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檳城有一座上百年的蛇廟,盤踞著不計其數的青蛇,它們靜臥于神龕、香案、燭臺、梁柱上,纏繞于庭院大小樹木的枝丫上,不避人,也不傷人。許多游客不遠千里而來,青蛇固然具有一定的魅力,然而,真正吸引大家的,卻是那一條大蟒蛇——大家都想親眼看看,人與蟒蛇究竟是如何長期和諧相處的。
來到蛇廟,果然看到展示在大廳透明玻璃柜里那條金色的大蟒蛇,兩米來長。有游客想與蛇拍照,看守員把蟒蛇從柜里取出,那機械化的手勢,就好像他拿的是一件沒有生命的物品。
蟒蛇巨大,游客心怵,連退幾步,看守員風輕云淡地說道:“別擔心,飽蛇是不傷人的?!蔽液闷娴貑柕溃骸澳銈兾顾允裁茨兀俊彼穑骸盎钍蟆!焙筮叺拇蠡\子里,正關著無數生蹦活跳的老鼠。這蛇,每天吃飽了睡、睡飽了吃,坐享其成,渾渾噩噩地活著。游客將那條言聽計從的大蟒蛇好像柔軟的絲巾一樣掛在脖子上、盤在頭頂上,恣意拍照。拍完了,付錢;蟒蛇在這一刻,顯出了它的“商業價值”。
我覺得自己真是蠢,居然千里迢迢地前來看一條“塑料蛇”。
任何動物,如果失去了野外覓食的能力,那就徹底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和本質,是人類的“玩具”,更可悲的,淪為人類賺錢的工具。(摘自《羊城晚報》 尤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