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予

圖片說明
19世紀末20世紀初,整個世界已被分割完畢,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成了帝國主義的商品市場、投資場所、原料產地、農業附庸和軍事基地,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形成,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運動便成為強大的歷史潮流。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覺醒,出現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如:中國共產黨成立并開始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又如:甘地領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倡導以和平方式抵制英國政府、機關、法庭、學校,采取罷業、抵制英貨、抗稅等非暴力手段進行斗爭;1930年甘地再次發動文明不服從運動 ,各種不合作和抵制活動在全印度迅速開展,遭到殖民當局的嚴厲鎮壓,尼赫魯和甘地先后被逮捕,更激發了全印度人民的獨立浪潮。1947年7月,英國議會被迫通過《印度獨立法》,8月15日印度宣布獨立。
二戰后,非洲獨立浪潮首先興起于北非,再擴大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因此被稱為“非洲年”。1966年,納米比亞人民在西南非洲人民組織領導下,開始反對殖民統治的武裝斗爭,1990年,獲得獨立,成為非洲最后一個獨立的國家,標志著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崩潰。二戰后,拉美獨立運動持續時間更長,1959年古巴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1999年巴拿馬才收回運河區全部主權。
亞非拉新獨立的國家成為國際舞臺上一支重要力量,推動著國際新秩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