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種業發展中心 劉明鑫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以下簡稱《種子法》)于2000 年實施以來,河南省種子企業結構和數量發生了重大變化,原來以省、市、縣(市、區)國有種子企業為單一市場主體的生產經營企業,全部轉化為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設立的責任公司,辦理《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企業(以下簡稱持證企業)數量由以前的2300 多家減少到現在的850 家。本文從企業生存發展的角度出發,試論河南省種子持證企業現狀及發展建議。
據統計,截至2023 年8 月25 日,河南省種子持證企業850家,其中,9家企業持A證,146家企業持B證(含單獨持B 證企業42 家、持BC 證企業53 家、持BCD 證企業51 家),持C 證企業509 家(含單獨持C 證企業321 家、持CD 證企業188 家),D 證企業186 家。各地核發持證企業數量見表1。
表1 2023 年河南省種子企業統計
河南省現有850 家種子持證企業,全省現有17 個省轄市和1 個濟源示范區,平均一個地市47 家持證種子企業。可想而知,現在企業市場競爭激烈,生存環境不容樂觀。浚縣、溫縣兩地持證種子企業分別有31 家、27 家。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農作物生產以玉米、小麥為主,從統計數據來看,全省有146 家企業生產經營主要雜交玉米種子,加上7 家持A 證,總共有153 家生產經營雜交玉米種子企業。可生產經營小麥種子的持有BC、BCD、C、CD 證企業,加上2 家持A 證,合計有615 家。雜交玉米種子、小麥種子市場蛋糕就那么大,持證企業數量如此之多,由此可見企業生產發展空間、同業競爭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河南省的種業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地區間企業數量不平衡,從表1 中可以看出,新鄉市、焦作市、周口市、駐馬店市、商丘市等地審批的持證種子企業分別有89 家、87 家、74 家、73 家、69 家,合計392 家,占市、縣兩級審批企業695 家的56.4%。持證企業中,三門峽市1 家,洛陽市5 家,南陽市22 家,信陽市18 家,地區間持證種子企業數量和種業發展水平不平衡。二是企業綜合實力不平衡,全省有持A 證企業9 家,綜合實力最強,其中1 家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其他企業在三版已上市或正在上市的路上。相當多的持證種子企業只能勉強生存,經營面臨著困難。
河南省農作物種子企業生產經營資質審批應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企業生產經營資格的審批應嚴格按照《種子法》《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具體規定執行,生產經營玉米、小麥的生產經營企業應有10 t 以上的種子加工成套流水線,有自己的倉庫、加工車間和檢驗室,有符合標準的檢驗儀器,這是硬性規定,當然也有其他的必要條件。確保進入持證種子企業行列的必須具備法定條件。種子競爭應是有序競爭,經過20 多年的市場發展,種子企業優勝劣汰,企業競爭環境要有一個大的改善。因此,種子行政審批至關重要。
河南省持證種子企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門相繼出臺了支持種業振興的許多措施。全省種子企業發展有了明顯的加快,實力明顯提升。但是支持政策還是不夠,資金扶持明顯不足。應在企業生產用地、科研投入、育種技術、成果獎勵等方面再出臺利好政策,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擇優選取省級優勢種子企業,重點支持,全力助推,爭取早日出類拔萃、脫穎而出。
企業發展最終要靠自己。縱觀全省種子企業發展歷史,企業的發展壯大最終離不開科研,離不開優良品種。種子企業要加大種子科研投入,在人力、物力、財力上要有切實的大筆投放和保障,緊跟科研前沿,掌握最新育種技術,爭取選出更好更多的農作物新品種。格局要高,著眼當地、盯緊全省、放眼全國、走向世界,為農業生產力發展,為人類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
河南省種子企業過多,競爭劇烈,企業生長環境不容樂觀。政府部門要加大市場打擊力度,整治不良秩序,規范企業生產經營,創造良好的企業生產態勢。要嚴查市場種子,堅決打擊假劣、假冒種子行為。要加大品種侵權打擊行為,保護品種權的合法權益。要依法注銷、撤銷、吊銷不合規持證企業,減少不合格持證企業數量。要保護品種權人的合法權益,支持優勢企業、潛力企業、優良企業逆流而上,合理施策,助推企業發展。