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紅



精品微課
課標導覽
通過了解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等舉措,認識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成就和主要問題。
知識架構
【參考答案】
新經濟政策:1921 征收糧食稅? ?自由買賣 按勞取酬 工農聯盟 國民經濟
蘇聯的工業化:1922年 蘇聯 斯大林 1928—1937 工業國 高度集中 經濟體制
農業集體化:斯大林 農業集體化運動
蘇聯模式:1936 新憲法 蘇聯模式 反法西斯戰爭 嚴重體制障礙
隨堂練習
1. “面對經濟癱瘓,1921年春天,他決定實行與激進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相反的政策。新的政策……允許農民以自由市場價格出售他們的剩余產品。”材料中的“他”是指()
A. 列寧 B. 斯大林
C. 赫魯曉夫 D. 勃列日涅夫
2. 右圖是某國國徽,麥穗上纏著用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的文字寫成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飄帶。該國家是()
A. 英國? ? ? ? B. 蘇聯
C. 俄羅斯 D. 法國
3. 下圖所示“比例”變化的主要推動力是()
A.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 新經濟政策
C. 蘇聯工業化的開展
D. 赫魯曉夫改革
4. 1927年蘇聯爆發糧食收購危機,政府收購的糧食總量只有491萬噸,遠低于國家需要的820萬噸。斯大林認為造成此次危機的直接原因是“農業的日益分散和零碎化”。居于這一判斷,蘇聯實施了()
A. 余糧收集制 B. 新經濟政策
C. 玉米種植運動 D. 農業集體化
5. 蘇俄(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過巨大成就,但也留下了遺憾。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20年9月列寧說,“要使每個農民家庭,連一普特余糧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糧交給工人國家。1921年3月列寧就農民交完稅后再出售糧食一事說:“如果他們單個地換糧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應當加以阻撓。”
——摘編自《列寧全集》
材料二 蘇聯工、農業產品(部分)產量對比表
——據周榮坤等《蘇聯基本數字手冊》
材料三 (1945年后)蘇聯工業的發展已出現停滯現象……其部分原因是,蘇聯的勞動力和能源日益匱乏。另一同樣重要的原因則是官僚主義的計劃不切實際,過于重視重工業,不根據消費的喜好和市場需要調整產品結構。
——摘編自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
(1)根據材料一,指出1921年列寧講話改變了蘇俄當時實施的什么經濟政策?1921年之后蘇俄又實施了什么經濟政策?該政策的實施對國民經濟產生了什么影響?
(2)根據材料二,指出1928—1940年蘇聯重點發展的是什么經濟部門?材料中的表格反映出蘇聯經濟發展的什么問題?
(3)根據材料三,歸納1945年后蘇聯工業發展停滯的因素。
(4)蘇俄(聯)社會主義建設給我們經濟建設帶來什么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