樣品采集、生存環境和采食場調查、紅外相機監測等多種手段對兩只放歸的大熊貓進行監測。經過一年多的野放跟蹤監測,發現兩只大熊貓已經各自找到生活領地,適應了保護區的自然環境,這正是朱大海和同事們喜聞樂見的。
朱大海表示,目前,龍池保護站一共有8條巡護線路,走完最長和最短的線路分別至少需要10小時和4小時,但由于需要在途中開展巡護調查工作,這樣一趟全流程巡護則會延長到7至10天。據了解,近一年來在多條巡護路線上均發現了大熊貓的蹤跡,收獲了多種保護動物的動態影像,巡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多年來,朱大海在艱難的條件下,堅持跋山涉水尋找珍稀動植物,有效保護大熊貓棲息地,筑牢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地重點片區生態屏障。
在點滴細節中“成型起勢”
文?|?本刊記者?全威帆
2023年度“蓉城先鋒”十佳示范基層黨組織
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規劃處黨支部
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推動“三個做優做強”提升城市整體功能,要促進城市內涵發展、區域差異發展、城鄉融合發展。目前,成都正以重點片區為抓手,推動“三個做優做強”加快成型起勢,打造公園城市示范區中的“示范區”。
“既知責任重大,又倍感榮幸。”成都市發改委規劃處黨支部書記劉冠軍說,在牽頭制定“三個做優做強”相關政策文件工作任務中,黨支部化壓力為動力,扎實開展調查研究。
重點片區謀劃要求站位高、謀得遠,同時還要聚焦更微觀的片區,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務?
“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成都現代化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劉冠軍說,近幾年,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為現代化成都建設賦予了重大歷史機遇和提供了重要戰略引領。
在此背景下,市發改委規劃處黨支部聚焦“四強”黨支部建設,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推動市委“三個做優做強”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參與制定出臺“三個做優做強”系列政策文件,謀劃布局24個重點片區,推動構建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功能結構,為塑造中國式現代化城市樣板探索生動實踐。
“成都的未來不在書本里,而在成都的大地上。”這是市發改委規劃處黨支部一直堅持的工作理念。為此,黨支部全體成員跑遍全市區(市)縣,實地查看了解各區(市)縣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全面梳理重點片區建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每個區(市)縣的情況各不相同,要求摸得細摸得實。換句話說,要對成都每塊地皮都熟悉。”劉冠軍說,那段時間大家白天跑區(市)縣,晚上就進行梳理,力求對市情市貌形成客觀精準的“畫像”。他與同事們一起,不知經歷過多少次的調研、討論、起草、修改、聽取意見、匯報、再修改……推動“三個做優做強”戰略部署落地見效。
同時,市發改委規劃處黨支部積極推動多方協同參與機制建立健全和項目策劃建設,協調組建市領導+區(市)縣+牽頭部門+若干單位協同推動的“1+1+1+N”跨層級重點片區工作機制,協調聯動、抱團共進的發展態勢逐步形成。
“金色中環作為成都市‘三個做優做強的首批24個重點片區之一,在規劃建設的初期,市發改委規劃處黨支部就對片區的規劃思路和建設方案進行了深入指導,在實現工業遺產重生,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延續城市文脈,留住鄉愁記憶。”成華區發改局黨組書記、局長鄧偉說。
今年上半年,市發改委規劃處黨支部牽頭組織籌備了兩次“三個做優做強”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從前期組織項目到后期會場準備,黨支部的黨員對活動每個環節都會反復推敲,多次實地踏勘,將老百姓、市場主體的感受放在首要位置,“這是第一次在中心城區舉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一定要把活動對老百姓的影響降到最低。”劉冠軍表示,市發改委規劃處黨支部將繼續以點滴努力為城市的改革發展添磚加瓦。
“新戰場”上“1分鐘響應”
文∣李丹
2023年度“蓉城先鋒”十佳黨員示范標兵
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二級主任科員羅浩
“2024年成都世園會邀展工作對我來說,是一個從0到1的挑戰。”去年8月,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二級主任科員羅浩加入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執委辦邀展外聯工作部工作。作為一名轉業軍人,這里成了他揮灑汗水、使命必達的“新戰場”。
“記得第一個任務是對接南京方面,從選址、設計方案到展園建設全程跟進。”讓羅浩印象最深的是因遠程溝通、設計方式等問題,導致選址遇到困難,但羅浩沒有退縮,更沒有放棄,“通過反復溝通需求,解決了選址難題,成功邀請到了南京參展。”羅浩說。
熟悉工作之后,抓對接、談合作、寫材料、跑會場成了羅浩的工作日常,作為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邀展外聯工作的“新兵”,善于學習積累讓他迅速成長。羅浩有一份工作“寶典”——一本工作手冊,他和同事把每天的邀展進度和每個參展方的詳細信息記錄下來,“這個手冊為后續查找資料、推進工作帶來了非常大的幫助。”羅浩說,因為白天常常需要聯系參展方,他就堅持每天晚上在工作手冊中補充記錄最新的邀展信息,梳理當天的問題、次日的工作計劃,忙完已是深夜。
在羅浩看來,做邀展工作“要把每個參展單位當作貴客,要讓他們感受到成都的熱情。”為此,他對自己提出了“1分鐘響應”的要求,時刻保持通訊暢通,與各參展方密切溝通。因為時差的原因,在聯系歐洲國家的參展方時,往往需要在凌晨進行溝通,而對方提出的問題,都能收到羅浩的及時響應。
同時,在對接南京、揚州、徐州、廈門、福州5個城市、17家國內企業,會同市外事辦協助溝通39個國外參展方的邀展工作中,羅浩全程陪同參展單位實地考察,協調解決參展方選址、設計等建設前期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此外,他還發揮自身英語專業優勢,提高了與涉外參展方的溝通效率。尼泊爾參展方在辦理入境手續時遇到了一些困難,他便耐心地用英語溝通協助對方辦理手續……截至今年6月底,羅浩所對接的61個參展方均順利完成選址,進入展園建設階段,各參展方工作人員對他熱情周到的服務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目前,雖然邀展目標已全面完成,但羅浩沒有絲毫松懈,接下來他將持續跟進全程服務,為參展方進場施工、落實參展補貼等工作提供支持,“在未來要繼續做好本職工作,為2024年成都世園會的成功舉辦全力以赴。”羅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