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探查階段旅游地居民支持度的影響因素分析與實證研究
——以海口市北港村為例

2023-11-13 09:25:56唐佳欣王銘杰張冰逸袁浩文
熱帶地理 2023年10期
關鍵詞:旅游影響發展

孟 凱,唐佳欣,王銘杰,張冰逸,袁浩文

(1.海南大學 旅游學院,海口 570228;2.暨南大學 深圳旅游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3)

目的地居民是地方旅游發展過程中的核心群體,其對旅游發展的態度影響目的地旅游發展速度和方向(Sharpley, 2014)。學界已就居民態度的話題進行諸多探討(韓國圣 等,2016;汲忠娟 等,2017),然而研究多從人地關系和人與政府、社區團體的人際關系視角展開(李秋成 等,2015;李東 等,2020),缺乏在特定旅游發展階段下,探討居民主體態度與旅游支持度之間的作用。居民作為目的地旅游發展的重要主體和利益相關者,其支持度在旅游目的地的發展周期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深入把握各階段居民支持度的影響因素和作用路徑,可為地方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完善的實踐參考。

根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Butler, 2006),旅游地發展通常會經歷探查、參與、發展、鞏固、停滯和衰落或復蘇6個階段。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特征,其中探查階段因外部資本尚未進入,政府關注較少等特點,是除居民外的其他利益相關者介入程度最低的階段。已有研究大多聚焦旅游地的發展、鞏固、停滯、衰落等旅游特征明顯、矛盾問題突出的階段,而忽略了對探查階段的深入探究。事實上,處于探查階段的旅游目的地居民往往掌握較大話語權,居民主觀態度將較大程度影響旅游地的后續發展。因此,聚焦至旅游地探查階段,將有助于在其他利益相關者對旅游發展影響相對較小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把握居民群體感受、態度形成和作用的本源性因素,并在探查階段中關注其過程性變化,從而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Hanafiah et al., 2013)。

探查階段居民支持度會受哪些因素影響?各影響因素又會對支持度產生何種作用?為回答此問題,本文從居民主觀視角出發,嘗試構建一個由旅游發展潛力認知、積極影響感知、消極影響感知、地方感和旅游支持度5個基本維度組成的概念模型,測量探查階段居民旅游支持度,并分析各因素對旅游支持度產生影響的作用路徑。以期完善支持度相關理論,為探查階段旅游目的地發展提供實踐指導。

1 文獻綜述

1.1 居民支持度

支持度是地方居民對當地旅游未來發展的支持意愿,是對旅游地變化的主動響應(汪德根 等,2011)。目前該領域的研究以實證為主,學者依托社會交換、地方感、社會表征、社會承載力等理論對支持度的影響因素展開研究(盧春天 等,2012;李東澤,2019)。其中,決策行為理論中的理性與非理性選擇,為探討自我和他人的選擇過程提供了一個有益的辯證視角,有助于居民行為和人地關系的理解。決策行為理論認為人的選擇行為是理性與非理性的同構,風險未知性、信息不確定性、事物復雜性以及認知有限性都會影響主體做出理性決策(吳鴿 等,2013),這使得主體在決策過程中同時受到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影響。其中,理性選擇主要依賴主觀概率與預期價值進行,學者認為理性選擇行為是介于有根據的展望和冒險碰運氣之間的一種平衡,人們常常在評估過風險后做出選擇(何大安,2005)。非理性選擇主要依賴情感等直覺性的因素實現,由于知識的社會分散性和認知的有限性,行為人往往會有意識地部分放棄客觀認知,做出直覺或沖動性的行為選擇(常光偉 等,2011)。

在旅游發展態度的決策情境中,目的地居民在選擇中會同時受這2種因素影響,即在理性層面對旅游產生的收益損失進行權衡,基于自身對地方的認知來對未來旅游發展潛力進行評估,同時在非理性層面受源自人地關系的情感因素影響。在支持度的研究中,部分學者從理性層面對其展開探討,如張詩汝等(2021)以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為例,對旅游經濟感知與態度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為其之間的關聯效應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支撐;朱鶴等(2018)以資源、環境、獨特性、交通、基礎設施5方面測度旅游發展潛力認知,探究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與居民支持度之間的關系,厘清了兩者之間產生影響效應的多條路徑。此外,部分學者從非理性層面出發,討論諸如地方感等情感因素與支持度的影響,如包亞芳等(2015)以居民地方感為切入點,構建了“地方感-環境態度-低碳旅游支持度”理論模型,驗證了地方感對居民支持度的直接顯著影響;馬東艷(2020)基于居民視角,從文化原真性、地方依戀2個維度出發,認為地方依戀能強化居民對民族村寨旅游發展的支持態度。由此可見,大多學者傾向于從單一層面對支持度展開研究,即從隸屬理性維度的旅游影響感知等因素出發對選擇行為進行探討,或從隸屬非理性維度的人地情感等因素出發對支持態度展開討論,但缺少同時囊括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居民支持度研究,導致現有研究在實際應用層面存在缺失。因此,居民支持度研究亟需一個既能呈現理性判斷,又能體現非理性地方情感的新研究視角的介入,從而對居民支持度的影響因素和選擇過程進行更為全面的詮釋。

1.2 探查階段的支持度研究

根據Butler(2006)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TALC),探查階段作為旅游地旅游發展的開端階段,是游客自發來到旅游地,旅游地被動開始旅游發展的階段。該階段以游客的自發進入為主,具有游客量規模小、資本介入程度低、政府尚未給與明確指引、居民面臨生計轉換選擇等特征。當前,有關探查階段的研究主要涉及2個方面。其一,對探查階段各影響因素的線性相關關系進行初步的探究,如白玲等(2018)以處于探查階段的北京市自然保護區為案例地,分析農戶對保護區內開展旅游活動的影響認知和支持度之間的關系,但未對變量間可能存在的中介、調節效應作深入探討,導致影響因素的作用關系未能得到完全詮釋。其二,對探查、發展、鞏固等不同旅游發展階段進行比較研究,如賈衍菊等(2021)通過對比山東8 個不同旅游發展階段的村落,探究了鄉村居民政府信任對旅游發展支持度的影響。然而,該類研究往往將探查階段與旅游地其他發展階段進行混淆,并將探查階段得到的分析結果外延至其他發展階段,導致探查階段的獨特特征無法完全得到凸顯。

事實上,探查階段作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首個階段,居民支持度受旅游發展影響發生重大變化。然而,當前學者普遍關注處于發展、鞏固、成熟等階段的案例地,作為旅游發展開端的探查階段因其表現特征不明顯而常被學者忽視,致使相關研究結論在探查階段的解釋力和適用性備受質疑(武曉英等,2021)。因此,探查階段的居民支持度研究擁有進一步深化的詮釋空間。

2 研究假設

居民支持度會同時受理性與非理性因素的影響。本研究中,理性因素主要來源于2類因素,即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和旅游積極、消極影響感知;非理性因素主要體現在居民與地方的連結,即地方感。

旅游發展潛力是旅游內部隱藏著的未來發展趨勢和潛在效用,是旅游發展過程中所體現的潛在且在特定要素刺激下能發揮出來以促進旅游持續發展的能力,是對目的地是否具備發展旅游產業的條件并能否獲得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利益的衡量,更是對旅游業發展前景和后續能力的綜合判斷(Yan et al., 2017)。聚焦于探查階段,居民對未來目標即地方旅游發展向好的概率判斷主要來源于他們對本地旅游發展潛力的認知。如果居民認為本地的發展潛力大,就可能更傾向于支持旅游發展,反之可能傾向于不支持。如果居民對當地旅游發展潛力的認知較高,表明他們對地方旅游資源及外部條件處于看好與認可的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他們對于地方的認同與依賴,地方感因此發生變化。如果居民對當地旅游發展潛力的認知較高,這意味著他們認為當地旅游未來發展實現成功的可能性較大,在積極的未來趨勢與預測結果影響下,會對旅游擁有更多的積極影響感知,而淡化消極影響感知(朱鶴 等,2018;管婧婧 等,2022)。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對旅游支持度有正向影響;

H2: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對積極影響感知有正向影響;

H3: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對消極影響感知有負向影響;

H4: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對地方感有正向影響。

旅游影響感知是居民對地方各基本要素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引起各種變化的感覺和知覺的綜合結果(白凱 等,2008)。根據社會交換理論,居民對于預期收益與損失的考量主要來源于他們對旅游影響的綜合評價(李飛 等,2021)。如果居民認為旅游未來產生的積極影響多于消極,則他們很可能表現出對旅游發展的支持態度。一般地,居民的積極影響感知與旅游支持度之間存在正相關(Song et al.,2015),而消極影響感知與旅游支持度呈負相關(Mekawy, 2012)。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5:居民的積極影響感知對旅游支持度有正向影響;

H6:居民的消極影響感知對旅游支持度有負向影響。

段義孚(Tuan, 1977)的“戀地情結”體現了地方感在人地情感上的深刻聯系,它產生于人地的持續互動,是人基于地方生活產生的一種個體情感體驗。通過這種體驗,地方成為自我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意義無法脫離人而存在(王銘杰 等,2021)。大部分研究表明,地方感與居民旅游支持度之間存在直接的正向影響,即地方感越強,居民對當地旅游發展的支持度越高;地方感與積極影響感知之間存在正向影響,與消極影響感知之間存在負向影響(趙雪雁 等,2019)。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7:地方感對旅游支持度有正向影響;

H8:地方感對積極影響感知有正向影響;

H9:地方感對消極影響感知有負向影響;

此外,作為人對地方情感的表現,地方感越強的居民往往對地方未來發展向好會表現出更強的愿望(黃坤 等,2022)。且有研究表明,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對地方感有正向影響,同時與積極影響感知存在正相關,而與消極影響感知存在負相關(朱鶴等,2018)。因此,若在居民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較高的情況下,強地方感的居民一般會比弱地方感的居民表現出對于旅游更高的積極認知,以及更低的消極認知。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0: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對地方感與積極影響感知之間的關系有調節作用;

H11: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對地方感與消極影響感知之間的關系有調節作用;

綜上,提出本文的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探查階段居民支持度形成的概念模型Fig.1 A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formation of resident support during the exploration phase

3 案例地概況與研究方法

3.1 案例地概況

北港村地處海口市東部,在2021年以前是一個僅靠乘船進出的海島型村莊,隸屬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下轄3個自然村,分別是道頭村、后溪村和上田村。2021年初,伴隨著海文大橋北港匝道的開通,北港村告別了過去乘船進出的時代,可進入性發生較大變化。此后,越來越多海口周邊游客關注到這一曾經難以進入的島嶼村莊,并自發驅車前往北港村游玩。

本研究團隊于北港村通橋后便開始關注該地,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先后14次前往北港村進行調研,深入考察案例地現狀、游客行為、居民對待旅游發展態度等內容,總結北港村的旅游發展特征:在需求側方面,北港村月接待量在1 000 人左右,游客周期性變化較為顯著,主要集中于周末前往該地,工作日基本沒有游客;客源結構以鄰近海口市區自發進入的散客為主,沒有組織性的團隊游客。在供給側方面,北港村以趕海、紅樹林、落日景觀為主要旅游資源,相關旅游產品業態和基礎配套設施尚未植入建設;政府尚未出臺明確的指引性政策文件,且外來資本尚未關注到該村;村內僅有個別居民從事與旅游接待相關的服務,為游客提供簡單的餐食服務。綜上,當前北港村符合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第一階段特征,正處于旅游發展的“探查階段”。

3.2 問卷設計

綜合相關研究、案例地情況以及專家建議,形成北港村居民旅游支持度的初始測量量表,并于2021-12-17—27依據初始量表在北港村展開預調查,收回問卷81份。在必要的數據整理后,依托對問卷結果的分析和被試者的反饋,對問卷題項進行調整,刪除冗余部分,調整題項表達,最終形成本文的支持度測量量表。測量量表包含以下維度:

1) 地方感。該變量的測量根據汪德根等(2011)的量表改編而成,包括“我對在北港的生活感到滿意”“我很關心北港的發展”“我對北港有深厚的感情”“與其他地方相比,我更愿意住在北港”4 個題項。在本研究中,“地方感”維度的Cronbach'sα值為0.856,>推薦值0.7。

2)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該變量的測量根據朱鶴等(2018)的量表改編而成,包括“北港的自然環境很好”“北港通路之后交通方便”“政府會關心北港的發展”3 個題項。在本研究中,“旅游發展潛力認知”維度的Cronbach's α值為0.749,>推薦值0.7。

3)旅游積極影響感知。該變量的測量根據王純陽等(2014)的量表改編而成,包括“旅游發展將會提高我的收入”“旅游發展將會提高北港的知名度”“旅游發展將會改善北港的居住環境”“旅游發展將會增長我的見識”“旅游發展將會使我學習新的技能”5 個題項。在本研究中,“旅游積極影響感知”維度的Cronbach'sα值為0.820,>推薦值0.7。

4)旅游消極影響感知。該變量的測量根據郭安禧等(2019)的量表改編而成,包括“旅游發展將會使北港的物價上漲”“旅游發展將會打擾我的生活”2 個題項。另外,根據北港實際存在的漁業與旅游業生計沖突以及來往車輛增多引致的安全問題,增加2個題項,即“旅游發展將會對漁業產生不利影響”“旅游發展將會對居民的安全造成威脅”。在本研究中,“旅游消極影響認知”維度的Cronbach'sα值為0.803,>推薦值0.7。

5)旅游支持度。該變量的測量根據李秋成等(2015)的量表改編而成,包括“我支持北港發展旅游”“我歡迎游客來北港旅游”“我愿意參與北港的旅游宣傳”“我愿意參與旅游相關的培訓”4個題項。在本研究中,“旅游支持度”維度的Cronbach'sα值為0.888,>推薦值0.7。

6)被調查者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參考以往研究(Gaunette, 2017),以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年收入、職業、北港居住情況為控制變量。

3.3 數據收集

正式調查集中在北港村本地居民較多的2個時間段,分別是2022 年元旦前后(2021-12-31—2022-01-04)和北港村2022 上半年公期(2022-03-25—27)①"公期"是海南的一種地方文化習俗,是一種年度的區域性祭神活動。對北港人來說,公期的重要程度相當于中國的“年”,因此我們選擇這一時間段,以期增強研究數據的全面性與科學性。。第一次調研完成了上田村和道頭村的入戶,第二次調研完成了后溪村的入戶,總計調查北港村居民245 位,回收問卷238 份,問卷回收率為97.1%,其中,有效問卷232 份,問卷有效率為97.5%。受調查者的具體特征如表1所示。其中,男性(55.2%)比例略高于女性(44.8%);超半數是31~60歲的中年人;受教育程度以高中(35.8%)居多;年平均收入水平大多在20 000~50 000 元(38.8%)和20 000元以下(36.2%);非常駐居民略高于常駐居民,占54.3%。將受調查者人口統計數據與《2020 北港村勞動力統計表》②《2020北港村勞動力統計表》為北港村村委會自發性的統計數據,未曾在網上公開發表,與2020年由北港村村委會主要收集,保存在北港村。及居民訪談結果比較得出,本文樣本可以反映案例地居民的基本情況,具有較強代表性。

表1 樣本的人口統計特征Table 1 Demographic statistics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s

4 數據分析

4.1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雖然在調查過程中提前告知被試者匿名回收原則,要求他們遵從內心想法如實填寫問卷,但由于每份問卷的所有測量題項均來自同一被試者,因此問卷的共同方法偏差問題仍可能存在。出于對數據科學性的考量,采用Harman 單因子檢驗法,將地方感等5個潛變量的21個題項納入到探索性因子分析后,選擇未旋轉的主成分分析法檢驗數據的同源偏差問題。結果顯示,共有5個特征根>1的因子,第一個因子的解釋變異量為35.573%,<40%的臨界標準,即數據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4.2 驗證性因子分析

在AMOS22.0軟件中構建由雙箭頭兩兩連接的地方感、旅游發展潛力認知、積極影響感知、消極影響感知、支持度的測量模型。數據的偏度系數絕對值均滿足<3的標準,在0.04~0.994,峰度系數絕對值均滿足<8 的標準,在0.011~3.013,因此判定其符合正態分布。在模型擬合度方面,選用極大似然估計法對數據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各項適配指數均滿足判定標準。其中,絕對適配指數CMIN/DF為2.098,<標準值3;RMSEA為0.069,<標準值0.08;增值適配指數IFI為0.924、TLI為0.908、CFI為0.923,均>標準值0.9,簡約適配指數PNFI 為0.727、PCFI為0.777,均>0.5。因此,認為模型與樣本數據擬合良好。

通過Cronbach'sα值和組合信度(CR)值對量表進行信度分析。通過計算,發現數據的信度和穩定性較高。其中,潛變量的Cronbach'sα值均在0.749~0.888,滿足>0.7 的標準;組合信度值均在0.769~0.894,滿足>0.7 的標準,說明本文支持度測量量表的信度良好,具體數據見表2。

表2 各變量測量題項的信效度分析結果Table 2 Result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of each variable measurement item

效度包括收斂效度和區別效度。收斂效度主要通過因子載荷系數和平均方差抽取量(AVE)評判。結果如表3所示,各潛變量內部的收斂效度較好。其中,所有題項的因子載荷系數均>0.5,潛變量的AVE 值均在0.506~0.680,滿足>0.5 的要求。區別效度主要通過比較潛變量AVE的平方根與該潛變量與其他潛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的大小評價,如果該潛變量AVE的平方根大于其與任一其他潛變量的相關系數,則認為該潛變量與其他所有潛變量之間都具有較高的區別效度,反之則不然。表3顯示,各潛變量AVE的平方根都大于它們與其他變量的相關系數,因此認為各潛變量間的區別效度良好。

表3 各變量間相關性與區別效度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and differential validity among the variables

4.3 路徑分析與假設檢驗

利用AMOS22.0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并對本文的假設進行逐一檢驗(表4)。首先,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與其他變量間的路徑檢驗結果顯示,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與支持度之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472,P值為0.014,<0.05,表明旅游發展潛力認知正向影響居民對旅游的支持度,因此假設H1被支持;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與居民積極影響感知之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389,P<0.001,表明旅游發展潛力認知顯著正向影響居民對于旅游的積極感知,因此假設H2被支持;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與居民消極影響感知之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136,P>0.05,表明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與居民旅游消極影響感知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因此假設H3被拒絕;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與居民地方感之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941,P<0.001,表明旅游發展潛力認知顯著正向影響居民的地方感,因此假設H4被支持。其次,旅游影響感知與支持度間的路徑檢驗結果顯示,積極影響感知與支持度之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612,P<0.001,表明居民對于旅游的積極感知對旅游發展持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假設H5被支持;消極影響感知與支持度之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215,P<0.01,表明居民對于旅游的消極感知對居民旅游支持度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假設H6被支持。最后,地方感與其他變量間的路徑檢驗結果顯示,地方感與支持度之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374,P<0.001,表明地方感顯著正向影響居民旅游支持度,因此,假設H7被支持;地方感與居民積極影響感知之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170,P<0.001,表明地方感顯著正向影響居民對于旅游的積極感知,因此假設H8被支持;地方感與居民消極影響感知之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510,P<0.001,表明地方感顯著負向影響居民對于旅游的消極影響感知,因此假設H9被支持。

表4 假設檢驗結果Table 4 Results of Hypothesis test

4.4 中介效應檢驗

根據假設,積極影響感知和地方感會在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與居民旅游支持度的關系中發揮一定的中介作用。采用Hayes(2009)推薦的Bootstrap 方法,在SPSS 22.0 中用Bootstrap 重復抽樣5 000 次后,通過觀察置信區間內的極大值和極小值之間是否包含0,來判斷中介效應是否顯著,若區間不包含0 則認為存在中介效應,反之,則不存在中介效應。

對“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地方感―積極影響感知―支持度”這一鏈式中介模型進行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該模型中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對支持度的總效應為0.617(95%CI:[0.490,0.744]),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對支持度的直接效應顯著(0.384,95%CI:[0.253,0.516]),通過地方感和積極影響感知的間接效應也顯著(0.233, 95%CI:[0.142,0.338])。其中,Ind2a路徑的相對效應最高,起最顯著的中介作用。綜上,地方感和積極影響感知部分中介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與支持度的關系。

對“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地方感―消極影響感知―支持度”這一鏈式中介模型進行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該模型中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對支持度的總效應為0.617(95%CI:[0.490,0.744]),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對支持度的直接效應顯著(0.419,95%CI:[0.282,0.556]),通過地方感和消極影響感知的間接效應也顯著(0.198, 95%CI:[0.127,0.285])。其中,Ind1b路徑的相對效應最高,起最顯著的中介作用,Ind3b 路徑幾乎沒有起中介的作用。綜上,地方感和消極影響感知部分中介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與旅游支持度之間的關系。

4.5 調節效應檢驗

根據研究假設,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對地方感與旅游支持度之間的關系起一定的調節作用。采用上述Bootstrap方法對調節效應進行檢驗。考慮到回歸方程存在的變量間多重共線性問題,在檢驗前對地方感和旅游發展潛力認知進行中心化處理后,再計算地方感與旅游發展潛力認知的交互項。正式開始檢驗后,將控制變量(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年收入、職業與北港居住情況)和地方感、旅游發展潛力認知依次納入回歸方程,最后,綜合交互項系數與顯著性、調節變量-1SD 自變量系數與顯著性、+1SD 自變量系數與顯著性、其處于置信區間內的極大值和極小值之間是否包含0等指標,評判調節效果是否顯著。

結果如表6所示,在地方感與積極影響感知的關系中,旅游發展潛力認知的調節效應在地方感處于中、高水平時顯著(P<0.001),且為正向調節,而在地方感處于低水平時不顯著。這表明只有當地方感處于較高水平時,旅游發展潛力認知才會在地方感與積極影響感知之間起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假設H10被部分支持;在地方感與消極影響感知的關系中,旅游發展潛力認知的調節效應不顯著(P>0.05),表明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在地方感與消極影響感知之間并未發揮調節作用,假設H11被拒絕。

表6 調節效應檢驗Table 6 Test for moderating effects

為了更清晰地觀察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對地方感與積極影響感知關系的調節效應,將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分為高低2 組,繪制調節效應交互圖。由圖2可知,具備較高發展潛力認知的居民支持度更容易受到地方感影響,且在相同地方感水平下,高發展潛力認知居民表現出比低發展潛力認知居民更強的積極影響感知。這說明旅游發展潛力認知水平越高,地方感與積極影響感知之間的正向關系越強,可見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強化地方感與積極影響感知之間的正向關系,H10進一步得到驗證。

圖2 旅游發展潛力認知的調節效應Fig.2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ourism working experience

5 結論與討論

5.1 結論

1)在旅游發展探查階段,旅游發展潛力認知、積極影響感知、消極影響感知和地方感對居民支持度產生顯著影響,其中旅游發展潛力認知是一個關鍵的核心因素。旅游發展潛力認知不僅通過直接和中介作用對居民支持度產生影響,還對積極、消極影響感知和地方感產生不同程度的作用。這一發現與朱鶴等(2018)認為的旅游發展潛力認知通過間接方式對支持度產生影響的結果不同。究其原因是案例地所處旅游發展生命周期不同階段造成的,朱鶴等選擇的林浦村是具有一定知名度、正處于發展階段的省級歷史文化村,該村居民可能在發展過程中感受到了強烈與直觀的綜合影響,減少了對當地發展潛力認知的思量。而對于本研究的案例地北港村而言,在調研中發現,伴隨北港村通橋后游客、政府人員、外來投資者等群體的頻繁進入,居民較之前受到較大的外部信息沖擊,他們敏銳地捕捉著與當地旅游發展相關的消息,觀察分析游客來到島上進行的旅游活動和可能存在的旅游需求,并在居民之間議論政府、外來資本的可能動作以及對當地和個人可能帶來的影響。因此,北港村居民對旅游發展潛力認知產生更為敏感的感受,從而直接影響了其對旅游積極影響感知、消極影響感知、支持度和地方感的判斷。對處于探查階段的旅游目的地而言,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越高,意味著居民認為地方旅游的未來發展前景向好的可能性越大,對地方發展旅游的態度越樂觀;旅游影響感知越積極,意味著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感知越正面,獲利感越強烈;地方感越強,意味著居民對地方景觀和文化越熱愛,對地方資源越自信。樂觀預測、強烈獲利感和自信態度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居民對地方旅游發展支持度的形成。

2)地方感強的居民對旅游積極影響的感知較易受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調節,而居民對旅游消極影響的感知不易受其他因素調節。事實上,探查階段居民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在較高水平的地方感與積極影響感知之間發揮調節作用,而在地方感與消極影響感知之間無調節作用。對于地方感較強的居民而言,其對地方發展潛力的認識評價會對旅游積極影響感知產生顯著的正向作用,即當他們認為地方旅游資源較好,發展潛力較大時,便會傾向于感知旅游的積極影響;而對于地方感較弱的居民而言,其對地方發展潛力的認識評價不會影響他們對于旅游積極影響的判斷。此外,不論居民地方感強弱,他們對于地方發展潛力的認識評價均不會影響對旅游消極影響的判斷。針對該結果,在調研中發現了對應的現實解釋,即那些更關心地方發展,對北港有更深感情的老一輩居民往往擁有較高水平的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認為旅游發展會讓北港村更加知名,更歡迎游客來家鄉游玩,更加認可旅游可能帶來的積極影響。而地方感相對較弱的年輕居民通常更加專注于自己的生計與生活狀況,對北港村未來旅游發展的關心程度不高,因而他們對旅游積極影響感知更多來源于個人能否獲得實在的補償與好處,較少考慮當地旅游發展的積極作用。因此,在旅游發展探查階段,居民的地方感越強,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對積極影響感知的調節作用越顯著。

3)在探查階段居民的主觀選擇決策中,理性與非理性因素共同發揮作用。本研究表明,旅游發展潛力認知、積極影響感知、地方感對居民支持度均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消極影響感知對居民支持度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印證了理性與非理性在選擇過程中的同構現象。在同構關系表層下,理性與非理性之間各自獨立又彼此交融,其獨立體現在作為理性因素的旅游發展潛力認知和旅游積極、消極影響感知與作為非理性因素的地方感,均對居民態度產生直接影響;其交融體現在非理性因素的地方感,通過影響理性因素的旅游積極、消極影響感知,進而對居民態度產生影響,同時體現在作為理性因素的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調節了非理性因素的地方感與旅游積極、消極影響感知之間的關系。以往研究認為“選擇行為的終極結果要么是理性的,要么是非理性的”,側重于研究理性與非理性在時間序列上的前后順序與相互轉化問題(何大安,2005)。本文發現選擇行為并非由單一的理性或非理性因素主導,而是兩者相互影響、彼此交融的結果,尤其不能忽視理性與非理性同構的重要作用。

5.2 建議

1)提升居民地方潛力認知,增進居民對地方資源的了解。本研究證實,居民對旅游發展潛力認知越高,其對旅游積極影響感知程度也越高,對旅游的支持度相應也會提高。因此,在旅游發展過程中,應當幫助居民增進對當地旅游資源稟賦的了解,充分認識地方旅游發展的潛力前景,提升居民旅游發展信心,從而促進當地旅游可持續發展。

2)加強地方旅游發展積極作用宣傳,強化居民對旅游發展的積極影響感知。本研究認為,積極影響感知會提高居民支持度,消極影響感知會降低居民支持度。因此,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地方應強化旅游可能帶來的積極影響,并及時為消極影響的發生實施切實為民的彌補舉措,確保旅游積極影響強于消極影響,從而強化居民的積極影響感知,弱化居民的消極影響感知。

3)強化居民對地方的依戀和認同,深化人地聯系,提升地方情感。只有居民認可本地環境、資源和文化,才會有充分的內在動力支持旅游發展,進一步投入時間和精力,為地方和個人的未來考慮謀劃。本研究發現,地方感越強的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支持度也越高,因此在旅游發展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和加強當地居民對本地物質資源和非物質文化的認可度與自豪感,幫助居民與地方建立起高度情感聯結,從而確保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支持態度。

5.3 不足與展望

首先,由于疫情和調研時間限制,未對北港村常駐與非常駐居民、漁民與非漁民等群體進行差異分析,未來可深入上述群體對具體問題展開比較,以豐富不同群體的旅游支持度研究。其次,僅以海口市北港村為例,對研究假設和概念模型進行檢驗,未來應擴大案例地樣本范圍,對不同地域處于探查階段的旅游地開展對比研究,以檢驗本文結論的外部效度。最后,北港村作為處于探查階段的旅游目的地,其旅游發展正處于動態變化,未來可持續跟蹤居民態度隨階段演進而發生的變化,對其背后原因進行深入挖掘。

猜你喜歡
旅游影響發展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旅游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经典三级久久| 国产精品污视频| 免费欧美一级|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亚洲天堂日本| 亚洲无线视频| 亚洲三级网站| 五月天福利视频| 精品视频91|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男女精品视频|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香蕉在线|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久久综合色视频|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亚洲天堂日本| 亚洲精品在线91|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911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色婷婷| 美女啪啪无遮挡| 久久无码av三级|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国产99视频在线|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精品色综合| 成年人国产视频| 久久免费视频6|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国产91av在线|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亚洲性影院| 亚洲床戏一区|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九九久久99精品|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日韩午夜伦|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婷婷六月综合|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亚洲 成人国产|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毛片手机在线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国产jizzjizz视频|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a级毛片在线免费|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国产第四页|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