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圈亂,金融男渣,似乎已經成了一種業外共識。
如果你發帖咨詢“姐妹們幫看看這位 dating /相親男嘉賓怎么樣,做金融的”,評論區必然是一片勸退之聲:快跑!打車跑!一邊是稀爛的口碑,另一邊卻是超高的人氣。金融男形象依舊頻繁出現在“最受歡迎男友職業”榜單前列,和一眾偶像劇、戀愛綜藝之中,成為一種流行的擇偶樣式、集中的欲望投射。一個行業,為何能成為親密關系中的負標簽?那些鑒定為“渣”的金融男們,都有哪幾宗“罪”?
第一步英文點酒,第二步調戲冰塊,第三步以“威士忌是一種語言”拉開話匣——這是《裝腔啟示錄》中金融男在酒吧約會的經典開局。
人未到,腔已起。小紅書“金融男 約會”的詞條下,金融男們在約會中裝的腔,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特的“流派”。平時操練的生活格調,需要在約會這一獨特的場域之中集中展示。這種目的性極強的“裝”更平添了幾分孔雀開屏的浮夸。
從總體印象看,主動、時尚、專業三個關鍵詞位居前列:主動開啟和主導談話,活躍氣氛,主動定地址、點餐,是他們的拿手好戲。而“時尚”和“專業”,大概率體現在約會著裝上。西裝、樂福鞋/皮鞋、襯衫大概率是標配,香水、領帶、手串是細節,大概率一身行頭的質感也不錯——皮鞋可能是“頭層”的,西服可能是定制的——他們舍得在自己身上投資。總的來說,和金融男約會,至少不必擔心全妝太過隆重,因為對方可能比你看起來還正式。
約會的項目逃不開老幾樣,但無論是吃飯、喝杯飲料還是看電影,都要做好被 AA 的心理準備:可能是直接發賬單,也可能在推拉之后默默收下轉賬。“尊重獨立女性”成了免死金牌,沒看上節約成本才是真實算盤。
聊天是約會的關鍵構成。人怎么樣,能不能處,都得在幾番話語的交鋒中才能見真章。

但金融男在約會中聊的最多的,不出意外也是他們的工作。可能是對工作、公司、客戶、項目的花樣吐槽(或者說嗔怪),可能是他在某個會議或者某個行業八卦號獲得的段子和邊角料。
以下幾個在聊天中頻繁出現的地點,只要呆過,哪怕只是當過暑期小黑工,也會被金融男們引為第二故鄉:香港中環、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美國華爾街。
學歷也是金融男們的聊天舒適區。在這個學歷門檻不低的行業里,入行即是學歷認證。留過學的會聊起那段“影響一生的經歷”,即便可能只有一年。
不少人會強調自己的本科學歷,憂心忡忡地說“現在券商都開始卡本了”。熱衷套近乎和排名次,發現是校友就趕緊拉你進老鄉群,順便調侃一番母校在各大榜單上的浮動,探討Top 4 在清北之外的兩個席位到底花落誰家。
在一段親密關系中,裝尤可恕,但渣實在難忍。究竟是哪些行徑,讓金融男們背上了渣名?
在知乎與該話題相關的問答和評論中,“出軌”占據最高熱度。就算沒有《華爾街之狼》中的場景那樣富有沖擊力,不時從圈中流出的控訴小作文、聊天截圖、公郵 pdf,也足夠震撼圈外的吃瓜群眾。
出軌,是評論中最常見的遭遇,其中不乏更渣的孕期出軌:我老公就是做金融的,然后在我懷孕期間出軌了,當時業績做得有點出色,人也輕飄飄的,很浮躁,小三是他之前合作的一小老總,91年,單身,年輕有為,又會賺錢,工作能力很強。
也有更具戲劇性的“抓奸”情節,讓最好“體面”的他們體面全無:我前男友是某證券投行債券部,徹頭徹尾的渣男,大晚上把炮友叫到家里來,忘了把攝像頭關了,我全程看到直播并錄了下來。渣男一開始不承認,后來我說手上有視頻,他開始痛哭流涕,說他是被動的,就差說自己被強奸了。
而對還未進入正式關系的女性而言,“渣”則意味著曖昧不清、長期無法確認的關系,甚至 PUA 對方:
他知道我碩士讀的金融經濟學,有自己管錢的能力,我目前正在職業上升期,但還是三番兩次向我表達“我不需要手里有錢,不需要工作,他有能力,他會給我一切”。
一個行業標簽固然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金融男,但這些被詬病的行徑,為何在這一行業引起了格外多的關注,以至于給外界造成一種風流韻事格外高發的印象?
首先,這可能與他們的工作性質密切相關。
據 Wall Street Oasis 調查,投資銀行中入職一年的新人平均每周工作 83.5 個小時,平均入睡時間是凌晨 1:32。而《職場人加班現狀調查報告 2022》也顯示,金融/銀行/保險從業者在日均加班時長超過一小時的人群分布上也明顯“領先”。
超長的工作時間和頻繁的出差,讓一段穩定關系難以維系,也為出軌創造了諸多客觀的“便利”。這一行業中普遍的高壓,也讓性和感情成為解壓閥,而公司或客戶報銷的酒店成了流動的“家”。
“精力”一詞在評論中出現的語境分屬兩個極端。
有人認為,金融男是天生精力旺盛的生物,有著對感情多線操作的頭腦和精力;而另一派則認為,因為繁重的工作,他們不愿也無法再花過多的時間精力去開啟和維系一段穩定的關系。行業的標準,篩選并聚合了一群“適合”與錢打交道的人,他們身上可能兼具著工作能力強、利己、聰明等特點。當這些品性遷移至情感關系中,可能就會變成巧言令色、有城府和冷血無情。
正如有帖子所說:“當這個精明用來打算兩人的共同未來,那是好事;但如果用來打算我,就是妥妥的壞事。”

金融工作也為渣鋪設了一定“經濟基礎”。交友網站 Illicit Encounters 的發言人克萊爾·佩奇分析道:“那些投行工作者是完美的婚外情候選人。他們知道如何保守秘密,而經濟上的安全意味著他們可以負擔得起出軌的奢侈。”
而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在金融圈里,過度自信、性欲亢奮、花花公子等大男子主義做派,總是被與工作能力甚至股票行情聯系在一起……金融界儼然成為男人們“性別化的舞臺”,在如此圈子文化的浸泡中,男性從業者更易變得膨脹和自我。不過,也有不少聲音認為,渣男哪個圈子中都有,只不過金融圈“在人們眼皮子底下”和“風口浪尖”,其中的渣男才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金融男的“渣”,隨著一輪輪的討論深入人心,已經被歸入“狗都不談”的一類。但金融男卻依然是偶像劇中的常客,戀綜里的人氣王。
在戀綜《心動的信號》中,第一季時,金融男嘉賓還是“獨苗”,而第五季時,金融男嘉賓的比例已經占到五分之三。
放到現實中,在上海著名的相親角,有阿姨打出“只要金融男”的征婿啟示。黑紅也是紅,渣名也是名,為何金融男依舊是一類熱門的擇偶對象?一項對高等教育青年擇偶標準的研究顯示,在資源特征這一目類中,女性比男性更重視另一半的教育(58:55)、工作/收入(50:36)、房/車(22:2)、戶口(9:5)等資源特征,而男性則更看重年齡、外貌等身體特征。
金融一貫被認為是“打工人有機會獲得高薪”的行業之一,占據著所有行業年平均工資的頭部位置。
雖然自 2023 年起,受市場波動和薪酬體制改革的雙重影響,券商行業已然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降薪潮。2022 年,國內43 家上市證券公司平均降薪 18.98%,去年人均薪酬排名靠前的券商中,中金公司的降薪幅度甚至達到了 29.60%。

金融領域的其他機構也同此涼熱:銀行、保險企業、信托業、公募基金……或多或少都籠罩在了降薪的陰云之下。
但在收入跳水之后,不考慮工作時間,金融依舊意味著一份收入十分體面的工作。據人社部最新發布的 2022 年企業薪酬調查信息,在不同職業企業從業人員的工資中位數中,金融服務人員依舊排行第一,為 11.88 萬元/年。
教育是另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金融男在擇偶市場中的另一重光環,則來自他們傲人的教育背景。
中證協發布的《中國證券業發展報告(2022)》顯示,券商公司總體的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從 2019 年的 28.90% 提升到了 2021 年的 33.43%。
對想進頭部券商的應屆生而言,除非手握資源,否則名校研究生只是過簡歷關的入門配置。金融行業內,海內外名校有一條極為精細的、實時變動的鄙視鏈,甚至一度有“清北復交以下無券商”的殘酷說法。尤其在如今招聘緊縮的環境之下,能入局,則八九不離十是學霸卷王。
所以,并不是“金融男”有多么受歡迎,而是他們身上的某些特質,剛好迎合了這個時代對優質伴侶的想象,而行業幫助做出了篩選。
但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從上述對高等教育青年擇偶標準的研究結果來看,男性并非對另一半的資源特征滿不在乎。比如,男性提及“家境”這一指標的頻次是女性的兩倍。
這種對伴侶(或潛在伴侶)所持資源的打量從來都是相互的,而在善于觀察和權衡利弊的金融男這里,當你凝視他的時候,他可能早已將你凝視了個遍。如今,金融男,在社交媒體的幾輪祛魅和賦魅中,已經成了一個相當復雜的符號。
“打車跑”“狗都不談”可能過于夸張,但必然要對他們早日擺脫濾鏡、挑破偽裝:比如高檔餐廳和酒店背后,是他偷偷開的發票;而名片上印著“高級經理”的男士,很有可能只是入職第一年的小小兵。
(來源:網易數讀)

責任編輯/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