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媛媛
新課標指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目標。統編教材落實新課標的要求,在不同學段安排了多種形式的培養思維能力的訓練。在低年級安排了學習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思維訓練和針對課文內容談看法的訓練等,屬于發展思維能力的鋪墊性學習。在高年級安排了以“思維火花”為主題的單元學習,讓學生“在了解人物思維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結合具體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以《田忌賽馬》的教學為例,談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
閱讀一篇課文首先需要從整體上把握主要內容,借助人物與情節梳理文章脈絡。這種整體感知實際上蘊含的是學生的整體思維與邏輯思維。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先自主閱讀課文,從中了解課文所寫的人物與事件,即講述誰做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結果,對文章形成初步的印象。對這樣的初步印象,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人物關系的梳理結果進行表述,即在課文出現的三個主要人物田忌、齊威王、孫臏中,兩兩之間先存在怎樣的關系,后來的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尤其重視找出引起他們關系變化的關鍵因素。這樣的梳理,學生通過比較會發現孫臏才是整個故事的關鍵人物,他在賽馬活動中提出改變馬的出場順序而獲勝的策略,是整個事件中的關鍵情節;以此為基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賽馬這一主線,將課文分成幾個部分,看清整體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也就是讓學生先分塊概括各部分的內容,再把握文章的整體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在這個過程中,指向的是學生概括能力的訓練。
提問是思維訓練的有效抓手之一。在學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后,教師需要運用提問策略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思考孫臏為什么能夠讓田忌轉敗為勝。學生從文本中提取與問題有關的關鍵信息——通過觀察,孫臏發現田忌與齊威王的三個等級的賽馬中,每個等級的馬匹都是齊威王的賽馬稍占上風,但差距不大。有了這樣的分析之后,孫臏作出了進一步推理,調換田忌不同等級賽馬的出場順序,就可以扭轉賽馬的結果。在第一部分內容中,教師啟發學生,如果你是孫臏,在發現比賽雙方在馬匹上的小秘密后,你會怎樣具體安排田忌賽馬的出場順序達到取勝的目的。學生就能夠站在孫臏的立場上進行思考,作出分析判斷:充分利用比賽采用三局兩勝的規則,讓絕對不能取勝的下等馬與對方絕對取勝的上等馬比,輸掉第一局;然后以自己的上等馬與對方的中等馬比賽,以中等馬與對方的下等馬比賽,贏下后兩局,因而最終取得整場比賽的勝利。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站在一般人的立場上容易產生的疑惑是:明明參賽的馬匹沒有調換,說明雙方賽馬的能力沒有改變,卻能夠改變比賽的結果,僅僅是簡單改變馬的出場順序就可以做到嗎?對于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用角色扮演與推演的方法,讓學生進入比賽現場,與文本中的人物一起思考、一起分析與研判,扮演活動體現出兩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按照文本表達的順序進行,即兩名學生分別扮演齊威王與田忌,通過口頭安排三場比賽的賽馬出場順序,呈現比賽結果:第一場,齊威王的上等馬對田忌的下等馬,齊威王贏了比賽;第二場,齊威王的中等馬對田忌的上等馬,田忌贏了比賽;第三場,齊威王的下等馬對田忌的中等馬,田忌又贏了。齊威王在輸了這次比賽后,很快就發現田忌在比賽上改變了戰術,提出再比一次的要求,這就是第二種臨場發揮的情形:第一場,齊威王的上等馬對田忌的下等馬,齊威王贏了比賽;第二場,田忌的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田忌贏了比賽;第三場,齊威王的中等馬對田忌的中等馬,齊威王贏了。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賽馬比賽,充分體現了思維的價值。
學習《田忌賽馬》不僅是閱讀文本故事,而且讓學生從中感知思維的力量,進而產生運用思維解決問題的欲望。對此,教師可以采用拓展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了解一些用思維取勝的故事、案例。如乒乓團體比賽中,兩隊選手先確定選手的出場順序,再抽主客隊。這樣的規則一方面有效避免了比賽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對陣雙方在賽前的排兵布陣中斗智斗勇,是十分典型的運用思維取勝的策略體現,值得學生揣摩學習。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訓練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實踐活動。教師教學《田忌賽馬》,需要重視引導學生改變思維方式,獲得結果的變化,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不斷創新,使思維能力得到切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