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轉述作為口語交際的一項訓練內容,是指將別人的話(說的、寫的)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表達,向第三方傳達。統(tǒng)編教材在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安排學生根據圖片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轉述訓練;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流情境,引導學生在轉述活動中解決問題,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教學開始,教師提出“傳聲筒”游戲規(guī)則,播放游戲小視頻,組織學生開展游戲活動,輸的人為大家表演節(jié)目。在學生情緒高漲之際,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游戲中的關鍵在于準確地進行轉述。接下來,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課文,讓學生先觀察課文插圖,讀出圖片中呈現(xiàn)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課文提供的兩幅插圖是各自獨立的,互相之間沒有關聯(lián),學生需要讀出每幅圖片中設計的轉述內容。第一幅圖片:地點在圖書館門前,人物是一個背著書包的小學生(小兵),還有一個未出場的小軍,事件是小兵看到了圖書館貼出的更換閱讀卡的通知,覺得需要告訴小軍這個消息。第二幅圖片:地點是教室里,人物要復雜一些,有教師和小敏等多個學生,包括請假未到現(xiàn)場的學生小麗,事件是教師提出第二天去博物館參觀集合的時間、地點等注意事項,小敏覺得需要告訴小麗這些注意事項。不難看出,兩幅圖片盡管從地點、人物、具體事件看,是互不相關的,但圖片中人物將要進行具有共同特點的活動——轉述。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小結:當現(xiàn)場發(fā)生、出現(xiàn)的事情有不在現(xiàn)場的人需要知曉相關要求時,就需要在現(xiàn)場的人去轉述相關要求。
在轉述教學中,學生對圖片進行觀察說出圖片上的人與事還不夠,教師還需進一步引導學生挖掘圖片中隱藏的信息,從中提煉重要信息用于轉述學習活動。如在第一幅圖中,通知的內容是書面語,需要轉換為口頭語言;但“通知”下面是模糊的,學生需要想象更換閱讀卡通知的具體內容,這既要體現(xiàn)一般通知的要求,又要與圖書館工作特點有關,像時間、地點、需要帶齊的材料(原卡、照片等);明確了通知的具體內容,學生才能在轉述時說清楚。在第二幅圖中,可以提煉的轉述信息相對來說多一些,主要是第二天去參觀博物館的注意事項:一是集中時間為早上8點,二是集中地點在學校北門,三是注意事項由教師提出,需要轉述給今天請假未到學校而不知情的小麗,四是轉述內容就是教師提出的參觀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轉述要點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因轉述內容、對象有所變化。
轉述這一口語交際活動,不可停留在簡單地說一說甚至紙面上,而需要進入真實的表達實踐中。因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際情境,讓學生以情境中的人物角色參加活動。如對第一幅圖內容的轉述,教師讓兩個男生分別扮演小兵和小軍,就更換閱讀卡的事情開展轉述活動,小軍可以就自己沒有聽明白的內容向小兵提出疑問,由小兵進一步轉述;之后,學生互換角色再次進行轉述,扮演小軍的同樣向對方提出疑問,幫助對方準確地進行轉述。又如對第二幅圖內容的轉述,可以直接在教室進行:選擇一個學生扮演小麗到教室外面去,教師再宣布第二天參觀博物館的注意事項;然后選擇學生扮演小敏到教室外面對小麗進行轉述,并讓小麗回到教室說說自己聽到的內容;大家討論小敏的轉述有哪些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注意到人稱的轉換;之后選擇多人扮演小麗離開教室,教師再宣布第二天開展活動的注意事項,讓多個學生扮演小敏對小麗進行轉述;最后評一評小敏扮演者中誰的轉述做到了清楚、明白、準確。
轉述要點的把握和訓練要求的落實,僅僅靠課文安排的兩次活動是不夠的,教師還需要設置多種情形,尤其是結合實際的轉述,讓學生進入真實情境中,開展轉述活動,才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如讓課堂上轉述有問題的學生給家長傳話,請家長在平時多注意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并把學生的這一轉述錄成小視頻傳給教師,逐步提升學生的轉述能力。
總之,教師不僅要重視指導學生練習轉述要點,還要強調學生自覺地把轉述這種表達方式運用在生活中,讓轉述自然發(fā)生且完成得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